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金家台换主人气象更新 胡亮子进李家诚惶诚恐

A+A-

    十五的闹花灯也是很热闹的。李昭福和李舜成没有去杜李看花灯,田毛头带着李禹成去了。

    杨开林已经把东西打好了包,他和儿子准备明天早上马车一到就去县城。李昭福带着李舜成去杨家话。杨开林告诉李昭福,在东乡杨家有亲戚,人挺好的。等杨光一找到事情做,就不用吃老本,慢慢的日子也就好了。李昭福要杨开林有什么为难的事,捎个信回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李昭福还:“城里不同乡下,有好人也有坏人,平日里多长一个心眼,不能太老实了。”杨开林应承了。

    没过多久租种李家田的魏王曹三家也上来了。杨开林杨开可老实,求大家看在往日情分上,帮杨开可看着的杨家的田土、房子。大家纷纷了些宽心的话,:都是讲理的人,不会霸占谁的东西,只要您自己不卖掉,一百年后回来,照样是这些田土,一分都少不了。杨开林笑着道:“想不了那么远的事。我相信大家,昭福老弟出去这么些年也没见少一分一厘的田土。”杨开林还:“我到了东乡,也算金家台在县城有了码头,有了落脚的地方。大家得空去东乡走一走,去我家住上几天。”大家也都应承了,也让杨开林过年过节回来转转。

    正月十六,一大早,金家台人把年和杨开林都送走了。吃过早饭,李昭福去了一趟刘家,又去了苦枣树下的魏王曹三家。不久五家人在李家老屋聚会了。

    李昭福道:“我呀,没种过田,地里的事情也做得少,只有一样种菜还可以。这田里地里的事到底怎么搞,还得听大家的。”魏保国道:“有些,像包谷、米,不要好多水,可以种在高坡上,有些不行,水分足收成才好,少了水收成就不行,种这些作物关键是有没有水。我金家台比别处差些,也就是池塘些,每年的蓄水不够。我想着能不能在门前这个池塘上面再修一个池塘。多了一个池塘,定是不用再怕干旱的了。”

    李昭福看着刘四二,想听听他的主意,刘四二道:“魏爹的很对,关键是水。水田就是用水来控制冷热的,太冷谷子结不壮实,太热也一样。特别是灌浆的时候,就算浪费一些水,也没办法。再有一池塘的水事情就会好很多。”

    曹长庚是几个人中最瘦的。因为初五晚上,胡亮把板车停在他家屋前空地,李舜成见过曹长庚一面,知道是种李家田的佃户。

    曹长庚在刘四二之后道:“这池塘能装多少水,关键要看坝子有多高。而坝子能修多高,那就要看石头有多少。门前这个水塘,加了几次了,不能再加了,搞不好会垮的,垮了池塘就麻烦了,搞不好会冲到我们那边去,就算水少冲不过去,那也会把下面的田冲垮。只有修一个新池塘了,这池塘一次修不成,要分两三年修,今年先打个基础,坝修个丈把高就够了,最关键是开石头有点远。”

    魏保国道:“长庚这事里,昭福老爷!我看这事就让他负责。”“好呀!”李昭福接过话头道,“既然都这么,那就修个池塘,这样我们一起去外面看一看,好吗?”

    几个人出门往屋东头走,刘金殷看见了把还没回家的成子喊了过来。成子了解情况后道:“要是能在苦枣树下那边也修个池塘,就好了。”李舜成问道:“那边能修吗?”“地太平了,没地方修。”“能不能把这边的水引过去。”“怎么引?”“修个渠道。”“怎么修?又没有山连着。”“搭桥过去。”“哦,对呀!你们那里这样修吗?”“我在别的地方看到过。”“这样的话,那边的旱地都可以种水稻了。”

    修池塘的事都听曹长庚的。他到处看了看,找到了修坝的最佳位置,道:“我也不是很里,我只知道这里可以修。明天我请人来看看,到底能修多高,由他了算。”“好!”李昭福道,“我们回去,也该吃饭了,我们边喝酒边。”

    主菜上桌,大家在桌子边坐定,筛好酒,刘四二道:“从今天起,金家台正式换老爷了。李昭福,他不让我们叫老爷,可叫老爷是规矩,哪能坏了规矩。这样,年纪大的叫昭福老爷,年纪的叫李老爷。”李昭福想讲话,刘四二示意他别。刘四二继续道:“老爷就是老爷,这没有什么可的。我最喜欢讲的一句话是‘亲帮亲、邻帮邻,观音菩萨也向着自家人’,我们金家台人都是自家人。既然是自家人,那我就句自家话:喝了这餐酒,今后,没有我们在座的几位同意,没有昭福老爷同意,谁家都不准喝酒。成子!你要想喝酒,就回你的牛草坡,不准在这里喝!知道吗?”成子道:“你这规定是不是专门对我的呀?”魏保国道:“也不是对谁,我们金家台穷,现在还没有多余的粮食酿酒。”王友才问道:“甜酒呢,算不算?”刘四二道:“甜酒不算。”王友才连声:“那好,那好。”刘四二道:“吃甜酒也废粮食。”王友才道:“也饱肚子。”刘四二道:“好、好、好,饱肚子。”

    边喝酒,边商量了修池塘的事情。曹长庚计划是这样,从西山开石头,然后用马车运到牛草坡,用牛车运到苦枣树下,最后用人抬上山。今年只修下层,但石头可以一次开过来。下层一定要用石灰、黏土和糯米。基础要挖到硬土层。这样估算一下至少要四百万,今年的开销一半以上,至少准备两百万。

    李舜成的意思,从苦枣树下到梧桐树这一段要修可以走马车的路,马上开始修,碎石就从开池塘的地方挖去,也好看看这里有没有黏土。这样可以减少人工抬石头的路程,也为后面修渠道做准备。

    李昭福道:“那就把木桥改成石板桥。”李舜成道:“你也就知道石板桥,我看做拱桥。一是这里没有青石板,二是拱桥比石板桥牢固,不怕涨水冲垮。”

    曹长庚道:“光桥和路可能又是一百万。你们的渠道我没见过,不知道怎么修。”李舜成道:“不急,渠道的是可以再问问。”

    王友才对大家的不太感兴趣,他主要关心的今年租谷收几成,还是不是原来的六成。他喝了一口酒,道:“我就想问一点。”李昭福见他一直没过话,便作古正经听他。王友才道:“我就想知道今年的租谷收几成?”李昭福道:“我和舜成商量过,舜成要回龙潭,毛头也要跟着大家做事,家里只有我和禹成吃闲饭。租子不租子的,交了国税,够吃饭就行。”王友才道:“这能吃得了多少,这么多田。看样子,我还真是想多了。你们又不把话讲明了,刚才这里要修池塘,那里要修渠道的,我还以为今年的租子有多重呢。既然这样,明天开始就到我家撮米去。大家度过眼下几个月,收了早稻就好了。”

    刘四二道:“要撮米也轮不到你家。你呀只有一样,在那事上点个头,比做什么都好。”李舜成问是什么事,成子,是魏家儿子和王家大姑娘的婚事,这事王友才嫌魏家穷,一直没同意。趁着酒兴成子道:“姑娘大了能留?要是留个好歹来”刘四二打断成子的话,道:“仕雄爷!你什么?”成子听了这话,连忙收了嘴。刘四二继续道:“这也叫做‘亲帮亲、邻帮邻,观音菩萨也向着自家人’”王友才听了这话,道:“是吗?昭福老爷!你今年给我种好多田?”李昭福道:“这事刘爹管。”“那好。刘爹!等你把我家今年的田定下来了,我再定你刚才的事。”“你这不是要我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吗?”李昭福道:“‘成人一桩婚,胜盖十座庙’刘爹!你有什么不乐意的。”听了这话,大家纷纷点头。

    正当茅草房妙语连珠,酒兴正浓时,从外面闯进一个人来。定神一看是杨家的长工胡亮。李昭福看着胡亮,不知道什么。李舜成连忙招呼坐上来喝酒,胡亮没话,转身站在门外,没有离开的意思。

    大家都明白胡亮的意思:杨开林走了,他没地方做事了。成子进厨房让刘娭毑装了一大钵饭,夹了好几块腊肉,用一只大碗盖着端了出来,给胡亮。道:“你把饭端回去,给你娘吃,你的事大家都清楚,正商量呢。你放心,有办法的。”

    胡亮走后,大家又商量起胡亮的事情来。刘爹:“他家也是种过李家田的,我做孩子的时候,就看见他太公在我家屋门口作田。只有他爷把他当成宝贝,不让他下田,才没有种田了。”李昭福道:“那就给他一点田。”刘金殷道:“他不会种,没见他下过田,他怕蚂蟥。”李昭福道:“我又不是杨开林,要别人服侍。我和禹成、毛头本来就给大家添麻烦了,还要再加上他一家人不就更麻烦了吗。”李舜成问道:“他家几口人?”成子道:“就他和他娘。要不种点地吧。李老爷!新的池塘建成了,那好些地方都可以挖开种东西了,开出一些旱地来种东西。”李昭福道:“刘爹!魏爹!你们安排一些旱地给他种。”魏保国道:“没人带他,他种不好。”李昭福道:“那就到你家去做长工。”魏保国道:“我都是去别人家做长工的人,还能请长工?”刘四二道:“也就多两张嘴。如果真的把池塘修起来了,把水引到苦枣树下了,别两张嘴,再多几张,各家再添几个人口,也不成问题。都是金家台的,昭福老爷!你先收下他,现在修路、修池塘、修渠道要人用。慢慢地做开了,他也就能算得上一个正劳力了,不会吃闲饭的。”成子道:“我爷得对,亮子将来能用得上。”听了这些话,李昭福还是没松口,道:“这事先到这里,我再想想。”李昭福担心有胡亮做长工,自己和李禹成会作威作福起来,他害怕这样。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讨论了田土分配的问题。有些争论,但没有谈破,刘四二和魏保国左右平衡,最终做到了各家都满意。

    听金家台要修池塘,张丰凯特意去了一趟清水坪买了香烟卷,才来李家,李昭福去菜地了,只有李舜成在家。张丰凯自我介绍,李舜成在想着池塘预算的事情,张丰凯了好久的话,李舜成才问道:“你找我有什么事吗?”从外面回来的李禹成见张丰凯在自己家,道:“哥!他是那边山的,专门打孩子。”李禹成这话又没有逻辑性。

    李禹成上学每天经过牛草坡对面的张丰凯家门口。因为张丰凯曾经问李禹成是谁家的,李禹成不肯,所有,有段时间,张丰凯一见着就李禹成“是有人养没人教的”,赶着他快走。后来,李昭福上门解释了,张丰凯才不那样做了。

    张丰凯笑着道:“少爷!我那是跟你开玩笑呢。要不你打我几下,消消气?”着,弯下腰把脸送了过去。李禹成本来是回家拿样东西就走的,理都没有理他,进房去了。

    经此插曲,李舜成认真对待起张丰凯的来访来了。问道:“你是找我,还是找我爷?”“都可以。”“什么事?”“事。听你家准备修池塘?”“嗯。”“请好人没有?”“还没有。”“请我唦。我跟你我修过的池塘不下十个”李舜成打断张丰凯,道:“哦,对不起!这事我不管。”“你不管,你爷管?”“也不是,是曹家人,曹伯。”“你为什么要他管呢?他要是能管事,他家也不会是那个样范”李舜成打断张丰凯的话,问道:“你贵姓?”“免贵姓张。”“张——叔!这样,这事我们已经定下来了,不讨论了好吗?”

    正在张丰凯进退两难之际,曹长庚把王万盛领了进来。张丰凯一看就知道李家池塘一定是王万盛来修。笑着对王万盛道:“你也来了!好,好!”王万盛当然认得张丰凯,知道他也揽过修池塘的活,看到过他修过的池塘,不解的看着曹长庚。曹长庚明白了王万盛的担忧,对李舜成:“大少爷!要是张不靠找你有事,我们先到外面等着。”“什么呀!谁是张不靠?你是张叔吧!他是来找我弟弟的。张叔!禹成刚刚出去了,你没注意!”张丰凯听了李舜成的逐客令,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来人王万盛是保长王万昌的弟弟,磨山坳保和周边几个保的池塘几乎都是他修的,曹长庚以及儿子曹二锁经常跟着他出去做事。

    李舜成道:“这两天跟着刘爹、成子在周围转了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王万盛道:“先做池塘,还有路的事。做完这两样事,要是不如意,其他事,你可以另外找人做。”李舜成一听这话就信任了王万盛,同意曹长庚把事情交给他做。

    第二天就有人过来修缮李家老屋,用作民工住和吃饭的地方。李家人当然也同他们一起吃,拉近了和他们的距离。

    这天早上吃过饭,李昭福见梧桐树发新叶了就走过去瞧了瞧。看见曹长庚从下边上来,遇到了往苦枣树下去的高兰兰,两人了几句话。李昭福问走上来的曹长庚高兰兰干什么去。曹长庚没有,李昭福道:“还能有什么事,不能跟我吗?”曹长庚道:“兰子是给亮子家送米去的。”“哪个亮子?”“贵人多忘事,还能是哪个亮子。”“哦!记起来了。”

    晚上,吃过晚饭,李家父子在坝子上散步,李昭福问李舜成:“胡亮的事,我们是不是做错了?”李舜成:“那就再去问问刘爹。”

    两人来到刘家,起了胡亮的事,刘四二让刘伟把魏爹和成子叫来。魏爹:“亮子是挺老实的人,这种人,一个人在外面吃不开,容易被人欺负。”成子:“亮子老实,其实不笨,挺懂道理的。主要是没有兄弟姐妹、叔叔伯伯的帮衬。”李舜成问:“他爷是怎么回事?”成子回答道:“吃鸦片。最后这回,好久没吃了,吃得太猛,喔呵了。”刘娭毑:“他爷把这崽看得重,吃鸦片,这样冇钱,都不肯让亮子做农活,生怕他累着了。”李昭福笑了笑,道:“还真是个怪人。”

    正着,胡亮的母亲黄氏推门进来了。刘娭毑忙起身迎了进来,问道:“亮子没跟你一起来?”黄氏没有回答,她看上去很疲惫的样子,出着粗气,脸色煞白。成子细声告示李昭福和李禹成是胡亮的妈妈。李家父子心存内疚地站到了一边。

    黄氏走向李家父子,没话先要下跪。这那受得起呀!李昭福、李舜成连忙去扶,怎奈黄氏行动突然果决,双脚跪到了地上,发出“咚”的一声。李舜成吓得也跪了下去。大家好言相劝才把黄氏劝了起来。

    黄氏:“李老爷、大少爷不知道,亮子是在金家台长大的,除了金家台,其他地方没有他的活路。我这样的身体,要走,也就走了。我要是真走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亮子。没法子,只有求李老爷、大少爷还有金家台的乡亲,求你们帮忙照顾一下我家不争气的亮子。”

    胡亮比李舜成大几岁。以前在杨家做些最低等的活,到了李家,李家没让他再做那些,和田毛头一视同仁。胡亮以前上过私塾还写得几个字出,李昭福知道这个情况后,还时不时考一考他,让他多认得了好多字。这是田毛头所不及的。总之一句话,胡亮在李家获得了自信。胡亮总天脸上挂着笑,黄氏自然也高兴,身体健旺了些。

    李舜成是在梧桐树叶子长出来了,田里的稻谷开始扬花的时候带着田毛头离开金家台的。那天,刘把式带来了一份从张果镇打来的电报。电文是:“我已回张果速来蕾”李舜成拿着电报去见李昭福,李昭福道:“你去吧,这里的事你不用挂着。”

    当晚,李舜成又把刘爹等人叫过来,道:“池塘修得差不多了,做完池塘就做渡槽,做完渡槽就拓荒整出二三十亩旱地来:这是大家的事。还有就是我家院落的事,也靠大家帮忙了。木料的事,我已经跟亲戚好了,先送这边。成子叔,砖的事按你的,就从清水坪运,叫他们把砖烧老点。”成子道:“还有水井的事。我想给水井取个名字,叫做李家井。”李昭福道:“水井是大家的事,能在苦枣树下挖出水来,是大家的功劳,大家定。不过不能叫李家井。我的意思是把苦枣树下这个地名改为‘水井边’,曹伯!水井在你屋门口,你要得吗?”曹长庚连声“要得”,这话时,曹长庚眼里噙着泪。

    李舜成、田毛头清早离开,没有人相送,好了的,那边的事情了了,李舜成就会回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