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乞降不成谋死战 视死如归守危城
此时此刻,同主将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一样,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部下的校尉、司马等将领僚属,见昆阳汉军的抵抗渐渐微弱,已经被即将到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那些将军,校尉、司马等将领僚属,趁请托郡县,取受贿赂,不以军事为忧。
对昆阳汉军守军的投降祈求,新莽大将领都蔑视万分,毫不同情理会。
当官军斥候王冠,将成国上公王凤的降书,送到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的面前时,大司徒王寻鄙视不已。
大司徒王寻,断然拒绝了汉军统帅成国上公王凤的投降请求,接过成国上公王凤的降书简牍,轻蔑地抛到了地上,不屑一顾地踏上几脚,厉声道:
“这些无恶不作的盗贼匪徒,天兵到来之时,就该归顺朝廷。
如今,死到临头,才来祈求活命,妄想苟且偷生。
天底下,岂能够有这样的好事呢?”
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见此,心里更加忧虑,担心不已。
出了主将中军大帐以后,秩宗大将军陈茂,忧心忡忡,以洞察人心的神态,十分不安地对纳言大将军严尤道:
“纳言大将军大人:
在下前次的预料,果然不差啊!
纳言大将军睿智,一定更加清楚大司空大人,大司徒大人的心思啊!
如今,国库空虚,军用不足,将士们的赏赐,全部来源于将士们的抢劫。
为了笼络军心,大司空大人,大司徒大人只有放纵士卒烧杀抢掠,想方设法,去讨好将士。
属下前次猜想的局面,如今就要变成现实了啊!
大司空大人,大司徒大人,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汉军将士的投降,只不过是希望,胜利以后,能够放纵部下的官军将士,洗劫汉军守军及昆阳百姓的财物,血洗全城,妇女儿童一个不留,以便扬名立威,震慑天下罢了!
如果接受汉军投降,就不能够违背自己的承诺,公然屠城抢劫。最终,大司空大人,大司徒大人,对部下将士奖赏的承诺,也就没有了着落,成为了画饼。
所以,在下才如此猜度,坚决认为大司空大人,大司徒大人,根本就不会接受贼军统帅成国上公王凤提出的投降要求,让部将们失望啊!”
“陈大人的分析非常在理,严尤敬佩不已!
严某以为,这才是最最可怕的事件啊!
何况不久以前,昆阳城里的百姓,还是陛下的子民呢?
先贤有言,屠城杀俘不详啊!
圣人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给降人留下活路,就是不给自己留下后路啊!
恐怕最终,我们会为此付出惨重代价的。
就是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的。
何况城里的盗贼,都是备尝艰辛,早已经被逼上绝路,将生死置之度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盗贼匪徒呢?
陈大人啊,这岂不就是天命吗?
想不到,我们两人命途如此多舛。
为什么我们会瞎了我们的眼睛,要跟随这样的主人,去送死呢?
我们还是未雨绸缪,早作逃跑的打算吧!”
纳言大将军严尤,对秩宗大将军陈茂建议道。
秩宗大将军陈茂答应道:
“严大人言之有理。我们本就是汉室的叛逆之臣,再做一次新室的叛逆之臣,又何妨呢?”
自此,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灰心绝望,开始有了逃路之心。
2
成国上公王凤,再次乞降不成这件事,对汉军将士的震动很大。
成国上公王凤的威望,瞬间大大降低。
就是当初那些亲密的绿林战友,绿林兄弟王常、张卬、成丹、廖湛等将领,都不以为然。
汉军将士们,也迅速认清了官军将领,冷酷无情的本性,开始清醒。
廷尉大将军王常,对将领们道:
“诸位兄弟:
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不允许我们汉军将士归降,实在令人恐惧。
由此可见,官军攻城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彻底地消灭我们,掠夺我们的生命,女人和财物。
即使我们最终,被逼归降新室,也是无路可走,最终也只有死路一条。
男子汉大丈夫即使要死,也要死得其所,岂能够让无知鼠辈,笑话我们,遭受屈辱呢?”
“廷尉大将军得很对,我们听大哥的。
这次战斗,乃是生死存亡之役,只有将士们团结一致,坚决地与官军殊死决战,才能有希望获取胜利。
到了最后,也才能够求得自己和亲人的生存。
要是再有人背叛汉室,归降新室的,就问张卬的刀剑同意不同意!”卫尉大将军张卬赞同道。
卫尉大将军张卬,一向很有勇气,将士们都十分畏惧。
成国上公王凤,自知理亏,遭人鄙视,默默无语,不敢反对。
此时,守军统帅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卫尉大将军张卬等,见向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乞降不成,也无可奈何,彻底断绝了投降之心,知道唯有坚守待援,城里将士眷属,才有一线生。
知道逃生无望之后,汉军将士们,眷属们,百姓们,更是同仇敌忾,抱着必死之心,决心与官军硬拼到底。
昆阳汉军将士,越发坚定了守城的决心。
3
此时,汉军将士同仇敌忾,破釜沉舟,人人抱定了必死之心。
守军统帅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卫尉大将军张卬等汉将,见汉军士气可用,只好硬着头皮,重新部署将士,调兵遣将,坚守城池,迎战官军。
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卫尉大将军张卬等主将,与汉军将领一道,率领城中士卒和居民,坚守城池。
汉军将领,命令士卒和居民,迅速集结,昼夜巡逻,加强昆阳城池的守卫,布置将士们,拼死抵御。
此时,久攻的昆阳县城不成功,久困坚城之下,加之天气炎热,酷暑难当,蚊虫叮咬,尸横遍野,臭气熏天,官军将士,已经心生懈怠之意,厌战之心。
4
此时,正当五月盛夏季节,天气多变,而昆阳又正处山区与平原的交汇地带,气候更加异常。
不久,异常的天气,怪异的天象,开始不时地在昆阳城的四周出现。
疲惫不堪,军心涣散的官军将士,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夜晚,大片的流星,划过阵地的上空,坠落在了新军的营垒之上。
迷信恐惧的心理,渐渐地弥散在了新军全军。
白天,也无缘无故,突然之间,不时出现浓雾;顷刻间,阴云密布,阴风惨惨,如有大难降临,令人毛骨悚然。
有时,浓雾形成“冰山,当营而陨,不及地上一尺而散”。
官军将士眼见异象,无不莫名惊诧,目瞪口呆,叹为咄咄怪事。
军中星象师,也占卜道:
“营头之所坠,其下覆军杀将,血流千里。”
种种不祥之兆的出现,越发令官军士卒,心生怯意。
不久,几十万大军的给养,也出现了短缺。
官军将士人心惶惶,信心丧失,个个心惊胆寒,忧虑不安。
军中流言,也如瘟疫一般,四处流传开来。
5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六月初一,奇诡的雨雾,终于渐渐散去。
但大块的乌云,依然不时在天空出现,一会消失,一会闪现。
太阳也像得了严重的瘟疫似的,一会阳光灿烂,气温突升,一会又躲进了厚厚的云层,飘来阴风惨惨的云雾,令人如见鬼魅。
6
官军主将,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久攻的昆阳不下,也失去了自信和耐心,越发焦虑不安。
六月初一这一天,虽然天气依然是变化无常,却显得异常闷热,焦渴难耐。
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内心焦虑,渴望取胜,依然下令官军将士,加紧时间攻城,务必要尽快地拿下昆阳城池。
突然,官军的探子王松,前来禀报统帅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道:
“报告两位大帅:
昆阳东南方向,出现了一支汉军,前来支援昆阳守军!
汉军援军队伍,在距我军四五里的地方扎营,似乎犹豫不决,停滞不前。
不知这伙汉军援军奸贼,逡巡不定,究竟是打何主意。请大帅下令定夺。”
听汉军的援军,突然来到昆阳城外,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突然有些惊慌不安起来。
大司空王邑,急忙厉声地呵斥王松道:
“大胆贼,你慌里慌张干什么呢?
叛贼的人马,究竟来了多少?赶快前去打听清楚!
仔细看看,究竟是不是宛城刘縯的贼军?”
不久,探子王松,又兴奋地回来报告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道:
“报告大帅:
请你俩老人家放心!叛贼的人马不多,而且衣甲不全,疲惫不堪。
粗略估计,援军总计,也不过区区万人。
先锋部队,更是少得可怜,大约只有近千名步骑兵。
领队的汉军将领,是一位骑着马,长得白白漂漂,英俊高大的奶油子!
他的身后,跟着一位年长一些的男子。
据这伙蟊贼,是留在定陵、郾城两地守城的汉军老弱残兵,根本就不是宛城方向刘縯叛贼的主力精锐部队。
皇帝下旨,颁布的刘縯叛贼的画像,在县邑,乡亭里贴得遍地都是。
我们大家,都认识那个满脸胡须,虎背熊腰的家伙,绝对不会看错的!”
“哈!哈!哈!哈!想来刘縯那个乱党狗贼,被困在宛城,也脱身不得。
区区千名贼军,就敢来捋虎须!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
告诉诸将得知,那个高鼻梁的奶油生,就是被严尤,陈茂老贼,吹得神乎其神,怕得胆战心惊的刘秀子!
他的身后,就是他的二姐夫,那个秤不离砣的邓晨恶贼。
你们大家,可给我记住了!
刘秀那子,人不咋样,据艳福还很不浅,好像和新野阴大户的什么丫头阴丽华订了亲,和汉室老皇亲史家,也有一些瓜葛。
本帅久在军营,虽有几个庸脂俗粉,日夜相伴,但也寂寞得很。
胜利之后,本帅也想去找几个家碧玉,有点野味的美人丫头散散心,驱驱晦气。
下令诸将,立即给我派出数千人马,拦截汉军援军。务必要全歼贼军援军,大长我新军志气,不要让一人一马,一粒粮草,进入昆阳。
我们的攻城主力大军,就不要管他这伙援军贼了。各部只管各就各位,努力攻城就是!”
大司徒王寻,轻蔑地嘲笑着刘秀、邓晨等汉军援军将领,抢着发布着拦截援军命令道。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