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兵事
只要到衙门申请,就可以合法做买卖,以前花钱送礼都不一定能办到的事情,现在竟然不花一文钱,这给了人们极大的热情,有头脑的,人人想着发财,进入上流社会。
免除通过税极大地刺激了商品的流通,倒买倒卖的行商剧增。
二十税一的商税虽然比之前提高不少,但对大部分商人来真心不多,尤其原先那些想做买卖却不被允许的商人,这根本不是事。
但还是出了一些乱子。
对于原先掌握着经商大权的特权阶层来,这无疑是抢了他们的饭碗,各地出现了数次抗税事件,结果锦衣卫缇骑如狼似虎,抄了一个公爵一个候爵两个伯爵的家,在苏州府一次聚众抗税的事件中,朝廷直接定性为叛逆,调动了新军去剿灭,直杀得人头滚滚,之后,再也没人敢跳出来反对新商法。
各地的工商迅速兴旺起来。
唯独武昌府以楚王为首的勋贵抗拒新商法,左良玉支持楚王,抵制朝廷的各种政令。
这引起了左良玉下很多将士的不满,他们也想发财,但钱都被楚王等老牌势力赚了去,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这一日,楚王的商队从长沙府回来,经过岳州附近时,突然失去踪影,上百号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货物银钱更是连根毛都不剩。
楚王闻讯大怒,跑到左良玉那里告状,要求彻查,因为里面有左良玉的股份,他派兵协助楚王调查,结果查到下大将郝效忠的头上,是郝效忠让他的下干的这一票,人都给杀了埋了,钱货都分了。
郝效忠是左良玉的副将,也是左良玉信任的大将,左良玉想保住郝效忠,只交出几个下顶仗,但楚王不干,坚决要求惩治郝效忠,郝效忠也是个狠人,着人趁夜潜入楚王府放了一把大火,然后趁乱带兵叛出武昌。
左良玉大怒,带兵一直追到岳州,将郝效忠杀得大败,四散而逃,可是,当左良玉回到武昌的时候,城头已经挂了顺天军的旗帜。
谢少安将五花大绑了左梦庚带上城头,劝左良玉投降,可保其子继续为候,世代富贵,否则就斩了左梦庚,与其决战。
被人抄了后路,绑了儿子,自付又打不过兵强马壮的顺天军,已经老迈的左良玉无奈选择了放下武器,军队被谢少安的顺天军接收,又派人收伏郝效忠的败军散勇,自此,平了左良玉的大军。
谢少安挥军增援襄阳,大顺军听到消息,早早就撤向汉中。
南明迎来短暂的安宁与发展的空间。
万兴二年十月中旬,大清摄政王多尔兖令郑亲王济尔哈朗为主将率镶蓝旗,肃亲王豪格为副将率正蓝旗,平南侯许定国为副将率汉军镶白旗,点兵南下,经大名府、开封府到达南阳府,突然分兵,由肃亲王豪格率正蓝旗向西进逼潼关,济尔哈朗和许定国所部则东上直奔南京。
南明朝廷派兵部尚书史可法领新军驻防太平府至镇江府一段的长江南岸,兵部左侍郎吕大器则领京师其余各部驻防镇江府以东,太平府以西至襄阳府则分别由平天军和顺天军驻守。
南方,攻占安南升龙府的顺天义军突然挥师北上,由太平府折而向西,兵犯云南,仍然打着“均贫富,分田地”的口号进行均田,一路势如破竹,明军闻风而撤。
万兴二年底,万兴帝祭天前,孝陵卫韩指挥史突然暴疾而亡,陵卫乃皇家亲卫部队,人事均有皇宫内决,不入内阁朝堂,一般人无从得知,有限知道的人也心照不宣,悄悄地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万兴三年初,肃亲王豪格破潼关,大败李自成的顺军,兵锋直下,威逼西安,与此同时,大清由英亲王阿济格、平西王吴三桂率领的北路军从山西保德州渡过黄河,进入陕北,围攻榆林。李自成见清兵两路夹攻,陕西陷落已成定局,遂被迫放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强攻襄阳,却被大明顺天军击退,只好兵退汉中,然后击败大西王的孙可望部南下入川。
同年二月,顺天义军攻占云南府,挥军北上。
在成都称帝自立大西王的张献忠正派兵镇压四川各地明朝军队,闻听南北均有顺军来袭,则放弃成都,退兵重庆府。
李自成的顺军率先占领成都。
顺天义军一边均田,一边北上,到达内江,留一部监视顺军,大部西进,兵指重庆,同时派人招降张献忠,张献忠不服,率军五万与顺天义军决战,惨败,部将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投降,李定国则率一残部向贵州方向转移,并向南明投诚。
顺天义军座镇重庆,继续在所占地区均田,设置官史,受到广大贫民的欢迎和地主乡绅的仇视,各地明军奉令东撤,避免与之交战,大顺王李自成派使者来招,均被拒绝。
大明和大清同时举行春闱,大大扩充科举名额,招贤纳才,南明录取率达到历史记录的七成,大清更是达到九成之高。
万兴三年五月,清军攻克汉中,但因为蜀道兵马难行,始终不能入川,清军转而将重兵东移,数部会师,在长江北岸与南明对峙,并造船训练水师。
自此,几个势力之间陷入一种奇怪的平衡。
朱天赐在乾清宫书房单独招见了李定国,按例孙安在旁边侍候。
李定国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将领,丹凤眼,目光炯炯,很是坚定。
他下跪叩拜:“微臣李定国叩见皇上。”
朱天赐没有阻拦,微微点头:“赐坐。”
李定国也没有推辞,端端正正地坐下。
朱天赐暗赞,英雄自有其风仪,他问道:“李爱卿,能否告诉我,你为何宁投我大明,不降顺天义军”
李定国坚定地道:“皇上明签,顺天义军只是苟且之师,不值得某托付。”
朱天赐道:“朕知卿能力着著,欲委以重任,只是卿本献将,如果军中委以重权,恐难服众,现有一去处,不知卿可愿往。”
李定国急忙站起,躬身道:“谢主隆恩,臣定当粉身相报,臣愿往。”
朱天赐慢慢地道:“如果朕欲将你送给顺天义军呢?”
“啊!”李定国一怔,“臣不敢辞。”
“不敢辞的意思是,不想去,但让你去你只能去了?”
“是,臣不敢欺君。”
“如果朕顺天义军是朕安排的奇兵呢?”
“啊?皇上的意思是”朱天赐大吃一惊,躬身道:“臣愿往。”
“朕派你去,就是想让你领导这支队伍,给朕带出一支铁军来,可能办到?”
“臣必不负圣上所托。”
“朕给我一道旨意,派你带一批装备去见顾全,名义上是为招安,去了之后,你就留在那里,他自会委你重用。”
“臣遵旨。”
“朕给你的任务是,击溃顺军,杀李自成,收其残兵,伺北上击败吴三桂的平西军,能办到吗?”
“臣尽力而为。”
“朕相信你的能力,到时候再给你旨意。”朱天赐看向孙安:“孙大伴,你去安排吧。”
给顺天义军送装备,还要经过奕宁公主的同意,送多少,就看奕宁的意思了,别人不怎么了解李定国,也就不怎么在乎这么一个降将。
朱天赐还是在给顾全找出路。
这般安排之后,奕宁也会将顺天义军看成自己的队伍,将来招安后,也能保全,自己这个皇帝不可能一直当下去,能安排的先安排好。
李自成与南明不共戴天,必须杀,杀了李自成就是大功,就会被南明认可,就能抵消一些之前顺天义军在江南肆虐的种种罪过,招安后至少明面上不会再有人找顺天义军的麻烦。
“微臣告退。”李定国随孙安离开。
朱天赐叹了口气,凡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就算顾全下南洋,人生地不熟的,也未必就能平平安安地当富家翁。
且就这样吧。
大明与大清军队隔江相望,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朱天赐却安然地呆在乾清宫修炼。
不久,蜀地传来消息,顺天义军与大顺军决战于成都府城东,大顺军大败,李自成率残兵二十余骑逃至龙泉驿时,被当地悍民用锄头击伤脑袋,不治而死,顺天义军招降顺军败兵,并在蜀地招兵整训,总兵力达十五万之众。
时间到了万兴二年九月,各地秋收已过,眼见本年就要平安过去,大明与大清分江而制,战事却突然暴发。
左良玉之子左梦庚不甘权力被剥夺,在原监军御史黄澍的帮助下,联系旧部,突然率水师向驻守黄州府的大清肃亲王豪格投诚,百多里长的军舰,浩浩荡荡地顺江东下,与南京水师发生激战,南京水师不敌,退守南京,明清形势骤然大变。
清军与明军在南京附近沿江不断发生拉锯战,但因南明炮火犀利,清军水军无法靠岸。
十一月,清军同时在镇江府和常州府附近强渡,与南明发生激战,刘良佐和刘泽清先后率众投降,清军向南京挺进,虽然受到层层阻截,但仍在十二月兵临南京城。
南明万兴朝廷面临败亡之险。
朱天赐很是郁闷,他自觉已经安排得很妥当了,南明土地兼并的问题解决了,经济也在快速提高,军力也比历史上强盛了许多,怎么就逆不过这历史大势呢?
不过,倒是有一个意外收获,这两月能不断地吸收到游离的魂力,这让他有些无奈地苦笑,他原本已经不准备依仗这种方式了,却不请自来,但他也来者不拒,不吸收也是白浪费了,何况他也只是吸收其中极少的部分。
这一日,内阁再次招开御前会议。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