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他的本心
英汤站起来,往后退两步,微微动容,声音有些不自觉和颤抖:“施主,你这是为何,折杀僧也。”
“大师,我跪的不是了尘,而是我的哥哥英王爷。”由明儿道。
英汤顿了顿,微微叹了口气,念声佛号,继续打坐。
他这么一直坐着,由明儿便一直跪着。
堪堪夜色降临,由明儿已经跪了有三四个时辰。
沙弥过来敲门,请了尘师父用晚膳。
了尘师父念着法号,撇下由明儿走出去,却又折回来,嘶哑声音低声道:“施主,你还是起来罢,这里只有僧人了尘,并没有你的哥哥英汤。”
“大师只管做你自己的事,不用管我。”由明儿道,她的膝盖已经疼的要命,钻心的疼让她几乎跪不住,可她也并不想妥协。
她不相信昔日那个英气勃发的英王爷真的会成为一无所欲无所求的大和尚。
她想为大夏的子民做件事,这是她唯一能为天下百姓做的一点事情。
虽然她选择了儿女情长,可也不并想看着天下大乱,大夏与番国重燃战火。
英汤是她最后的希望,也是最后一颗救命稻草。
英家父子骁勇善战,在番国将士心目中乃是神祗一样的人物。这些年大夏与番国只在边境爆发些冲突,皆赖英汤父子长驻边关之力。
如今英王府败落,大番以哈日那为首的好战势力便又迅猛抬头,如今哈日那借和亲之名,欲行攻打大夏之实。
由明儿早就想到了请英汤出山。
她是起来请他而没有理由来请他。
她为他做不了什么,也承诺不了什么。
虽然她也可以讲一些大义凛然的话,什么家国天下,什么江山社稷,什么生灵涂炭,可这些跟已经成为僧人的英汤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和他的父亲以及英王府都为了这些,赔进去。
所以,由明儿一直没有理由来找他。
不知道该跟他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她今天来,也并不是想好了如何开口来求他。
于由明儿来,对他只有愧疚,根本没有哪怕一点勇气开口求他做哪怕一件的事情,何况是这样的大事。
英汤默默的立在她身后,即不去吃晚斋,也不出声儿。
他当然不是心甘情愿的出家当这和尚,他只是因为想逃避对父母的愧疚,对部下的愧疚,对自己的失望,而躲在这里想将自己藏起来。
他不想再去揭这些昔日伤疤,不想再回想自己犯下的错,和因为对一个女子的眷恋而让自己一败涂地的往事。
他曾经恨过由明儿,觉得自己和英王府弄成这样都怨她。
他也恨过自己,若不是为了她一时冲动,也不至于弄成这样。
可恨过自己才慢慢明白,他所恨的,正是他深爱着的。
正因为这些深爱着的,他才选择义无反顾的去保家卫国,去奋勇拼杀。
正因为这片土地上有他想保护的人和东西,才能激发他的斗志,让他有勇气面对强敌。
以至于,当他知道,由明儿爱的根本不是他时,他完全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目标,失去了英勇杀敌的意志。
他只想做一具安安静静的行尸走肉,守着青灯古佛过一生。
没有目标的人生,其实是多么了无生趣的人生啊!
由明儿的面色越发苍白,身子开始晃动,几乎支持不住。
王伯川冲进来想拉她起来。
被由明儿骂了出去。
王伯川不敢骂由明儿,便开始破口大骂英汤。
他红了眼,唾沫四射,跳着高骂英汤。
骂他是个软骨头,骂他没有人性,骂他不是个男人,骂他窝囊废物,骂他对不起英王的魂,骂他撑不起英王府的声威
英汤就那么默默的立着,如雕塑一般,仿佛看不到跪着的由明儿,听不到王伯川的骂声儿。
“大姐,我们走!不要求他!明儿我们叫上二哥,自去边关,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王伯川见英汤一直不语,怒发冲冠,上前来拉由明儿。
由明儿却一下子歪倒在地,晕死过去。
“姐!”王伯川撕心裂肺的扑倒在地,喊一声。
一直微合双目的英汤,猛的张大双眼,射出精烈的眸光!
由明儿悠悠醒来,浑身疼的要命,双眼似乎也疼的张不开。
她只听一个苍老有些熟悉的声音正在讲着佛经,些她似乎听得懂,又似乎听不懂的道理。
待她终于拼尽力气张开双眼,看见悟静大和尚正一脸慈爱的望着她。
“大和尚。”由明儿弱弱唤一声,忍不住眼睛发潮,鼻子发酸。
悟静大和尚双合十,念了声法号,叹道:“好孩子,难为你肯为天下苍生跪这一跪。这本不是你一个女子该管的事。你能有这份心已经实属难得。了尘他会明白的。”
“大和尚,我自知理亏,并不敢求了尘大师出山一战。我是有私心,并不想让文耘去番邦和亲。”由明儿心酸道。
“家事国事天下事,本就是一事。为家也是为国,何错之有。昔日高祖皇帝也曾用僧兵胜过对,如今既然国家有难,就是大和尚自然也要尽一份心,出一份力的。”悟静大和尚道。
“大和尚,我想过,如果了尘大师不肯出山,我就自己带着马帮的兄弟去边关与番邦一战,就像侯爷的,大不了一死,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由明儿道。
悟静大和尚哧哧笑一声:“你这孩子什么傻话,你看谁来了?”
由明儿朝门口望去,但只见英汤已经换上了俗家衣裳,正与王伯川并肩而行,走进屋里来。
王伯川兴奋的舞足蹈,高声嚷嚷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英汤却是一脸平静,差不多修复完整的面容看不出有什么波澜。
“英汤,你,你答应出山一战?”由明儿兴奋的翻身下地,却因为膝盖巨疼,一下子扑倒在地。
英汤下意认的伸出,却又蓦的缩了回去。
悟静将她扶起来送到床上,笑道:“瞧你急的,他来出家之时,我便劝过他,俗缘未了,不易出家,他不信,非要试上一试,我与他有过约定,若有红尘俗事求上门来,推也推不掉,他便要遵从他的本心,做他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继续留在这里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