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 100 章

A+A-

    余庆担心皇上心理受影响,天天念叨:“人好的多,这样的江湖败类不多,公子要对江湖,对人,有信心比如那谁谁谁”

    皇上就听听。

    皇上看话本儿,老是看到有人心脏长偏了逃脱一命,后面复仇啥的,就喜欢砍脑袋。

    砍完脑袋,收割家财,送走下人爪牙等等——有不错的,给银子;有作恶的,废了武功送去官府,还能从官府领一份赏金。

    皇上的名声打出去,财富也露出去。

    打着报仇名义,要抢劫的。

    打着维护江湖正义的名头,要杀他出名的。

    打着前辈的名义,要拉拢他的。

    真有一些有道义的,讲道理的

    神偷大盗、各路宵大佬,正派反派弟子

    反正自觉武功可以的,身份够可以的,一拥而上。

    甚至有人,他是哪个哪个魔门弟子心思恶毒,如此杀人行径,人人可诛之!

    皇上在和一个江湖大佬比武,还没结束,就受到围观之人的围殴。

    皇上莫名其妙地,又好似理所当然地,成为江湖毒瘤,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作为一个普通人,可算是更真实地,体验到,何为人。

    皇上沉默。

    江湖人,因为环境,放大人心欲望、情感的一波人。大盗大恶霸不,一般的大侠都有来银子的路子,更有一些经营很多年的庄主、门主之类的,类比世家大族。可他们都爱名声。

    江湖人,不受朝廷和律法约束,适性所为,即使流浪四方,以卖艺、卖药、星相占卜等谋生,坑蒙拐骗,也高喊着“义”字当先。

    江湖上出来这么一个无名子,一举打破他们的名声面子,他们不能容忍。

    这子如此功夫,还这个年纪,未来不可限量,不能容忍。

    子年轻行事没有顾忌,不懂规矩,需要教导。

    无毒不丈夫!成大事者不拘节!杀!

    江湖社会,社会大江湖。

    皇上没有那些人生感叹,谁敢来,那就杀!

    皇上因为多年学习,知道要保护老弱妇孺。但皇上一旦杀起来,那眼里只有要杀的人。

    所谓年轻俊秀的江湖后起之秀,江湖二代,满嘴巴仁义道德,江湖正义,领着家里的幕僚们,要为江湖除去一害,别人卖命,他还搂着楚馆的馆儿嬉笑

    皇上一剑挥出,死亡大片,包括他。

    他的父亲,好友一起大骂魔头,却又不敢出头,不舍得拼命,要联合武林八大门派一起围殴他。

    皇上冷眼看着众生相。

    形貌如同孩童的侏儒杀,装扮成一个路人的孩子,天真无邪地扑向他,心的暗器蓄势待发

    皇上一剑刺出去,尸首两处,所有人都骂他恶魔。

    余庆一刀挑开侏儒杀的衣服,露出腰上的纹身,所有人哑巴。

    形貌如同老人的女魔头,炒制出来街上最好吃的糖炒栗子,一把把铁锅掀翻,红红的炭火扑面而来皇上一个旱地拔葱避开,一个栗子壳,要她变成真正的老人,死人。

    外表毫无缺陷的武林第一美人,身形修长,丰盈而不见肉、纤美而不见骨,美得令人窒息,令男人不敢逼视。看着你的目光,仿若一朵娇蕊攒动的玫瑰,伸展开最美丽诱人的花蕊

    玫瑰有锋锐的刺,玫瑰太美丽,多少男人遗忘甜蜜中暗藏伤害,为了玫瑰的怀抱,即使身死也无怨无悔。

    巷子口路边的客栈里,刚刚一场打斗结束,鲜血在流,尸体在变凉,大大有名的武林第一美人,在他面前,脱下一件件面纱。

    昏暗的客栈,变得亮丽无边。

    清脆娇美的声音,世间最美的仙音。

    绝无瑕疵的,柔弱无骨,你看一眼,就无法自拔。

    纤巧秀美、骨骼完美的天足,站在鲜血尸体边,是最烈的春y,最美的丹蔻,更是要武林的男人,恨不得捧在怀里拿命亲吻

    惊世的美丽,层层映入眼里,仿佛一座被云遮雾掩的仙山

    仙山散发阵阵幽香,身披一件黑纱,黑白对应,黑白分明不其他男人,定力高深、见多识广余庆深呼吸一口,身体里都有一中冲动,一把撕开那黑纱,狠狠地、狠狠地

    皇上目光冷漠。

    美人儿心里愣怔,却是心底深处有了更多的征服欲,叫她也心生激动。

    武林第一美人一声娇笑,好似身体深处发出,好似灵魂发出:“少侠,真贪心”

    那声音,叫人听了心里就酥软一片,骨头也软掉。

    没有回应。

    明眸秋水,似嗲似痴、似瞋似怨,一眼万年。好似她无奈于你的要求,却又会完成你所有的心愿,那份儿倾心、那份儿痴情,那份儿欲迎还拒、欲还休

    没有回应。

    脸上的面纱揭开一点点,那是一个叫人生出无限遐想的下巴,那是一口,任何男人看了,都会血脉喷张,情愿用生命去亲吻的唇。

    皇上无视。

    腿上薄薄的布料上拉,慢慢的,慢慢的,整个脚露出来,足踝骨露出来,腿露出来

    皇上的目光,好奇地,落在那双脚上。

    脚的骨骼修长,比例完美。

    一双雪白晶莹的脚,如玉之润,如缎之柔,活色生香、娇玲珑。

    脚面与腿的肌肤一气呵成,是女娲娘娘最美的作品,肤色透明晶莹,隐隐映出几条,叫人心跳加速的青筋十个脚趾的趾甲,都作粉嫩的淡红色,宛若十片的花瓣,静静地开放,诱惑众生

    皇上恍然,原来,女子的脚,是这个模样。

    和男子的脚一样,十个脚趾,脚趾上有趾甲。

    皇上心里的好奇完成,面对这位,饱含期待、娇羞无限的武林第一美人,再无兴趣。

    余庆一看,舌尖一咬,一个醒神,生怕皇上对武林第一美人的认知,还不够明确,慢悠悠地开口。

    “姑娘确实美。

    姑娘不畏剧毒,是服用过天山秘药?那是天山灵宫大弟子送于你?

    姑娘空有内力,不懂武功,却不惧刚刚的打斗,怀里是唐门铁蒺藜?唐门哪个长老送与你?

    姑娘背上空门大开却不怕,是武林至宝软猬甲?据软猬甲的主人,乃是武林第一山庄庄主?”

    美姑娘武林第一美人,心里气的要杀人,却是轻轻咬唇,头慢慢低下,露出修长白皙的脖子,眼里浮现出最失措、最无辜的眼神,仿若一只迷路的鹿,害怕、迷茫仿佛在,他们要送,奴家不敢不收

    皇上听明白了。

    怪不得有人骄傲地,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

    对于某些人而言,男人的脚下是江山,女子的脚下是男人。

    马下之臣?

    裙下之臣?

    这位姑娘,要用她的身体,去征服天下所有的男人,以证明她的魅力和美丽?

    皇上看透她心里对余庆的杀意,声音没有一丝感情。

    “你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美丽。”

    “你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美丽。”“你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美丽。”“你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美丽。”皇上服用过药物改变音色,依旧有几分变声期沙哑的声线,响在武林第一美人的心口上,回荡在布满血腥和杀的客栈里

    皇上慢腾腾地起身,准备去洗个澡,用晚饭。

    余庆愣愣地跟着起身,去照顾皇上洗澡,用晚饭。

    武林第一美人的胸膛剧烈起伏,一双、一双脚、一口唇好似那尸体上白肉的惨白。

    武林第一美人一双会话的眼睛,好似死鱼的眼珠子。

    她死死地盯着那个少年的背影,握住铁蒺藜,就要发出致命的暗器客栈里冲进来一大群人,一起大喊:“姑娘,姑娘,我们来救你!”

    一大群人一起冲上楼梯,冲向那个少年,面色红赤、眼睛突出,疯魔一般。

    武林第一美人跌坐在地,泪水涟涟,既有不能亲杀死那个少年的不甘,也有眼看那个少年即将身死的兴奋。

    皇上一个回身,背上的重剑出鞘。

    一招。

    剑光所过之处,就是死亡。

    鲜血飞溅,断肢残膊,铺满客栈的大堂。

    包括那位,试图偷偷跑掉的武林第一美人。

    余庆在心里摇头,从地窖里挖出来昏死的客栈老板,给他银子去打理尸体,自己去后院厨房烧水。

    皇上在楼上的房间里,对着夕阳,细心地擦拭自己的大重剑。

    夕阳温柔,温润可爱。

    重剑也越来越乖。

    皇上一会儿琢磨,他自己那把宝剑,何时可以打造出来。

    皇上又想不明白,徐景珩,是怎么叫“江湖第一美人”,乖乖地给倒酒的。

    总也遇不到美人儿皇上感觉,他“柳下惠”的志向,很难完成。

    咳咳,皇上的心里,刚刚他的行为,那不是“柳下惠”,因为他面对的不是美人,那就是一个敌人——先用身体诱惑,再用铁蒺藜偷袭的敌人。

    皇上愁,不过也没愁多久,用完晚饭就想通——找不到美人儿倒酒,酒也是美酒。

    元和十五年的九月十八,秋雨蒙蒙,皇上的十五岁生日,自个儿在泰山顶上喝一个大醉。

    泰山之巅、云雾之上,皇上十五岁了,功夫又高了,皇上想徐景珩。

    皇上醉熏熏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第二天起来看日出,面对瑰丽荣华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宝光,又想起徐景珩。

    徐景珩永远容纳世人,永远不杀人,为什么?

    皇上记得,他那次去南京,南京人都,他们的大公子,不忘初心狂,归来少年郎。

    徐景珩的初心是什么?

    皇上想徐景珩,眼睛红了,眼泪在泰山日出的照耀下,默默地流出来,自己都没发觉。

    日月轮转、时间苒苒。皇上静静地躺在泰山顶上,一直到夜幕降临,雾气弥漫,用完一个自己烤的山鸡,恍然回神。

    要下山的时候一个回头,看一眼泰山落日,皇上再次确认自己的初心。

    初心。

    坚持。

    徐景珩一直保持那份初心,皇上也是。

    皇上杀的人人恐惧,掉了面子和里子各大武林世家、八大门派要联合起来一起和他谈判,或者围殴他;还有深山老林里的老怪物要出来

    吓得余庆都给求情:“皇上,不能杀的大明武林传承断代。”

    皇上明白。

    皇上没有杀人的嗜好。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武林中,不光是皇上的事情引人关注,也不是天天有人要来杀他。

    武林第一美人死亡,她的家里被翻出来,其中不光有很多不出世的珍宝,还有很多大门派“丢失”的传承之物。

    比如,武林名宿南少林的易筋经。

    比如,武林第一大帮丐帮的传世信物,打狗棒。

    武林男子们疯了。

    武林女子们也疯了。

    有人遁入空门。

    有人顿悟。

    有人立志不嫁,苦学武功。

    也有人矢志不渝。

    武林第一山庄庄主,死在那个客栈里。武林第一山庄庄主的妻子,也就是江湖神医夫妇的女儿,云庄的大姐,一代女侠,发誓要给她的夫婿报仇,以一副未亡人的模样站出来,拿出家财,寻找帮,要杀武林魔头,为武林除害。

    天山灵宫大弟子,下来天山,要给心上人报仇。

    四川唐门发出武林通缉令,,谁杀了武林魔头,谁就可以获得唐门铁蒺藜十把。

    天下汹汹。

    世情纷纷。

    杀意弥漫整个武林。

    为情?为义?为财?为名?

    不清、道不明。

    余庆不忍心,鼓起勇气劝皇上:“虽然是糊涂人,但也是有情人,皇上饶他们一回?”

    皇上答应,也没答应。

    皇上的初心就是杀道,霸道。

    犯到他的里,那就杀。

    没犯到他的里,他也没有耐心千里追杀。

    当然,也有那么几个江湖人,皇上挺欣赏,乐得认识认识。

    亦正亦邪的独行客、留恋低级娼寮的花心大少,退隐江湖的中年剑客、少林苦修的老和尚、为情所伤回家继承门派的侠女一伙儿人聚在一起,一起喝酒,一起吃肉,皇上挺开心。

    幕天席地、篝火燃烧,星月满眼,都喝了一个五六分醉意。

    花心大少一身破破烂烂的锦衣华服,笑容肆意。

    “少侠不明白,这人啊,再喜欢银子,那也不能把银子放在嘴边。谈银子,那还是义薄云天的江湖人?”

    众人笑而不语。侠女一声冷笑,仰脖子一口酒下肚:“一群伪君子罢了。”

    老和尚打一个佛号。

    中年剑客目露担忧,长长地一声叹气:“所有的理想追求,都是富家人的事情。武林,和民间没有区别。普通的武林人,都是为了一日三餐发愁,哪里有那个功夫天天喊‘义气’?‘义气’能吃吗?”

    独行客嗤笑:“义气不能吃,美色能吃。”

    !!!

    老和尚又打一个佛号,多了几分慈悲之意。

    中年剑客长长的一声叹气。

    大家继续喝酒。

    沉默中,年少青春初出江湖的隐士弟子,忍不住问道:“所以,富家人,拿一套标准去告诉那些,为了一日三餐拼命的人,其实,就是‘文化绑架’?”

    没有人回答。

    一位心怀情意的大家高足姑娘,脆声道:“我师父天天,那些喊着‘穷也要讲仁义道德,穷山恶水出刁民’的人,有多少都是衣食无忧的人?”

    隐士弟子一听,立马跟上:“我刚下山的时候,在一个城里义诊,结果,出力不讨好。后面排队的人有的大骂,我和他们讲道理,他们和我讲道德,我和他们讲道德,他们和我打滚撒泼反正怎么都不好。

    大部分人都是好的,但一个这样的人,就坏了你做好事的心情。我师父天天,人都是好的,不要计较,我也知道,这些事情不好计较。但,心里不爽。

    我免费义诊,他们布拉布拉没完,那大店里的大夫,有本事他们去闹去?欺软怕硬,把好心人都欺负走了,自己又没有银子去大店看大夫,那就开心了?”

    隐士弟子一点儿也没有他师父的隐士风范,满满的都是郁闷。

    年长的人都笑。

    同样年轻的人,更郁闷。

    女侠笑道:“你因为几个闹事的,就不去做好事,你就开心了?”

    隐士弟子:“!!!”

    众人因为他呆愣的模样,一起笑,莫名的,一起看皇上。

    皇上安静地听他们话,接过来余庆烤的玉米棒子,闻着香气,眼露欢喜。

    玉米棒子有点烫,皇上用一口酒,开口。

    “我认为,讲义气,和讲银子,不搭噶。不都‘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大多读书人?’该讲义气,就讲义气;该讲银子,那就讲银子。”

    !!!

    众人好似明白少侠的行事原则。

    独行客问道:“比如生死决战,对方要是老实认输,不偷袭,少侠就不杀,但收取一定的银子?”

    皇上点脑袋。

    皇上记得,徐景珩过,走江湖的人,更要有银子,还要自己会赚银子。毕竟出门在外,无亲无故的,没有银子寸步难行。

    而皇上知道的,其他快速赚银子的方法,比如挖翡翠,云南太远不好去,就觉得这个方法好。

    几个年长的人瞧着少侠,一起震惊于他眼里的那份稚气、或者是,天真的单纯。

    他不搭理世人的闹腾,不理会世俗规矩交际,因为他心里有爱,他不需要世人那些虚伪、套路的感情,装点自己的生活。

    他杀人或者拿银子,因为他很自信、很强大、很聪明、很骄傲、很清醒不去在意那些“文化绑架”,自有自己的原则。

    这是一个,被宠爱长大,被教育很好的孩子。

    众人看向这位,默默地烤一盘银杏花生土豆的这位,看似普通人。但看他的一举一动,拿着烧烤棍稳稳的法,即使不是武功已入化境、深不可测,也不是普通人。

    而他,只是一个照顾的人?

    众人对少侠的来历好奇。

    花心大少最是潇洒,就觉得少侠就是讨人喜欢:“少侠这话对。那些喊着‘重义轻利’的文人和大侠,都不缺银子花,明明占据那么多钱财,还摆出来一副仁义的模样,劝世人不要爱财,叫人躁得慌。”

    中年剑客不认同:“你这话偏激。有人真正的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只你们没有见过。”

    老和尚再打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衲认为,大明武林,已然太过保守。大明的民间,都在读书看报,都知道朝廷规定,做好事的人,有报酬。”

    有几个人明白,有几个人不明白。

    那位隐士弟子恍然大悟:“我知道,我收到当地官府发的一百两银子。”

    众人好奇。

    “报上,大明目前还是需要帮助的人多,但朝廷和官府不能面面俱到,就规定,所有伸出援的人,朝廷都有奖励。给名给利,鼓励人做好事,鼓励人积极去领奖励。”

    隐士弟子的话音一落,众人都没反应过来。

    做好事,不是不求名利?

    朝廷不是应该鼓励人讲美德?

    皇上不话,专心用烤玉米。

    中年剑客略一思考,目光激动:“我记得儿时读书学过”

    他缓缓道来,一席话的所有人沉默。

    春秋时期的战争多,当时的鲁国有一道律法,若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沦落为战奴,只要把人赎回来,就可以从鲁国获得物质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十个人从外地赎回来,不去领取金钱。

    孔子:子贡你错了!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做好事领取补偿金,对鲁国没有任何损失;但你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的同胞。”

    后来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一头牛,子路收下,宣告四邻。孔子高兴地:“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的人。”

    做好事需要成本,有能力付出这个成本的人,很少。

    而且,做好事,为什么就不能有奖励?拿了奖励,就不是做好事?

    如果不这样规定,还和以前那样死讲“仁义”,天下有几个人做好事?坏人落井下石,好人袖旁观?

    众人看皇上,皇上咽下一口烤玉米,目光澄澈清亮,看得一伙儿人都笑——生死战的约定,杀你是应该。不杀你,但要有银子回报。这理儿不错,很对。

    女侠笑得感慨:“我听,那民间,都鼓励寡妇再嫁,女子都以做事为荣。我们武林女子,大多还是情情爱爱的”

    的那心怀情意的大家高足姑娘,一愣一愣的。

    独行客摇头:“不是情情爱爱不好。而是,有些人的想法,实在叫人不懂。天山灵宫大弟子、唐门长老这样执迷不悟的,就不了。

    我记得那武林第一美人在的时候,那些男子的妻子,不去恨男子,去恨那武林第一美人。到那些男子因为武林第一美人死了,他们又去恨少侠”

    他不下去,这样的情情爱爱,叫人都怕了“情情爱爱”。

    众人有的听懂,有的人认为女子就这样,不讲道理,全凭感情用事。

    那心怀情意的大家高足姑娘,吓得脸发白。

    女侠看得不忍心,长长叹口气。

    “天山灵宫大弟子、唐门长老,我不懂。女子,我懂一点。民间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那男人,是她们的依靠,她们如何去恨?自然只能恨那些外头的女子。而那些男人死了,她们失去依靠,那自然”

    那心怀情意的大家高足姑娘,脸更白:“可是,那第一庄庄主的夫人,她”她的出身,如何需要依靠男人穿衣吃饭?她要再嫁,多的是男人要娶。

    老和尚再再打一个佛号。

    “阿弥陀佛。中原武林,也需要‘改革’。”

    夜色已深。有的呼呼大睡,比如皇上。有的人在思考——火器兴起,功夫何去何从?全国大改革,传统武林何去何从?

    当年那位留在皇宫的草上飞,如今开了一家武馆,教导子弟。

    当年那位峨眉女弟子,去了兵营,如今立下战功,叫皇上亲自接见。

    而他们还混在草莽。

    武功也没有创新。

    民间的老百姓开始学习律法,对于他们时不时地在街上打架,打的菜摊都飞掉的事儿,不再和以前那样忍耐,更讨厌他们打一顿恶棍就走,留下恶棍更欺负人的行为

    中原武林的有识之士们,一起思考。

    皇上很高兴他们开始“思考”。

    元和十五年的秋天、冬天,皇上练功不懈,风雨无阻地和一些大佬,一个一个地挑战、切磋,传出去的不光是功夫高深,更是一副新时代江湖人的仁义之风。

    山东一戚家妇,新婚之夜丈夫暴死,戚氏哀哭一场,投门外江中而死,留下诗一首:“画虎虽成未点睛,百年夫妻一宵情。欢声方举哀声恸,贺者才临吊者泣,从来不识儿郎面,独抱冰心照水心。”

    世人没有和之前那样广为传颂,有人要给请贞节牌坊,都认为其情可嘉;也有人,虽然这不是以往那些被逼死的寡妇,但其行为,不值得提倡

    争论不休。有那写书的女子,都不知道,该不该评价她为烈女

    皇上仔细观察其婆家人反应,叫余庆用左写一个状子——若为情意,不需要贞节牌坊;若有内情,更不要贞节牌坊素未谋面的一日夫妻,何来生死相随?

    事情闹大,那戚氏的父母亲人也闹,平头老百姓都不认同这样的感情,当地官府无奈插一查,果然这戚氏投江死之前,受到婆家人的刺激

    新婚女子,一夜之间丈夫死了,本就害怕,再来几句克夫啊,丧门星啊,夫死妇随的贞节啊六神无主之下轻生,不奇怪。

    她的父母哭自己苦命的女儿,世人骂那夫家不地道,新婚之夜暴死,不定本就有什么病可不管怎么,一条年轻的人命,就这么没了。

    老百姓不知道写状子的是谁,只这人果然大胆有正气;武林人知道这是跟在少侠身边的人,一起沉默。

    十一月二十八日,四川建昌卫至宁番卫等地,发生七级大地震,山崩地裂,城室尽塌,五昼夜雷声不绝,烈风可畏,水泉河水,尽皆黄浊城楼垛口,墙垣门壁,寺庙神祠等建筑,一时俱皆倒塌。

    虽然皇上因为章怀秀的记忆,吩咐内阁早有准备,还是死者达万人。

    皇上收到消息后赶去,眼见朝廷有序赈灾,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参与救灾。

    一些倒塌的房屋,普通官兵不好下去,锦衣卫人不够,他就发动武林人都来帮忙,他给银子。

    自己吃不下那救灾的饭菜,也担心灾区其他的人身体拖垮,干脆拿出自己这段时间赚的银子,统一改善伙食。

    武林人士这次帮了大忙,不光是救灾,他们有武功,不会和普通官兵一样受伤,又不像官府做事很多时候束束脚的,打压奸商、惩治恶人痛快淋漓。

    朝野上下都夸好,民间人发现,功夫还是要学啊,功夫有用啊。

    武林人士,好像第一次感受到,他们学武功,除了强身健体、扬名立万、匡扶正义,打击人间不平另外的意义。

    第一个意义是,当年协助朝廷,打击倭寇和蒙古人。

    如今国家太平,可他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元和十五年的春节就这样过去,元和十六年一开春,北京通州地震,居民房屋、城垣多塌,压伤人命。井径震声如雷,三日后复震,八日后又大震

    整个顺天府都是地震,虽然没有章怀秀的记忆,但这次地震仪有感应,朝廷有准备,没有多少人伤亡。

    皇上回来北京,跟着工部、画院、民间的建造人才一起,规划通州乃至北京,整个顺天府的重建事宜——粮食充足,没有战争,大明人口增多,北京人口更多,原有的规划各方面都需要改进。

    朝廷忙朝廷的,民间人一边救灾,一边激动地哭。

    新制的地震仪有反应!

    虽然地震仪时灵时不灵,可是它只要灵一次,那就是几万的人命!

    谁有些工匠们也就做一些家具器具的,谁有些工匠们天天研究一些没用的物事?

    工匠们研究的地震仪,救人!

    救很多人!

    这次的地震,叫大明人再一次正视技艺的作用。

    皇上直接在报上,大明的工匠们,默默无闻、居功甚伟。

    皇上的意思,用老百姓的话,如果不是大明国力强势、火器足够好,这次大明和蒙古的十年之约到期,蒙古各部如何会不打就认怂?

    那东北女真乖乖地办学、修路,不也是?

    真以为这太平日子,是天上掉下来的?

    皇上还,他带兵出去大明,底气来自大明人,所有的大明人,农人中地,工人做工,士人为官,商人走商他们每一个,都是大明的脊梁。

    天下人都哭,他们从来没想到,会听到这番话。

    他们做的,都是应该的,他们都是升斗民,只能做这些。

    可是皇上,他带兵出去,底气来自大明人,每一个大明人。

    老百姓一面救灾,一面哭,一面议论纷纷。

    工匠们一个个的,都红了眼睛。

    默默无闻,是因为他们某些人的身份太敏感,其他国家的人偷不到技艺,就来偷人,皇上和朝廷耗费那么多保护他们,他们不能暴露。

    居功甚伟,这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的评价。

    匠人,也可以于国有功,居功甚伟,他们如何不哭?

    章怀秀在工部,自己哭,面对一个个红通通的兔子眼,更哭。

    大明的火器,如今提前五百年。

    魏国公退休后一力主持的蒸汽研究,也有了突破性进展。

    他亲眼看着,大明一步跨入工业时代!

    从元和十五年末,到元和十六年夏天,大明人振作起来,都在讨论技艺的事儿,很多优秀学子都去技艺学院,不再唯当官一条路。

    皇上,底气来自他们,他们不能要皇上失望,他们不能要当年,皇上被逼无奈和蒙古人签订合约的情况,再次出现。

    大明人胸腔鼓动,更加有目标,有希望,有动力地做事的时候,也更关心一个问题。

    皇上你十六岁了啊,皇上你玩够了哇?

    皇上不听不听。

    这次救灾,女兵们也有功劳,灾区的受难女子,多亏了这些女兵,皇上论功行赏,当然有她们的身影。

    老百姓因为皇上一直不大婚,着急,一见女兵们这么大了还不嫁人,拉纤保媒的热情又上来了,一起喊话皇上——皇上,大明的女兵们,要嫁人了!

    女兵们基本都在二十五岁,正是身体素质和经验都很好的时候,皇上不答应,皇上回答——再等等,兵姐姐们不愁嫁。

    大明人都笑。

    兵姐姐们是什么?那男兵就是兵哥哥们?老百姓乐呵呵的,他们也多少知道朝廷培养一个女兵的付出,反正不愁嫁,不急。

    郑家二姑娘等十个女兵代表,人在北京,听到这些声音,直笑,又因为皇上一句“兵姐姐们”,眼泪出来。

    大明不少姑娘都闹着去当兵,大明的父兄儿郎们气,却又无可奈何。

    武林人都沉默。

    皇上回来紫禁城,太皇太后哭,皇太后哭,大臣们哭章怀秀、杨博、严世蕃抓到皇上的人,一起放声大哭。

    “皇上你失踪一年啊皇上!”

    “皇上你都十六岁了,大龄了,要娶皇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