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是时候离开了

A+A-

    因为史可法忙于军务,吕大器在前线座镇,内阁又新添两位新人,新任史部尚书张慎言兼文华殿大学士,新任工部尚书赵之龙兼东阁大学士。

    六位大学士慷慨陈辞,力主皇上南下移驾,什么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什么为了大明不绝,等等。

    最后,朱天赐淡淡地道:“众卿勿须多言,朕势与南京共存亡,现在吧,有何良策御敌?”

    南京城破了他也不怕,到时候自己卸妆混在乱民中一走了之,他有变形术有后悔术,想抓他可不容易,现在每天有魂力可以吸收,他才舍不得走呢,到时候奕宁自然会在某地现身,稳定局势。

    其余几位大学士都看向史可法。

    史可法奏道:“皇上,新军训练不久,初遇强敌受挫在所难免,但经过月余实战,已经稳住,与敌军互有攻守,有能力守护南京,平天军也已经到京勤王,各地也正在募集勤王大军,形势很快就会有改观,不过,为稳妥之见,还是调顺天军来京吧。”

    几位大学士同声称赞,他们也没有更好的主意。

    朱天赐知道他们也拿不出什么妙计来,便道:“朕不调顺天军自有深意,卿勿再言。”

    顺天军掌握在奕宁里,不是他想调就能调,何况,顺天军和顺天义军是上个世界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军队,还要靠这两个意外改变历史大势呢。

    马士英谏言:“皇上,南京不能有失啊!”

    朱天赐不理他,沉声道:“史爱卿,可令平天军作为预备队,轮番上阵帮助新军御敌,同时组织乡勇在南京周围挖半人深壕沟,纵横交错,向敌延伸。”

    壕沟是热兵器时代常见的工式,利于防守,他看过不少这样的电视剧,用在明末应该也能起到不的作用。

    “壕沟?臣这就安排。”

    其他人也没有好的建议,御前会议结束。

    很快壕沟便出现在战场上,南京守备组织民力趁夜在明清两军之间挖了一道道的壕沟,江南温度高冬天也很少上冻,土地潮湿,挖起来容易。

    第二天,壕沟起了巨大的作用,既阻滞了骑兵的冲击速度,又限制了清军盾车的挺进,结果南明新军轻易打退了清军的进攻,伤亡锐减,使得军心大振。

    新军用了新式战法,再度与清军步入僵持阶段。

    万兴四年初,清军增兵到来,留一部在南京与大明对峙,余部纵马南下苏杭,大肆抢掠。

    明庭急令各地勤王部队前去堵截。

    这一日,朱天赐终于收到消息,顺天义军挥军北上,于汉中击败吴三桂守军,然后精军两万向陕西山西挺进。

    朱天赐将孙安招到书房,道:“你去告诉奕宁公主,恢复中原的会到了。”

    “啊?”孙安不解。

    朱天赐解释道:“可趁清军南下之,令顺天军北上南阳,攻开封、大名,直捣北京。”

    孙安又是振奋,又是担心:“顺天军仅十万,新装精兵更只有三万,这点兵力北伐,够么?”

    “收复北京的可能不大,但至少可解南京之围,大清乱我江南,我也乱其中原,让大清以后不敢轻易纵兵。”

    “可是,清兵马快,被围上怎么办?”

    “可转向西安,招安顺天义军并合击吴三桂平西军,山地不利于骑兵,他们追不上。”

    “奴婢记下了。”

    孙安知军不多,当即出宫急告奕宁公主。

    万兴三年三月,苏州总兵战死。

    四月,嘉兴总兵战死,杭州总兵投降。

    江南各地一片慌乱。

    这时,突然传来消息,大明率精兵突然从南昌和襄阳北上,在南阳会师,过城不入,一路急行北上,一举攻克开封!

    天下震动!

    郑亲王济尔哈朗暂缓了对南京的攻势,派骑兵前去围堵。

    肃亲王豪格也驻留杭州,暂停南下。

    万兴三年五月,大明顺天军转而西向直奔西安,却在怀庆府设伏,大败清军,再度北上攻克卫辉、大名。

    同时,顺天义军接连攻克凤翔府、庆阳府,向延安府挺进,吴三桂则一路退守,避免与之决战。

    摄政王终于看清了当前的形势,统一天下的时未到,令南下清军退守江北,部分骑兵回援。

    肃亲王豪格放弃杭州北归。

    大明新军突然发力反攻,收复镇江,并与豪格于常州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

    南明重新收复江南,上下极为振奋。

    顺天军分别在广平府、顺德府与清军激战,却因枪弹耗尽,不得不西窜,但逃进太行山的仅有寥寥千余人,但经过几次重大战事,清军死伤总数也足有十余万,八旗正军就达六万之多。

    此番北征,真的把摄政王打痛了,八旗兵总共才不到二十万人!

    这次因为事出仓促,来不及从容调兵,只能快速调集八旗正军迎战,却想不到这支明军竟然如此强悍,如果大明都是这样的军队,多尔兖就可以卷铺盖卷儿回东北老家了。

    这使得摄政王多尔兖高估了明军的战力,存了南北隔江分制的心思,使得接下来的两年战事平和。

    顺天义军攻克延安府后,吴三桂接到摄政王严令,不得不阻击欲东进山西的顺天义军,双方连番激战,吴三桂边战边退,顺天义军也因枪弹消耗,无力东征,便在陕西继续均田,只是大清已经均过,只能只均圈地。

    大清和大明朝廷纷纷派出使者对顺天义军进行招安,均被拒绝。

    成都顾全的下欲拥立顾全为帝,也被顾全数度拒绝。

    顾全只听朱公子的,朱公子没有让他接受招安,他就不招安,没让他称帝,他就不称帝。

    万兴三年九月,莫愁湖上,向正鹏向奕宁公主回报,语气中带着丝丝怨气:“顺天军生还二百三十九人,少安断右臂。”

    奕宁公主叹了口气:“这不能怨他,好歹我大明保住了,是谢右使坚持北进,如果按计攻西安,当不至此,何况清虏死伤也只多不少。”

    向正鹏还是不忿:“他为何迟迟不招安顺天义军?”

    “不是下了招安旨意么,是顾全不降。”

    “公主,没有密信,顾全怎肯受招安。”

    奕宁公主摇头:“可能他另有打算吧,强求不得,内侍还没有记录吗?”

    “没有,他也不象个男人。”向正鹏怨气未消。

    奕宁公主淡淡地扫了他一眼:“那就招人上折子,选皇后。”

    “啊?是!”

    南明朝局稳定,大臣们纷纷上折,请皇上选后,以固国本。

    朱天赐知道,这必是奕宁公主的意思,便想着逃离皇宫,不再当这个傀儡。

    是时候离开了。

    他已经判断,南明不可能恢复中原,虽然南明工商日渐繁荣,但大清也把中原治理得井井有条,双方实力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就算把顺天义军招安了也不行。

    而大清也不太可能统一江山了。

    也就这么着了,再呆在这个皇位上已经没什么意义。

    已经帮奕宁公主解决了问题,剩下的事情该让她想办法解决,这个身体姓王不姓朱,太子的事情不是他的能力所及。

    这一段时间魂力增长不大,呆在皇宫里总是受影响,还是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地修炼吧。

    他虽然也姓朱,确实是朱明后人,但他不认为有必要一定要让南明死灰复燃。

    另外,他还是不能确定,这究竟是主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还是他上一世平行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周期,他不知道自己将历史改变得乱七八糟,还能不能回到曾经的时代,自己已经为大明做了努力,没必要太执着。

    他要再观察观察,没有他的参合,这个世界的历史会走向何方。

    离开皇宫并不难,巧儿姑娘的化妆术朱天赐已经学了七七八八,圣旨的印章他也私刻了一个,想必一般人认不出,至于空白圣旨,他多的是,甚至他还为此早早就准备了一袋金豆子,是让孙安为他从内库取来压纸压奏折用,理由是镇纸太大用起来不方便。

    走也!

    第二天,宫女巧儿急匆匆告知孙安。

    皇上不见了!

    孙安大惊,对前来秉政的内阁大学士谎称,皇上偶染风寒,今日不能视政。

    然后急出宫,传告奕宁公主。

    奕宁又恨又怒,一个皇后就把那怂货给逼跑了,真不是男人!

    但她知道,那个人不可能再为她生儿子了,必须另想办法。

    她不得不再回皇宫,化妆后继续当皇帝。

    奕宁知道瞒得住别人,却瞒不住史可法,便在书房单独招见。

    史可法低头进来,揖:“皇上,不知招微臣有何吩咐?”

    “史爱卿免礼。”奕宁道:“赐坐。”

    孙安搬过秀凳。

    史可法立即听出中间细微的差别,奕宁也没有特意掩饰。

    “公主!”

    “你是公主!”史可法猛地意识到不对:“皇上何在?”

    “唉!”奕宁公主叹道:“史爱卿,将来还是我来担此重担。”

    史可法脸色大变,质问:“如此明君,并无大错,为何弃之?”

    “我也不想啊!”奕宁很委曲,“是他自己跑了,我遍寻不到,奈何?”

    “什么?”史可法不信,“好好的皇上不做,为什么跑?”

    “可他不是常人!”

    “我知道,他是鲁王世子。”

    “不,他不是鲁王世子,他是一个异人。”

    “异人?”史可法哪里肯信,“公主,是不是他忆起了自己的身份,想改国号,你不许?”

    奕宁苦笑:“你想太多了,他多精,一直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史可法追问:“是不是擅自作主,违逆了你,才被你囚禁?”

    奕宁知道很难清楚,但又不得不解释:“他真不是世子,你可以把他当成妖怪,善于变化,可以化成任何人,他只是化成了世子。”

    她虽然强行找个理由,却想不到的几乎是事实。

    “妖怪!”史可法更是不信,作色道:“莫非皇上已被加害?”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