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越国降吴 (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春秋第二百二十九年)

A+A-

    鲁哀公年代是个特别的年代。

    春秋历史就在这个时代结束了,春秋经书的编纂者孔子,伟大的先哲也在这个年代去世了。

    而历史并没有因为“春秋”的结束和孔子的离世而陷于停顿,反而在“春秋时期”所酝酿的各种矛盾中,开始成熟、发酵和爆发。

    以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分晋为标志,以新兴的南方强国吴国的灭亡为节点,春秋社会出现的新的形态,一直在“春秋”时期默默无闻老秦人的秦国,却明显的显示出东进的意图,就像是一直独秀的花朵,绽然开放,最终成为了统一六国独领风骚的帝国,也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

    春秋本书的经书,到鲁哀公十六年时,孔子去世的那一刻,便戛然而止。之后以左传的记录,单独的开始叙事,一直延续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全书结束。

    所以,这个年代的特色就是由两部分组成:

    前一个阶段(哀公十六年前),我们仍然继续可以“捧着左传品春秋”,但是到了后一个阶段(哀公十六年后),就只能是捧着左传读“左传”了,好在这段时间仅有年而已。

    当然,在介绍“三家分晋”的故事前,留在上个时代结尾的“吴越争霸”的故事还需要有个结尾,我们就先把这个结尾介绍完毕,然后再着重从“三家分晋”的故事开始起,直到本书的结束为止。

    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春天。

    时刻不忘父仇,闭关苦练三年的吴王夫差,在“夫椒”一举击败了越王勾践的部队,这个“夫椒”大约就在绍兴地区。于是吴国军队开始深入越国境内,越王勾践只好带着五千个披着战甲,拿着盾牌的精锐士兵,坚守的现在绍兴的会稽山上,继续抵抗着吴国的进攻。

    可见,针对越国来,能够“披着战甲、拿着盾牌”的士兵,已经是越国装备最优良的部队了,越国当时的经济和实力状况的囧魄,显而易见。越国继续战斗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精锐已经被围困在山区,早晚都是失败。摆在越国面前的是:到底是抵抗至死,还是暂时委曲求全,以图后报,这也是越王勾践开始考虑的生存大问题了。

    此时,越国的大夫文种向越王勾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现在我们越国不能主动迎战。因为吴国的实力,远远的高于我们。人家还有伍子胥、孙武那样的著名人物,他们多年和楚军征战,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很少打过败仗。

    我听,吴国士兵,只要有一个人善于射箭,就会有一百个士兵,套上射箭的扳指和护具,去效仿他,我们现在没有战胜吴国的必胜把握。

    如果我们要进攻吴国,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十足的把握,才能付诸实施。否则,就是白白的牺牲士兵的生命。

    我们现在有个有利的态势,就是这五千个士兵作为底牌,吴军即便是要战胜我们,恐怕也要耗费一定的努力,这就是我们最后的王牌。

    所以,不如我们用谦卑的言辞向吴国求和,让吴国欢喜,让刚上任的吴王夫差,称霸的心态膨胀。如果是老天爷帮助我们,吴国肯定会答应越国的求和,等到吴国想要称霸而和其他国家的战争被拖的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越国就可以很轻松的收拾残局,到那个时候,吴国就是我们的盘中餐了。

    即便是,吴国就是不答应我们的和平建议,到那个时候在拼命也来得及。”

    文中的意思就是有一点的希望,也要尝试,不要冲动的拼命,隐忍下去,才能有翻盘的会。

    越王勾践感到这个建议很对,就派了文种通过吴国的大夫伯嚭的关系,向吴王传递信息,并请求求和罢战。

    当然,越国的话的很漂亮:

    “吴国的大王:

    我们越王,一直是对吴国有一种感恩戴德的想法,上次因为两国的边境冲突,给吴国造成的损失,这是我们一直不安心的事情,之后,越国就严肃的处理当时的参与的人员。

    现在,吴国没有体察到越王的这个忠心,盛怒之下,发兵准备消灭越国。可是我们越国,本来就是一个向吴国进贡朝拜的,类似于吴国一个城邑一样的附庸国家,有了错误和问题,吴王完全可以用鞭子教训我们。

    但是现在,吴国却像是对付仇敌一样的来讨伐消灭我们,这是吴国的屈尊,也是很没有面子的一件事情,有损于吴王的威风。

    因此,我们越往勾践,坚决要求给你他一个会,来真诚的服侍吴王,我们决定送上一个嫡亲的女儿,为吴王铺床叠被,打扫卫生;再送上一个嫡亲的儿子,让他给吴王端茶倒水,跟班听令,服侍吴王;我们越国还准备每年向吴国奉献贡品,用不懈的努力,来充实吴国的仓库。

    俗话的好:狐狸埋的好东西,只能是狐狸才能挖出来,如果杀掉了狐狸,只是得到一张好皮子而已。

    越国就是吴国豢养的狐狸,天下人都知道,现在吴国却要消灭越国,这难道不是没有更大的功效吗?也会让天下人都不信服。”

    这个话的太漂亮了。

    吴王夫差听到这一番话,真的很是受用,浑身舒服,就准备要同意。

    但是,他身边的大臣伍子胥却:

    “不行,我听“建立好的德行,需要不断的培植才行,去除毒害的东西,最好的就是斩草除根”。

    如果现在不趁着这个会消灭越国,等着他慢慢的壮大,吴国就很难在轻易的制服他了,这个勾践很厉害,能够亲善爱民,善于施舍,越国和吴国同时居住在一块土地上,却是世代的仇敌,在这种情况下,仅是攻克,而不去占有,这就是让他继续生存下去,老天爷既然给我们这个会,我们不去加以利用,这就是违背的天意,而让敌人不断的壮大,如果是这个样子干革命,肯定是不行的。”

    吴王夫差也觉着伍子胥的很对,两下都对,听谁的?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了,就单独的找来伯嚭询问意见,这个伯嚭早已经接受了越国文种的贿赂,想帮着越国好话,于是就对吴王:

    “伍子胥这个人,是明于一时之计,不通于安邦定国之道,还是希望大王能够扣押勾践,不要拘谨于众位臣的瞎搀和,你就定了。”

    之前我们已经了,当时春秋的环境主要还是王霸为主,灭国为辅,提倡的是镇抚诸侯,成为霸主,而不是一个个的灭国,所以,吴王夫差决定不听伍子胥的建议,同意越国的和平建议。

    吴国同意越国投降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