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藏书阁 愿天下想读书之人,皆有书读……

A+A-

    目光所及之处, 宽敞的官道被水泥覆盖,足以两个半马车并行。在道路左右侧绘制了白线,普通人走在里面, 与行车和中间的马匹分开, 往来井然有序。

    道路两旁农田郁郁葱葱,远处竖着的大型水车, 与还在挖掘的沟渠形成了配套联动。看到水车时,杜郎就意识到自己没有在安阳城, 但以前只频繁在自家庄园看到的水车出现在齐国,也足以让他心生惊讶。

    只是离得远,他远远瞧着觉得水车好像与楚国庄园里的样式不太一样,却并不能肯定。

    这一次,杜郎催促车队赶路不再是为了早点回去, 而是想去看看,在襄王的治理下东荆郡有了什么改变。

    让他失望的是, 直到入夜, 车队走到白露山附近, 也没有看到新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存在。

    难道,襄王在东荆城两个月来,光去修路了?那未免太让人失望了些。

    车队紧赶慢赶也没有赶在东荆郡城城门关闭前到达,原本算在外面找山坡等地方露宿,毕竟马车数量足够, 燃起篝火也足够休息一夜, 但马车都停下后,前面去探路的人回来,带来了关于白露山商街的消息。

    安阳城中襄王的传流传甚远,关注着襄王动向的人也有很多, 但其中并不包括杜郎。有家中管事的“阻挠”在,这还是他初次听商街,兴致勃勃。

    “白露山下的客店?东荆郡城内的客店没什么意思,这间客店我倒是要去看看,有什么出奇!”

    杜家管事叫苦不迭,连忙用车队运输货物众多、鱼龙混杂恐怕不够安全等等理由来劝,试图在车队走到白露山前,止住主人的念头。

    入夜后的白露山,远远能看到山顶的灯火璀璨,山脚周围一里还算安静,在集市最边缘处,白露客店的匾额高挂,金色的字迹被旁边的灯笼照亮,酒旗招展,欢声未歇。

    杜郎挑起马车车帘,看到客店门前的轻轻摇曳的玻璃灯笼的一瞬间,眼睛就噌地亮了,摆摆手止住管事的劝,“你们要守东西,就待在外面,来几个人跟我去住客店不就完了?”

    着,他还嫌弃地看了管事一眼,眼中分明写着“你怎么这么笨”,险些将管事气了个倒仰。

    时间也的确晚了,明来意,车队被引着从后门进客店,大部分人留在下面守着马车,其他人则护着杜郎,住进了客店上房。

    转了一圈没有看到比京城的待遇更好的地方,杜郎神色难掩失望,但他也知道,比起路上住的客店,这里的水平能和齐国国都持平,已经算十分不错。派人去问了客店掌柜门口的灯笼是否售卖,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后,杜郎最后的兴趣也消失了。

    “明天休息好了就走。”他这样对管事许诺。

    自家仆从换了被褥用具,杜郎洗漱后沉沉睡去,翌日一早,还想多睡些时候,就被热闹的锣鼓声惊醒。

    天色大亮,杜郎站在窗边,俯瞰整条商街,昨夜被夜色掩盖的漂亮设计尽收眼底。

    红墙灰瓦是好看的,路边每隔一段就有的玻璃灯柱很特别,每家商铺外挂着的红花数量多了,也让整条街看起来显得热闹起来。身后,管事询问着何时出发,杜郎心不在焉地挥挥手,“等我再看看,用过早食不迟。”

    杜郎被白天的商街吸引视线,派人去询问锣声的来源,自己在窗边看着长街,较好的眼力足以支撑他看清周围的商铺匾额。往远看,长街尽头处一座楼,比旁处都要高出许多,顶上罩着一层布,下方轮廓影影绰绰看不分明,杜郎却觉得十分熟悉。

    端详许久,杜郎讶异道:

    “咦?你来看看,这个楼是不是和我们走的时候看见的安阳城中心、京兆府旁边建的那座楼一样?”

    杜郎将十分头疼的管事喊过来,管事量一番,谨慎回道,“远观的确如此,但……”

    话没完,杜郎的兴趣就被引走,刚刚去探寻锣声来源的仆从行礼汇报,“郎君来得巧。襄王选在七月初一开启商街,咱们现在去瞧瞧,正赶上好时候呢。”

    窗外,锣鼓声再响,楼最上层盖着的布被人顺着下方布花团拽下,掩盖在布料下方的模糊轮廓显形,杜郎脸色却有些难看。

    布料下方,露出了熟悉的表盘,哒哒旋转的指针与他重金买下的钟表,区别只有这里的表盘和四周装饰不如些的钟表看起来奢华。

    不知是何材质的表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莹白的底色配合黑色指针,四周浮雕山川河流、云雨春风、稻谷麦穗,只要是懂得一点绘画的,就能读出里面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期待。

    这样的设计,既接地气,又让人感觉古朴大气。或许是因为体积足够大带来了震撼感,杜郎看着这座大钟,竟觉得比自己买下的那座钟好看多了。

    “不是天工坊的东西都是独一份儿吗?”杜郎不满地抱怨着,“他们凭什么用?”

    仆从擦了擦汗,提醒道,“郎君忘了,福禄送寿钟表出自唐大匠和王三大匠之手,这位王大匠,可不就是襄王殿下用的化名吗?”

    况且,天工坊出品是独一份没错,但人家也没东西卖出去,不能卖同类型的啊,像自家买的风扇,也是在最初的如意扇卖出后许久买到的同类货物。

    “是襄王啊。”杜郎心气缓和许多,继续看了下去。

    整条商街关门闭户的商铺随着锣鼓声次第开门,各家掌柜从中走出,四处道喜,宣传着自家铺子开业后的优惠和在商街上的统一活动,热闹非凡。

    最热闹的要数靠近山脚的街头,锣鼓声意味着商街正式开业,薛瑜在锣鼓声中为东荆的丰登钟楼揭幕,同时也是为东荆藏书阁剪彩。

    襄王难得出来做什么活动,商街里又有各家士族的铺子,在藏书阁外,吉祥话流水一般出来,开业后的各家掌柜,也纷纷往街头走去,来在好日子里讨个彩头。

    薛瑜被过于捧场的各家家主弄得哭笑不得,放下讲究仪式感用的彩带,刚刚入职藏书阁的部分员工出面,维持着逐渐变得拥挤的街头秩序。

    薛瑜已经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了,虽然对士族们的过分热情有些无语,但该的场面话还是要继续完:“……阁中藏书,要感谢秘书省印刷监、齐国苏氏禾远、黎国崔氏齐光,三方提供书籍支持。日后也将广收藏书,愿天下想读书之人,皆有书读。惟愿此阁能为天下读书人,尽绵薄之力,”

    京中运来补充东荆城书肆的后两批书籍里,有着薛瑜点名要的几本数理和律法材料,也有经过国子监大辩论重新修改后的一部分典籍新编,除了填充这间藏书阁书架外,也是库房里将要出售的部分。

    薛瑜站在藏书阁台阶上,看着神色各异的众人,并不算明,此“天下”,可不只是齐国天下。东荆这么好的地理优势,藏书阁就是各国入齐后被大口塞安利的第一个阵地。

    在热闹的环境里,薛瑜的发言很短暂,周围人闻言,不免多想了三分。

    秘书省印刷监的事,众人皆知,虽然对具体如何印刷不甚了了,但在国都印刷完毕的书籍,填满了各郡县书肆,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被砸到富之家也能买得起的书籍价格,更是如今齐国国子监吸引外来学子的利器。

    这样一来,专程感谢秘书省,可以理解。但后面的两个人,一个苏氏,一个崔氏,听上去八竿子也不着,能与藏书阁有什么关系?

    商街开业当日赶来,想在襄王面前刷存在感的金家主心中有了估量,派人去听,“苏崔两家,是不是捐了家中藏书?”

    至于拉着襄王询问,他可没这个胆子。

    薛瑜只负责了开业剪彩演,后面的事交给了其他人。在众人都关注着她的行动时,与专程赶来的薛猛一起,认认真真逛起了整条商街。

    背后,不敢阻拦襄王的士族们,对新开的藏书阁兴趣浓郁。各家都有藏书,但齐国能正儿八经设立藏书阁的,以前的钟家简家算两个,另一个就是皇室的秘书省藏书了,其他人家倒是也想以藏书炫耀一下家族底蕴,怎奈,实在底子薄弱。

    被安排来藏书阁服务的仆役,训练有素地引导着整个围观人群,金家主率先踏入藏书阁范围,听着轻声细语介绍:

    “藏书阁中书籍皆在二层,原则上是只能在阁内阅览,一层有专门的读书和抄写之处,买书、办理读书卡或是想要纪念品的客人,有需要的请跟我来……”

    “想要借阅书籍的话,可以办理读书卡,支付十两银寄存就能拥有一人一卡,每次可以借阅一本。您放心,退卡时若没有损坏书籍的记录,十两银能全部退还。不过,东荆郡内在任官员以及殿下亲口允许的特殊贡献者,可以不受此限制,借阅书籍登记一下就好……”

    蹭了第一个站出来的人的解,排队进入藏书阁的队伍中,属于在任官员,今天来为顶头上司产业捧场的官员们不自觉挺胸。

    襄王殿下给在任官员的福利,当真是无处不在。

    越是意识到做官能享受这样的特殊优待,就越觉得年末的考试得好好考才行了。

    暗地里下定决心的人不在少数,倒不是为了借书能不出十两银子,而是这样的与众不同,就是身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