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一场滑稽的齐鲁交战 (鲁定公七年,公元前503年,春秋第二百二十年)
前面了,鲁国接受晋国的命令,征伐了擅自灭掉许国的郑国,郑国不是也挺能打的吗,为何在鲁国征伐下,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悄悄的很安静,这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郑国也知道自己擅自灭掉许国,是要有一定的代价的,只要是这个代价还在合理的承受之内,郑国都是要忍受的,比如:其他的诸侯国征伐一下郑国,甚至是声讨一下郑国。
第二个是核心的原因,因为郑国很忙,刚刚灭完了许国后,就又参与到了帮助周王室的王子朝的叛乱上了,郑国也有野心,郑国知道,你晋国再厉害也是诸侯,我干脆重新立个周天子岂不是更美。
郑国自认为的这个遇,还的从上一个时代的十七年前起。
当年在鲁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0年,距今年之前,当时的周天子周景王因为太子寿早死了,就一直没有立新的太子,当周景王死的时候,就留下的隐患。大臣们分为了两派,一派拥立了王子猛,因为他是现在的长子,称为周悼王。但是另一派准备拥立王子朝,因为他是周景王最喜欢的儿子,所以王子朝就叛乱了。
一个王子代表的时周王朝继承的正统,另一个王子代表着叛乱,其实他们都是为了王位,到底谁正义,谁邪恶,要看最终的结果,胜者王侯败者寇吗,于是两派就开始武斗了。
但是新立的周悼王经受不住这样激烈的夺位斗争,继位没有几天就死了,于是这一派继续拥立的王子子丐为周天子,以对抗王子朝这一派别,新立的子丐就是现在周敬王。
发生在东周的王子朝之乱持续十几年,更使周王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两派斗来斗去,竟然演变成一个非常奇特的局面,随着帮助周敬王的晋国军队回国,王子朝再次攻入居王城。周敬王无力对抗,只能逃到狄泉(又作翟泉,今孟津金村附近)。于是就形成非常奇特的局面,出现了两个周天子,形成两个太阳执政的局面。周王室两王并立,人称王子朝为西王,周敬王为东王,也即是在周王畿里面出现了两个周王。
东、西二王互相攻杀,数年不决。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年,六月,郑定公出使晋国,请晋再度出兵救周。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年,夏,晋、鲁、宋、卫、郑、曹、邾、滕、薛、邾等国会盟于黄父(今山西沁水西北),商议平定王室之乱。主盟者晋卿士赵鞅令与会诸侯向敬王输送粮草,筹派戍卒,并商定次年出兵勤王。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6年,王子朝的大臣召庄公、上将南宫极相继去世。
七月,荀跞、赵鞅率晋军入周,攻王子朝。
十一月,晋军克巩(今河南巩义西南)。王子朝兵败,与其族党逃奔楚。
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也就是楚国被吴国战败的那一年,楚国已经是国破山河在的状态了,对于那些王子朝流亡受保护的各路人,也是无能为力了,这让周敬王看到了会,于是,这年的春天,周敬王乘吴国攻破楚国的会,派人刺杀了王子朝(姬朝)。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春,王子朝之余党儋翩在周作乱,郑国派兵助之,为之伐周六邑。要不,郑国正是个搅屎棍子,两头搀和,两头得利。
此时,鲁国奉晋国之命,讨伐郑国,一则是打着声讨其灭掉许国的口号,二则也是牵扯郑国参与帮助周王室叛乱的一帮,这就是鲁国伐郑的外因和内因。
同时,晋国以大夫阎没率军入周,助周戍守。
这年年冬,王子朝的部下儋翩率众起事,周敬王逃出成周,居于姑莸(周邑)。次年,晋国军队攻取王城,迎周敬王入居。然后,又攻取叛军控制的谷城(今孟津县横水东)等地。至此,王子朝之乱才彻底平定。
这回明白了了吧,鲁国征伐郑国的时候,郑国的兵力不在郑国,因此鲁国才得以顺利的完成了征伐任务,从表面上,似乎郑国没有还之力。
鲁国在晋国的领导下完成了任务,很受晋国的奖赏,没想到这个奖赏,竟然又引起了鲁国和齐国的争端,这就是齐鲁之战的来源,下面我们接着讲:
齐国和鲁国,就是一对儿欢喜冤家。
两国好的时候,相互通婚,大臣们互相流亡。翻脸的时候,就相互死战,一对古代的“德比”兄弟。
鲁定公七年,鲁国接受中原大哥晋国的命令,征伐了郑国,而且取得的胜利,受到了晋国的表扬。事后,鲁国又派了季桓子和孟懿子到晋国又是汇报,又是送礼,又是敬献战俘,直接把晋国给搞晕了,晋国为了奖励鲁国的听话行为,就命令齐国将之前侵占的鲁国两座城邑还给鲁国,算是对鲁国这次出征后的奖励。
齐国心里面当然不愿意了,本身齐国始终就对晋国这个大哥有意见,不是很臣服晋国,但是当年自从齐桓公死后的实力下降很多,打不过晋国,也只能是俯首称臣了。
现在,晋国又开始掺和齐国和鲁国的事情,让齐国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齐国就很不愿意,但是又不想直接得罪晋国,现在的齐国还是将矛盾对准鲁国,不能把敌人搞的太多。于是,就表面上很听话的,归还给鲁国当年他们侵占的“郓城”和“阳关”。
但是齐国心中暗暗的怀恨。
其中,阳关的位置很好,正好处在鲁国的北面,又是在绝佳的五岳之首泰山的风景区内,气候宜人,风景独特,地理险要。于是,已经执掌了鲁国政权的阳虎,直接就把“阳关”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现在山东泰安南),并且在那里开始办理国政,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了。
齐国齐景公是个很有作为的国君。
近几年来,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楚国已经是完蛋了,没有与中原诸侯争锋的势力了,他和吴国之间已经是你死我活的拼杀,没有精力在顾忌到了中原的事务了。
而另一个大哥晋国,也是日薄西山,国力开始衰弱,以前那些群星璀璨的大臣们,纷纷的凋落,现在就是连郑国的违规,也只能是命令鲁国来进行征伐,甚至于连卫国都瞧不起晋国了,这就是齐国重新崛起的会,齐国若想崛起,他们的发展方向必定是向南,就好像秦国的发展方向,必定是向东的道理一样。
齐景公自认为对鲁国是有恩的。
因为,当年鲁昭公流亡到齐国,总是齐国在帮助鲁昭公复国,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这份人情,鲁国算是欠下了。本来,齐景公原以为是鲁昭公的儿子公衍,能够顺利继位,爸爸的人情,儿子来还,也是可以的,但是没想到季孙氏拥立了鲁定公,而且一点也没有感谢齐国的意思。
尤其是这次,齐国之前帮了鲁国这样大的忙,鲁国还是听从晋国的安排。竟然,在出兵期间未经通知,擅自假途卫国,也算是欺负卫国一次,目前鲁国是唯晋国的马首是瞻。
所以,从鲁定公七年开始,齐国开始蠢蠢欲动,重新拾起了不断骚扰鲁国的战略方针,这年的年初,齐国无端的在晋国的压力下,还给了鲁国两个城池,这就是最好的借口。
鲁国你敢收这两座城市,我们齐国就敢继续征伐你。
但是,齐国需要盟友,而且现成的盟友又有两个,甚至于不用教和动员。
谁?
一个是被鲁国征伐的郑国,另一个就是厌恶鲁国未假途就过境的卫国。他们都很仇恨鲁国,也知道是晋国的主使。这年的秋天,齐国和郑国正式在“咸地”结盟,并且主动邀请卫国参加。卫国很愿意参加这次的会盟,因为他也知道这是准备对抗鲁国的结盟,但又害怕晋国的追责,而且卫国的大夫们也都怕得罪晋国反对这次的结盟,于是卫灵公就玩了个聪明。
卫灵公偷偷的派人对齐景公:
“亲爱的齐君,我是很愿意和贵国结盟的,但是大臣们都不同意,主要就是害怕得罪晋国,这样吧,我就派大臣北宫结前往你们齐国,名义上是解释不能结盟的事情。
然后你就直接把北宫结给抓起来,再大张旗鼓的公开的侵略我们卫国,然后我们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被‘逼着’与你们结盟,晋国就不会怪我们了,我们团结一起,狠揍鲁国,好好出口恶气。”
于是,齐景公就严格的按照卫国的要求照办了,之后在“琐地”齐国和卫国结盟了。
这就是齐国在征伐鲁国之前的布局,这都是鲁国自己惹的祸,怪不得别人。
就这样,齐国在鲁定公七年,派遣了大臣国夏,开始攻打鲁国。
鲁国的兵权本身就掌握在季孙氏家族中,而且现在又是季孙氏的阳虎执政,所以这次就是阳虎亲自为季桓子驾车,还有公敛处父为孟懿子驾车,准备迎击偷袭的齐军。
这个公敛处父就是孟氏的家臣,也是孟氏家族采邑“成邑”的成宰,是很聪明的一个人。
鲁君出兵准备偷袭齐军的消息,被齐军侦查得知,于是就设下了埋伏,准备伏击鲁军。公敛处父对阳虎:
“阳虎大人,你如果不考虑这个‘偷袭’战术,是否合适的问题,必将带来巨大的灾害,你将必死无疑啊。”
跟着参战的鲁将司马也劝阳虎:
“你将两个宗族的宗主陷于危险之中,要是战败了,不用等什么开庭的程序,我直接就按照军法杀死你。”
阳虎真害怕了,想了半天,最好的办法的就是不交战,于是撤兵回国,主动撤兵就是不败,鲁国未败,他也就不会受到什么处罚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