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逃亡途中血如泣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春秋第二百零一年)
伍子胥和公孙胜二人,天不当灭,死里逃生,在关吏的跟踪下,竟然利用芦苇荡找到了渡船,并渡过了大江,算是进入到了吴国的势力范围。
逃亡路上的第一道险关算是渡过了,但是危险还远远的没有过去,要知道古时候的地域概念远不像现在这样泾渭分明,关隘只不过是一个地理的象征,如果需要,无论是交界的哪一方,派出一支队伍深入对方的势力范围内,抢个东西,抓捕个罪犯,都不是什么大事,只有到了吴国的城邑内,才算是完全的脱险,目前,只不过是过江而已。
伍子胥瘫坐在船内,浑身无力,这一阵子的折腾,让伍子胥和公孙胜已经是饥肠辘辘,处于虚脱状态。
看着伍子胥和公孙胜的狼狈的样子,和那一副饥渴之疲劳的脸色,渔夫让两人暂时上岸等着,并:
“你们两人在这棵大树下等着我,我为你们两个人去找一些吃喝的回来。”
完,没等伍子胥答复就飘然驾舟而去了。伍子胥楞柯柯的呆在哪里,看着公孙胜的样子,再看看自己的样子,心中升起一股担忧,若是现在渔夫随便找个帮来,他们两人已经无力反抗,就是案板上的肉,待死之人了。
逃亡的人,心中总是多一些疑惑,这就是惊弓之鸟的意思。所以,在漁父去後,子胥越想越怀疑,乃潛身於深葦之中。
此时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四周除了芦苇被江风吹过的沙沙声,就是偶尔传来了几声月落乌啼声。
过了一阵子,渔夫终于回来了,他里拿着做熟的麦子饭、鮑魚羹、盎漿等丰盛的美食,来到了树下,一看找不到人,树下已经空空无一人,渔夫有些疑惑,连续转了几圈后,看着黑压压的芦苇荡,渔夫就开始唱起歌来呼叫:
“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
意思就是:藏在芦苇中的人,藏在芦苇之中的人,你们难道不是饥饿的人吗?
就这样,渔夫吆喝了好一阵子,也没有动静。
此时的伍子胥其实早已经看到了渔夫,他们在暗中的芦苇荡中,但是不敢出来,他不知道渔夫到底想干什么,等伍子胥一看没有人跟着渔夫,没有危险,而且也听到了渔夫的歌声,就从芦苇荡中出来了,连忙给渔夫施礼,漁父看到伍子胥后,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有些不高兴的:
“我看见你们面有饥色,才为你们取吃喝的,难道你们是嫌弃我吗?”
子胥连忙道歉,曰:
“老爷子,我们是逃亡的人,关系到性命攸关的事情,今天幸亏仰仗着你老人家,才得到拯救,怎么还感埋怨嫌弃你呢!”
二人飲食畢,欲去,伍子胥从自己的腰间,解下了自己花了百金而打造的宝剑,准备给渔夫充当这次渡河和吃饭的川资,对着渔夫:
“此乃吾前君之劍,中有七星,價直百金,以此相答”。
漁父一看仰天哈哈大笑,对着伍子胥:
“吾聞楚之法令: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圭,我现在怎么换贪图这百金之劍乎?”
遂辭不受,伍子胥吃了一惊,才知道这个渔夫其实知道自己的身份,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了。
渔夫对伍子胥:“夫子啊,你赶快走吧,不要在这里停留了,不要被楚国抓到你。”
伍子胥:“请问老人家的姓氏?”
老漁父曰:
“今天是个非常的日子,我们过的都非常的险恶。之前,我已经被你们当做贼了,有了这层前因,我们再怎样看对方,都是看到对方那憎恶的面孔,反而不是人了,没有必要用姓氏了!你今天就是“蘆中人”,我就是“漁丈人”,只不过以后富貴了,你莫相忘就是了。”
伍子胥:“諾——”
伍子胥临要离开的时候,有些心神不宁,欲言又止,渔夫也看到了伍子胥的状态,但是很镇定,没有话,只是默默的看着他们,直到伍子胥要走的时候,伍子胥有些吞吞吐吐的劝诫渔夫:
“老人家,你千万别多心,我们走后,请你一定不要和别人我们的行踪。”
漁父一听,原来伍子胥为了这个事情心神不宁,于是就很痛快的答应了:
“諾——。”
当伍子胥前行了數步后,听到巨大的响声,回头顧視漁者的时候,发现渔夫已经将自己和渡船一起,自沉於江水之中了。
伍子胥马上跑过来准备抢救,但是江面上只剩下一些水花,和月亮照在芦苇上微光,伍子胥默然无语,心里懊悔刚才的话,但是事情以至于此,也没有办法了,只能等以后再报答吧,于是,伍子胥向着江水磕了几个头后,就默默的开始向着吴国前行。
真是令人哀婉叹息的一个结局。
伍子胥终于走到吴国的境内,前一阵子因为逃亡、悲愤、担惊、疲劳等而坚持的身体,终于垮了,便在中途生了疾病,现在伍子胥很惨了,即没有吃喝,也没有路费,而且衣衫褴褛,为了活命,只能在溧陽当乞丐,靠着乞讨生活,以待身体恢复,继续前行。
一个当年的富家公子,竟然落得这个境地,也算是非常可伶了。
伍子胥乞讨途中,偶然碰到了一个女子,在瀨水的河边捶击绵絮,正在浆洗衣服,在岸上身边带的篮子中,还盛着饭食。
伍子胥真是饥饿到了极点,眼巴巴的看着栏内的饭食,一个劲的咽唾沫,伍子胥是个受过教育的文明人,他知道按照当时的风俗,一个男子不能无故的去打扰单身的女子,这都是不合礼法的,用现在的话就是有“调戏妇女”的嫌疑。
但是,伍子胥也真的饿的不行了,加上身体虚弱,需要能量的补充,最后,还是饥饿战胜了礼仪,就厚着脸皮过去询问道:
“夫人,可以给我一顿饭吃么?”
那个女子一看是个男子过来了,而且向自己讨饭,就红着脸,羞答答的:“我和母亲在一起居住,三十岁了,都没有出嫁,不敢亲拿饭菜给你吃。”
过去,女子与陌生男子打交道,是非礼的,尤其是还没有出嫁的女子,更是要注意这个礼节,否则,闲言碎语就会压死她的。
伍子胥当然知道这里面的道理,但是肚子已经不能顾得其他的东西了,就再次的肯定:“夫人赈济走投无路的人一些饭,又怕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的约束呢?”
女子一看,这是知书达理的有文化的人,也就知道他不是平常人,于是同意给他饭菜吃,给他整篮子的饭和浆纱的浆水喝,而且将跪坐的姿势,改成长立了起来,以帮助伍子胥端送饭食,并默默的服侍他吃饭。
伍子胥也顾不得其他的了,大口吃了两下,暂时的顶住了饥饿,就礼貌的停止了,他不能将所有的饭都吃掉,因为他知道这也是女子的劳动餐饭,如果自己都吃光了,女子就没有饭吃了,这就是文化人的素质。
女子知道伍子胥的意思,就:“你有很远的路要走,为什么不吃饱了再走?”
于是,伍子胥很不好意思的又吃了几口,等他已经吃完了饭食。准备要走的时候,又犯了以前的毛病,他是惊弓之鸟,他忘了现在已经到了吴国的境内,他害怕继续收到追击,于是又随口对那女子:
“夫人请盖好竹篮,不要暴露我的行踪。”
女子叹息道:
“唉!我独自和母亲居住三十年,始终保守着贞德,不愿意嫁人,今天却为什么要将饭给男子?这样就是越了礼仪,这是我不能忍受的,请你快走吧!”
伍子胥怅然的道谢走了几步后,听到身后“噗通——”一声,伍子胥马上回过头来看看女子,但见那女子已经投入濑水自尽了。
伍子胥感慨的:“这真是个遵守女子操行的贞洁烈女,这就是女中的大丈夫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