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真相大白 原来一切的一切,早有有迹可……

A+A-

    自沧水渡河之后, 李承衍韬晦蛰伏,率军南下转 道赣州、湘楚。

    长沙太守曾做过太子詹事,与李承衍少年时亦有师徒情谊。齐军围困长沙不足半日, 湘军主将便顺水推舟开了城门。

    三万湘军收入麾下之后, 李承衍终于止住了仓惶败局。

    可神机军都指挥使在江北层层布防, 靠着火门炮和火铳死守沧水, 令齐军不得跨江半步。

    本以为沧水大败之后,李承衍就算不死, 也会如丧家之犬。

    哪知道两军僵持苦局迟迟难破,四皇子正在为这战局伤神当中, 见程云主动来投, 自然将这一出好戏演得默契。

    四皇子贤王之名天下皆知, 几十年来在偏心幼子的老皇子手下求生,早练就了出神入化的演技。

    程云站在金銮殿下, 尚未来得及开口话, 就被滴泪交加的四皇子冲下龙椅揽在怀中。

    “伤可大好了?”四皇子哭得如此逼真,攥着程云的双手唱一出将相和,“阿云养伤的时候, 我真是日日忧心啊, 生怕逆贼对你不利,只得昭告天下你伤重不治。如今你回来, 我真是恨不得大赦天下,好好替你接风洗尘。”

    一字一句如此真情实感,连程云自己都险些信了他们君慈臣忠,只是为了迷惑齐军才伪造了他的死讯。

    程云双膝缓缓跪地,神色凝重:“…陛下可知倭寇来袭,松江府沦陷, 会稽县丞战死、绍兴把总战死,松江府百姓死伤足有数千…”

    四皇子却连眉梢都没有动一下:“是吗?”

    他的语气波澜不惊,虽是疑问句,却分明早对倭寇侵袭一事心知肚明。

    “阿云不必担忧。”四皇子沉声道,“我朝受倭患数十年,沿海百姓常受侵扰。历朝历代,流寇从来不成气候,待我安排下去,禀告扶桑国王,自会约束流寇海贼。”

    程云眉头紧锁:“松江府驻兵三千人,又有火铳装备,怎会被流寇海贼轻易攻陷?万岁,我与三琯回京师前亲眼所见,松江府作乱的倭寇人手一支火铳,绝非寻常海贼流寇!”

    他字字赤忱,同胞遇害时的苦难都寄托在唇齿间。

    四皇子却满眼兴味索然,在那一整段话之中只听见了一个词:“三琯?郑三琯?你的,可是李承衍的青梅竹马,华山派郑三琯?”

    程云牙根紧咬,指尖嵌入掌心,缓缓闭上眼睛。

    那一瞬,师父曾经在这承乾殿中感受过的所有无奈和悲哀,都汹涌冲上了心间。

    “讲江湖恩怨,讲儿女情长,讲刀光剑影,讲金古梁温还珠楼主,博采众家之长…可我归根到底,是在讲家国,是在讲鄱阳湖畔的朱元璋和陈友谅。”

    “你我虽是女子,却该比这世间任何一个人都更在乎家国命途。因为若有一天王朝倾覆,最先遭殃的总是你我。”

    “从这一点上讲,我与金古梁温还珠楼主唯一的不同,不过是他们讲故事给天下人听。而我,却只能讲给一个昏君。”

    三十年前,师父将故事讲给了一个眼中只有 儿女情长的昏君听。

    而他程云现如今,亦是将天下大局剖析给了一个——眼中只看得到李承衍的四皇子听。

    ————————————————————————————

    离开京师,转眼间已有数年。

    承乾殿雕栏玉砌犹在,那些藏在明黄帷幔后的人却早已换了一波面孔。

    三琯静静站在白玉栏旁,风声猎猎,将她白雪般的裙摆高高吹起。

    栏杆上摆了一只碧绿的茶杯,她出神地盯着那茶杯发呆,连程云靠近也没有察觉。

    “四皇子,”程云声音喑哑低沉,“倭寇不成气候,他自有安排。”

    三琯抬起头。

    “他还…”程云从牙缝中挤出字来,“攘外必先安内。待齐军投降,他自会以全部兵力对付倭寇。”

    三琯轻轻抚上程云的脸,替他擦去颊边的泪水。

    “他倭寇只是海贼流寇,不出三月必会自行离开松江府。”程云眸中燃起烈火,“他一辈子觊觎的都是李承衍的皇位,时至今日,眼中仍然只看得见李承衍。”

    三琯却轻轻摇了头,将本在栏杆上那杯清茶递到了程云的唇边。

    茶香扑鼻,澄亮碧透,宛如夏日荷叶,又是春柳拂面。

    那淡淡的清香,熟悉的清香,只在…四皇子府上,才常常闻到的清香。

    这茶…是扶桑绿茶。

    什么时候开始,宫中的贡茶都变成了扶桑绿茶?

    “不,云哥哥。”三琯轻声,“四皇子不是不相信…”

    “恰恰相反,也许他比你我想象中还要清楚…倭寇的一举一动了。”

    脑海中似有钟暮鼓重重敲响,混沌的头脑刹那间变得无比清明。

    “四皇子参/政十年不仅朝中人脉深广,朝外也结交许多异域能人。东海之东有扶桑,南番以南有安然,每年使臣进贡,都先送进了四皇子府中。”

    “那年扶桑国进贡点心,精致喷香,四皇子送了不少去冲虚观,却被师父一一倒进香炉,连渣都不许她碰。”

    “定王得了穿云弩,你阿娘还曾写信给东方庄主。信里她写,扶桑客商,赠一宝物,可作袖箭,疾如闪电。只可惜未有相适之箭簇,难有大用。”

    四皇子结交扶桑客商,年年得来宝物收得进贡,为何扶桑客商却将没了箭簇的穿云弩赠给定王?十太子坠马万岁暴怒,受益最大的四皇子却在那场风波中神隐,只因东宫太监巴贯率先站出来,将定王所赠的穿云弩交给了老皇帝。

    如此...如此明显的事实,为何直到今日他才将前因后果彻底看清?

    程云如遭雷击,几乎跪倒在地,却被三琯牢牢撑住手臂。

    “不,不只如此。”她的声音温柔又坚定,又最强大的、抚慰人心的力量。

    九方城比武高台上,李承衍与四皇子缠斗时,郑三琯挡住了四皇子削铁如泥的扶桑宝剑。

    邯郸城外师父和四要殒命,郑三琯久病不起,四皇子流水一般送来了扶桑龙角散。

    围困僵持 的数月里,四皇子轻啜着扶桑绿茶,静静看着程云捻动着扶桑火药。

    甚至连沧水他们设下伏击,大败李承衍的火门炮,都是来自扶桑的火门炮。

    原来一切的一切,早有有迹可循。

    “难怪,难怪太子死后,他能在短短时间内异军而起,牢牢把握朝政。”

    “难怪,难怪李承衍占尽正统,却只能一次次败走麦城,功亏一篑。”

    “因为...你与我都做了他四皇子的帮凶,亦都成了倭寇的走狗。”程云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