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晋伐卫:“拍马屁”惨案(鲁定公十年,前500年,春秋第二百二十三年)
前面了,晋国为了帮助鲁国对抗齐国,首先要打击已经秘密和齐国结盟的卫国,但是卫国表面上还是晋国联盟系统内的成员。
于是,晋国为了让卫国主动提出毁约,以制造卫国擅自毁盟的错误,好取得征伐卫国的借口,便派了晋国的大将涉佗和成何前往捣乱,在盟会上,涉佗和成何不让卫灵公执掌牛耳和率先歃血,算是狠狠的羞辱了卫国一下,因此,卫灵公恼羞成怒离开会盟现场,等到晋国再次要求继续会盟的时候,卫国就拒绝的与晋国的会盟,终于造成了卫国的公开反叛。
从而晋国找到了合法的借口,卫国擅自毁盟,就开始名正言顺的和鲁国进攻卫国了。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年,新和卫国结盟的齐国当然要帮助卫国抵抗了,所以就和卫国约定一起抵抗晋国,齐国率先出兵进攻了晋国的夷仪,并且攻占了夷仪。
此时,晋国对了对付齐国的突然袭击,就接受了在中牟原卫国的大臣褚师圃的忽悠和建议,暂时没有进攻卫国的部队,而是将全部军事力量的重锤,砸在了齐国的头上,齐国战败,幸亏卫国的及时救助,齐国才没有全军覆灭,因此齐国割让了三座城邑送给卫国,算是答谢。
卫国当时很高兴,毕竟自己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而且还意外的得到了三座城邑,心里美的了不得。
但是卫国忘了,当时晋国单独进攻齐国,也是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把齐国这个强敌打趴下再,等到腾出来,再收拾卫国。
卫国就要倒霉了。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
晋国的第一执政大臣赵鞅率领晋军,包围了卫国,这是为了报复上次齐国和卫国发动的“夷仪之战”。
之前,卫国为了配合齐国的攻打夷仪之战,在“寒氏之地”讨伐赵国驻守邯郸的赵氏大将邯郸午。要的是,这个“寒氏之地”,就是上次卫国路过中牟要前往的“五氏之地”,两个名字,其实都是一个地方。
防守该地区的是赵氏宗族的邯郸午。
卫军到来以后,就在此地西北方筑城并开始扎营把守,“寒氏之地”的城邑中的晋国守军,一看卫军势力大于自己,于是在夜里面就悄悄的溃逃了,这一军事行动有力的配合的齐国攻打夷仪之战,有些让晋军首尾不能相顾的意思。
现在倒好,晋军腾出来开始进攻卫国了。
晋军包围了卫国后,邯郸午就带着七十个敢死队队员,猛烈的攻打卫国首都的西门,这次晋军的全部军事重锤,又砸在了卫国的头上,卫国根本就不抗浪头,很快城破,晋军也是复仇心很强烈,尤其是邯郸午一帮子人马,攻入卫国首都后,晋军就开始采取的屠城的工作,并且扬言:
“请让我们以这个行动,来报复卫国之前攻打我们的寒氏之战。”
这既是古时候的有仇必报的复仇方式。
不过“寒氏之战”中,卫国并没有屠杀晋国的百姓,可是这次晋国却开始屠杀卫国的百姓,这个所谓的报复,确实有些过分。
晋国的大将涉佗很想交好赵氏宗族的邯郸午,因为现在晋国就是赵氏宗族的族长赵鞅掌权,结好赵氏家族的人,肯定有很多好处,于是当知道邯郸午的这个攻城行为后,就对邯郸午拱:
“午大人,你太厉害了,你算是很勇敢了,敢亲自带领敢死队冲锋,佩服,佩服,我估计要是我去,卫国守卫部队肯定是不敢开门啊!我算是服了油”
邯郸午有些不屑的:“你别忽悠我了,都是为国尽忠,你这是在讽刺我吗?”
涉佗一看,马匹拍在马蹄子上了,但是话又不好收回来了,解释更不好,真是进退为难,为了表示自己夸奖邯郸午的话不是拍马屁,而是真实存在的事实,这个涉佗竟然也带着七十个士兵,在黎明的时候去攻打卫国的城门。
涉佗带领的这七十个士兵,和之前邯郸午带领的七十个士兵,性质完全不一样。
因为,邯郸午带领的是敢死队,是带着强烈的复仇意愿而来的。涉佗带的这七十个士兵是演员,是为了表示同样的人数,肯定不能像邯郸午的人一样能够攻下城门的。
所以,这这些人的工作很轻松。
他们一起走到城门下,左右排列好队伍,全部站在那里,如同木头桩子一样不动,等候着卫国守军的开门。
卫国的士兵能开门吗?这不是开玩笑,不用弓箭射他们就很好了,看着这群傻子排列着站在那里,卫军都糊涂了,这是干干什么,操练队列吗?
到了中午,卫国的城门还是没有打开,于是这七十个人就又整齐的排着队列,喊着号子退兵了,你这个马屁拍的多么有水平,涉佗真是马屁精。
可是,涉佗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惹祸了。
古代行军打仗是很严肃的事情,现在也应该是这样,平常在朝廷中玩个玩笑,排个马屁也就罢了,如果在军事行动中也拍马屁,可就问题大了,这次是晋军退兵,就是失败了,失败的责任谁来负担?
赵鞅很生气,很愤怒,所以开始翻旧账了。
晋国开始讨论卫国为何反叛晋国,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就到了上次晋国和卫国结盟的事情上了,卫国就是因为晋国参与结盟人员的羞辱,才导致反叛的,因此参与结盟的人员责任很大,大家都:
“是涉佗和成何的责任”。
这其实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表现。
涉佗和成何有口难辨。明明是晋国故意为了让卫国反叛,才安排涉佗和成何前往这样做的,但是当时没有文件证明,也没有命令的证据,都是口的事情,现在所有的人都患了“健忘症”,因此,这个就成了涉佗和成何的责任。
正好,这次涉佗又故意的打败了仗,也是涉佗故意想表示与卫国媾和的表现,人家卫国不同意,才故意的退兵了,造成晋国战败的假象,要不为何这七十个士兵在人家城门口站了半天,也没有攻击的迹象,也没有卫国伤害他们的迹象,都是叛徒。
涉佗这二次的责任,并做一次处罚吧。
于是,晋国就把涉佗这个超级马屁精给抓住,当场就“咔嚓”给砍头了。
成何一看不好,你们要杀涉佗不要紧,可别把上次结盟的事情上,这样一来,他岂不成了另外一个罪人了,还什么,太冤枉了,要想保命,只有一个办法:跑。
成何连夜逃往了燕国。
君子对这件事情分析:“这都是丢掉了礼,所以处理肯定是不公平的。诗经:人而无礼,为何不早点死?所以,这个涉佗算是死的很快了。”
卫国,总是被晋国包围也不是个长久之计,于是,认输吧,谁叫我们打不过晋国,好汉不吃眼前亏,于是就与晋国赵鞅求和,并且送给了赵鞅五百家老百姓,晋国就暂时的退兵了。
反正这次晋国作战不利的责任,已经推给了马屁精涉佗,并且杀了他,赵鞅获得了卫国的进贡,大家彼此都乐得其所。
赵鞅当然不方便把卫国进贡的这五百家的百姓带回晋国,这样就太明显了,需要有个过渡,收受贿赂是要有策略的。
于是,赵鞅就和邯郸午商量,暂时的先把这五百家百姓安置在晋阳,邯郸午能什么,这是赵氏宗族的安排,当然只好答应了。
但是,就是因为这五百家百姓的安置和归还问题,却导致了赵鞅和邯郸午的翻脸,导致了赵氏的内部的再次混乱,让晋国的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后续接着看:晋国内乱,三家分晋势力形成的篇章。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