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吴国灭楚:楚昭王逃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春秋第二百一十七年)

A+A-

    吴国灭了楚国。

    运用了大穿插战术,兵贵神速,闪电袭击,楚国不是没有会胜利,而是总司令令尹囊瓦太臭了,他没有审时度势,配合既定的正确战术,却贪功冒进,擅自发动攻击,使原本还可以一搏的局面,彻底的改变了模样,造成最终楚国的失败。

    所以,吴国灭楚,单纯就是象吴国有伍子胥、孙武、夫槪、伯嚭这样的能臣还不一定就能成功,还要有楚国必须存在向囊瓦这样的大草包军事首脑,这才是一个会。

    否则,就吴国和楚国的总体经济和军事实力来,楚国是绝对占有优势的。但现在却被一个弱于自己的吴国给打趴下了,历史就这这样的有些意思。

    楚国作为一个长期占据强国地位的南方大国,就这样被杀得头破血流,甚至让楚国后方的君臣们都来不及反应,看来楚国也已经是帝国余晖,日落夕阳。

    吴国灭楚,这可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虽然这种吴国的入侵,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灭国性质,但是攻入楚国的首都郢都的象征意义,也足以会引起整个诸侯世界的强烈振动,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也是北方的诸侯们所梦寐以求的梦想,现在吴国完成了齐国和晋国以及中原诸侯们想办,而没有办到的事情,而且基本上是凭着一己之力,这个太有点匪夷所思了。

    看来,只要是用对了人,没有不能实现的目标,人才太重要的。所以,人才,才是最难得的。

    吴国一连串的打击,直接让留守在首都的楚王,丧失了誓死抵抗的战斗意志,率先带着家人逃出了郢都。

    楚昭王这次逃跑,太狼狈了,一路上慌不择路,最终还是逃过了雎水,然后又渡过了长江,进入了云中地区。当然这都是春秋左传所提到的古代时期的地名,其实用现在的地名话就是:

    楚昭王渡过了,发源于秦岭的汗水上流的沮水河,然后又到达了长江,从湖北的枝江县渡过的长江后,到达了长江南边的江汉平原的湖泊(云梦泽)的云中地区。

    这就是一路往西狂奔的架势。

    楚昭王那受过这样的苦,他生下来就是在王宫中安逸的生活,估计就是抓只鸡,也算是巨大的体力狩猎活动了,象这样的长途跋涉,鞍马劳顿,风餐露宿,对于一个国君来简直是太累了,一路上太辛苦了,虽然有时候乘船,相对平静一些,但作为大王的楚昭王,不过此时的楚昭王也就十五、六岁的少年,以前很少受到这样的车船颠簸,加上连惊带怕,所以就非常的疲劳。

    等到了暂时安全的目的地后,精神上的重担放下了,体力上的劳乏却来了,楚昭王晚上就睡的很死,很香,很深沉。连下的狼狈跟随的兵士和护卫们,也都陷入了甜美的梦想,放松了守备大王的警惕。

    他们这次不是在城池中,而是在野外扎营,因此防守的警惕性放松后,就带来了很大的危险。

    没想到,楚王的一行,竟然遇到的盗贼,这也太有些无厘头了,盗贼敢抢大王,估计可能是楚王逃亡,带着很多的金银珠宝吧,而且还要逃跑,身边本身就没有太多警卫的武士,充其量也就是一些跟班之类的服务人员,更可况这次是逃跑,根本没有那些大旗和警蔽之类的开道活动,不像是大王的样子。

    更何况,这些盗贼们可不是什么好鸟,都是见财起意的主,什么大王不大王的,他们全是亡命之徒,自然是见钱不要命,看到这样一群狼狈的贵族们,也不问身份,于是就前来攻击楚昭王一行,准备抢夺财物,发个大财。

    现在的楚昭王可谓是命在旦夕。

    过去,通常在君王睡觉时候,身边都有侍寝的服务人员,这可不是什么陪着睡觉昂,千万别想歪了,所谓的“侍寝”,其实就是帮助晚上给大王盖盖被子,端端尿盆,送送茶水之类的工作人员,其中,这次跟着楚昭王逃亡的侍寝一名服务员,叫做王孙由于。关键是左传记载这个人的“王孙由于”名字太厉害了,这可能就造成了一些后人的争论和分歧,一般来,过去能够称为“公子”、“公孙”、“王子”、“王孙”的,基本上都是皇室血统的贵族和后代,这个“王孙由于”,是不是也是皇室贵族?

    其实,这个“王孙由于”,真的不是国王的孙子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叫“王孙由于”的服务员而已。

    因此,之所以前面需要啰哩啰嗦的一段侍寝的解释,就是为了介绍这个王孙由于的服务人员的身份,也告诉我们,这个王孙由于,就是一个叫做“王孙由于”侍寝的服务员而已。

    所以读左传要将内容连贯起来通读和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看字面的意思。

    好了,明了这个侍寝的服务员身份,就是为了要明下面的这个和他有关系的故事:

    王孙由于,工作很认真,敬业精神很强,虽然他也很劳累,但是他完全发挥了一个值夜班工作的人负责态度,王孙由于并没有睡觉,而是认真的睁着眼睛值班,开始他听到帐外有熙熙攘攘的声音,他没有在意,但当他看到了强行闯到大王帐篷里面的盗贼,准备用戈击打楚昭王时,他着急了,知道遇到坏人了。

    此时已经来不及了,楚昭王危在旦夕。

    王孙由于在情急之中,没有别的办法,也没有时间寻找别的办法了,事情太紧急了,无奈之下,这个王孙由于马上跑到了沉睡的楚昭王床前,硬挺着用自己的后背,咬牙替着楚昭王挡了这一下,因此,他被强盗的长戈狠狠的击中了肩膀,王孙由于不自觉的惨叫一声,当场就昏死了过去。

    楚昭王顿时被惊醒了,好在楚王的反应也很快,因为毕竟是年轻人,比较灵活,看到眼前的危险情况后,翻身掉落床下,连滚带爬,落荒而逃,此时真是狼狈至极。

    大帐内的这一阵子的混乱,也惊醒了其他的人员,其中还有楚昭王带出来的妹妹季芈畀我,她是女孩,看到这样的情况已经是浑身筛糠,瑟瑟发抖,更是跑不动了,也很危险。

    好在,另一个跟随的服务人员钟建,也醒了过来,看到大王暂时脱离危险,就主动的背着季芈畀我,一起随着楚昭王逃跑。

    据,这个钟建就是后来钟子期的先人,就是那个“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的钟子期的先人。

    他们在前面跑了,好在强盗们没有死命的追赶。

    这就是强盗了敌人的不同,强盗爱的财物,敌人要的大王的性命,所以强盗光忙着抢夺财物了,一团乱哄哄的,没有人注意那些逃跑的人了,此时被盗贼长戈击昏的王孙由于,也慢慢的苏醒过来,缓过劲来了,他躺在地上,眯着眼睛,四周一看,大帐内除了强盗们,已经是没有他们的人了,肯定是大家都跑了,于是他就咬着牙,硬撑着站了起来,拖着踉跄的步伐,忍着肩膀上的伤痛,一跌一撞的慢慢跟着也逃跑了,竟然跟上了众人的逃跑的队伍,这就是毅力啊,如果此时王孙由于不咬牙跟着一起逃亡到楚昭王身边,估计,他替楚王硬抗的这一长戈,也就算是白挨了。

    现在好了,他回到了队伍上,环切伤口还汩汩的流血,他是楚昭王的救命恩人啊,楚昭王见到他很激动。

    什么都别了,一切等到安定下来再吧,现在,就是逃命要紧。当楚昭王一行跑到了郧阳城邑后,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又遇上危险了。

    在郧阳城邑驻守的县令是斗辛,这个人是谁?

    当年,在鲁昭公十四年,虽然当时的楚国令尹子旗(蔓成然)对楚平王夺权登基有很大的功劳,但是慢慢的变得很骄傲了,而且越来越贪得无厌,终于让楚平王感到已经无法控制这个人了,这在政治上是很可怕的事情,君王和重要大臣之间,如果没有了控制权,是要流血的。

    于是,在这一年的九月初三,楚平王将蔓成然给杀死了,然后楚平王让蔓成然的儿子斗辛住在了郧地,也算是表示不忘记蔓成然当年的功劳,不赶尽杀绝的意思。

    楚昭王的爸爸楚平王,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二十二年之后,自己的儿子楚昭王也会被吴国赶的逃亡到了郧阳这个地方避难,会逃到蔓成然的儿子子辛里面,你历史是不是很有意思,风水轮流转。所以,斗辛的亲弟弟斗怀,一看杀死自己爸爸的仇人的儿子来了,复仇的怒火熊熊燃烧,就开始准备安排要杀死楚昭王活动。

    楚昭王的情况万分危急。

    但是,没想到的是,斗辛竟然劝住了自己的弟弟斗怀,不要刺杀楚昭王,然后一番君君臣臣的大道理,耐心的劝导弟弟,弟弟斗怀很是愤怒的对哥哥:

    “楚平王杀死了我们的父亲,现在我杀死他的儿子,不也是可以的吗?”

    哥哥斗辛:“君王诛杀自己的臣子,还有谁敢仇恨他啊,君王的命令就是上天的意志,如果是死于天命,那你还仇恨谁?诗经、大雅、荡之什,烝民中有: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这个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这样:有句老话这样的好,柔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与众不同仲山甫,柔软东西他不吃,刚硬东西偏下肚。鳏夫寡妇他不欺,碰着强暴狠打击。

    然后斗辛继续到:

    “这只有仁爱的人才能为之,躲避强者欺凌弱者,这不是勇敢,乘人之危,这不是仁义;灭亡人家的宗祠废弃祭祀,这不是孝;一个行动没有正确的名声,这就是不是智慧。

    勇敢、仁义、孝顺、智慧,这四个品德才是我么要追求的,如果你一定要杀了楚昭王,那我也没办法了,只好杀了你。”

    你看看,同样的都是楚臣,都是被楚平王杀死了爸爸,伍子胥就暴虐的非要复仇,最后灭了楚国。而斗辛却用仁爱道理劝阻弟弟,让弟弟给大王一条生路。

    所以,在历史记载中,伍子胥的结果就很悲惨,这也即是所谓仁、义、礼、智,道德报应之,也是古人所提倡的道德理念。

    终于,哥哥服了弟弟,弟弟幡然悔改,然后斗辛和弟弟斗怀,用天父一般的慈爱之心,不计较自己的杀父之仇,并一起陪着楚昭王再次的逃到了随国去避难。

    这就是仁人爱仁,阿门!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