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刘家村外的岸口正好是长江支流的弯口,所以只是加固了岸堤,却并没有修建高坝。前些日子雨季未到时,村民自发的将决堤的岸口用草袋和黄泥糊上了一些,勉强算是修补了一些。
但现下雨季来临,长江的水势渐涨,岸口原本的草袋被水冲得摇摇欲坠,眼见着是撑不了几天了。
若不是颜清及时带了神卫营的人前来,恐怕不出三天便要出大事。
谢珏披着蓑衣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指挥着兵士截流堵石。好在刘家村虽地势低矮,但不远处就是山林石场,庄易这些天也陆陆续续的叫人从外送来了鹅卵石和竹编,省了神卫营好大的功夫。
颜清本来也想帮忙,但谢珏做力气活的人已经够多了,他若是有空,不如替着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补。
颜清觉得有理,便绕着河岸走了一圈,然而这一绕却发现有些不对。
江晓寒曾与他过,修筑河堤时重要水域的大坝顶宽得有四十五丈,分流的江堤修筑也需至少四十五尺。但颜清眼见着修筑时的江堤缺口,却远远少于那个数。
颜清皱了皱眉,略一提气越上江边几处高地。他轻功出色,鹞子一般在树影间穿梭一程,底下岸边的兵士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看了一圈回来了。
从地上看得时候尚且不觉,高处却能将江堤沿岸看个真切。这江堤别是四十五尺,怕是连十尺都不够,在湍急的江水冲刷中简直薄得像张纸。
谢珏见他脸色难看,赶忙凑过来问他:“附近决口处很多吗?”
“没有。”颜清怕引起恐慌,只是摇了摇头:“决口只有这一处。”
谢珏放下心来,不由得抱怨道:“先生的脸色这么难看,吓得我以为江堤情况不善呢。”
少年的手上满是泥水,也不好意思离颜清太近,生怕蹭脏了他的衣裳。谢珏用手背擦了一把下巴上溅上的泥水:“不过先生,你的轻功真好,比我强多了。”
颜清心中揣着事,只嗯了一声算作回答。
好在这一路上谢珏已经习惯了颜清这个性子,所以也并不觉得被冷待。
“不过来也奇怪。”谢珏自顾自的道:“方才我与兄弟们清理河道,在淤泥中清出不少牲畜的尸首,猪啊牛的就不什么了,甚至还摸出一只死鸡。按理来刘家村的汛情虽然严重,却并不十分紧急,老乡逃命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将这些家用带上一些,河中的牲畜数量不至于如此多。于是弟兄们顺着泥中一摸,才发现这些畜生大多是被困在圈内才淹死的。”
颜清的注意力不由得转回来,认真顺着谢珏的话思量。
“刚才兄弟们还呢。”谢珏大咧咧的道:“明明都是常年在江堤生活的百姓,怎的如此不心,将家就置在江堤边上,可不是江水一决口便要遭殃吗。”
这也不对,颜清心想。虽平江府上下被称为鱼米之乡,但长江水急,断没有要过于依赖江水生存的道理。何况百姓定居多年,也知道只要雨势不好,那长江泛滥之事便时常有之,不会如此不谨慎,何况是整整一村的人。
颜清心念一动,骤然想起初入平江府时,江晓寒那句“这二十丈去了哪里”,顿时有些心惊。
圈地之事是大忌,不过一直屡禁不止,历朝历代都有。但温醉若真是圈地圈到这种程度,已经可以算作动摇国本了,怕是江晓寒立时三刻在平江府杀了他都不为过。
颜清越想越觉得不妙,反身便要去给江晓寒送信。
谢珏拉他不及,眼睁睁的看着他瞬息间没了身影,茫然的挠了挠脸,却没留神沾了一脸的污泥。
颜清初到刘家村时,江影便送来一只鸽笼,信鸽雪羽红喙,养的比神卫营的信鸽还要精细三分。不光如此,那鸽子颇通人性,脚上没有信筒时,哪怕并不圈在笼中也不会随意乱飞。江影这信鸽是江晓寒养的,只用作与他单独联络的渠道。
神卫营的驻地离村对头还有十里,颜清等不及赶回去,便随意找了个屋檐躲雨,从袖口的里衣中撕下一截,拾了块干净的碳条将情况简略的提了提。他并不确定这一路上信鸽是否会被拦截,于是也不敢写的太明白,只期望于江晓寒能明白他的意思。
做完这一切,颜清才着哨唤来信鸽,将布条捆在了信鸽腿上。
但当江晓寒看到这条消息时,已经又是隔天了。
从刘家村去往平江府的村民没坚持到第四天,在第三天深夜便高烧不止,没挨到凌便断了气。刚刚睡下的江晓寒还没来得及进入梦乡,便被匆匆前来的卫深砸开了房门。
颜清那头好在只是个村落,但若是城中的事处理不好,祸害的可是整座城。
被硬生生从床上喊起来的江晓寒迷迷瞪瞪,往脸上泼了碗冰凉的井水才算醒过神。
虽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但若是想将村民的尸身送回刘家村,却是万万不能的。平江府大大几万户,江晓寒冒不起这个险。
江晓寒拍板做了主,将死去的村民裹了锦罗绸缎,架了个火堆烧了。梅雨季的连绵阴雨一直没有停,柴火受了潮,点了两次依旧点不着,最后还是江晓寒亲手撒了火油,又一支火把扔上火堆,才算是烧了个干干净净。
死无全尸是大不吉,连卫深也不免有些忌讳。
“大人何须亲自动手呢。”卫深口鼻上蒙着白纱,一身的雄黄味,话也闷闷的:“随便找个兵士看着也就是了。”
“有什么可怕的。”江晓寒面无表情的看着熊熊燃烧的火堆:“我既做了,就问心无愧,若有是非公论,就叫天来与我分吧。”
卫深知道他向来主意正,于是叹了口气,也不多劝他了。
这场火烧了足有半个时辰,燎得这一块空地都烧干了,空气中灼热的气浪舔舐着裸露在外的皮肤,江晓寒原本白皙的手背都有些泛红。
江晓寒从微明站到天光乍亮。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不可能瞒过城中人,见着实情的百姓互相奔走相告,不出两个时辰,大半个城都知道新来的江大人在城西墙根下将得了疫症枉死的人一把火烧成了灰。
有人怕死,对此鼓掌欢喝,不住的夸江晓寒杀伐果决。也有人觉得他这一手未免太狠了,句挫骨扬灰也不为过。
江晓寒充耳不闻。
他只要选择一条最有利的路走,将大多数人保全下来就是。至于这个过程中他是否有错,或是世人如何看他,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作者有话:
感谢一duo热心的螃蟹的猫薄荷~感谢一九八七、江临秋投喂的鱼粮~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