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背黑锅的鲁昭公(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春秋第二百零二年)
之前在鲁国发生了季孙氏家族的“费邑之乱”中,南蒯发动了“雷声大雨点”的叛乱失败后,南蒯逃到了齐国,南蒯是费邑的宰邑,跑到了齐国,这就算是齐国占有了费邑。
于是,费邑的司徒老祁和虑癸,赶快派人到齐国要求归还费邑,费邑是季孙氏的家族首都,叔孙氏又是鲁国第一执政权臣,齐国不可能老师名义上占有这个地方,所以,齐景公就派鲍文子将费邑交还季平子。
其实,就是履行以下续罢了。
齐国派大臣鲍国到鲁国办理续,鲁国用七牢的礼节招待了鲍国。
鲁昭公十四年,晋国扣留的季平子,而季平子没打招呼,竟然在晋国大臣叔鲋的忽悠下,自己擅自的跑回了鲁国,现在一下子局面变了,原来是晋国棘的问题,因为季平子的逃跑,变成都是季平子的错了。因此,晋国国君正在生气。
鲁昭公十五年,冬天,鲁昭公亲自到了晋国去参加晋国举行的“平丘盟会”,但是等举行完盟会之后,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了。正式因为季平子的事件,让晋君恨死鲁国了,正好鲁国的国君来了,必须扣押。而且还要让鲁国承认他们侵略国的错误,以此证明晋国扣押季平子的事件是正确的。这样子下来,就又等于是鲁昭公再次为季平子挡了枪,鲁昭公也真是恨死了季平子了。
鲁昭公十六年的春天,晋国扣留了鲁昭公。
此时,鲁昭公想,自己明明是一国之君,但是像个玩物一样的夹在晋国和季平子之间,成了两国交流的砝码,他这个国君真是当的窝囊啊。
但是,没办法,只好等着吧,一直拖到了秋天,晋国也觉着老师扣押人家的国君不是个办法,此时的晋昭公已经是重病在身,不能处理国事了,由晋国的六卿决定国家的大事,而晋国的第一执政大臣韩宣子,是不愿意与鲁国交恶的,因此还是将鲁君给放了回来,子服惠伯的儿子昭伯对季平子:
“看来晋国的公室衰弱了,什么事情都是由大臣们决定,这就是公室的衰弱表现。”
昭伯是晋国的事情,但是让儿子给了季平子,这个过程错了,可谓是:者无心,听着有意。季平子是鲁国的权臣,这不等于是变相的骂季孙氏吗,但是这个孩子传的话,季平子也不好什么,再他的爸爸惠伯,在去年自己蒙难的时候,舍生忘死的跟着前往晋国一起战斗,也就不好发火了,就:
“你现在还年幼,嘴上的毛还没有长齐,孩子家的哪里懂得治国的事情,回去多读书吧。”
果然,在鲁昭公回国后不久,晋昭公因病死亡了。
这年冬天的十月,季平子亲自前往晋国吊孝,参加晋国的丧礼,他经过前一阵子的来往,已经和晋国的重要卿士们关系很好,更不害怕被扣押,但是看到了晋国现在国君弱,大臣专横的样子,还是很客观的赞叹了之前“毛孩子”子服昭子的意见:
“看来子服惠伯真的有个好儿子啊,他确实的很对。”
鲁昭公十七年,春天,邾国前来访问鲁国,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季平子吟唱了诗经,采薇,抒发了对将士们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感叹情怀,邾国的国君穆公当场回应了诗经,菁菁者莪
莪蒿葱茏真繁茂,丛丛生长在山坳。
已经见了那君子,快快乐乐好仪表。
莪蒿葱茏真繁茂,簇簇生长在洲。
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乐悠悠。
莪蒿葱茏真繁茂,蓬蓬生长在丘陵。
已经见了那君子,心情胜过赐百朋。
杨木船儿在漂荡,舟上下随波浪。
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多欢畅。
其实这就是表示了对季平子招待的感谢。
跟着陪酒的子服昭伯感叹:“要是不这样的感叹治国的情怀,国家怎能长治久安啊。”
这年的夏天,六月,鲁国发生了日食。
昭子:“发生日食,天子是不能干任何事情的,并且在宗庙敲鼓,下面的各位重要宗族在各自的宗庙击鼓,而且还要的朝堂上击鼓,这才是符合礼制的。”
季平子不允许这样,他从天气节气的角度,分析了日食的原因,所谓的击鼓礼节,只有在正月初一发生日食的时候,才能进行。
史官认为这就是初一,虽然在周历的六月,但是按照夏历来这是四月,古时候称为是:孟夏,因此可以算是一月,应该敲鼓,但是季平子还是不采纳,因此子服昭伯就:
“季平子有不正当的想法,这就是不拿国君当回事儿。”
这就是对之后鲁昭公的流亡,打下了第二个预测伏笔。
时间终于到了现在,即鲁昭公二十一年,夏天。
晋国的重要大臣士鞅,到鲁国来友好访问,这次是鲁国负责外交工作的叔孙氏的叔孙昭子负责接待。
季平子因为莒国和邾国经常向晋国告状,而且晋国目前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为了放开自己的脚,不再受莒国和邾国告状的冤枉气,就准备要和晋国交恶。
季平子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吩咐专门负责接待的鲁国礼仪部门,按照当年接待齐国奉还费邑时候,派遣的鲍国来时候的规格招待士鞅。
晋国的士鞅大怒,:
“鲍国的地位是卑下的,因为齐国也没有晋国的地位高,你们用招待他的七牢规格,来招待我,这是对我的侮辱,对我的侮辱,就是对晋国的侮辱,我回国后将向我们的国君汇报,你们等着吧。”
所以,叔孙昭子当然不知道季平子这个安排,等到事情发生了,一看不好,才知道是季平子又闯祸了,以前季孙氏闯祸,由叔孙昭子的爸爸叔孙穆子顶缸,差点被楚国在盟会上杀死,现在又是季孙氏惹事,让负责接待的自己再次背黑锅,这那能行。
于是,叔孙昭子当场决定,马上又加上了四牢,从而使宴会变成了十一牢规格。
其实,就是上了十一道菜,和上了七道菜的区别,但是在国家使者之间,这就是大事了,规格不够,就是侮辱,瞧不起人,中国的饮食文化自古就有之,吃饭也是政治,千万别瞧了。
从此,晋国对鲁国有了看法。
秋天的七月,鲁国再次的发生了日食。
为了继续搞好关系,鲁昭公也不辞辛苦,准备再次的前往晋国进行友好访问,但是这次很不凑巧,当鲁昭公走到黄河的时候,正好赶上了鼓国进攻晋国,晋国正准备攻打他们,晋国处于战争状态,所以鲁昭公又是白跑了一趟,晋国辞谢了鲁昭公的来访,这就是最近几年来,晋国第三次不让鲁君朝拜的情况了。
鲁昭公三次被晋国拒绝,很是没有面子。
鲁昭公很无奈,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忍耐,这里面既有外面面临着大国的压迫,也要面对国内权臣的翻云弄雨,当鲁国的国君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因为,这个江湖上实在是不太平,这不,宋国有出事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