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办学堂
王爷江霜序去乡下农庄转一圈,空着手去的,回来的时候却抱着个男孩。这孩子模样和王爷有七八分相像,活脱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当时马车就停在府衙门口,王爷亲自把那娃娃抱出来的。
全城许多人都亲眼所见。
孩子穿着粗布麻衣,怯生生地把脑袋往王爷怀里埋,虽然一闪而过,但他那张和王爷一模一样的潋滟桃花眼还是美得让人心软。
有人直呼造孽啊!
这娃娃看起来已经不了,还穿着农家衣服……众人联想的思绪飞得万丈高,浮想联翩。
近几年来民间书人的话本中最常出现的时髦设定:霸道王爷轻点宠,娇俏美妾带球跑。艺术来源于生活,联系到王爷前几年那玩世不恭的作风,所有喜闻乐见的艺术加工都对上了,真相只有一个!
私生子!
不愧是曾经的朔州第一纨绔。风流人设不倒,渣男事迹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莺时面对府衙里众人审视的目光,简直无语:“想到哪儿去了!”
她笑骂道:“这是我弟弟!亲弟弟。”
“六过来,见见大家。你们几个,提前把见面礼准备好,把红包包厚点,没带的麻溜回家取去。”
宋莺时没学过怎么做个好哥哥,他只是试着去关心去照顾他的生活,无论要干啥事,都把孩带在身边,一点点去了解他的喜好,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这孩哪儿都好。
模样漂亮,性格乖巧,软萌软萌地像只白兔,就有一点,太过于粘人了,走哪儿跟哪儿,简直快长成他的腿部挂件了。
六已经是十岁的孩子了,早该受到启蒙教育,也该和其他同龄人一起,老是待在府衙里和一帮比他大许多的大人在一块儿,那不是耽误孩子嘛!
宋莺时也觉得十分忧心。
朔州城不是没有学塾,但教育大多被世家大族垄断,同宗同族的孩子在宗族学堂里接受教育。至于寒门户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书本。
照理,以宋莺时在朔州的分量,只要他想,有的是学堂卖他面子。若是有亲王家的子侄能在自家学堂里上学,不管怎么想,都是脸上有光,蓬荜生辉的事情。
但是,像许多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的老父亲一样,宋莺时跑了好几所学塾,都是正儿八经的纯正学堂,没一个满意的。
一进门先是孔夫子的画像。
里面是个七八十的老先生坐在堂前。上面先生念一句,下面的豆丁们也跟着念一句,摇头晃脑,不求甚解,纯粹起到了个锻炼颈椎的目的。
秋天里本就天气晴好,午后的阳光和煦,暖烘烘地哄睡了一半人。剩下的人,连学生带先生,都是昏昏欲睡。
照着架势还上什么学堂啊!
要睡觉,在家不照样睡。
宋莺时看了看,也就歇了让六进哪家宗学跟着上的心思。
在全朔州城内发展基础教育的心情愈发迫切。
她的第一阶段城建任务在这几天已经收尾,地里的粮食都已经丰收入库,如今宋莺时手里即有粮又有钱,全城居民也家家有余粮。
光吃饱就够了吗?
还要有学上,有医看,有四通八达的道路,有各种各样的商铺可溜达,最好还要有后世热闹的夜市吃街。
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
她刚这样一想,社稷图就发布了任务提醒。
[主线任务三:撸起袖子加油干!全民一起奔康。]
[任务内容:请在三年内,在朔州城建立一所群众满意家长放心的朔州城中心学。
任务要求:建立有完整学校建制的现代学制学,包括一名校长,一名校医,配置各科教师,开设包括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在内的各门基础学科。后勤员工负责扫校园卫生,统筹保养校内设施。健康餐饮,饮食安全有保障。环境美好,绿茵操场练体魄。]
[任务加成:根据入学孩子的满意度评分,百分百满意可增加积分十万。]
这个要求属实不低。
又是操场,又是分科的,完完全全是现代化教学模式。不过任务时间相当长,足足三年时间,就是现种,也能把绿茵操场种出来了。
虽然各大宗族办学堂已经相当有经验了,朔州城里十几家宗学,但实话,宋莺时对他们不放心,他不想把好好的中心学,又变成一个只有权贵子弟才能入学的地方。
干脆让李嘉寻了个城郊的庄子。
另起炉灶,办学堂去!
李嘉这地方选的极妙,视野开阔地方大,有山有水有大片的田地。附近都是务农人家,有许多未曾接受教育的学龄儿童。
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里的孩子人还没灶台高,就学着给家里做饭,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能干,做饭洗衣捡鸡蛋猪草……活计干得有模有样。
他们勤劳又务实,本该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不同的价值。可惜世世代代都被一层厚重的,看不见摸不着,却比山还沉重的枷锁压在肩上。
祖祖辈辈,子子孙孙,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和庄稼交道。男孩子长到十多岁就下地干活,然后娶妻生子,一辈子平淡的能看得到头。
宋莺时刚把要在此处选址办学堂的消息告诉乡亲们。大家全都被这个好消息砸晕了。
读书好啊!不光宗耀祖有多大的出息,最起码能识字,能读写,会计算,那以后能走的路子就多了,也不至于一辈子被捆绑在田间地头这一亩三分地上。
谁不想让孩子往后的路好走些呢!
一听这个消息,全村人都振奋了。
正好是农闲时间,所有村里人也跟着朔州府选派的施工队一起行动起来,加入到办学堂盖房子的大工程里。
人多力量大,没两天地基就好了。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按照图纸画的三层高教学楼也拔地而起。
等一个月后宋莺时的马车再踏入庄子,隔着几千米远,一眼就看到远高于周边农家院的几栋新楼。
教学楼是砖石结构,青砖白瓦,左右是步梯,楼前是广场,楼后是草坪。绿茵草坪的四周围了几座略矮写的建筑,都是两层高,黄土掺麦壳垒起来的,虽然比不上教学楼敞亮,但也比附近民房厚重牢靠,看起来简陋,实则冬暖夏凉,每件房安了地热,用做学生们的宿舍。
站在教学楼上,放眼越过广场,就能看见层层叠叠的梯田,青山,绿水,还有河道上巨大水车的轮廓。
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附近的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想要入学堂学知识了,这几天还未报名,就有不少人围在学校前听,生怕错过日期,耽误了孩子上学的大事。
宋莺时也着急啊!
学校都建好了,老师还没个影子。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最起码需要五个老师。语文还好,万精油学科。剩下的四门从哪儿找合适的人啊!
她回府衙后一直琢磨这个问题,实在不行,也只能逮着身边人霍霍了。
多亏了如今在地牢唱铁窗泪的众位大哥,有倾情赞助的三十多位多才多艺姐姐,才有了现在的美和音老师,别教孩子们画画唱歌了,以她们的高超技艺,就是当场表演展示也没有半点问题。
体育老师也好找,现成的保安大队长,大橘!
剩下,最棘手的就是数学了,宋莺时也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了,只能自己先顶上。犹记得初中时候,她的数学还是不错的,直到高一那年,向数学势力低了一次头,从此长跪不起。
可怜的孩子们。
准备好迎接数学的魅力吧!
宋莺时列好九九乘法表,并准备了几道开启学生兴趣的鸡兔同笼题,开水放水题,盈亏问题以及和差倍问题。面对厚厚一沓习题,宋莺时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就在她时刻准备开始霍霍孩子的时候,有个人自告奋勇找上门来。
来人是个姑娘。
是个在朔州城里风评不大好的美貌姑娘,林三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