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秦兵救楚,吴国内乱( 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春秋第二百一十八年)
战争,是带有巨大破坏性的人类行为。
鲁定公五年,夏天,这次吴楚战争的爆发点蔡国,由于之前曾被楚国的长期围困,出现了严重缺粮状况,老百姓都不种地了,忙着打仗,过去又是兵农一体的状态,所以老百姓面临着断粮的境地。
此时的鲁国,发扬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的精神,主动送粮给蔡国进行支援,当然这是救助老百姓,不是也参与了战团,鲁国的行为是赈灾行为,这是值得赞扬的行动,体现了山东人的耿直和仗义,值得表扬。
六月之后,秦国军队在申包胥的带领下,由秦国的子蒲和子虎一起,亲自带着战车五百辆前来救助楚国,这是一只生力军,是一只虎狼之师,也是秦国和吴国的第一面对面的交锋。
子蒲:
“我们秦国从来没有和吴国打过仗,也不知道吴国军队的战术,所谓的吴国孙武子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的道理很好,因此我们秦军需要了解吴国的作战方式。
这样吧,你们楚军先和吴军交战,我们跟随观摩一下,积累战斗经验。”
于是,楚军就有了底气,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楚军率先就和吴军进行交战,秦国的军队从稷地(先河南桐柏县地区)跟随并进行接应。
夫槪并不知道秦军的跟随,不知道秦国已经出兵,所以还是以痛打落水狗的心态,以胜利者的骄傲姿态与楚军展开决战,战斗开始就处于交着状态,这让吴军很是吃惊,怎么没有几天,楚军的战斗意志突然暴涨,正在纳闷中,一只秦军突然杀出,楚军和秦军前后夹击,直接将夫槪在沂地(河南正阳县)杀的大败。
此时,被吴军在柏举之战中俘虏的蒍射的儿子,也收拾了楚国的残兵败将们,一起跑到了楚军阵营中,跟随着楚国的子西部队参与战斗,这又是一只额外的力量,楚军为了国家的存亡,都拼命了,都杀红眼了。
所以,趁着吴军被楚军和秦军夹击的败退状态,在军祥之地(河南随县地区)再次的打败了吴军。
这已经是楚军的二战二捷了。
吴军有些发蒙。
没想到,楚军借着胜利的态势,楚军顺势继续发展,楚国的子期和子蒲带领着楚军和秦军联合部队,一举将唐国灭亡了。
唐国,就是因为之前楚令尹子常(囊瓦)的索要马匹,而结成的怨恨,跟着吴军和蔡国一起征伐了楚国。其实,唐国就是个跟着“打酱油”的角色,负责点战斗后勤,打扫战场之类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报仇,而且已经随着吴国打击楚国获得了很多的利益,有些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了。
但是,唐国也没想到,战争的局面瞬息万变,而且发展的很快,秦军出兵,竟然导致了自己被灭国。所以,往往战争的变数很多,结局很难预料。
鲁定公五年,九月,夫槪的带着残兵败将,一路败退,但是他没有返回吴军主力目前正在驻扎的楚国郢都,而是,带着自己的败军部队秘密的潜回了吴国首都。
夫概这是要干什么?
对了,夫概也是有野心的人,此时吴国的全部军事力量都在楚国征战,主力掌握在吴王阖闾中,并且在楚国的郢都占领驻扎。而另一支野战军的力量掌握在夫概中,继续对楚国进行清剿作战,现在又作战失败。
目前的吴国国内一片空虚。
这就是对有政治野心的人最大的香饵,夫概并不傻,正好趁着败退的会,超近道返回了吴国的国内,准备自立为吴王,这就是为何夫概失败了不退向吴军主力汇合,以企图整军再战,而是悄悄的返回了国内的真实目的。
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交织进行。
一旦吴国出现了这个情况,也算是将处在高峰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变为阴险的政治斗争,而使吴国走向下坡的一个重要标志吧,即便吴国拥有绝对厉害的战将,都解决不了这个政治斗争的问题。
远在楚国郢都的征战的吴王阖闾,闻讯大怒,马上带着部分的部队,以拼命的行军速度返回了吴国首都,准备杀死夫槪,维护自己的王权,吴国双方部队终于在吴国郊外碰面,吴国内讧了。
即然已经是这样了,夫概没有抢到率先进入吴国首都的先,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就目前的身份来,夫槪就仍然是吴国的将领,而吴王阖闾才是正宗的吴国国王的代表。
于是,夫概的军队一下子就变成了叛军,而且是受到楚国和秦国联合打击的败军。而吴王阖闾的军队是正义之师,带着平叛的怒火,带着连续胜利趾高气扬的骄傲,前来与叛军交战。
双方的势力、政治的站位,军队的士气,高低就一目了然。
这倒好,现在对阵的是:吴军和吴军了。
双方都是开始出征伐楚的战友,现在变成敌对的敌人,而且需要进行激烈的交战,真实很有意思的变化。
吴国自己家中出了这件尴尬的大事,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当然吴王阖闾也不是吃干饭的公子哥,他能够吸收象伍子胥、孙武、伯嚭、专诸等这样的人才,能够蛰伏多年,利用会刺杀吴王僚,能够带着吴军征伐楚国,肯定也是能征惯战之人。
现在,阖闾自己又掌握着正统的政治地位,夫槪就是再厉害,也是个反叛之人,所谓的“道不正、行不通,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一场战斗下来,夫槪战败,他只有再次的逃回了楚国,去面见楚昭王了。
夫槪落得个胜利者向失败者求得保护的下场。
楚昭王一看吴国出现了内乱,正好趁着这个会,为吴国树立一个反对派的境外组织,这真是天赐良,而且是非常有利于楚国的斗争变化。于是,也顾不得对夫概有其他的政治审查了,赶快将夫槪封为了棠溪公,暂时的留在楚国的棠溪地区,以便之后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个中的好牌。
当时的楚国大臣斗辛,知道了这个吴国的争权内乱后,对楚王:
“我听不谦让,就不和睦;不和睦,就不能远征。吴国人在与楚国的战斗中,还进行王位的相争,这就是动乱,有了动乱,吴国必然会退兵的,吴国这样不可能平定楚国,相信我,再坚持一阵子,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吴王阖闾平定了弟弟夫概的叛乱,也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一看这样不行,自己全国的兵力都在楚国征战,家里面就很容易出事,而且现在越国也开始与吴国交战,以报复上次吴国征伐的越国的仇恨,这就是国内空虚,必有大乱的迹象。
现在楚国已经是被征服了,吴国也没有必要继续在楚国驻军了。
所以,吴王阖闾就自己带着部分的兵力返回了吴国,镇守在吴国的后方,只是留下了伍子胥、孙武、伯嚭带领着部分的吴军,继续与楚国在“雍澨”决战。
这场“雍澨”决战进行的也不是很顺利。
这场战斗,先是吴军取胜,初步战败了楚军,但是秦军后续进攻,又打败了吴军,双方成了胶着的状态,吴军只能暂时的退到了“麋地”驻扎,楚国的子期打算发火烧掉“麋地”,但是子西劝阻:
“我们父老兄弟们的战死的尸体都还暴露在外,不能收敛入葬,现在又要焚烧这个地方,这恐怕不行吧。”
子期:
“国家都要灭亡了,如果死者有灵的话,我们以后还可以按照规矩进行必要的祭祀,现在只要是能够打败敌军,还怕什么焚烧,消灭吴军是最重要的,一切为了胜利,不要顾忌什么死人不死人了,烧。”
于是,楚军破釜沉舟还是放火烧了“麋地”,吴军已经驻扎不下去了,楚国接着进行军事突击,吴军没想到楚军已经疯狂的失去了理智,战斗意志开始衰落,就又被打败了。
吴军败兵再次退到了“公壻之溪”,又是大败。
看来吴国就是兵圣孙武子存在,也无力回天了,但是伍子胥还是很咬牙的对孙武:
“虽然楚军打败了我们,但是杀伤我们的兵力并不是很多,我们完全有能力继续和楚国作战。”
孙武:
“拉倒吧,我们吴国动用全国的兵力从西边进攻楚国,攻入了的楚国的首都,你也当场用鞭子鞭打了楚平王的墓,报了仇,已经是获得了很大的胜利,我们要见好就收,要满足于我们目前的胜利成果啊。”
伍子胥感觉很有道理,如果在这样的坚持下去,不但挽救不了目前的局面,而且还会让之前的胜利果实,白白的付之东流,如果一旦自己率领的吴军都全军覆灭了,自己就是返回了吴国,也恐怕难以给吴王阖闾交代,伍子胥多聪明,马上就接受了孙武的建议,:
“自从周王室建立以来,还从没有作为臣子的向君王复仇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我也很满意了,收兵,回家喝啤酒。”
伍子胥就按照孙武子的意见,撤兵,回国。
吴军撤回了吴国,吴楚之战告一段落,楚国暂时渡过了这次的难关,算是又复苏了。
申包胥拯救了楚国。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