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纷争

A+A-

    七月正午,阳光正好,阳光透过茜窗纱,一缕一缕照在赵宁身上。

    赵宁彼时穿着一身家常衣衫,低头在屋里描着花样。

    纸上印着她浅浅的轮廓,她的神情专注而认真。

    然而,专注与认真,并不代表着她将花样描得很好。

    往日将花样描得栩栩如生的她,今日却频频出错。

    不是描了一会儿就开始发呆,就是手一抖,毁了一副好花样。

    赵宁的心总也静不下来。

    原因太简单了,今天是包拯上门来亲的日子。

    虽然她父王母后已经同意她和展昭的婚事了,只等这包拯来提亲,她和展昭的事情就能够定下了了,但赵宁还是忍不住担心。

    只怕再横生枝节。

    事情一旦沾染上了包拯,她总是忍不住将事情往最坏处想。

    日审阳,夜断阴,起来威风凛凛,但赵宁听了却忍不住背后发凉。

    阴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一听就带着晦气。

    果然,人的担心总是好的不灵坏的灵,赵宁正在低头描着花样,门外一个侍女就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福至心灵,祸事也一样,赵宁手上一抖,又坏了一副花样。

    站在赵宁身后伺候的侍女嘴角微抽,郡主手里的那花样,可是描金的呢!

    赵宁眼泪汪汪地看着进来的侍女,心里只祈求着可别再出什么意外了,她跟展昭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

    赵宁这样想着,就听到了侍女:“郡主!大事不好了!”

    “王爷跟包黑子在花厅里吵起来了!”

    完话,侍女低头垂眉,等着赵宁的示下,然而迟迟没等来赵宁开口,她忍不住抬起了头,她们王府一向娇娇弱弱的郡主,彼时赤手折断了描着花样的笔。

    侍女倒吸一口冷气,连忙就叫人端热水拿帕子敷药上药。

    赵宁那身体娇贵万分的,不指定手伤成什么样子了呢。

    侍女连忙安慰道:“郡主,您可千万别生气。”

    “您是郡主,要端坐,要秀丽,要有大家风范,怎能跟包黑子一般见识呢?”

    然而侍女话音刚落,就见赵宁站起了身,她今日穿的衣服比较简单,裙摆也没有像往日那般宽大,不用想,单是用眼看看,也知道跑起来极为方便。

    侍女甚至有些怀疑,赵宁今日是故意穿这身衣裳的。

    因而侍女连忙就抱住赵宁的腰,把她按在椅子上,:“郡主,今日您是不能去花厅的。”

    这个世道上,哪有女子亲自去搀和自己的婚事呢?

    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尊贵如皇家,对于这个礼节,多少也是要装一装的。

    赵宁被侍女按下来之后,心绪也渐渐跟着平静下来。

    她是没想去前厅的,只是听了侍女的话,太过吃惊,一时间就站了起来。

    赵宁理了理思绪,按照昨天事情的发展,她父王没有理由跟包拯吵起来的,于是她便问侍女:“可知父王为何事与包大人吵了起来?”

    她父王一向挺认可包拯的为人的,要不然也不会连带着对展昭的印象都颇为不错。

    更何况,今日又是在她的终身大事上,她父王更没有跟包拯吵起来的原因啊。

    赵宁的话刚出口,电石火光间,她就又想到了原因。

    她父王是有原因跟包拯吵起来的。

    李太后的事情,足以让她父王将包拯轰出王府了。

    赵宁欲哭无泪。

    包拯啊包拯,你一生刚正廉明,因公废私,这一点,世人都知道,但是,能不能,不要在帮人提亲的时候起了公事。

    这些可倒好,展昭昨日费尽口舌取得的结果,一下子全泡汤了。

    赵宁觉着,依着她父王的性子,这一会儿,指不定就叫护卫将包拯出王府了。

    赵宁派了一波又一波的侍女去前厅探消息,一想起包拯的行事作风,赵宁愁得连茶都喝不下去——包拯就不能完她跟展昭的婚事,再提李太后的事情么!

    赵宁坐立不安地在屋里等着,一路跑着来回话的侍女一个接着一个。

    包拯在他因公废私而跟八贤王大吵的当口,终于吵得口干舌燥,喉咙冒烟,于是他便低头喝了一杯茶。

    低头喝茶的瞬间,余光就瞥见了坐在他身旁的展昭。

    展昭一身白锦缎衣裳,越发衬得他眉如墨画,洒脱出尘,怎么看,怎么都是一个极其俊朗的男子。

    只是那俊朗的脸上,不知怎地,脸黑的颜色快赶上他了。

    包拯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他今日来王府,还有另外一件要事,那就是帮展昭来亲的。

    此事关乎到展昭一生的幸福,半点不能马虎,谁知竟因他一时激愤,与八贤王吵得难分难舍,就把这件事情抛在脑后了。

    包拯喝完茶,看了看展昭强作镇定的脸,自来仰不惧天,俯不愧地的包拯,心里生出了一丝愧疚。

    因为李太后的事情,差点把展昭给耽误了。

    包拯自知跟八贤王再去争论李太后的事情,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因而他想了想,还是先展昭的事情比较要紧。

    展昭的年龄已经不了,包拯也不忍再让他继续单着了,因而包拯捋了捋胡须,向八贤王道:“王爷,包拯有一事——”

    包拯话未完,就被八贤王气急败坏地断了:“你什么都不用,本来是不会同意的!”

    八贤王虽为一代儒雅贤王,但若是发起了脾气,那也是够人受的。

    包拯:“...”

    “王爷,且听包拯一言——”

    “本王不听!”

    八贤王把茶杯重重往桌上一放,心里已经盘算着叫人送客了。

    至于赵宁与展昭的事情,早就被他与包拯无休无止的争论给搅合记不得了。

    八贤王现在看见包拯就是烦的,越看包拯越不顺眼,连带着看展昭也都是烦的。

    包拯充满歉意地看了展昭一眼,捻了下胡须,不屈不挠地又开了口:“王爷,包拯有一私事想与王爷。”

    这次八贤王终于没再断他的话,包拯语速加快,道:“御前四品带刀侍卫展昭,如今在开封府供职,他处事沉稳谨慎,颇有侠心,曾多次协助包拯破案,因而包拯甚爱之,待他如子。”

    八贤王哼了一声。

    若包拯一进王府便了李太后的事情,他必是会应允展昭与赵宁的婚事的。

    而现在,他刚因李太后的事情与包拯吵了一架,一肚子的火正无处施放,便有心想刁难一下包拯。

    好叫包拯也体验一把,被人为难的感觉。

    因而八贤王强压着一肚子火,听包拯把话完,八贤王便道:“陛下曾讲,郡主的婚事,当有他来做主,故而你无需在本王面前提及,只管去问陛下便是!”

    “成与不成,当由陛下的是!”

    完话,八贤王拂袖而去。

    只因李太后的事情,连带着展昭的婚事也黄了,包拯深感过意不去,当下便对展昭道:“展护卫,你无需多心,本府往皇宫走上一趟,也就是了。”

    展昭心情颇为复杂,明明昨日什么都好了,然而今日又因旁的原因导致了八贤王故意刁难,人生艰难,不过如此。

    展昭点点头,道:“属下陪包大人一同前往。”

    若他不一同前去,鬼知道包拯见了皇帝赵祯的是李太后,还是他跟赵宁的婚事。

    展昭跟着包拯一路来到皇宫。

    展昭向包拯提议,先去找陈琳陈总管,陈琳是跟在赵祯身边伺候的太监,一向得赵祯的喜欢,此事若有陈琳的帮助,更为容易些。

    包拯想了想,觉得颇有道理,于是先去找了陈琳这件事。

    陈琳听了,先笑了起来,看了看展昭,道:“若是咱家没有记错,展护卫初在耀武楼前献艺时,陛下便动过这个心思。”

    当初的事情展昭自然知道,赵宁冷着一张脸,拒绝了赵祯的赐婚。

    陈琳歉意道:“郡主的的态度,便是咱家的态度。”

    赵宁时候时常在宫中玩耍,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人,他怎么会帮着郡主不喜欢的人,去求娶郡主呢?

    展昭握了握巨阙,胸口一紧,他没办法跟陈琳,你家郡主当初不乐意,但现在乐意了,若是了,便是置赵宁的名声于不顾了。

    包拯给展昭递了一个眼神,示意他不要着急,道:“总管先帮着便是,包拯不会无缘无故来求总管的帮助。”

    包拯怕陈琳仍是不肯,笑了笑,隐晦地向陈琳提了一句,道:“总管若仍是不放心,可遣人去问一下郡主的态度。”

    “哦?”

    世人皆知,寿宁郡主受太后娘娘之命,与包拯一同查案,去了半年有余,这半年里,足以发生太多了事情了。

    陈琳略一思索,也就明白了包拯的意思,不过他做事求稳,并未敢当场答应包拯,只是笑了笑,道:“既然如此,待咱家问过郡主的意思,若此事可成,咱家必会在陛下面前,多多替展护卫美言。”

    展昭听此,心情稍稍放松,陈琳这话里的意思,便是会帮他了。

    展昭微微一笑,深深地谢了陈琳。。

    展昭跟包拯一同去见皇帝赵祯。

    展昭与包拯走后,陈琳便叫来一个机灵的太监,道:“你将咱家那养了多日的画眉鸟,给八王爷送去,将这件事跟王爷略透一透,看看王爷的态度如何。之后再去郡主那走一趟,问她之前答应的给太后抄写的经书,抄得如何了。”

    陈琳一边走,一边吩咐着。

    婚姻大事,不好大刺刺地问赵宁中不中意展昭,更何况,赵宁又是一个极为面薄怕羞的,只能迂回着去旁敲侧击。

    陈琳在宫中混迹多年,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太监听了,连连点头,听完之后,忍不住疑惑道:“总管,只问经书吗?”

    陈琳点了一下太监的头,道:“平日看你是个机灵的,事情真上来了,你又泛起了糊涂!”

    “只管去吧,寿宁郡主聪明着呢!”

    太监连忙应声去了。

    赵祯彼时正在刘太后的教导下,批阅着折子,一听包拯与展昭过来了,便道:“宣。”

    刘太后便回到了珠帘后。

    展昭跟着包拯一进殿,便跪得颇为干脆,只等着包拯向赵祯完他跟赵宁的事情,赵祯点点头,他便赶紧去收拾宅院,置办婚事。

    他如今住在开封府后院,平日住着,无论是办公,还是生活,都颇为方便,但若是与赵宁结婚,再住在那里,便不是太好了。

    一来赵宁好歹也是个皇家的郡主,与他一同住在府衙,实在不像样子,二来开封府后院住的是一群大老爷们,她一个姑娘家,多少有些不便。

    展昭想了想东京城买一座院子需要花费的钱财,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家产,算了一会儿,觉得以他的财力,在东京城买个院子还是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最好要买个离开封府近一些的,这样赵宁无聊之际,去开封府也比较方便。

    展昭正这样想着,就听皇帝赵祯疑惑的声音:“展护卫与朕的皇妹?”

    包拯坦然道:“正是。”

    赵祯回头瞧了一眼珠帘后的刘太后,想了想,道:“此事容朕思虑两日,再给爱卿答复。”

    当初展昭耀武楼献艺时,他便动了将赵宁嫁给展昭的心思,奈何赵宁不愿,推了这门婚事。

    如今包拯再提及此事,赵祯心里其实是有些不愿的。

    展昭再好,但若是他的皇妹不喜,那好也就变成了白好,一点用也没有。

    但赵祯又不好一下子回绝了包拯,包拯毕竟是他的肱股之臣,为了当他当好一个仁君,没少在背后帮他背黑锅。

    就比如,有些权贵,作恶多端,他也想杀,但碍着祖宗情分,又加上他有心想做一个明君,太过爱惜羽毛,这个时候,便需要包拯出场了。

    一点也不讲情面,直接龙头铡了了事。

    事后赵祯为了安抚那些死了权贵的家庭,还会假惺惺地责罚包拯一顿。

    包拯便梗着脖子臣没有错,赵祯便作势将他的官职撸了下去,等过个几日,再遇到棘手的案件时,再给包拯官复原职。

    君臣之间你来我往多年,赵祯深深感慨,包拯这个臣子,当真好用得很!

    多年来,包拯找赵祯从来都是汇报公事,不是这个王爷强抢民女了,就是那个侯爷作奸犯科,极少因私事而找赵祯,谁知这头一宗的私事,便是他皇妹的婚事。

    念着多年君臣之间的情谊,赵祯也不好一口回绝包拯,因而只考虑两日。

    待两日之后,他再回绝包拯,届时面子也给包拯留了,但婚事乃是人生之大事,他皇妹不喜欢展昭,他总不能逼着他皇妹去嫁不是?

    赵祯这样想着,便准备发走包拯与展昭。

    谁知包拯又了另外一件事,让赵祯一下子便来了兴致。

    包拯,再过几日便是中元节了,陛下祭祖之后,不知有没有兴趣微服私访,去探听了一下民间的风土人情呢?

    当然,包拯的原话不是这样的,但赵祯还是从他的话里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意思。

    赵祯瞬间就来了精神,但又没有答应得太快,若是答应快了,便会让包拯觉得他这个皇帝是不称职的,整天只想着玩乐。

    因而赵祯故作深沉,低头沉吟片刻,才道:“就依爱卿所言,此事爱卿着手安排便是。”

    他自从被八贤王送给先帝当太子之后,便极少出宫了,整天就在皇宫里转,皇宫再怎么金碧辉煌,呆了二十年,也呆腻了,因而包拯这个提议,非常戳赵祯的心。

    赵祯话音刚落,珠帘里便响起了刘太后的声音:“哀家意欲一同前往,不知包卿意下如何?”

    刘太后一向是极为强势的,在朝政上一不二,今日的话,却颇为玩味。

    包拯低头想了一会儿,莫不是李太后的事情叫她知晓了?

    若是不然,她怎么会用这个语气跟他话。

    刘太后一贯的方式是,哀家,你去做,你若不做,那也好,大宋朝有的是偏远边陲之地,你就去那当一辈子的县令吧。

    包拯原本是极为不喜欢刘太后的理政方式的,但奈何刘太后的在政事的处理上让人挑不出一丝的毛病,他纵然是想跟她在金銮殿上吵一架,也找不到机会。

    这么多年下来了,井水不犯河水,二人相处也称得上融洽。

    包拯原来算的是,八贤王那条路是走不通了,李太后还朝的事情,只能他自己去跟赵祯提。

    但赵祯总在皇宫里,周边全是耳目,这怕他这边刚提,刘太后那边便知晓了,所以只能想办法将赵祯弄出宫,让赵祯跟李太后见上一面,这事也就好办了。

    七月十五中元节,便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历年的中元节,宋朝的皇帝都会祭祖祈福,包拯用这个理由把赵祯弄出宫,旁人也不会觉察出什么。

    包拯又是开封府尹,赵祯若是出宫,他必是要随行陪伴的,届时找个机会,让李太后与赵祯母子相见,也并不是难事。

    包拯原本的算是不错的,只是谁能知,半路里又杀出个刘太后。

    且刘太后话里有话,让包拯心惊不已。

    包拯摸不准刘太后知不知道李太后的事情,想了一会儿,道:“太后若同去祈福,乃是我朝百姓之福。”

    刘太后道:“既然是百姓之福,那哀家便也走上这一遭吧。”

    包拯垂头称是,与皇帝太后略沟通完出行事宜之后,便与展昭退出了大殿。

    ——————————————

    赵宁得知了八贤王故意刁难展昭的事情之后,气得中午饭都吃不下去。

    想她父王也实在孩子气,李太后的事情与展昭八竿子不着的关系,也值当因这事去难为展昭?

    八贤王却不以为然,道:“若不给他施加点难度,他怎么会知道本王的掌上明珠是这么容易娶的?”

    对于八贤王的解释,赵宁欲哭无泪,展昭是什么样的人,她再清楚不过,怎么会因为娶她容易,而不好好待她呢?

    埋怨完八贤王之后,赵宁便派了侍卫们去宫中探消息,探消息的侍卫们还没有回来,陈琳派过来的太监倒先到了。

    太监先找了八贤王,待八贤王屏蔽左右之后,太监先将画眉鸟奉上,又跟他略踢了踢展昭的事情,八贤王接了鸟之后,大手一挥,这事本王不管,问郡主便是。

    太监便又去找了赵宁,笑眯眯地问:“不知郡主的经书抄的如何了?”

    赵宁得知太监是陈琳派过来的之后,也笑眯眯地回道:“早就抄好,只等着总管派人过来取了。”

    伺候赵宁的侍女,立刻捧了一本书过来,赵宁道:“这便是了。”

    此时已经是下午,烈日散去,空气转凉,赵宁院子处又种了许多的树木,时有微风透过纱窗吹了进来。

    微风轻轻吹开经书,泛白一片,却是一个字也无。

    太监:“...”

    赵宁抿了口茶,道:“有什么问题吗?”

    寿宁郡主给太后娘娘抄的经书,是一个字也没有,作为一个皇宫里的太监,他能什么?

    当然是一句话也不能。

    太监躬身接了经书,面不改心不跳,道:“郡主费心了。郡主体弱,尚记得给太后娘娘祈福抄经书,此等孝心,当真是叫奴婢感动。”

    “恩。”

    赵宁虚心地接受了太监的赞美,面上微红,道:“你快些给陈总管送过去吧。”

    太监捧着无字经书,忐忑不安地回了皇宫,一进陈琳的屋子便跪下了,泪流满面道:“总管啊,您可要救救奴婢啊!”

    陈琳皱眉将他扶了起来,道:“有话好好,哭哭啼啼做什么?”

    太监双手奉上无字经书,道:“天地可鉴,这经书是郡主亲手交给奴婢的。”

    “奴婢是万万不敢作假,只是...”

    “好了,,咱家都知道了。”

    陈琳略一翻阅,看见满章空白,嘴角微翘,道:“没你的事了。”

    假的经书,自然是嫁了。

    陈琳随手将经书放在桌上,道:“许是郡主送错了,或晚间,或明日,郡主便会再送过来,到时候,你留意着也就是了。”

    陈琳完话,弹了弹衣裳,浮尘一甩,出了房门。

    寿宁郡主既然是愿意嫁南侠展昭的,他自然是要帮上一帮了。

    陈琳作为一个太监,又是伺候赵祯多年的,他不需要像包拯展昭那般瞻前顾后,也不需要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话是否违了礼制。

    他是太监,不是臣子,他是皇帝的家奴,从某种意义来讲,他与皇帝的关系更为亲密。

    陈琳笑着跟赵祯了展昭与赵宁的事情。

    “此事当真?”

    赵祯面上有着几分笑意。

    包拯走后,刘太后也跟他提了一下赵宁的事情,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这种事情,还是问一问赵宁的好,别贸贸然就拒了包拯。

    赵宁与展昭在外同行半年,许是二人私下有意也不定,况包拯又不是一个爱操心旁人私生活的人,若非赵宁点头,只怕他未必进宫来求恩典。

    赵祯一想也是,正准备派人去问一下赵宁的意见,陈琳便又过来了此事。

    “老奴怎敢欺瞒陛下呢?”

    陈琳笑着又将包拯与展昭来皇宫之前,先来找他的事情了一遍。

    当下赵祯再无怀疑,写下赐婚的圣旨之后,又叫钦天监给赵宁择个好日子。

    他的皇妹自幼三灾八难的,如今终于长到了出嫁之日,也是着实不易。

    次日清,赵祯赐婚御猫展昭与寿宁郡主赵宁的圣旨就下来了。

    不,是寿宁公主了。

    这次赵祯没再听御史言官们的谏言,梗着脖子封了赵宁为公主。

    想他皇妹乖乖巧巧的,一不仗势欺人,二不荼害百姓的,为什么不能是公主了!

    接了赐婚圣旨之后,赵宁算了暂时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赵宁便开始忙碌起来。

    虽是皇帝赐婚,但三媒六聘也是少不了的,这样一忙,便什么事情也顾不得了。

    直到七月十四那日晚上,月上中天,赵宁才想起来,明日便是她与展昭约好的日子了。

    按照原来约好的时间,她原本还可以祭祖之后,与展昭逛逛庙会,看看荷灯,但现在赵祯要去大相国寺祈福,她要跟着同行,与展昭逛庙会的算便只能水漂了。

    赵宁叹了一声,只怕此时展昭也有着这样的郁闷——此次赵祯去大相国寺的行程,是由开封安排的,因而展昭那日也不得空。

    赵祯出宫祈福的事情并未有太多人知晓,宫中也只有刘太后与庞贵妃随行。

    庞贵妃像赵祯撒了一个娇,她自嫁于赵祯之后,便再也没有出过宫门,想趁这次机会,回家一趟。

    赵祯看着爱妃梨花带雨的模样,自然是应允的,再加上他出宫祈福的事情并未有太多人知晓,派几个人护送庞妃回庞府,也不是什么大事。

    这样一来,真正去大相国寺的,也只有赵祯与刘太后了。

    至于赵宁,那是赵祯不日就要出嫁了,出嫁之后,怕是再不能像儿时那般一处玩闹了,因而要她一块随行。

    赵宁便只好应下了,好在展昭明日也在随行人中,她尚能远远地瞧他一眼。

    到了七月十五这一日,赵宁先跟着赵祯去祭祖,祭完祖之后,便换了宫装,乔装扮,出了宫门。

    临行之前,八贤王还拉着她声地嘱咐了一番,叫她好生留意包拯,寸步不离赵祯左右。

    纵然八贤王不特意提醒她,她也能猜的到包拯的心思。

    赵祯出行这么大好的机会,不引着他见李太后,难道还要等到过年吗?

    赵宁起了精神,时刻跟着赵祯,她的举动,引得刘太后深深地瞧了她一眼,趣道:“阿宁要嫁人了,舍不得兄长了?”

    赵宁低头垂眸,一派害羞。

    刘太后拉着赵宁的手,道:“你兄长没有出过府门,他想去哪转转,就叫他去哪转转吧。”

    赵宁心上一紧,刘太后这话是什么?

    刘太后难道不是觉察出了什么,所以才跟了出来的吗?

    为什么到了大相国寺,又任由赵祯去游荡转悠呢?

    她难道不害怕,赵祯遇到李太后吗?

    赵宁心思转了百转,最终点了点头,道:“恩,阿宁跟着您。”

    包拯见刘太后阻拦赵宁继续跟着赵祯,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他本以为刘太后是发觉了李太后的事情,如今看来,又不像这个样子。

    于是便辞别了刘太后,带着赵祯,按照原来的计划,领着他去见李太后。

    刘太后微微抬眉,瞟了一眼赵祯离去的背影,须臾又收回了目光。

    她的目光幽深,任谁也瞧不出来她的心思,更猜不出来她的想法。

    大相国寺中,展昭与四庭柱身着便衣,分别跟着赵祯与刘太后。

    日头西斜,光线渐渐了下去,大相国寺升起了灯,灯火冉冉下,赵无眠一身寻常百姓扮,混入了人群中。

    大相国寺里的一处佛堂中,李太后泪流满面,与被包拯领过来的赵祯,着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

    展昭抱剑守在门口,双目澄澈,望着天边缓缓升起的孔明灯。

    大相国寺的另一边,赵无眠悄无声地避过守着刘太后的侍卫们,摸到了刘太后身边。

    刘太后彼时领着赵宁站在高台上,看山下万家灯火,看夜空中冉冉而生的孔明灯。

    刘太后见赵无眠过来,脸上一点慌乱也无,她甚至还安慰了一下赵宁,道:“阿宁,莫怕。”

    赵宁自然是记得赵无眠的。

    赵无眠是赵爵得力干将,也是赵爵最为忠心的狗腿子,彼时他不守着赵爵,来东京城做什么?

    而且,看赵无眠的跟刘太后话的太后,语气还颇为熟稔。

    赵宁的眉一点一点蹙了起来。

    难不成,赵无眠是刘太后安插在赵爵身边的棋子?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又很快被赵宁推翻了。

    赵无眠自养在赵爵府上,刘太后的手伸得再长,也不可能在伸到赵爵府上去。

    赵无眠见赵宁在刘太后身边,犹豫了一瞬,没有继续下去,见此,刘太后便道:“阿宁是自己人,你但无妨。”

    刘太后看了赵宁一眼,道:“阿宁,你自便是聪明人,今日之事,你听过之后,便尽数烂在肚子里吧。”

    赵宁垂眸,道:“太后将阿宁视为自己人,阿宁自然也是一样的。”

    赵无眠看了一眼低头垂眸的赵宁,道:“娘娘,陛下已经与李妃相见。”

    赵宁睫毛微颤,她果然没有猜错,包拯此意便是要让赵祯与李太后相认的。

    包拯为人刚正,只论对错,不看利弊,否则世间也不会有不畏强权的包青天了。

    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李太后是受害人,只这一个原因,就足以让包拯将此案件负责到底了。

    赵无眠继续道:“娘娘并非陛下生母,再过几日,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真相大白,陛下会如何对待您这个害得他生母在民间受了二十年苦的摄政太后呢?”

    赵宁看了看赵无眠,原来他是来做客,下面的话不用想,也知道应该是赵爵的拉拢之词了。

    果不其然,赵无眠道:“娘娘是聪明人,不用我提醒,也知陛下会如何待您。”

    “但若是娘娘与我家王爷联手,事后我王登基为皇,仍尊您为太后,管这前朝后宫,享这盛世太平。”

    “陛下并非您的儿子,是陛下为皇,还是我家王爷为帝,于您来讲,并无关系。”

    赵无眠武功一流,嘴皮子上的功夫也不错,一番话,一阵见血。

    赵祯与刘太后并无血缘关系,赵爵也与刘太后并无血缘关系,他们谁当皇帝,对刘太后来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太后,是不是太后。

    赵宁看着刘太后,呼吸一紧。

    赵无眠的入情入理,无从让人反驳。

    “有关系。”

    刘太后淡淡地扫了一眼赵无眠,似笑非笑:“陛下是先帝的儿子,而爵,不是。”

    刘太后没用襄王爷,也没赵爵,只是了爵,更是证明了她和赵爵的关系不一般。

    赵宁瞬间便想起了,先帝赵桓还未登基时,当时的太宗皇帝不喜刘太后,嫌她出身太低,又觉得她算计太过,若为后妃,非社稷之福,于是便一纸圣谕,赐死了刘太后。

    赵桓不敢违抗父命,但又不舍刘太后,便偷偷瞒着太宗皇帝,将刘太后救了下来,救下来之后,将她藏在了最为信任的赵爵的府上。

    赵爵彼时还是个孩子,自然不用担心避嫌的事情,更何况,襄阳城离东京城颇远,也无需担心事情传到太宗皇帝耳朵里。

    刘太后在襄阳城的那段时日,赵桓还会时不时地会溜出王府,不远万里来与她相会。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太宗皇帝崩天,赵桓才将刘太后接回宫里。

    这些事情,八贤王曾跟赵宁提过,那时候的赵宁还问了一句,先帝最信任的不是父王吗?

    八贤王眼睛瞪得滚圆,,那能一样吗,为父的府邸在东京城,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全天下都知道了。

    再了,为父若是领了一个女子进门,以你母妃的脾气,只怕先拎着你舅舅的大刀把父王给斩了。

    刘太后在襄阳城呆了数十年,想来也是与赵爵有几分交情的,要不然,也不会极为熟稔地叫赵爵为爵。

    “你回去告诉爵,若他此时收手,哀家还能保他一命。”

    一盏孔明灯从台下升起,昏黄的烛光将刘太后保养得极好的面容照的明明暗暗,刘太后眼睛微眯,向孔明灯伸出了手。

    孔明灯越飞越高,离她的手指越来越远,刘太后眉头微动,道:“若是不然,哀家便只能给他收尸了。”

    赵无眠目光一暗,道:“娘娘这又是何苦?”

    刘太后敛了衣袖,抬头看着孔明灯,像是在自言自语,声音带着一丝不属于她这个年纪的空灵:“先帝待哀家极好,他一朝去了,哀家要替他守住这诺大的家业。”

    烛火的映照下,刘太后凌厉的眉眼里有着几分寂寥,她道:“你回去告诉爵,这天下不是那么好坐的,若他真的坐了这江山,只怕要失望了。”

    赵无眠眸光一闪,道:“既然如此,那我想问娘娘。”

    赵无眠抬头看着刘太后的背影,缓缓道:“娘娘如何看待,武后临朝呢?”

    夜色微凉,赵宁心跳骤然加速。

    武后临朝,赵爵这是要尊刘太后为帝吗?

    赵宁袖子里的手指微微发抖,对于权力顶端的人,称帝是他们最终极的一个目标,而彼时大宋皇朝顶端的刘太后,是不是也有着这样的目标呢?

    赵宁的目光缓缓移动,她看着刘太后,不敢遗漏她一丝的表情。

    刘太后许是看累了孔明灯,她闭上了眼。

    那双凌厉的眉眼,一旦闭上,便给她秀美的脸上添了几分柔和,不难想象,年轻时候的她,有着怎样的绝色。

    从一个最为卑贱的歌女,一步一步走到权力顶峰,她的容颜,她的能力,她的心胸,都是万里无一的。

    刘太后又睁开了眼,眼底印着夜空中的万盏孔明灯,声音淡淡,道:“哀家不稀罕。”

    作者有话要:  刘太后:哀家想称帝的话,早就称了

    能轮得到你这个兔崽子献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