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A+A-

    与进士画舫的热闹相比,豪华画舫显得异常安静。

    几个人围坐在桌子四周,都聚精会神地……花叶牌。

    一局终了。

    “师兄,你来玩吧,我带的银钱快输光了。”姜书诚看了看瘪下去的荷包。

    姜书诚的师兄俞沛霖没搭话,看起来兴趣不大。

    在座的几人,薛巧儿、竹本来就会玩,俞析文知道些规则,姜书诚和俞沛霖压根没玩过。

    姜书诚是刚在画舫是学着的,他这是边玩边学,技艺明显不精。

    “师父,我可以把银钱借给你。”竹今日屡战屡胜,牌运好得一塌糊涂,因此她的荷包鼓了不少。

    “我来吧。”

    大家纷纷看向话的俞沛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只见俞沛霖划着轮椅靠了过去,把姜书诚逼退一旁。

    “大哥,你学会了吗?”俞析文诧异地问道。

    “这好像不难。”俞沛霖淡淡道。

    ……

    这局花叶牌已经到最后一轮了。

    竹和俞析文的花牌都完了,只得认输。

    薛巧儿暗暗算着牌型,俞沛霖手里还有杏花牌、梅花牌、兰花牌。看着手中的牌,她再来一张梅花牌便能赢了。

    薛巧儿出三张冬叶,用来“钓”俞沛霖手中的梅花牌。

    可是俞沛霖不上当,同样用三张冬叶牌回应她。

    *

    越靠近那艘豪华画舫,进士们讨论诗词歌赋的热情愈热烈。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冷兄,好诗,好诗啊!”

    “哪里,哪里,杜兄才是才情满腹啊!”

    这种场合,必少不了花式互吹。

    近了,近了,仿佛能闻到那艘画舫上传来的袅袅熏香。

    有人引颈细瞧,探听动静。随着舱帘掀开,目光都定格在了那里。

    只见一身绯色长衫,一位美……男子走了出来。

    不少进士们心道失望。

    姜书诚见对面的画舫上很多文人雅士模样的人,而且还纷纷看向自己,他冲他们友善地笑了笑,还招了招手。

    却是无人回应姜书诚。

    姜书诚不知究竟,不过也不放在心上,转移视线欣赏湖面大好风光去了。

    两艘画舫渐行渐远。

    进士们吟诗诵文的兴致少了几分。

    突然,豪华画舫上出现了几个清丽曼妙的身影。

    进士们:谁特么让画舫走远的啊?还不快快过去?!

    完花牌,几位姑娘上楼梯,到了二层船面。

    清风徐徐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竹雀跃不已,“这景色好美啊!”

    周坤自是看到了船上的薛巧儿,没想到今日竟能再见到她!

    “薛姐姐,你看,那是周大哥!”

    竹指了指。

    进士们见美人留意到他们,似乎还有些感兴趣,纷纷摆出了自认为潇洒俊逸的姿态。

    薛巧儿看了过去,见周坤也看向这边,便笑着冲他点点头。

    周坤也点头回应。

    “那位绿衣女子冲我笑了!”周坤左边的男子兴奋地嚷道。

    “陆兄,我觉得她是在看我。”周坤右边的男子予以“纠正”。

    两人看向周坤,齐齐开口:“周兄,你觉得呢?”

    “我觉得二位得都对。”周坤心中忍笑。

    薛巧儿也看到了薛老伯薛重山,他没有看向这边,一个人坐在那里喝茶。

    这时,船面上又出现了一个人,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男子。

    “怎么是他?!”

    “那是谁?”

    进士们议论纷纷,显然有人认识有人不认识。

    周坤记起,他在薛巧儿她们住的宅子里曾经见到过这个坐轮椅的男子,但是并不知他的身份。

    “陆兄,你认识他?”

    “周兄,他是飞鼎将军俞沛霖!”

    俞沛霖!

    周坤第一反应不是俞沛霖战绩多么显赫,而是疑惑薛巧儿和俞沛霖怎么认识,好像关系还不一般。

    陈度在画舫的梯、子上搭了一个斜板,俞沛霖在斜板上划着轮椅到了二层。

    俞沛霖没有到栏杆边上,他就呆在离薛巧儿她们几步的距离,默默地看着平湖春色。

    “你们,俞将军的腿能好吗?”有人声开口。

    “陈兄,好与不好不是我们能随意置喙的。”

    这事儿拿到明面上,不符合文人清静不妄议的风骨。

    *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细雨纷纷中,竹和她的师父姜书诚先行道别,他们要回竹的老家去。

    竹七岁的时候,村里发生地动,她的父母未能幸免于难。

    十八九岁的姜书诚四处游历,路过村里的时候,见姑娘可怜,就逗她玩,给她糖吃。

    后来,姑娘哭着不让他走,巴巴地扯着他的衣袖。姜书诚见姑娘的族人满心不情愿照顾她,便把姑娘“捡”走了,同他一起过上了游历天涯、四海为家的生活。

    “薛姐姐,我只离开几天,很快就会回来的。”

    有什么好吃的记得留一份!

    “嗯。”薛巧儿温柔地笑笑,朝坐在马车中的竹挥手。

    姜书诚和竹坐的马车消失在巷尽头。

    “薛姑娘,我们两天后出发。”

    “好。”

    得到回应,俞沛霖准备离开,又听得薛巧儿问询:“俞将军的父母生前爱吃什么点心?”

    俞沛霖顿了片刻,才回答道:“我母亲爱吃红豆糕,她喜欢皮薄馅多,味道清甜的。我父亲同我一样,没有特别爱吃的点心。”

    “我知道了。”

    *

    到了出发的日子。

    细雨迷蒙中,两辆马车启程了。俞沛霖一辆马车,初六和陈度坐在驾车位。薛巧儿和云梢共乘,初五驾马车。

    清风县不远,一上午的时间便到了。

    他们先到来梧客栈,定了三间客房。安顿之后,几人便到雅室吃饭,初五已经将菜点好。

    初五和初六是兄弟俩,都是比陈度几岁的少年郎,初五沉稳心细,初六活泛圆融。

    “初五,下次点菜的话,等薛姑娘来再点吧。”

    “不必了,我不挑嘴。”

    俞沛霖是怕饭菜不合她口味?她可没那么讲究。

    竹不在这,这顿饭吃的安静不少。

    窗外的街景是似曾相识的。就是在这里,俞沛霖带薛巧儿去京城。转眼间,大半年已经过去了。

    下午,俞沛霖他们出去办事,薛巧儿和云梢在集镇上闲逛。

    这般随心所欲地在这个集镇上走动,过去几乎没有。曾经的她,没有闲钱,也没有同伴。

    “云梢,这件衣服好看。”

    成衣店,薛巧儿拿起一件衣服在云梢身上比划,让她去试试。

    最后,她们一人买了两件衣服。

    “薛姑娘,我们把这个带回去给竹吧。”

    首饰铺,有一个竹子模样的碧玉发钗,做工色泽都很不错。竹很喜欢竹子,衣服上绣的也是竹子。

    “嗯,挺好看的。”薛巧儿也很中意,将竹子发钗买下。

    经过一家面馆,薛巧儿停了下来。

    “云梢,这家面馆味道不错,我们去尝尝。”

    这是集镇上很有名气的兰姨面馆,面馆的老板娘单名一个兰字,大家都叫她兰姨。

    “兰姨,来两碗山药细面。”

    “好,店里坐。”

    白玉般剔透的扁状细面,汤头浓郁,爽滑劲道。

    两人出完刚出面馆,迎面就走来一个人,是薛巧儿绝对不想遇到的。

    这人留着个山羊胡,清癯的面庞上有皱纹显现,他大摇大摆的走过来,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

    “薛……巧……儿。”李玉年一字一顿,仿佛每个字都带了万千怨恨。

    上次在薛巧儿门口,陈度将李玉年收拾一顿之后,李玉年回家躺了两三个月,等病好了,想找薛巧儿麻烦的时候,薛巧儿已经不见踪影。

    他这口气真是难平啊。

    李玉年刚见薛巧儿在面馆吃面,便立刻遣人回去加了人手,这回一定要把这丫头抓住,让她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

    哼哼!

    如此一想,李玉年眸中的阴冷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