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早朝的怒火
不少大臣讶异地望过来,这一本奏得莫名其妙,谁都知道襄阳是什么地方,朝廷与左良玉的关系也心知肚明,皇上三日不朝,刚上朝,就拿这种奏本事,明里暗里透着一种怪异。
太监孙安再次大声唱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咳!”
一个比史可法更老的老头出班跪奏:“臣有本奏。”
朱天赐迅速翻阅记忆,知道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马士英,不由微微皱眉,心道:“这是怎么了,这些老家伙们就不能安生点,皇帝已经表明态度尽早散朝,当臣子的就应该顺着君意,不痛不痒的奏本咽在肚子也就是了,干吗要给皇帝对着干?”
都察院是言官,风闻奏事,她就是挑毛病。
他耐着性子道:“马爱卿平身,有何本奏?”
马士英起身奏道:“吾观皇上龙马精神,不似有恙,才斗胆上奏,臣有一本,事关大明江山社稷,还请皇上明断。”
朱天赐默然不语,他从电视剧里知道,这些言官总是喜欢夸大其辞,把芝麻绿豆点的事上升到动摇国本的大事,你一个挑毛病的,难道还有什么事比敌寇入侵还要重大?
百官都能感觉到皇帝的不悦之色。
马士英却似乎毫无察觉,继续奏道:“皇上,饶州玉山县争地一案已经审结,但诸乡绅不服,最近连续发生持械互斗之事,死伤十余人,周边诸省为之震动,事涉朝廷新法,地方不敢自专,上奏朝廷,恳请皇上旨意。”
朱天赐迅速翻阅与饶州玉山县争地有关的记忆,很快明白了案子的来龙去脉。
这事还要从顺天义军起,义军所到之处,除了抢钱之外,还废地契均田,受到广大贫民和平民的欢迎,却把地主和富户恨得祖坟冒狼烟,饶州府周围是谢少安所部义军投诚前抢劫的最后一地,当地的地主早就带着地契闻风而逃,等他们回来,地已经分给了贫户,他们里有地契哪里肯干,上告官府,可是南明朝廷已经另立新法,承认顺天义军颁发的新地契,这些老地契可以用另外的闲地补偿,但这些地主原来的土地都是上好熟地,怎肯吃这样的亏,便派恶奴强行收回原地,与这些土地的新主人发生争执。
各地官员大多出自士绅阶层,原本就极力反对新法,出了这种事儿,当地官府自然偏袒地主,放纵不理,均分了这些土地的贫户众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联合起来,奋起反抗,与恶奴争斗,很快死了人。
人命案是大案,自然包不住,因为这种案子关注度极高,很快到达天听,奕宁知道不能软,否则后患无穷,派出锦衣卫,严格执行新法,严惩杀人伤人者,撤换当地官员,强行平息了事端。
另外,这个案子明里只是土地之争,其实与淮王朱常清有很大的关系,淮王封地饶州府,周围地主为了逃避税赋,很多把田地寄在淮王名下,顺天义军肆虐之后,朱常清想为这些地主收回这些土地,但地契的主人是朱常清,而淮王的封地是固定的,这多出几十倍的土地肯定是非法的,又被义军均分了,奕宁岂肯再惯着这些蛀虫,着人把多出来的地契全部上缴,搞得那些地主成天在淮王府前哭闹,朱常清吃了大亏,便暗地里怂恿着这些有地契的地主搞事,不怕把事情闹大,意图用舆论强压朝廷更变新法。
奕宁公主为了稳定南明局势,虽然知道是淮王朱常清在背后搞鬼,却并没有动他。
如今再度出事,想必是有关万兴帝的谣言让有些人起了异样的心思。
朱天赐明白了事情的来由,不由大怒。
他可不是奕宁公主,完全没有必要瞻前顾后,他冷冷地道:“拟旨!”
众大臣全都一愣,皇上没有征询大臣意见就下旨,这是要独断专行啊,这案子非常敏感,不知有多少人看着呢,搞不好就会天下大乱。
朱天赐不紧不慢地模仿奕宁的口气:“淮王朱常清藐视皇权,罪大恶极,着锦衣卫抄家锁拿,青玉县令办事不利,免其官职,贬为庶民,史部另派官员,安抚地方,刑部派专员审理青玉县争地案,锦衣卫协助,有抗旨不遵者,可就地格杀。”
众大臣倒吸一口冷气。
这也太狠了吧!
虽然大伙都知道是淮王掺和在其中,但那是暗地里进行的,定一个藐视皇权大罪,实在是太过了,朱常清毕竟是地地道道的朱家子孙,抄家锁拿,这是往死里整啊。
青玉县换个县令,根本没人当回事,刑部派专员审案也都能接受,甚至出动锦衣卫执生杀大权,也无非有些严历,可以理解为皇上维护新法的决心。
只是,这般对一个正儿八经的王爷
每个人都感受到皇帝熊熊的怒火。
这是杀猴给鸡看呢!
史可法快速往龙椅上扫了一眼,复又恢复老神在在的样子。
他有些疑惑。
根据来自宫里的消息,皇上已经选好了替身,按今日早朝就应该放出来露个面,看孙安的架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这替身确实是很不错,不仅相貌,连声音都像。
于是他上奏本试探,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替身中规中矩,一般的情况都能打发了,过些日子熟悉了政务,找个会显现男儿身,比如喉结什么的,就可暂时压住谣言,朝廷就可消停一些日子,专心对付大清。
可马士英这老家伙偏偏急着为某些人出头,上折找事,这下好了,当今皇上虽是女儿身,却是一个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主,撕破了脸,再无缓冲的余地。
只是,皇上为什么不用替身,难道替身出了什么问题?
这般作派,明明就是奕宁,绝非替身能当。
武官的队伍里,锦衣卫镇抚左使向正鹏也露出疑惑的神色。
旱朝的百官之中,只有他一人知道龙椅上坐着之人已经不是当今皇上,孙安不算官,那是个奴婢太监。
只是,这个替身太像了。
相貌倒没什么可的,原本找的就是有几分相似之人,再加上巧儿姑娘的艺,不会有什么问题。
声音也这么像,大出他预料。
不过,这也没什么,越像越好。
替身还识得几位重要大臣,看来几位训教太监没少下功夫,有点本事,斩了有些可惜。
只是,这替身为何对青玉县一案来龙去脉如此清楚?
莫非是奕宁公主在船上特意交待过?
难怪秘谈了那么久!
只是,这替身连语气风格都这么像,真是太惊喜了,甚至都有些惊吓了。
如果不是上朝之前他还拜见过奕宁公主,向正鹏都怀疑女儿身的皇上回到了皇宫大内。
马士英有些傻眼,他上折是想试探一下,这位被谣言缠身的皇上是不是对新法有松动的可能,哪想到皇上比之前更加决绝!
这下坏事了。
恐怕再难有缓和的余地。
但他还想再争取一下,懵了一会儿,奏道:“皇上,事关重大,还请三思而行。”
朱天赐淡淡地道:“朕意已决,就这样吧,爱卿退下。”
马士英神色有些便秘,却不敢再与强势的皇上争执,黯然退回班列。
这时,后排官员中一人大步而出,亢声道:“臣反对。”
百官大多数一惊,什么人敢在这时候跳出来,这明明是不给皇上面子,唾皇上的脸。
就算对皇上旨意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奏折的方式呈送,完全不用这么刚。
朱天赐迅速在脑海里翻阅,却没找到与此人有关的记忆,便声问道:“孙大伴,这是何人。”
孙安躬身道:“翰林侍读,陈可文。”
顿了顿,又加了一句:“正六品。”
按规矩,在京六品以上官员必须早朝,但除非奉诏,一般只有四品以上官员才可以出列奏对。
朱天赐一听便明白了,却并不恼,淡淡地道:“朝廷什么时候这般没规矩了,来人,叉出去!”
两侧的亲兵校卫迅速上前架住陈可文向往拖去。
陈可文挣扎着怒吼:“昏君,你个昏君,不纳谏言,肆意妄为,你就是个昏君,大明必将亡于你!”
百官目瞪口呆。
这是死谏的架式!
朱天赐却不在乎,被骂几句不痛不痒,又掉不下几斤肉来,他又不是真皇帝。
他淡淡地道:“翰林侍读陈可文,行为癫狂,言语混乱,似有脑疾,速传太医为其诊治,痊愈之前,不得上朝。”
百官面面相觑,谁也料不到,这陈可文当面骂皇上昏君,却只得如此轻的处罚。
不仅没有免官降职,连俸禄都没减,只是不许上朝再骂了。
痊愈没痊愈,什么时候痊愈,太医了不算,得看皇上的意思。
这般大度,是名君之相啊!
也有大臣暗自偷笑,你骂我昏君,我你有病,皇上这应对,真是神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皇上为什么要推行新法,大明之所以丢了半壁江山,根本原因是朝廷没钱养兵,钱都哪去了?都被下面贪了!那些王公勋贵大肆兼并土地,都是不交税的,大明朝优待士子,进士以上免税,谁也不清有多少寄田,还有军户的隐田,可以,朝廷大部分税收都被下面的人以各种方式贪墨了,而顺天义军均田后,土地归到平民里,他们都是要交税的!所以朝廷平了义军之后,迅速承认了新的土地归属。
只是,原来的士绅受到了重大损失,心有不甘,才以各种方式向皇上施压。
就算这一次又被皇上以雷霆段压下去,但肯定还有下次,下下次。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