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之行(四)

A+A-

    光明寺,乃幽州第一大寺庙,内设三十多个殿堂,极为壮观。主殿居中,高五层,顶部建有金顶。寺内珍藏有大量全国各地,以及其它国君赠予的佛家文物。

    最引人注目的藏品是两座金像。

    九年前,魏金两国进行了一场和亲,因举国罕见的饥荒旱灾。这场和亲不是公主,而是皇帝的七皇子,楚连道。

    金国公主是国君独女,偶见七皇子画像,心生爱慕,向自己的父君请求嫁于他。

    就是这样一场单相思,金国国君不舍女儿远嫁他国,仗着国力雄厚,应允魏国一大笔丰厚的嫁妆,解饥荒旱灾之困。

    第二年,魏国皇帝思念爱子,希望楚连道携公主回到魏国探望。金国国君命人造楚连道金像,连同儿媳金国公主的金像一同送往魏国。

    魏国皇帝将金像便放在光明寺内,供百姓瞻仰供奉,纪念这位远去他国的皇子和大魏子民共同的皇妃。

    李月来听完这段故事,紧紧跟随陈暮雪下车,一边望光明寺。

    寺门金碧辉煌,原本是普渡众生的地方,却与平头百姓生生拉出距离,往门口排队进寺的人没有一个衣衫褴褛的。

    二人排队许久,终于到了入口处。

    陈暮雪从衣袖中掏出一张函帖递给查验的人。

    寺人抬头量陈暮雪和李月来一眼,在帖子上画了一个圈,写上贰,旁边注有“男”字。

    放行过去后,李月来跟在身后悄悄问:“哪儿来的帖子,我一路都没瞧见”。

    陈暮雪道:“平日这里不设路障,只是想见寒山大师的人多如牛毛,只有先得了请帖的人才能来”。

    李月来拽住陈暮雪肩膀:“我是问你花了多少银子弄到的帖子”。

    商贾之家,没这种待遇,但银子好使。

    “六百两”。

    听到这高昂的卖价,李月来啧啧两声:“不是五百两以下,都动不么?”

    陈暮雪愣了愣,才回想起之前给李月来这话,嘴角不禁牵起:“这些年就攒了这么些钱,一回全用光了”。

    李月来没好气道:“我又不要你的银子,防我做甚”。

    “银匣子就在房内,回去你一看便知,里面还剩二百两,要用就拿去”,陈暮雪很是坦白。

    李月来笑了一声:“瞧你抠搜的,还是读书人,处处精明”。

    陈暮雪回道:“精明和读书人并不冲突”。

    二人边话快走到主殿了,李月来量主殿外下饺子似站的人:“寒山大师信徒真不少”。

    “近百年,魏国就出了他一个大家”,陈暮雪爬上阶梯,解释道。他一边回头看向李月来:“帖子只有一个座位,我们就在外面站着听也一样,待会儿别讲话”。

    大堂是一间细长的房型,能容纳五六百人。要站在门口围观,估摸连大师脑袋都看不见。

    李月来顿时兴趣缺缺,转身道:“发叫花子呢,你还是快进去瞻仰你的寒山大师,我四处逛逛”。

    “诶,你别瞎走”,陈暮雪想喊住他,李月来却头也不回,往右边一棵结满果子的橘树下走。

    陈暮雪站在高处,看李月来抬手摘橘子,摇摇头,低头看手中函帖。

    半晌,他转身直接进入主殿。

    光明寺内除了主殿聚满人听学,其余地方比较冷清,李月来走了许久,连个问路的僧人都没瞧见。

    大约都去主殿看寒山大师了,但他感兴趣的只有楚连道和金国公主的金像。

    是什么样的人物,让金国送来价值连城的东西,还造金像让魏国皇帝一解思子之苦。

    环看寺内众多宫殿,要准确找到金像位置,可能寒山大师受完课业,他都找不到。

    李月来随手剥开橘子,边吃边逛。到底是刚从树上摘下来,橘肉新鲜多汁,口感特好。

    嘴里滋味甘甜,心情也好了些,李月来哼着调子,七绕八绕,转进一间殿准备撞撞运气。

    殿门掩了一半,推开时发出咯吱声响。

    “谁在外面?”

    还没走两步,李月来就被人发现了。

    “额”,李月来站住脚,没再继续往里走。听声音,像是个年轻的男子。

    殿门是开的,隔着屏风,依稀能看出后面团垫上跪了一个人。

    “扰了,师父,我在寺里转,迷了路”,李月来一边,一边观察团垫上的动静。

    那人跪着没动,轻声道:“出门右转,绕过一排橘子树,前行一段路,看到铁门出去就是正殿正前方”。

    李月来赖着没动,好一会儿,又继续道:“师父,我其实是想问问七皇子的金像在哪儿”。

    这时,团垫上的人站起来了,往柜子上放了把折扇:“金像正在修缮,近来不对外客开放”。

    李月来答道:“既如此,那真是太遗憾了,七皇子为了魏国百姓,远离故土,这般仁义之心,我作为子民,虽不能亲面七皇子,也当来他的金像前瞻仰一番”。

    师父道:“心意到了就行”。

    师父有些油盐不进,李月来摸摸鼻梁。寒山大师的讲学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结束的,闲着也无事。

    他话锋一转:“也是,但心意总要有个寄托,可否告知放金像的宫殿在何方位,我也好朝着远远拜两拜”。

    “无可奉告”,师父语气多有不耐,从屏风后探出半个脑袋,想看看这个如此一意孤行的人。

    李月来大大方方和师父对上一眼,只见师父很快就把脑袋缩回去了。

    虽然只晃了一眼,露出半张脸来,李月来却瞧得清清楚楚,里面的师父不是寺人,是个刚加冠不久的公子,头发全束,带着缁布冠。

    见状,他朝门口后退几步:“也行”,一边商量道:“我在寺内找了半个时辰,渴的很,施主能否给口水喝”。

    半晌,里面公子没答话,却响起了倒水声。

    李月来抱臂等着,琢磨怎么套这公子的话。

    不多时,屏风后伸出来一只手,把白瓷茶杯放到屏风前,催促道:“给,喝完了便走”。

    “……好”,李月来答应着上前几步。

    他确实口渴了,弯腰端起茶杯,将水牛饮下肚。喝完后,眼里闪过惊讶的光芒。

    一间殿内摆的茶水竟是君山银针。

    茶水味醇甘爽,他意犹未尽地放下茶杯,盯向屏风,决定再试一下。

    “多谢师父的茶水,方才见这殿左边有处院子陈设与其他有些不同,我去撞撞运气吧”。

    完,他慢吞吞转身,往门口踱。

    没走两步,公子重重拍屏风的木框,警告道:“你若非要强闯,就怪不得我了”。

    年纪轻轻,脾性还挺大。

    李月来仿佛已经看到屏风后那张傲气凌人的脸,他低头掩盖住嘴边笑意:“师父既好言相告,在下便不去了,告辞”。

    待脚步声渐远,少年转出屏风看着李月来的背影。

    高瘦挺拔,只是自己方才躲得太快,只看清侧脸。

    李月来出来后,直接往左边宫殿走,下了一段坡,下面有两个舞娘扮的人迎面走来。

    二人穿着暴露,腰身和腿都露在外面,脸上围着淡紫色面纱,在这寺庙中实在眼的很。

    光明寺何时能让这样的女施主进来了。

    好奇间,李月来见二人与自己擦肩而过,匆匆上坡,立即转身喊道:“姑娘留步”。

    两个舞娘停住脚,回头看李月来,其中一个道:“公子何事?”

    李月来朗声道:“姑娘可知皇子和公主金像在何处?”

    一个舞女稍作停顿便摇头,回身继续向上走,另一个快速指了坡下靠右边的宫殿,还没话就被前面的同伴扯走了。

    李月来遥遥朝舞女背影抬手:“多谢”。

    自然没人理睬他,舞女们身姿摇曳,片刻就消失在了重重庙宇间。

    李月来颇为感慨,应当是哪家少爷带着自个儿的心肝进来长眼,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光明寺都能进来脱衣舞娘。

    他转身朝方才舞女所指的地方奔去,围宫殿大致转一圈,最终立到宫殿正门口,上面写着“永安宫”。

    宫门紧闭,从外观来看,灰墙青瓦,连正殿边角缝都赶不上。

    李月来很是意外,原以为皇子公主金像放置的地方会多么富丽堂皇。

    他刚爬上台阶,大门后传出动静。

    门只拉到一半,露出半人过的缝隙,里面传出男声:“此殿不接外客,请施主避开”。

    听罢,李月来站住脚,见里面人没继续话,转身下台阶道:“那便不扰了,告辞”。

    他并没放弃,四处又晃了一遭,真是连个钻进去的洞都找不到,严丝密合。

    而且永安宫只有前门,连个后门都没看见,围墙足有两人高,除了殿内屋檐,什么都瞧不见。

    李月来十分扫兴,干脆随意走走停停发时间,累了找石凳歇息片刻,遇到景好的地方还能驻足一时半刻。

    逛了半会儿,他就发现光明寺内的布景看似杂乱没章法,但细细一看,其中很有讲究。

    就这样一个寺,三十个屋殿,每间的山石、湖泊、绿植、房屋样样俱全,而且每个独殿都是封闭的,配合山石水屋,幽深静谧。

    寺庙北边还有一个颇大的石湖,碧波荡漾,水榭长廊顶部缠绕枯萎的草藤,整座寺给人的感觉要比实际占地更加宽阔。

    在银钱允许的情况在,将来新村的街道房屋陈设或可从中汲取灵感,借鉴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