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理政涨薪
朱天赐扫了一眼,见又有些人蠢蠢欲动,心中暗叹,自己还是心软,没有对陈可文重罚,这些人都是属猴的,有根杆他就往敢往上爬。
他轻咳了一声,大声道:“朕这几日多有反思,每日早朝实在辛劳,连朕都坚持不住,诸位爱卿想必也苦不堪言,朕欲恢复旧制,定十日一朝,平日由几位大学士帮朕处理奏折,轮值票拟,朕批红,司礼监掌印,众卿以为如何?”
恢复内阁制,百官大部分都是赞成的,每日早朝四更就要起床,真是太痛苦了。
吏部尚书黄道周首先躬身表态:“臣附议。”
大学士之中必然有他一席,那是掌最高权利的内阁大臣!他不可能跟自己过不去。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五府六部督察院五寺等百官纷纷赞同。
此时,就算有个别人有别样的心思,也不敢面对大多数人的怒火。
内阁制可以大大减少皇帝理政的时间,朱天赐早就仔细想过,只是原本没打算首次上朝就抛出来,但今天这么一闹,索性就顺便解决了,他朗声道:
“拟旨,兵部尚书史可法,兼华盖殿大学士,户部尚书高弘图,兼谨身殿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马士英,兼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王应熊,兼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左侍郎吕大器,兼东阁大学士,五位大学士每日三人轮值,七更始在乾清宫辅助朕票拟奏折。”
“臣谢恩!”
“臣谢恩!”
“臣谢恩!”
史可法等新晋大学士纷纷出班叩拜。
其余大臣又是眼红又是无奈,谁让自己没得皇上依重呢。
大部分人对史可法和高弘图入阁没有任何异意,马士英刚刚恶心了皇上,居然没有遭到摒弃,皇上心胸更是海量,王应熊这个礼部尚书在六部里是最不受重视的一部,竟然入阁,而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竟然被排除在外,这是一个巨大的意外。
至于兵部左侍郎吕大器,非常时期,皇上重视兵部,可以理解。
“退朝!”
朱天赐站起来,学着奕宁公主的习惯,背着走向屏风之后。
“退朝!”孙安尖着嗓子唱喏。
百官陆续散去,留下五位新扎大学士商议如何轮值,最后由内阁首辅华盖殿大学士史可法拍板,决定第二天五人同时到班,由皇上亲自定。
午门外,有众多官员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久久不散。
这一日的早朝,引起南明上下巨大的震动。
除了皇上对青玉县案的决绝态度,和恢复内阁制的影响,还有一个传言不径而走。
有人在皇上退朝时,看到了皇上的喉结在动!
以往,皇上的喉结是不动的!
不动的喉结是可以用高级的法化出来,而动的喉结却是无论如何也化不出来的。
以前之所以谣言四起,一是有人故意散布消息,二是皇上确实有种种疑点。
今天早朝的皇上绝对是真的,没人能装得这么像。
可是,今天的皇上却是一个的的道道的雄主。
因为有很多人都在留意皇上的一些细节,有不只一人注意到皇上转身的时候作了个吞咽动作,喉结明显上下滑动。
传言很快被传得沸沸扬扬。
退朝的时候,朱天赐确实咽了口唾沫,他是故意的。
虽然有所期待,但他并不指望就一定被人看到,来日方长。
万没想到真有人关注到他这个动作,还不只一个,看来还真是有不少人对皇帝的身份忧心。
真是有心栽花柳成阴。
栽了只花,却长出一片柳林。
午膳的时候,孙安就颠颠地向他汇报,带着难掩的喜悦,给朱天赐传话,奕宁公主很是欢喜,让他安心当皇帝。
“屁的皇帝,就是个傀儡!”
朱天赐才不会得意忘形,就算是真皇帝,他也不在乎。
他更希望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修炼!
万一将来魂力没达标,他连移魂都做不到,岂不像凡人一样老死?
一直活下去到达原来的时代才是最重要的,什么皇权,有用吗?
哦,还是有点用的,至少不愁吃穿。
何况,既然得奕宁信任,短时间内安全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进餐后,朱天赐想了一会儿如何才能少理朝政,然后便一个人呆在暖阁,静心修炼。
七更,就是早晨八点。
这个点对五位大学士来已经很舒服了,一点都不觉得负担,巴不得每天都能批阅奏折。
内阁是朝廷权力中心,还有什么比执掌大权更让人爽意。
五位大学士六更就早早来到乾清宫等候,被安排在西次间,按老规矩,皇宫给内阁大臣供应早膳。
进餐后,五位大臣安静地等待,按规定,内阁大臣之间不得私聊。
朱天赐就住在乾清宫,不用走远路,踏着点来到西次间,这里已经被收拾成办公之所。
五位大学士叩拜。
朱天赐伸虚拦:“爱卿平身,卿等皆朕之重臣,朕多有依仗,今后在内阁见朕,不须拜礼,揖礼即可。”
五人对视一下,同时拱:“谢皇上。”
朱天赐道:“卿等今后就在此票拟奏折,朕在东书房批红,有要事可以随时见朕。”
他把“要事”两字加重,意思也很明显:没有要事就不要烦我了。
五人面面相觑,有些惊讶:皇上这是要疏政放权啊!
这可与之前的皇上性格大为不同。
史可法再次狐疑起来:“皇上不思理政?”
“爱卿多虑了!”朱天赐胡诌,“平常政务琐事由众爱卿帮朕理顺,朕想集中精力谋划大事。”
“大事!”
五位大学士都精神一振,大事当然是指复兴大明,还有比这更大的事吗?
“嗯,今日朕就有几件事要与众爱卿商议,坐下。”朱天赐先坐到给他准备的主座上。
五人也都坐在绣墩上,却只坐了半个屁股。
皇上赐座不能辞,却不能安然就座。
朱天赐慢慢地道:“第一件事,朕想给百官涨薪。”
奕宁内库的钱必须尽快给她花出去。
谨身殿大学士户部尚书高弘图一抖,急道:“皇上不可啊!”
朱天赐微微一笑:“有何不可?”
高弘图道:“太祖当年曾经有过祖制,将百官之俸禄标准铭刻于石碑之上,后世绝不可更改,皇上这般做必会引起轩然大波。”
朱天赐淡淡地道:“世易时移,根据太祖当年定下的规矩,一七品县令,每年俸米只有七石五斗,他们要供养家人、仆从、幕僚,还有平日官场应酬,迎来送往,这么点俸禄怎么够?百官不得不从其他方面下,增加灰色收入,以致贪污成风,最后造成国库空虚,无力养兵,如此大患,必须更改。”
“可是,这有违祖制啊!”
“哼,如果我大明江山皆被清虏夺去,更有何人来守祖制?朕意已决,诸般罪过,朕一人承担!”朱天赐得掷地有声,其实他根本不在乎朱元璋的什么狗屁祖制。
五位大学士露出深思的神色,他们对能增加俸禄也是欢迎的,只是就算皇上承担违背祖制的恶名,他们是辅政大臣,也脱不了干系。
高弘图极力想办法劝阻:“可是,国库支出必将是大涨,而我朝最近连续用兵,皇上又赦免了几处税赋,国库早就入不敷出,皇上对臣下之心,臣等深铭肺腑,可国库无法支持涨俸啊。”
“无妨,朕还有殷实国库的计划,税赋定能涨上来,在这之前,所涨之薪皆由内库出。”
“啊!皇上圣明!”
五位大学士又惊又喜,花皇上私人的的钱,他们一点都不疼的慌。
作为重臣,他们当然知道皇上招安顺天义军发了一大笔财,都充入内库,之前谁也不敢打这些钱的主意,如今皇上自己主动提出来,他们如果还不答应,百官知道后光唾沫星子都能把他们淹死。
马士英心地道:“皇上,违祖制的事,能不能想个两全齐美的法子?”
朱天赐胸有成竹地道:“朕当然想过,祖制嘛,当然是不可违背,所以朕才,给百官涨薪,而不是涨俸。”
“涨薪?”马士英眼睛一亮,“皇上的意思?”
“朕这几日铭思苦想,想了个办法。”
“皇上请讲。”
“百官俸禄不变,在这之外,对努力完成职责的官员进行奖励,名曰奖金。”
“奖金?”
“对,只要完成现有的职责,奖金至少与俸禄平齐,上不封顶,越难、越繁杂、越危险的职务,奖金就越多。”朱天赐看了一眼史可法:“武官将士也有奖金,而且会更多。”
五位大学士惊喜:薪俸至少翻倍!
至于武官,没关系,大家一起发财,没必要拦别人的财路。
“但完不成的,或者渎职的,奖金就要相应地削减,奖金制度需要有与之配套的考核制度挂钩。”
五位内阁大臣都是老狐狸,很快就明白了:皇上这是拿钱买百官将士的支持。
考核制度其实不重要,那都是人为运作的,无非谁多分点谁少分点而已,一旦奖金制度真正实施,这天下百官以及武官将士必然无脑地支持皇上,什么谣言,都是虚妄,甚至女皇天下都未必不可能。
如此,连推行新法所带来的麻烦,也将很快消弭于无形。
人,总是要往前看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