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赈灾之行

A+A-

    待到六月底时,各地旱情尤其是屏州一带愈发严重。

    因之前连暮上书反映过这一问题,又在中书令杜惟中的举荐下,皇帝便派他跟随户部刘侍郎运送粮食银两,前往屏州赈灾。

    这差事并不好做,但偏偏有人自己站出来自愿跟随,此人正是林茂勋。

    听到连暮要出差,知道这是重要剧情的路长嗟自然要跟着。连暮深知自己拦不住,再有这么多官兵加上四毛他们七个,总不会出什么危险,稍加思索后也就答应下来。

    因此三日后,路长嗟偷偷恢复男装,装作连暮的贴身侍从,混入赈灾队伍中。

    一路过来,土地干涸,农作物枯死,只有根深叶茂的大树才能够幸免。虽不至于饿殍遍野,一拨拨的流民也是眼嵌缩腮,面黄肌瘦模样。

    即使加快赶路,他们也花了二旬之久才到达屏州。城门口,一队人马已经在等着他们。

    为首的人见他们到来,满面的愁容才化开,激动地颤抖着声音:“刘大人,林大人,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接着他看到刘侍郎另一侧的陌生的面孔,好像是才反应过来一样:“相必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连大人了吧?失敬失敬!”

    连暮拱手道:“不敢,赵大人过奖了,正是在下。”

    “好了,诸位”,刘侍郎及时站出来道:“事不宜迟,还有数不清的百姓等着我们。”

    一行人不再客套,跟着赵刺史回到州署衙门,商定赈灾事宜。

    不论是遇到天灾还是人祸,不光是中央朝廷与地方机构出资出粮,民间的富商大户总要有钱的出钱。因此,这次赈灾也少不了他们的参与。

    然而,赵刺史就差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诉苦道:“本官早早按照朝廷法令开仓放粮,本地所有富商也已经尽力捐资,然而还是控制不了灾情,是我无能啊!”

    一旁的赵公子看着他爹自责的神情,终于忍不住了,激动道:“各位大人,家父为了此次灾情,硬是将家中积攒多年的俸禄都拿出来,可这些微薄积蓄哪里够用!”

    “住口,几位大人面前岂容得你放肆?”赵刺史连忙断儿子的话,似乎是对他的话很不满,神情严肃道:“犬子口无遮拦,还望诸位见谅。本官身为屏州父母官,自然要以身作则,所作所为皆是义不容辞。”

    刘侍郎微微一笑,道:“赵刺史做到如此地步,实在是此方百姓之福。”

    百姓之福?这货也配得上。路长嗟心中一阵嗤笑。

    赵刺史又道:“几位大人一路舟车劳顿,这天色也渐晚,不如去寒舍用膳再歇息,做好调度和准备,明日正式开始赈济灾民?”

    于是,一行人在衙门安顿好,便去了不远处的刺史府。

    为了不暴露身份,即使是作为连暮的贴身侍从,路长嗟也只能守在厅外,等赵家父子与他们三人用完晚膳。

    这样一来,如果不想回衙门与随行官兵们一起用膳,便只能让四毛他们去买。

    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趁此机会在外听一些消息。

    饭桌上,似乎是为了印证赵家父子二人的话,摆在众人面前的只有黄色的糙米加上几碟清炒菜。

    看着这样的晚膳,赵刺史差点声泪俱下,赵家公子连忙向众人解释,这已经是家中能够拿出来的招待众位大人的最好的食材。

    父子两人自然又是一番陈述衷情,他们不知道的是,门外的路长嗟俨然已经将他们二人当作喜剧人。

    正这时,道上窜出来一只毛光水滑,彪肥体壮的狼狗。

    路长嗟好奇地探出头,向同样守门外的府内厮问道:“想必这就是府上的护院犬吧?果真是威猛。”

    那厮听他语气赞叹,不禁扬起头,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那是,这可是咱家少爷花大价钱买回来的,府中还有专门伺候它的人呢!”

    路长嗟点点头,道:“果真伺候的不错。”

    这一场晚膳等了路长嗟半个时辰,等他和连暮一起回到衙门住处,早就饿得不行了。

    他一边吃着四毛七人带回来的食物,一边与连暮谈论起赵家父子。

    听他问起对父子俩的看法,连暮眉头微皱,没有顾忌地出四个字:“表里不一。”

    路长嗟来了兴趣,忙问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连暮便解释给他听:“若真的捐尽家财,怎么还有银钱供养大量仆人?若真的粮食紧缺,不主人,怎么会连仆人一个个都是红光满面?”

    听完解释,路长嗟十分赞同,他道:“你看的是人,我看到的也差不多。呵,他们家那只护院犬看着可是比外面的灾民壮硕得多。”

    连暮沉下声音:“赵家父子费尽力气在我们面前演戏,显然是为了掩饰与他们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事实,赈灾之事恐怕另有隐情。”

    “没错”,路长嗟顺水推舟接过话茬,道:“四毛,你们探到的消息。”

    听完四毛的陈述,连暮越听越是紧锁眉头。

    朝廷之前拨到屏州的银两似乎没起到多大作用,富商大户一个个装聋作哑,罔顾朝廷命令,捐赠的物资不过是杯水车薪。

    路长嗟自然知道是有人暗中贪污,以及官商勾结,到现在他相信连暮一定也明白了其中关键。

    两人心中已经有了计划,看到对方胸有成竹的模样,同时开了口。

    “捉贼拿赃。”“杀鸡儆猴。”

    听到对方的话,两人对视一眼,无声而笑。这“贼”可不就是“鸡”,“鸡”也就是“贼”。

    要查赵刺史的事情敲定下来了,然而眼下还有另外一重顾虑。

    表面上看,刘侍郎没有和任何一位皇子走得相近,但他是否确实站在皇帝一边还不能妄下论断。

    而林茂勋乃是二公主的驸马,二公主是贵妃所出,其庶妹瑾妃育有五皇子。因此,李茂勋及其所在的永宣候府皆是朝野上下认定的五皇子一党。

    再赵刺史,他与贵妃及瑾妃同出一族,若是算起来,五皇子应当称他为堂舅。赵氏一族,本就是五皇子身后最强大的支撑。

    最后是连暮,自从妹妹连夕找回来之后,尽管他一直勤勤恳恳为皇帝办事,还是有不少人都把他与长公主路长嗟看成四皇子一派。

    当然,在原本的剧情中,连暮确实已经站到四皇子一边,不过现在,路长嗟可以肯定他并没有拥护四皇子。

    这样一通捋下来,主要负责赈灾的四个人是不是一心同归还不好。

    现下可以确定的是,赵刺史有问题,那是不是代表林茂勋主动请旨也有问题?

    也就是,在不知道刘侍郎是敌是友的情况下,连暮决不能贸然向他提出查赵刺史的计划。

    正当两人思考之际,房门突然被敲响,门外传来林茂勋的声音。

    “连大人,可否能让我与刘大人进屋一叙?”

    “没错”,刘侍郎也开口道:“我与林大人在过来的路上偶遇,便一起过来叨扰连大人了。”

    这两人怎么过来了?

    屋里的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睛里看到惊讶。路长嗟轻手轻脚的从椅子上离开,躲进了内间。

    见他藏好,连暮不慌不忙开门,道:“两位请进。”

    ……

    第二日,衙门一边发出布告,一边派人紧锣密鼓的在街巷中宣传。同样,运往州内其他城的银两和粮食会在接下来的几天安排妥当。

    城内外,得到消息的百姓纷纷蜂拥而来,州署衙门前不到半个时辰便人头攒动。

    “来来,不要挤啊,大家排好队伍,每个人都有!”

    “大家听好,根据户籍上面记载的,每一家只需派一个代表过来领取全家的银两和粮食即可。每个人领完我们都会做好记录,确保不会有人多领或者少领!”

    “没错。朝廷这次派三位大人过来赈灾,可见圣上虽远在京撑,还是一心挂念着大家,大家放心,旱灾很快就能过去了!”……

    衙吏们一人一句,总算将百姓们都安排妥当,也消了他们心中的顾虑,下来便可以发放东西。

    皇帝派连暮几人过来,当然不是简单的运送东西,更重要的还是安抚人心。因此,他们虽不是亲手把东西送到百姓的手上,也没有离开,一直站在衙门口的显眼位置观望。

    眼看着太阳从东边挪到头顶,再挪到西边,派发东西的衙吏和维持秩序的官兵们马上就要交接成第三拨了。

    虽然身体疲惫不堪,看到一个个的百姓或是笑逐颜开或是饱含热泪,路长嗟与连暮便一直在衙门口站了下来。

    突然,就在官兵们交接,一批百姓刚登记完笑呵呵地想要领走救济品时,还在排着队的人群当中猛的窜出来几十个人,将本该他们的粮食抢劫一空,转身又丢在了人群当中。

    这就如同向波澜不惊的水面丢下一颗炸弹,将方才还安静的人群瞬间炸成一锅粥。

    抢的抢,骂的骂,的,衙门口一片鸡飞狗跳。连暮与其他几位赶紧过去主事,力图控制好局面。

    正跟着连暮在人群中穿梭时,路长嗟突然被脑子里系统的警报声震住。

    【宿主请注意!检测到主角即将受到刺杀!】

    有刺客!

    然而大毛六人都被派出去进行调查任务,只有四毛扮作官兵混在其中,眼下四毛就算发现有人想杀连暮一时也分身乏术。

    系统的警报声越来越强烈,来不及多想,路长嗟从身后急忙拽住连暮,将两人的位置调换。

    连暮正想问他,只见一只匕首不知道被谁扎进路长嗟的背后。

    剧烈的疼痛使路长嗟一个腿软,趴在连暮身上,有气无力地对赶来的四毛道:“有刺客,保护好他。”

    鲜红的血迹就像火焰一样,不一会儿就爬满路长嗟的背部,连暮抱着他被四毛护在身后,脑海中一直循环着一个念头。

    为什么刺中的不是自己?他的心中仿佛也被深深刺进一刀。

    直到夜色笼罩,这场混乱才平息下来,而受伤的路长嗟早已被安置在衙门内,城内最好的大夫一直在为他治伤。

    门外,连暮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担忧与害怕,在他无数次地克制住想要冲进去的念头之后,大夫终于推开了门。

    连暮红着眼,紧抓着大夫的手,问道:“怎么样?”

    “大人不必担忧。老朽已经将刺中那位公子的凶器取出,伤口也已包扎好,只需慢慢调理,绝无大碍。”

    连暮钓着了一颗心总算放了下,他谢过大夫,便要迫不及待的走进房中。

    突然,他脚下一顿,喃喃道:“公子?他刚刚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