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 79 章

A+A-

    元宵夜的月光星光灯光下,木结构的四排二层房子,宛若一个酣睡的胖娃娃。一个屋檐、一个转角,都是浓浓的壮族风情。

    假山流水、亭台楼阁,皆是借助地利,看似任意搭建,却是广西匠人的智慧精华展现。中间一个的八角形亭阁,红柱白脊,琉璃黄瓦,鳜鱼镇角,碧莲饰顶是壮族人对皇上献上的忠诚。

    皇上住在桂林府临时加盖的驿馆里,心里欢喜,没有去广西巡抚的豪华府邸,也没有去人称皇宫的靖王府。

    皇上第二天醒来,满心疑惑。

    “徐景珩,今天没有睡两天。”

    “今天皇上不累。”

    “累。朱载垣最近都很累。”

    徐景珩笑,皇上的脸皮厚度足够,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赖床。

    徐景珩目光宠溺:“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儿我们去明月峰、月光岛,好不好?”

    皇上耳朵动一动。

    “昨儿个唐伯虎,走过大江南北,桂林的山水,阳朔的月亮,最纯,最美,最想家。皇上知道为什么?因为这里乃是母系社会,月亮主阴,这里的女子,未婚的称呼‘姐’,已婚的称呼‘月亮妈妈’,女子主内又主外,最能诠释月亮的地方。”

    皇上:“???”

    皇上回忆,盈月、半月、眉月好像,果然是这样?夜空蓝汪汪的,月亮更蓝。元宵圆溜溜的,月亮更圆。灯火黄橙橙的,月亮更黄天上一个大月亮,地上好多“月亮”,铺天盖地的歌声嘹亮,满满的都是一片母性的祥和之美。

    “女子的光辉?”

    “对。”

    “这里最全?”

    “对。”

    “未婚的女子,唱山歌的能力确定社交地位?已婚的女子,拥有自由交际的一家之长身份?”

    “都对。”

    皇上脑袋动一动。

    徐景珩打开窗户,山水间的空气一起涌进来,五脏六腑都醒来。一转身,眼见皇上耍无赖的模样,真心“疑惑”的模样:“听,这里的女子也学骑马,有些人家,为了抗击青海蒙古的骚扰,女子也习武打仗,不知道,大明会不会出一个女将军?”

    !!!

    皇上一跃而起。

    “出去玩!”

    皇上风风火火的洗漱穿衣服,其他人听皇上起来了,还要出去玩耍,要去看未来的女将军们,一起嘴角抽抽。

    皇上一句:“大明缺将军!”理直气壮。用完早膳,带着大队人马出发,去看壮族的女娃娃们,还别,还真要皇上发现不少好苗子。

    这里的女子,背着一个背篓,种地、骑马、爬山涉水,堪比男子。广西的狼兵很好,广西的女子也都是好兵。只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皇上对于广西人的重视再上一个高度,但也不着急。

    下午去明月峰,晚上去月光岛,一路看看村村寨寨,慢慢体会这完全不同于中原的文化底蕴。

    壮族人的房子叫“干栏”,汉语意思是“在上面的房子”。早期的人为了躲避野兽侵害,更好地适应潮湿多雨的环境,学习鸟儿一样在树上搭建“巢居”。“巢居”是“干栏”建筑的雏形。

    如今的壮族房屋,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二楼有一条长楼梯,直通到一楼,这是有客人来时,不用通过一楼牲畜的位置,直接进到二楼客厅,是为尊重。

    二楼厅堂前部的回廊宽敞明亮,从回廊可以远眺美丽的田园风光。有些人搭建阁楼层,通风性能良好,一般用来储藏粮食或放置家什。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皇上的驿馆也是这样的方式,和千千万万的壮族村子一样,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规定不得乱砍滥伐,以保持住处的生活安全。

    遇到汉家和当地人聚众打架。

    地方官,这里最主要的矛盾之一,文化和中原不融合。但又因为中原的战争、经济大发展,人口增长等等原因,几百年来一直受到汉家人的冲击。

    土司们抱怨,来这里的汉人,野蛮高傲,可恨又可恶。更无法容忍的是,他们对于山神水神没有任何敬畏之心,肆意砍伐老林子,捕捉大动物

    当地驻军,这里人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和中原完全不同。一朝被打破,其中的阵痛,无法言。山多,人都生活在山里,虽然会打仗,但为人淳朴热情,对外界的一切都不晓得。一和汉家人接触,就觉得汉家人狡猾、爱撒谎、没有诚信、没有情意

    皇上就明白。

    唐伯虎对此,站在汉家人的立场:“五胡乱华,一批人南渡,主要是到吴中一带。五代十国一批人南渡,主要是到江西一代。这也是有宋一朝,江西人才辈出的原因。到了元朝时期,江西也成为战场,这南渡,就到广东广西。广西人和汉家人的生活格格不入,加上争夺生活资源”

    “朝廷出来几项策略后,好了很多。但这里,终归是要慢慢地,和中原融合。”

    皇上都明白。

    另外有好奇:“那客家人,是魏晋时期南下的一批人?”

    “是的。他们保留魏晋时期的生活方式。女子不裹脚,生活习俗和中原不同,也和当地人不同。但也因此,和当地人都相处友好。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南下的时候,当地人口少,相对摩擦少。”

    皇上不懂,一千年了,坚持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融合于任何一方,是怎么样的追求。但,总是感动于这样的执着。

    大队人马在桂林过了一个春节,准备出发去云南。要解决最后一个事儿。

    广西首府,桂林,临江背海,制数千里险地,西南之重府,用兵之重地。是为桂林府。夹五岭之中,北可为荆楚之屏障,南可达安南。

    桂林如此重要,当年洪武皇帝特意分封长兄之子,朱守谦来此。

    朱守谦花费十年时间,在桂林西边,独秀峰下构筑子城,典型的明代藩王府规制,以独秀峰为坐标,南北中轴线上,依次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寝宫、花苑等等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的宫院楼宇对称布局

    规模宏大,门深城坚,布局严谨,气势森然。殿堂巍峨,亭阁轩昂,水光山色,恍如仙宫,比北京紫禁城宫早建三十年,更是南京皇宫的精华缩影。

    皇上领着人,跟着靖王参观,惊叹连连,大眼睛灼灼地看如今这代靖王。

    粗壮的龙爪树一排一排,树木如同龙一般,伸向道路上空,绿色毛融融的树藤,让王府看起来像是某个神秘的森林,两旁的龙爪随时会把你抓到天空中。

    红黄相间的靖王府邸,配上绿毛毛的龙爪树,蓝天白云悠悠,这意境,这鲜明的对比,强烈地冲击人的视觉,真真是天国宫阙。

    这代靖王苦哈哈:“皇上,靖王府,不是祖先们开始建造。乃是有来历。”

    “?”

    “独秀峰麓上,唐代曾建宣尼庙,宋代筑有铁牛寺,元代称大圆寺,元顺帝改大圆寺为万寿殿。靖江王府是在元顺帝万寿殿上扩建而成。”

    元顺帝当皇帝前,曾遭贬谪到广西桂林,在独秀峰下的大园寺居住过三年。元顺帝返回大都称帝后,不忘自己的潜龙之地,下令改大园寺为万寿殿。

    靖江王府修建工程从洪武五年开始,朱守谦来到桂林,王府还未建好,只好住在万寿殿的东边,临时为他建造的一座宅院。朱守谦到桂林后胡作非为,太祖皇帝气怒,召回南京城,贬为庶人,处以严厉惩罚。

    到建文二年,朱守谦的儿子朱赞仪承袭靖江王位。靖江王府按照藩王府的体制建造,所以比北京紫禁城早。

    皇上眼睛一眯。

    当年太祖皇帝派朱守谦来此,告诫他:“诸夷杂处,地险人顽,守者非恩威并行不可得而长久,故能者必恩威兼著,赏罚严明,笃在防奸御侮,不作无益之工以疲士卒冬无酷寒,夏无炎暑,气候和平,可谓乐地。”

    可是朱守谦来到桂林,奢纵淫佚,掠杀不辜,默于财货,豪夺暴敛,号令苛急,军民怨恣。又以大理印行令旨,遣人往谕百夷,使者被百夷污辱,他就要发兵打仗

    可是,一代代的靖王,虽然有克制,基本都延续这个作风。

    奢靡荒yn,养尊处优。广西一地供应米粮不及时,吩咐家丁抢官府税赋和其他宗室一样,在皇上来之前,各种补救擦屁股皇上冷冷的目光看这代靖王。

    这代靖王真要哭出来:“皇上,臣家里,还有一个错处。臣的妻妾子女过多。”

    皇上还是看他。

    “臣随从山西庆成王的例子”

    随从庆成王的例子?子女五十多个,比子女上百的庆成王荣耀?

    “皇上,臣已经退回去多出来的土地,也没有再派人抢劫牧民马匹,皇上,臣真的改正了”这代靖王哭得稀里哗啦,生怕皇上一怒之下,把他的亲王位子给降低成郡王。

    皇上大实话:“不国库的压力。广西,即使种植红薯,有了更多的粮食,也供应不起你这一系,这么多人儿。”

    这代靖王“扑通”跪下,肥胖的身躯上的肥肉一抖一抖,哭得声泪俱下,“皇上,一部分,一半,爵位降低一级?皇上,求皇上饶过一次。皇上求皇上看在太祖皇帝的份上,饶过臣一次。”

    皇上看着这代靖王不言语。

    历朝历代,分封皇家后人,都是一件大事,关系到国运的大事。汉朝施行推恩令。大唐中间被武皇后杀了一批。大宋宗室繁衍变成国库负担

    到了大明,太祖皇帝一心要所有的儿子们,“慎固边境,翼卫皇室”,大肆封赏之下,除了亲儿子和功臣,也没忘记兄长唯一的儿子。

    建王府于独秀峰下,立宫宇庙社数百间,外有高城周垣相护,气势非凡。军政权力、官属规制、护卫甲兵、采禄赏赐、册宝仪仗等等,均与皇子一视同仁

    但朱守谦还是不愿就封,那里是蛮夷之地。马皇后劝慰后,勉强上路,到长沙时上表谢恩,太祖皇帝一看,不觉泪下而沽襟,亲自下旨告诉广西文武百官,我侄子年少,溺爱一些。但一腔赤子之心,你们要多担待,多包容

    皇上问他:“你就不想,出去广西,看一看?”

    “楚王宁愿付出千顷良田,也要出去看一看。兴王情愿不要任何功劳,也要出去看一眼。你就不想吗?你的叔伯姨姨、兄弟姐妹,子女都不想出去看一眼?”

    这代靖王的兄弟儿子们,一百多口人,一起跪下,沉默。皇上的声音响在他们的耳边,恍若魔咒,他们明知道不该,可还是忍不住听。

    “看一眼,才知道,真正的皇宫是什么样子,繁华的南京是什么样子。”

    “你们的祖先朱守谦,闹腾一辈子,就因为不想来桂林。‘朱守谦知书,而不谨宪度,狎比人;性情乖戾,阴贼险狠,肆为yn虐’,太祖皇帝贬他为庶人,罚他去凤阳守皇陵,哭着,这是我大哥唯一的子嗣。当年老朱家人死完了,就我们叔侄两个”

    “皇上!”这代靖王嚎啕大哭,他的叔伯兄弟儿子们,一起哭。

    皇上的声音里带着一样悲哀,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悲哀。父母兄嫂都死了,叔侄两个相依为命。皇上的年纪,已然懂得这种感情。

    靖王大喊:“皇上,臣想出去看一看,臣想去看看北京南京皇上”靖王哭的眼泪鼻涕横流,狼狈至极,全无平时王爷的傲慢体面,可他感觉,这种活着的滋味儿,真好。

    人独秀峰是紫金峰,是大明的龙脉主峰,摩崖石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闲云流水,龙腾虎跃。

    可是,这对于靖王府的人来,就是一个囚笼。在一个囚笼里,能做什么那?自然是性情越来越乖戾,我不舒坦,你们也别想过得舒坦,恨不得大家伙儿一起玩完

    “两江相护一峰长,多少王侯藉此狂。可叹如斯风水地,于今只剩桂花香。”皇上看到的,章怀秀的记忆里,一个电视剧在靖王府取景,看电视的人这般念叨。

    皇上面对太祖皇帝的黑脸,就这么一句,气得太祖皇帝差点儿晕过去。

    靖王一系的事情解决,皇上带着大队人马,告别百里相送的广西人。广西人喊得嗓子沙哑,想要留住他们的皇上;皇上坐在马驹上,胳膊挥断,挥不断依依惜别之情。

    皇上在福建和广东,期望太大,导致失望更大。皇上来到交趾和广西,不带有任何期望,只用心体会这里的山水,生灵,子民。临走之前,一道圣旨,也只各族子民互相尊重生活习惯,广西百夷,和中原是一家,华夏一家,大明一家。

    广西壮族人,男女老少都痛哭不止。他们满以为皇上要强势罢黜百夷,归于汉家。可皇上没有。

    皇上还打压靖王一系,打压土司和土官,给广西减负,广西以后多出来的税赋,都用来开山修路,开办学院,男女娃娃都去读书壮族、瑶族的话好听,应该保留。

    皇上广西的女子,好好。

    皇上,汉家女子的脚,才是不好好。

    广西人又哭又笑,送着皇上一程又一程。

    远远地听到皇上“哇哇哇”的哭声,他们又一起喊,皇上别哭,皇上别哭,下次再来广西。

    皇上就更能哭。

    皇上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狗

    哭嚎得响彻天地的皇上,离开广西人的视线,面对徐景珩心疼的目光,主动下马步行,走一步嚎一嗓子。

    “哇——朕下次来广西——哇——朕要骑马——哇——”

    皇上对于步行,怨念太大。

    可皇上没想到,他都这样乖乖了,红衣侠还是要他睡丝绳,徐景珩也答应!

    皇上气啊。

    皇上一路苦哈哈地来到云南,面对迎接他的云南人,哭的那个响亮,要欢天喜地的云南人,都以为皇上是路上辛苦,都心疼皇上这份儿跋涉千里,看望云南人的心意。

    年轻意气风发的云南黔王,抱着哭个不停的皇上,极力忍住笑,却怎么也忍不住。

    皇上每天晚上睡在一根,指头粗的丝绳上,哈哈哈,哈哈哈。

    皇上“哇——”地一声。皇上已经过了因为别人的笑话,更伤心的境界。无他,一路上笑话他的人太多太多。

    睡觉的时候也运转内力练功,这个倒是不难,皇上每次自己睡,都是睡觉练功。可是徐景珩,皇上那样睡觉练功,影响睡觉。应该是休息和练功融合,形成本能于是皇上为了练成“本能”,白天和黑夜,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要练功。

    关键是,那一条细细的丝绳,你要维持平衡太难,不光要你养成练功的本能,还要你即使在睡梦中,也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掉下去啊。

    如果为了保持警惕不睡好觉,那不行。如果为了睡好觉,失去警觉性,也不行。怎么办那?也养成本能吧。

    皇上委屈。睡两个月丝绳的皇上,就感觉那委屈之水滔滔不绝,眼泪怎么也流不完。

    皇上借,天天赖着徐景珩,被宠的越发骄纵,就越发受不得委屈。

    云南和广西大不一样。

    元朝末年,农民起事风起云涌,南方少数民族纷纷组织义军北上。战乱中,第一代黔王的祖父李十一,携家眷漂流至濠州定远,一家人毁于兵乱。第一代黔王的父亲去世,母亲也在颠沛流漓中病逝,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当时还在郭家军中打仗的太祖皇帝,收他为义子,改从朱姓,嘱咐夫人精心扶养。他在军中与太祖皇帝朝夕相处,战功显赫,更在大明建国初期的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

    分封云南后,马皇后建议恢复其原姓,以继承李家宗庙。太祖皇帝爱怜不舍,也知道他如今做皇帝了,朱英作为他的义子,名分上太尴尬,妥协地:“无从尔姓,亦无从我朱,取朱之下李之上”。

    李和朱,折中赐姓木,镇守云南,加水为“沐”姓,是为沐英。

    第一代黔王沐英,在云南,宜置屯田,令军士开耕,以备储蓄,既解决吃粮问题,又稳固驻守、下令家属随军,其部下不少为湖广籍苗兵,这些家属就是如今云南苗人的“始祖”

    治理有方,世人称道。洪武二十五年,因义母马皇后、太子朱标的相继去世悲伤过度,突发中风在云南任所内去世,年仅四十八岁。临终立下遗嘱:“凡我子孙,务要尽忠报国,事上必勤慎心,处同僚谦和为本。”

    世代的黔王,在云南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

    即使皇上要改革西南,要派官员来西南四省,西南四省的人都排斥反抗,独独云南,没有大的起事发生。

    “春城漫步误为春,翠绿绵红气冷心。云贵高原结露厚,潇潇洒洒雾中人”是云南。

    “遥望玉龙雪生烟,身临拉市海成滩。平平静静指云寺,也为善人渡善缘”,也是云南。

    七彩云南,彩云之南。

    沐英死之日,蛮部君长,号哭深山,及定远继之,历年滋久,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是云南人。

    一代代苗家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崇拜天地万物,反对胆大妄为,心谨慎,尊重自然,是云南人。

    一代代沐家人,好贤礼士、善待部下。配合朝廷和官府,组织民众疏浚河道,扩广水利;招商人入滇,运进米谷帛盐、开发盐井、整修道路、增设府、州、县学,不论出身只问学问也是云南人。

    大明亡了,跟着黔王,拿人头抵抗吴三桂率领的大清军,护送仅剩的大明臣民逃亡,被大清人骂“愚忠”,也是云南人。

    江水轻缓、万物萌生,三月初的春天云南,太阳下,皇上举着沐英留下的遗嘱,一块的黄色令牌,沉默。

    “凡我子孙,务要尽忠报国,事上必勤慎心,处同僚谦和为本。”

    世代的黔王,谨守祖训,在云南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

    可叹天下人都,这是黔王府的虎符。

    皇上轻轻摩挲这枚一百五十年的令牌,令牌在太阳光下闪着光,好似云南人的眼睛闪闪发光,叫皇上眉眼弯弯地笑。

    章怀秀的记忆里,那个电视剧里,镇守云南的郡主有块令牌,是调兵的虎符。岂不知,真正的云南王,一代一代人,靠的是坚守这份遗嘱,以德服人,得以号令云南百夷,二百七十年,镇守在云南边境。

    “明得云南,全出沐英力,而云南人民,亦戴德不忘,终明一朝二百七十余年,沐氏子孙守云南,罕闻乱事,黔宁之功,固不在中山开平下也。”

    “拓疆守土,勤政务实,清廉敬业,将云南治理得富庶平安,百姓安居乐业”

    皇上看着徐景珩。

    徐景珩摸摸皇上的脑袋,沉默。

    那个大明,天下大乱内外大战,大明亡了,仅剩的宗室臣民逃亡到云南,是当时的黔王领着云南人拼命,扛住吴三桂的追杀,护送他们去缅甸。

    大明明明有那么多的忠臣良将,可还是亡了。

    徐家、沐家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游玩的园子,一个拍电视剧的王府。

    这也许,就是时代。一代一代人,走在他们的命运上。

    可皇上不认命。

    “我知道,这天下不公。有人镇守边境,苦一辈子拿命拼一辈子;有人守着一点家业老老实实地交税纳粮;有人挥金如土,买一个歌姬花二十万两银子徐景珩,朱载垣尽可能地做好。但,朱载垣无法改变这不公的世界,朱载垣只想护住自己想护住的人。”

    皇上的目光灼灼,世界上最无暇的宝石,闪耀着春日里、万物中,最纯粹的光芒。

    “徐景珩,你要看着,你要好好活着,看着。”这是皇上没有出口的话。

    徐景珩无法言语。

    皇上最近的成长太快,他已然可以隐约看到皇上的未来,皇上的未来只那一眼,就要他心神震荡,就感觉五脏六腑都翻涌。他的脸色白的纸一般,天空中雷声轰轰,皇上吓得六神无主,一边输送内力一边哭喊:“徐景珩!徐景珩!”

    徐景珩极力克制自己,左握住皇上的胳膊,青筋暴露。

    他想告诉皇上,他很好。

    他只是,心痛。

    他恍然想起来,皇上在广西大藤岭的时候。

    大藤岭,从洪武八年算起,一百五十年,大藤峡起事就没有停止过,几年前发生一起大规模起事,要不是锦衣卫赶来,他们真能去当时的交趾借兵。

    皇上带着大队人马翻山越岭,来到黔江的渡江口,接见大藤岭的各家土司、土官,听他们,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受到的委屈。

    “皇上,这两年大明盐巴供应多,情况好很多。我们广西不产盐,一直靠广东盐进入,本身盐价就高。可之前的巡抚总督们不用心治理地方,还把“盐”当成一种控制段,动不动就禁止盐贸易,官盐还不发放,逼得老百姓把蕉叶烧成灰腌制食物储存,实在日子太苦。”

    皇上明确,广西地势险恶,苗、瑶、壮族等等民族,在深山老林居住,必须克服艰难险阻,进入人口较为繁多的地区换取食盐。

    而大明之前弱势,无奈之下,把“茶和铁锅”作为制衡藏民、蒙古族的段,把盐作为制衡广西的段。

    “既然食盐供应,是广西的症结所在。以后广西吃盐,从琼州府海南岛直接买,广西境内尽可能修路,可还有问题?”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四五十个土司、土官一起磕头,兴奋的满脸通红。皇上的满意:“世人,‘土官与流官、土官之间、朝廷、地方之间的纷争与压榨,也是百姓日子过不下去的原因’,各位可有见解?”

    寂静。

    “明初为了屯田,确实发生军田抢占民田的事情,大藤峡百姓委屈,朕知道。如今可还有?”

    寂静。

    前几年锦衣卫来广西,发现这里,因为朝廷加恩收录的进士们,抢占民田,大怒之下,巡抚和总督清理一大批人,在座的各家各户都被波及,本来还有点儿不甘的,可此刻面对皇上,齐齐哑巴。

    皇上奶音清脆:“大明建国,面对唐宋元时期就存在的体制,没有任何改变。土司世袭千年。土官,都如土官杨家,六百多年,历经宋元明三代。

    洪武十三,泗城州知岑善忠叛乱。洪武二十八年,龙州赵宗寿叛乱。前者荡平之后部分改土归流,后者和平解决并没有进行改土归流”

    皇上一字一句清晰,记得清楚,的也清楚。皇上在四川开始改土归流,也是建立在土官绝嗣、起来冲突乃至造反的时,从没有无缘无故取消任何一个土司、土官的权利。

    许多农户开垦的耕地,官府豪绅抢占,农户们如何不反抗?这里不是中原,可以去北京告御状,可以去逃荒,茫茫大山,逃去哪里?去哪里告状?

    当地的瑶族人不仅需要缴纳沉重的赋税、服劳役,生杀大权操于土司之,随意戮杀的情况极为常见。

    各地官府不仅纵容这种行为,跟着欺凌百姓,公开霸占田地,横征暴敛,官吏贪污之风盛行。

    洪武一朝驻守广西的大军有十二万,到弘治年间只有一万二。可是这一万二,和十二万大军吃的一样多!军官腐败严重,能事者虽多,公廉而能者十有一二,贪婪而能者八九。老百姓如何不反抗?

    没有人话,皇上命令两位阁老摆开大堂,明镜高悬,处罚的处罚,抄家的抄家,砍头的砍头减少赋税和徭役,减轻当地的瑶族人负担

    有那些灵的,在皇上到来之前擦干净屁股,眼见皇上的这个阵势,赶紧地负荆请罪。

    当地的瑶族人哭着喊着,高声欢呼,唱唱跳跳三呼“万岁”。

    当地的土官、流官、土官一起沉默。

    徐景珩也沉默。

    皇上在广西人的心中树立威严,广西人都知道,大明有一个皇帝,还有一些爱百姓的好官。西南四省、全大明,老百姓看着皇上杀贪官,除酷吏,拍称赞。唯有徐景珩看到,皇上心里那份不断滋生的“叛逆”。

    天下不公。

    我来一次,杀一次。我一走,土司、土官、流官、军官旧态萌发,就和那一茬又一茬,永远杀不完的贪官一样。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既然都是苦。这样自由的山水,养育自由的子民,他们不知道律法、不知道道德伦理,他们信奉山神和水神,信奉谁的拳头大谁是老大是不是,也很好?

    我命令工部,在西南四省开山修路。将来,广西壮族、瑶族文化、语言,还在吗?这些自由豪爽,完美诠释月亮之光辉的人,未来会如何?

    皇上长大了,亲眼看到世界上的阴暗面,亲改变世人的命运,皇上在拷问自己。可是皇上不是那普通孩子,叛逆期过了就过去了,安安生生地娶妻生子,流于世俗。皇上是皇上。

    徐景珩因为他看到的那一眼,惊骇太大,情绪激荡之下,虽然有皇上及时护持,还是遭到反噬。他缓下来后,只安慰皇上:“莫担心。”

    “云南风景好看。昆明清秀,丽江柔软,香格里拉永恒宁静皇上都去看看。”

    皇上的眼里还有泪水:“徐景珩一起去。我和你一起去见你的老朋友们。”

    徐景珩:“臣和皇上去看苍山洱海,看三江汇流。老朋友们,都有写信,他们若是有空,自会见到。”

    皇上此刻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都答应。

    元和七年的春天里,皇上在云南,留下故事传无数,大明人和皇上一起感受,那一座座山峰青翠,一片片森林凝绿,一朵朵鲜花怒放,一条条飞瀑流泉一朵彩云追赶着另一朵彩云,雨点如织,淅淅沥沥地敲击着木楼青瓦

    皇上给紫禁城的信里如是。

    “四季只剩下春天,一片土地红得耀眼,皑皑白雪铺满大山,这里是云南。烈风吹遍飘动的经幡,彩云在蓝天浮现,水绕城转,城依水建,山水相依,路桥相连,欢迎来到云南。

    祖母,娘,朱载垣在彩云之南,云南美啊,朱载垣画一幅彩虹,祖母和娘看就知道,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的灵气,千姿百态的风光”

    信件随着马蹄子踢踢哒哒发往北京,皇上还在云南吃喝玩乐。

    氤氲靓丽清新,这是云南。云南人别样的热情,美酒好喝,美景好看,美人儿多,美食也好吃唯一的烦恼,皇上不能喝酒。唯二的烦恼,沪沽湖的女子们都要拉侍卫们做女婿。

    皇上不懂:“明明徐景珩最好看,她们都怕他”

    蒋冕蒋阁老黑脸:“怕才好。哪有这般拉郎配。”

    皇上不乐意:“才不是强迫。男子力气大,女子能拉走,明他想跟着走。他要不想走,沪沽湖的女子也拉不走。”

    蒋冕:“!!!”

    毛纪强撑住:“皇上,男婚女嫁才是正理。这男子走婚不合规矩。”皇上觉得很公平:“中原的男子能三妻六妾,这里的男子也能走婚。”

    !!!

    合计着,在皇上孩子的眼光看来,男子三妻六妾,和男子走婚一样?在座的男子一起咳嗽,咳咳咳,咳咳咳。皇上挨个看一眼,看得一个个端着斯文模样,人模人样的。

    皇上不想搭理他们。

    皇上跟着黔王见了很多云南民情,生怕徐景珩又受伤,走坐不离地跟着,又见到云南很多的隐士高人,高僧大侠对这里的形势,认知的更为清楚。

    云南以南的三宣六慰,属于大明,但太遥远,相互之间攻打实在频繁。

    如今六慰中的缅甸崛起,三年前,缅甸先是被木邦欺凌。去年,缅甸王莽瑞体兴起灭阿瓦王朝,求朝廷授予职官,朝廷答应。阿瓦王朝去北京哭诉,请求朝廷做主,朝廷也答应。

    这次皇上来到这里,三宣六慰齐齐进贡象牙、土锦、金银器等等礼物,都表示愿意退还当初抢占的土地,为自己的过错而感到悔改但是皇上知道,纠纷仍然没有解决,更大的战争在到来。

    兴王叹气:“当年,朝廷没有在意,也没有精力在意,没有答应册封缅甸王,导致缅甸自六慰中独立建立东吁王朝,之后东吁王朝势力扩大,开始入侵三宣六慰与明朝为敌。”

    皇上看兴王一眼:“册封,也不能解决问题。”

    兴王更叹气:“慢慢来吧。先安抚住西南四省,留住交趾。再图缅甸。”

    皇上看着地图,细细研究。

    另外一个历史,兴王没有册封,缅甸王直接自封东吁王朝,征伐三宣六慰,威胁云南,侵入陇川、孟养等地,十分狂妄。一直到万历年间,明缅战争爆发,大明大军平叛,开设蛮莫安抚司,缅甸势力减弱。但是缅甸没有放弃入侵六慰地区,而大明在三大征中,消耗完所有的积蓄。

    在后来,缅甸趁着明朝内外交困,无暇顾及西南,进而蚕食六慰。

    皇上大眼睛骨碌一转,拉着徐景珩上山:“徐景珩,朱载垣挖翡翠,你要锦衣卫的报好好写。”

    徐景珩微笑:“好。皇上好好挖。”

    皇上真的扛着锄头,在雾露河上游的山上,撅着屁股在坑口挖啊挖。十天后,皇上捧着他开出来的翡翠,练习雕刻,报上铺天盖地地写:“皇上在勐拱,密支,挖出来清澈的绿翡翠,七彩的翡翠,类比和田玉石的翡翠”

    大明人惊奇。

    翡翠也是玉石?

    翡翠好看?

    黔王似模似样地苦笑:“皇上,彭泽已经调走了,要真有很多商人来挖翡翠,臣管不过来。”

    皇上乜他一眼:“你不是做好准备了?魏国公府不掌兵,黔国公府不管政。你那兵,不正好管这事儿?”

    黔王耍无赖:“皇上你再给云南派来一个好官,多多的好官儿——好老师也行,我们自己培养。”

    皇上白眼一翻:“你认为,天下的好官,和这翡翠白菜,哪样更多?”

    黔王:“!!!”

    黔王不甘心,黔王不服气,一心要给云南扒拉好官儿。皇上烦他,要他去问王守仁,他真就去给王守仁写信。

    皇上在云南办完该办的事情,本可以直接去贵州,却是拐去四川,还去四川和西藏的交界看看。

    六月的大热天里,皇上自觉练武有所成,快步如飞,在四川飞啊飞,飞出来边界,到了青海,遭遇南下的蒙古兵和西藏兵。皇上一看,打仗好啊,他也要打仗。

    蒙古的亦不刺一支,一直要占据青海。青海藏人恨他久矣,联和蒙古另外一支巴尔斯博罗特汗,也就是之前和大明打仗,皇上册封的顺义王,要一起撵走亦不刺。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