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10、
花红柳绿, 熙熙攘攘又是一年时。
清,还是西门里大街那处庇荫的老榆树下, 一个个不过总角的孩童驾着身下的食铁幼兽嗡嗡嗡开来,挑着最顺眼的阴凉地把爱宠仔细地摆弄好,蹦蹦哒哒地抢进了沿街的一处六层角楼。
茶摊上, 一位看了半天西洋景的外乡人忍不住拉住了奉茶的二, “哎,老兄,借问一句,方才那几个孩子都是什么来处啊?”
“你是外地来的吧?”
二闻言笑着甩甩手巾, “你这话不稀奇, 我一天不听个十遍八遍就算白开工了。”
随口笑了几句,二指着那栋造型别致的角楼炫耀道:“瞅见没有,这可是我们唐王陛下专门下令为真知国的智慧太子造的问道阁,如今在里面进学的可都是皇亲国戚和朝中重臣的公子呢!”
外乡人又问道:“敢问这智慧道长是何方神圣啊,竟能搏得唐王如此厚待?”
二不可置信地张着嘴,“不晓得智慧道长不紧,可这逍遥道人的名号你总该听过吧,还有那本由他们师徒二人联手整理而成的《天工开物》, 这可都传遍神州了,普天之下就没有不知道的道理!”
“原来是那位与公输班齐名的道门高人, 失敬失敬!”
外乡人连连赔罪,“我本是听城外有一座白云观香火极为灵验、特来祷告求子,这才顺路进城买些土仪, 不承想城内还供着一尊真神!”
二听他这样盛赞,面上才好看了些,又与来人了好多只有当地百姓才知道的趣事。
街上的土著与过路人正在唱双簧互相吹捧的工夫,无数次在二人口中提起的真神逍遥道人亦在众目睽睽之下做着一件惨无人道、罄竹难书的恶事。
授业厅内,身穿银丝绲边道袍、头戴玉冠的道人绷着脸坐在由太宗皇帝亲笔御赐、高书“乾坤有道”四个大字的匾额下,举起戒尺朝缩着肩膀的黑胖子手上狠狠拍了三下,“,这次又有什么借口不做课业?”
黑胖子呲牙咧嘴地嘟囔道:“这回真不赖我!我正摆了一行桔子,算冥思苦想把师尊留下的那几道算术题想明白呢,偏偏秦怀道那子来家喊我,是茶馆里的先生又讲起猪八戒背媳妇的事情了,我一时没忍住……”
听了这话,宋辞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于是乎,你也跟着他跑去听书了?”
“嘿嘿,还是师尊懂我!”
黑胖子呼扇着火辣辣的手板,赔笑讨好道:“师尊罚我我不委屈,只求师尊千万别再找我娘来话了,也免得她家去哭天抹泪惹得全家人不痛快!”
“呸,你还好意思呢!”
座位第三排一个和他五官相近却又精致许多的娘子出声取笑道:“便是秦大哥不来找你,你也做不出题,管你摆上多少果子都没用!”
“你这聒噪的娘子还不快快住口!”
不甘示弱的黑胖子连声叫道:“我晓得你和秦怀道订了亲,早晚都是外姓人,可你也不该还不等过门就为了帮衬相公拆亲哥哥的台吧?!”
“尉迟宝琳!”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娘子羞得脸颊绯红,“你等着,我还非得把你只知道贪玩混闹的事情告诉阿娘不可!”
“肃静,肃静!”
宋辞连着拍了几下戒尺,“为师了多少遍,课堂之上不得笑玩闹!”
头疼地找出一本练习册,她又摇铃叫来才刚刚娶妻生子的大徒弟李乘风,“师父今日有事要办,先让大师兄领着你们温习功课吧。不过丑话在前头,这一旬的考若是有人不及格,为师就停了食铁兽的供奉,叫他一个人走着上学。”
与李子交待清楚必得好好叫这些家世不凡的孩子长长记性,宋辞慌不迭地逃出了闹哄哄的教室,转头跑向了后院的炼丹房。
是炼丹房,其实也不过是摆满了各种现代装备的实验室。
当年,腾云驾雾的唐和尚师徒一行声势浩大地回到长安后,靠着从西天取来的真经很是掀起了一股重佛抑道的风气。
这事儿要是放在别人眼里就是个乐呵,管他庙里供着哪位神仙,寻常百姓不还是照样看天穿衣吃饭么。
可轮到原主就不行了,一见到游走在大街巷备受推崇的僧人,宋辞这具身体就接连犯起了心慌气短、胸闷头晕的毛病,唬得李子还以为师父得了重病命不久矣。
虽这点病症死不了人,可整天处于亚健康状态她也真遭罪啊!
为了能教自己在这最后的十几年过点舒心日子,万般无奈下宋辞只能故技重施,在那投宿的白云观开启法坛研制丹药。
先是救人送子有求必应,后又炼制法器改善民生,如此这般忙活了几年,逍遥道人的名气也慢慢地响彻大江南北,甚至连万里之外的边陲国也有循信来求的信众。
那佛家典籍再好白了也只是精神粮食,遇上缺衣少吃的灾年还真不如道家炼出来的法器实用,这点就算是太宗皇帝也不能否认。
故此为了表彰逍遥道人对天下万民的贡献,也为了留住这个反手可夺造化之力的神人,很多年没做噩梦的唐王不光闭着眼睛建了座问道阁,还把自家的姑娘子和文武重臣的弟子全都搭伴儿送了过来,企图耍一次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老把戏。
宋辞也不理皇帝心里的那点盘算,只管叫李子把那些最简单却又最神奇的制冰、求雨之类的“道法”教给他们应付差事。
至于她自己,闲来无事就去地里田间走动走动,时不时地随手写点笔记印刷成册,留着举行斋醮法会的日子免费发放给千里迢迢赶来求助的民众。
要宋辞这些年着实总结了不少有趣的东西,除去《谁动了你的鸡蛋》、《全国首富不是梦》、《飞天遁地不求仙》、《实践出真知》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实用技术类书籍,当中最受欢迎的就要数她凭借记忆和现实糅合在一处记录的写实版《西游记》。
此书一出,立时再现了洛阳纸贵的奇景。
不光大唐百姓看得津津有味、百听不厌,就连远在西天为佛的唐和尚听见风声也特意上门讨要了一本,想要看看自家师徒在旁人眼中是何等模样。
好在宋辞也没让牛心左性的原主折腾的傻透腔,愣是用春秋笔法略过了唐和尚这一路见到山匪就求饶、见到妖精就掉泪的软骨头做派,只把他描述成了一个连蚂蚁都不舍得踩死的慈悲人。
至于其他几位佛爷就好办多了,只要如实道来就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过往细述平生。
“哪日得闲,若是把那西游记制作成长篇连续剧才叫有意思呢!”
宋辞一面想着,一面从储存高产粮种的保温箱里取出一瓢种子,算拿去徐员外的庄子上做个试点,也好看看这原生土质能培育出多少粮食。
到了门前,还不等宋辞骑上唐王赏赐的汗血马,街对面就来了一个眼熟的童子,作揖施礼道:“吴道长,我家先生,‘碰巧得了一壶好茶,想请您帮着品鉴品鉴。’”
大家左邻右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她也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只能让马儿自己先去玩会儿,等着吃完茶再上路。
虽对大唐的茶汤敬谢不敏,可坐到主家对面时宋辞脸上早堆了笑,“袁先生,多日不见,近来可好?”
“托福。”
仙风道骨的袁守诚还是那么惜字如金,“昔日我与道长因茶结缘,今日也该放下了。”
他着便把手边的茶碗往前一送,“道长饮完且自去吧。”
这茶碗虽是轻飘飘的落在桌上,听在宋辞耳朵里却犹如金石之音响彻不绝。
她再定睛一看,却见那碗中翠绿的茶汤中飘着一红一白两样物事,竟是红枣和独活。
执起重若千金的茶碗,宋辞先是一笑复又一叹,“先生深情厚谊,道愧不敢当。”
仰头饮尽茶水,她笑着抹抹嘴,“虽是良药苦口,却也难得受用。”
言罢,宋辞与他拱手作别,又顺着原先的念头往城外田庄去了。
正在地垄间抱着重孙女掐花玩的徐员外一听见踢踢踏踏的马蹄声就回头笑问道:“吴道长,今天怎么得空过来了啊?”
宋辞拍了拍背上鼓囊囊的包袱,“前几日不是和你了想要开一亩田,试试南面的稻种能不能种得。如今只差地精还没练成,我不放心,再来地里看看进度。”
“吴道长交待的事情,谁还敢怠慢不成?”
徐员外引他去看地里一片浅白色的透明棚屋,“您先前要加盖的苗床庄户们也收拾妥当了,还有乘风道长送来的地衣也放在里面,只等着芽芽长出来再铺上。”
他怀里的娃娃见着大马就要抓,吓得太爷爷赶紧挡住,“老夫一辈子得了这么个宝贝已是无憾,要是再能见着南粮北种的奇观,他日便是到了阴曹地府也有的标榜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宋辞逗弄过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翻身上马潇洒言笑道:“您老且安心等着,一定会有那么一天的!”
待她一路穿街过巷回阁,街对面挂着神课招牌的摊子早就散了。
宋辞也不言语,只同往常一样与那些顽童留下课业,叫他们明日一早再来上学。
夜间厢房静坐,左思右想的道人怎么也想不出到底是哪处出了纰漏。
倘若是因为西游一行的从中作梗,可那西天的佛祖既然认可了取经人师徒的九九八十一难,定然不会在意途中多出了个不起眼的人物,更不会等到今日再来清算。
要非是近些年的发明创造就更不可能了,宋辞一直谨慎的把这些细微的改变维持在一比较的安全范围内,顶多是让老百姓活得省力便捷些,又没弄出探索宇宙的航天飞船去冲撞凌霄,如何引得来滔天大祸。
到最后几乎想破了头,宋辞也只想到了一个引发变故的可能,那就是唐和尚带走的那本《西游记》。
“不得就是唐和尚把这歌功颂德的话本拿给了同事,这才让他们从某些细节中觉出了端倪……”
懊悔地捶了捶脑袋,宋辞无可奈何地唉声叹气道:“难怪老话都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鬼。否则怎么这么凑巧,早不事发晚不事发,偏等到这时候才露头……”
事到如今便是言悔也无济于事,况且她从一开始就没觉得自己能在这个高危世界活到寿终正寝,如今侥幸完成原主的心愿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尤其现如今等着找逍遥道人秋后算账的可不只是天上的佛门一家,作为一个后台全无的生魂,她又没有齐天大圣划掉生死簿的能耐,遇上地府勾魂的鬼差只怕也得不着好。
不管袁守诚是处于什么目的跑来报信,这时候要不趁机脱逃还等着佛差来拿岂不是缺心眼么。
稍稍定了定神,宋辞趁夜喊来李子,只自己要闭关炼制地精,叫他守好后院切勿不可叫人扰。
见着正当壮年的徒弟,她的心情突然有些不出的酸涩,“九为阳数之极,为师这次闭关须得九九八十一个时辰。你也不必做别的,只管把师弟师妹约束好。”
李乘风还是如同幼年时憨憨一笑,“师父可得按时出来,您那徒孙还等着叫师公主持百岁宴呢!”
宋辞强忍住泪意笑了笑,“李子,还记得师父早年教过你的话吗?”
“怎么记不得呢!”
李乘风故意作了个揖,学着师父的模样慢声细语地道:“我们行走江湖最要紧的就是‘以德服人!’”
“不错!”
宋辞从怀里摸出一个镶金戴玉的长命锁放在他手里,“人有德行,老天自会庇佑。这锁上刻了平安符,你回去就给孩子戴上吧。”
只要徒弟不犯浑,凭他脑子里的东西不管走到哪里都够谋划一生了。留多了外物反倒是祸害。
李乘风听了笑呵呵地答应了,走到半路突然心有所感,回身迟疑道:“师父,你可快点出来啊,徒儿等着你!”
“去吧,去吧……”
宋辞背身不去看他,只等着院门从外面封上才闷头钻进炼丹房的西厢,那间摆着一尊青铜丹炉的密室。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想来留给你我的时间也不多了。”
取出孙悟空留下的一根毫毛,宋辞心念一转,面前便多出了一个从衣着到神态全然相同的孪生兄弟。
她的声音淡淡的,全无即将赴死的惆怅和绝望,“我去之后,劳你将这具肉身投进丹炉炼化。只要躲过勾魂马面乱了地府时辰,是走是留,悉听尊便。”
那道人听了只是笑,“孩!难得有缘碰上,就让俺老孙送你一程吧!”
至此,宋辞终于忍不住滴泪施了一礼,“多谢大圣爷爷……”
吃过无色无味的绝命丹,她只觉得自己忽然间轻快地很,飘飘忽忽将要飞到天边似的。
低头一看,却见那守在旁边的道人抱起渐渐僵硬的肉身一股脑丢进炉门,随即便眼前一黑再无知觉。
往后几日,遵从师命留在问道阁教书的李乘风只觉得心底不出的慌乱,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将要不翼而飞一般。
他也不敢声张,只在暗地里偷偷数着时辰看表,盼着师父定下的期限快点过去。
盼过一天又一天,这日终于等到期满,李乘风连课堂也顾不上,急慌慌抓着钥匙奔到了后院。
抖着手推开院门,他如往常那样高声唤了一声,“师父!”
屋子里静悄悄的,就连往日里丹炉散出的热气都消失不见了。
“师父……”
不知不觉淌了满脸泪痕的李乘风还是迈进了那间清冷的密室,正对着门口的蒲团上却再也不见那个含笑招手的清瘦身影,唯有一块暗金色的晶石躺在炉内的一捧白炭中熠熠生辉。
作者有话要:
宋辞:西游篇结束了。不论好坏,总算全了渣作者儿时的念想,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