第279章 昭关残阳,蘆之漪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春秋第二百零一年)

A+A-

    春秋时期的“昭关”,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含山县城以北5公里处,东与和县善厚镇接壤,西与仙踪镇毗邻,南与环峰镇以昭关口为界,北与全椒县二郎口镇隔滁河相望。

    这个地方因为伍子胥而出名。

    关于“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民间故事,就发生在这个伍子胥前往吴国的途中。

    不过,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在左传中并没有记载,春秋左传只是记载了伍子胥到达吴国后的结果,即最后伍子胥到了吴国后的一些事情——

    伍子胥到了吴国见到了吴王州于(吴王僚)后,努力的建议伐楚,并提出了这样做的很多好处,开始吴王也有些动心了。但是,此时的吴国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却向当时吴王指出“不要轻信伍子胥的话,他这样,只不过想借助吴国为自己报仇而已,绝不是单纯为了吴国。”

    因此,吴国也就拒绝了伍员的建议。

    所以,通过这个事情,伍子胥从而发现了公子光在吴国政治地位的重要性,经过摸查,和对历史的研究后,伍员就:

    “公子光是个将会有异常志向的人,我姑且帮助他,替他去寻找勇士。”

    然后,伍子胥就暂时住在吴国首都的郊外,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耐心的等会,后来并将自己结交的勇士专诸,介绍给了公子光,从而发生了历史上有名“专诸刺王僚”的的故事。

    其实,在春秋、左传中,这些记载是一个非常精炼的过程,春秋是鲁史,而非是吴国的历史典籍,一些历史信息,远不如吴国记载的那样详细,所以才有了寥寥数语的状态。

    这样看来,历史记载在这里,确实是严肃了很多,但对于我们现在的读者来,这里的故事性却单薄了很多,远不如民间传那样的精彩。而且,完全以春秋的记载叙事,也总是感到进度太快,比如:一下子,伍子胥就跑了吴国,然后,忍辱负重,帮助阖闾刺杀了吴王僚,似乎是瞬间就成功了,这中间的连个过渡的情节都没有,很是唐突。

    因此,反正这段故事的篇幅也不是很长或枯燥无味,我们就借用吴越春秋的记载,让这段故事更丰满一些吧。

    以下都是吴越春秋中的记载,可以承接“春秋”这段故事的环节,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根据吴越春秋的记载,当时已经死亡的太子建还有儿子名“胜”,伍員是与胜是一起奔吳的(关于太子建的儿子胜逃吴的事情,左转并没有记载,吴越春秋也只是讲述了:胜与伍子胥一起逃吴。但是史记记载:胜,是于鲁昭公二十二年,太子建被杀后,逃吴。而此时伍子胥已经到了吴国。

    因此,这个过程的法,众各异,不尽相同。

    好在,现在“胜”并不是故事的主角,既然我们采纳了吴越春秋的本,就姑且按照“吴越”的法进行吧)。

    伍员和公孙胜奔吴走到了昭關,天色已近黄昏,如同残血一般的夕阳,将大地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这一阵子的野外奔波,让伍子胥感到十分的疲惫,他努力的避开路上的城镇,一路向着吴国的方向狂奔,伍子胥知道他是楚国的要犯,但是不知道楚王对他的画影图形告示,已经张贴到了远离郢都的边境城邑,加上连日的劳累,让他的大脑也陷入了混沌之中,他太累了,他需要休息,需要一张没有危险的床,过了昭关,这一切都将成为现实,所以他很着急,也很迫切。

    伍子胥刚走到昭关的城门的时候,把守昭关的关吏,就看出,这两人是长途奔波的疲惫之人,这个时候,过关的关口,已经寥寥无人,除非是特别急需的旅人,否则大都会留宿在周围的城镇,而且这两个人中,高个子那个似乎和画影图形的逃犯伍子胥很相似,但是他的样子却更象一个流浪的野人,而且还是两个人过关,这和通报又有些区别。

    关吏有些拿不定主意,而关卡的长官此时已经到近处的城镇去喝酒了,于是,关吏准备要把伍子胥和公孙胜给扣起来,等明天再细细的盘问。

    伍子胥知道不好,知道自己太心急了,在这个不恰当的时间里过关,就是找事,也是找死,现在他蓬头垢面,还好蒙混,即便与画影图形有些相似,也好蒙骗,但如果明天一旦仔细的对比通缉的图形,恐怕就真的是找死了。

    伍子胥感到了巨大的危险,急迫之下,灵一定,赶快向官吏撒谎:

    “我就是一个流浪的人,在乡里犯了一些鸡鸣狗盗的事,所以急急地要逃跑,上面之所以要抓我,还不是为了我盗取的财物和宝珠之类的赃物,你们要抓我,也不就是为了钱财的赏赐吗!

    关吏大人,现在我已经早就藏好那些赃物了,这样吧,你们放了我,我就去取回来,送给你们,你们放我一条生路,大家各自有所取”。

    关吏一听,这个人这样,肯定就是盗贼了,看他们狼狈的样子,就是个鸡鸣狗盗之徒,尤其是那个个子,已经是浑身筛糠,一点也不像是男子汉的样子,于是,关吏就没有再将伍子胥身份往通缉犯上想,而是被伍子胥的条件所吸引了,此时关吏满脑子都是要敲诈的思想,一定要狠狠的敲一下这两个盗贼的竹杠,让在这里继续坚守岗位的弟兄们,也赚一些财物,算是对自己的补偿吧,这也算是个好事啊。

    至于,得到了财物后放不放人,还不是他们的算,到时候,再把这两个毛贼给扣起来交到官府,还是有一笔赏钱的。

    既能抓到人,还能获得意外的财物,真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想到这里,关吏看着远处的夕阳的落日,得意的差点笑出声来,心里暗想:今天的夕阳这样的红,就是让我发财的好兆头啊!

    伍子胥一看,自己的缓兵计策得行了,就赶快的拉着公孙胜往前走去,是要带着关吏去拿埋藏的财宝,关吏紧紧的跟随在后面,盯得很紧,两个人就是摆脱不了。

    伍子胥一脑门子的大汗,四处寻找脱身之处,好在不远处就是一片芦苇荡,伍子胥有了主意,暗暗的向公孙胜使了个眼色,等到了芦苇荡跟前的时候,两人就突然的马上快速行走,顿时身影消失在茫茫的芦苇之中了,此时的余晖已经沉入了大江的江面,四周开始黑暗起来,后面的关吏失去了目标,也知道不好,就开始大喊大叫搜寻起来,两个人快速穿过芦苇荡,来到大江岸边面前时,正好看到江中有一个漁父乘船,從下方泝水而上。伍子胥焦急的压抑着嗓音呼喊:

    “漁父,渡我!”

    接连这样子喊了几声后,划船的漁父终于听见了他们的呼喊,就把船给划过来靠岸了,准备渡之,两人正准备急匆匆的上船,正好旁边芦苇荡中走出一人,看见了这个情况,就开始唱歌曰:

    “日月昭昭乎——,侵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

    这是什么意思?古文很难懂。

    其实翻译过来就是:

    日月之光啊,是那么的皎洁和明亮,有缘分啊,竟然让我和你,在河边的芦苇丛中相遇了。

    伍子胥马上停下来,站在河边的芦苇的旁边,心情十分紧张的回头张望。

    此时,那个划船的漁父,也开始唱歌了:“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事寖急兮,當奈何?。”

    渔夫的歌词的意思就是:

    “太阳快要落山了,我的心中又忧又悲。月亮都出来了,你干吗还不渡江呢?既然事情很紧急呀,我们该怎么办呢?藏在芦苇荡中的人啊,你难道也是因为落难,而流落至此吗?”

    伍子胥赶快的入船,要求快划渡河。

    漁父看着伍员焦急的样子,听到远处影影绰绰跟踪的声音,当然知其意也,于是快速的划船,到了对岸“千潯之津”,伍员终于甩开了后面跟踪的关吏,也终于逃脱了魔爪。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