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成长

A+A-

    *

    章长志带着继宗去了县里。

    过了两天, 就乐颠颠地回来了。

    原来,县里要招工了,县武装部的同志做了推荐, 让他们填了申请表,到秋后就有消息。章长志和继宗没敢往外,这是县里统一安排的, 名额有限, 区里也不晓得。

    江玉梅开心得不了,晚上过来陪着叶子, 忍不住叨叨了几句。

    “叶子, 你大伯要去县里了……”

    “那太好了。”章叶抿着嘴笑着。看来, 当军属蛮不错的,一家人都跟着沾沾光。当然,这个不能破, 怕影响不好。

    到了八月,章长志和章继宗去了县里。

    一个安排在粮店看仓库, 一个去车站当了售票员。这都是国营单位, 活儿不算太累, 按月领取工资, 还有劳保福利。这搁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可一下子全实现了。

    章怀良一脸喜气,腰板挺得笔直。章老爷子乐呵呵的,山羊胡子都翘起来了。他想出去吹牛,被章怀良拦住了。

    “爹, 长青了,要低调……”

    “低调?哦,爹明白……”

    章老爷子闯过江湖, 这点眼界还是有的。树大招风,他们章家起来了,眼红的可不少。

    这人一走,新的问题来了。

    家里的地咋办?靠章怀良一个人可种不过来。好在,单位有麦假和秋假,农忙时可以赶回来。平日里,亲戚们搭把手,几个娃娃也可以帮忙。

    家里冷清下来,吃饭也不用挤了。

    江玉梅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心里空落落的。她体会到了水秀的心情,就跟叶子悄悄地:“叶子啊,这些年,你娘可真不容易啊,你长大了,要好好孝敬你娘……”

    “嗯。”章叶点点头。

    娘有多不容易,她当然晓得,这才鼓励娘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当然,她最大的期望还是爹娘团聚,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了,爹呢,是不是能稍稍喘口气儿?

    章叶给爹写信,:“爹,娘工作很努力,每天都写电码记笔记。石头会坐会爬了,会咿咿呀呀地话了。娘,哪天去县里,拍一张照片给爹寄过去……”

    写了信,章叶就攒着。等娘从镇子上回来,就投递出去。每个星期六,她跟娘团聚一下,一开始不习惯,可日子久了也就适应了。

    *

    秋季开学了,长河上了五年级。

    只要毕业,就能拿到高文凭。搁在解放前,算是高学历了,搁在解放后也很了不起。要知道,大部分农户能让娃娃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就成,哪舍得一直念下去?地里的农活儿得干,家禽得养,大牲口得伺候,哪有那个闲工夫啊。

    可章怀良很有想法,:“只要娃娃想学,咱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着,更何况解放了,上学都是免费的?”

    长河也:“爹,俺要像继业那样去县里念高中,还要上大学……”

    长河立志读书,章怀良很支持。

    当年,他也念过私塾,天赋极好,先生都夸呢。可惜,老爷子做生意失败,没那个条件念下去,只好半途而废干起了农活儿。现在长河肯用心,高兴还来不及呢。

    这榜样一树立,辈们也跟着学。

    继霞和继文很努力,升到学三年级了。

    章叶跳了一级,跟继霞和继文同班。当然,她上学是个幌子,掩藏实力用的。她把心思用在了医术上,除了背药方,就是采集草药做标本。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年底,章长青回老家探亲。

    他看到家里的变化,感慨颇多。石头一周岁了,会喊爹了。叶子七岁了,个子又长高了。水秀早已转正,成了一名报务员。而他呢,一年多不着家,错过了太多太多。

    章长青心有愧疚,攥着水秀的手:“秀儿,你辛苦了……”

    “不辛苦……”陈水秀的脸微微一红。

    出来工作后,她的心思不再局限于家庭,不再局限于长青。她开朗多了,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学习也没拉下,那《新华字典》派上了大用场,一有空就拿出来认字儿,吃了晚饭就去夜校上课,一定要拿到高文凭。

    这样的陈水秀神采飞扬,有了很大不同。

    章长青看着,心里一热。过去,是一纸婚书把他跟水秀拴在了一起。现在,他跟水秀越走越近,有了志同道合的感觉。

    “秀儿,咱们去县里拍一张合影……”

    章长青的眼里多了一份柔情,陈水秀感觉到了。她看着长青,只要心在一起,那些辛苦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章长青在老家呆了十天,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他有任务在身,无法跟家人在一起。临走前,他跟水秀:“秀儿,等着我,咱们一家早晚会团圆的……”

    陈水秀等着团聚的那一天。虽然不晓得什么时候,可她相信长青,相信那份承诺。

    爹在做什么?章叶倒是猜到了一点。

    自回到省城,爹就穿着便衣,英武之气也收了起来,怕是从事什么秘密工作吧。那随军呢,就变得可望而不可及。想到这一点,就不再强求。

    心,忘我工作是爹的本色,这是时代所赋予的,谁也改变不了。那她呢,就跟娘一起创造自己的未来吧。

    *

    一年过后,章家又添了一口人。

    章叶多了一个弟弟,叫章继军。陈水秀出了月子就去上班,继军由陈王氏带着,继国也跟着。邮电所给分了一个单间,条件比以前好了,可章叶还是留在老家,不给娘添麻烦。长河去镇子上念中学,跟长新住在一起。嘴巴馋了,就跑到四嫂这边混饭吃。

    到了第二年夏天,陈水秀高毕业了。

    她的语文和算术都是优,钢笔字写得好,算盘也得好。她还想继续念下去,拿下初中文凭。就像叶子的那样,学无止境,有了文化才能派上大用场。

    章叶也升到了学五年级。她才九岁,不想跳级,只想把童年再延长一点。这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如果可以真得不想长大。可她终究会长大,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一起见证那些艰苦奋斗,风风雨雨。

    现在是一九五五年,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

    农业合作社开始兴起。最初,由几家农户把农具、牲畜、肥料合在一起,互帮互助。像章怀良家,就跟族里的亲戚搭伙,把架子车等农具贡献出来,一起下地劳动,下的粮食也分出去一些。后来,合作社不断扩大,变成了十几户,有几头耕牛,几辆架子车,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

    章叶明白这只是开始,后续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就变成了人民公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也从无到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年,户籍登记也开始了。

    报户口时,陈水秀报了城镇户口。她在邮电所工作,是正式职工,符合户籍登记要求。这么一来,章叶和继国、继军也变成了城镇户口。长河在镇子上念书,就把户口落在了陈水秀的名下。这是章叶出的点子,让叔一下跳出了农门。

    章长志和章继宗在县里,也报了城镇户口。本想把江玉梅带上,可不符合政策要求,只好作罢。章长明安排在了区粮站,也脱离了农业户口。章长新是在编教师,算城镇户口,李凤莲带着几个娃娃搬到了镇子上,也报了城镇户口。

    陈根发一家开着铺子,按照手工作坊申报,也归在了城镇户口一类。包括水莲和两个娃娃在内,师傅一家也报了城镇户口。

    这一切,跟章叶的提点分不开。

    这时候的城镇户口还不怎么稀罕,也未跟商品粮挂钩,吃粮食不是从家里带,就是去粮店买。可再过几年就不一样了,为了发展工业,实行了粮食配给制,靠农业补贴城市,稳定物价。这一贴补就是几十年,以致于城乡差别越来越大。

    当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解放前,麦亩产不过二百来斤,稻谷亩产不过三四百斤,穷人吃不饱穿不暖,医疗条件又差,全国人均寿命还不到三十五岁。解放后,人民安居乐业,粮食产量有了大幅提高,可人口和人均寿命也随着增长,还是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这么一来,就要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限制人员盲目涌入城市,户籍就成了一道门槛。

    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否则,上哪儿去造全工业化体系?没这个做基础,后续的工业制造强国,也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