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防备(二更) 1.2w营养液加更!……

A+A-

    薛琅走入中军, 翻身下马,没见常修开车门,犹豫了一下, 快步跟在旁边, 扬声道,“儿臣拜见陛下。”

    “四啊。”

    里面飘出来熟悉的声音, 让薛琅心底刚翻腾出的怀疑平息了下去。

    但不管是车内的皇帝还是外面的常修,没有一人让他进车厢。皇帝询问了几句京中的动向, 对他们的战功表示肯定,声音有些过于缓慢,似乎中气不足,但旅途劳顿,疲惫也正常, 薛琅没有多想,一一答了。

    马车里顿了一会, 才道, “你此去西域……新立西域都护府, 便交给你,拿得住吧?”

    薛琅有些惊喜,虽然担子沉重,但这相当于提前允了他领实职开府,立刻应下。

    皇帝“嗯”了一声, “去吧。”

    薛琅在外面施了一礼, 牵住马匹,往外走去。神射军的前进方向和这批军队相反,他看着漫漫如潮水般向前的大军中央,那架始终没有对他开启的马车, 看了许久,也没有等到任何一个人追出来给予嘱咐或者关怀。

    简骑尉骑马走到他身边,“陛下走了。”

    薛琅低着头,翻身上马,“该走了。”

    他在宫中长大,怎么会看不出皇帝的处处防备?

    是父亲,但首先是君主。

    马车中刚清醒了一阵子的皇帝,话时间长了,压抑的喘息声就压不住了。在薛琅离开后,常修手疾眼快地关闭了内层车窗,将不正常的声音封在车中,端起刚熬好不久的药,“陛下,秦医令新配的药,进一些吧。”

    皇帝靠在靠枕上,神色莫测,不知在想些什么。

    半晌,他点点头,低头让常修过来喂药,但仍是心事沉沉的样子。

    常修放下药碗,为他揉按头部穴位放松,“殿下们各忙各的,陛下宽心养病才好。”

    皇帝睨他一眼,吐出口气,“但愿如此。老四能立住的话,就让钟氏跟出去吧。”

    薛琅在紧张地对答中没敢提的请求,却被他在背后了出来,显然并不是完全不把薛琅放在心上。

    皇帝车马入京时已经是九月底,眼看没几天就要立冬,刚完成了冬耕抢种的京城中,好像还没有到入冬的时候,热热闹闹的全都是人。

    薛瑜带百官迎出城十里,提前接到消息知道皇帝醒了,只是不能久站,只让皇帝露了个面,就请他回了车架,随行在旁回宫。

    短短一面,被安排得离得远的朝臣们可能看不分明,但离得最近的薛瑜却能看出皇帝的状态不佳,脸上血色和中气都有些欠缺。在他站在车辕上时,她不着痕迹地从旁边扶了一下。

    皇帝的露面,让吵了半个月的京中暂时停了下来,从争议未来君主,转向了遍数如今的帝王整个出征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一时间歌功颂德和赞叹之声满溢。

    但在宫中,夸奖简直绝迹了。

    天色尚暗,离上朝还有些时候。演武场上,皇帝缓缓完一套健身的拳法手势,手脚仍有些虚软。薛瑜抱臂站在旁边,“陛下今日仍不上朝?”

    “朕未大好,还得喝苦药汁子,何必上朝?”皇帝瞥她一眼。

    薛瑜听出了他的不快,翻了翻眼睛,阴阳怪气道,“阿耶若在外不受伤,爱惜龙体,自然不必与汤药为伴。”她拎出旁边的食盒,“儿来为陛下换药。”

    秦思的意思是这次爆发伤势,也能是一件好事。之前在疗毒,对于旧日伤势都是温补为主,这次引动旧伤,还能顺势多治几分。当然,其中也有秦思在随行出征后,从萨满记录和西域的医术记录里,收获的部分新方与经验。

    皇帝病没完全好,刚回来一天就和她商量要什么时候退位传位,口口声声是要养身体。薛瑜担着政务担子,倒还不累,但看皇帝能起身后坐不住的架势,总觉得他就是在宫里憋得太久、太狠了,出去发泄了一下精力,还想再出去玩。

    ……所以老孩这个词,是真的一点没错。

    皇帝借着养伤,理直气壮地不听不管不上朝,薛瑜总觉得,自己没准能竞争一下在位时间最短的太子人选。

    皇帝闻言压根不走过来,站在兵器架前要拎木刀,被薛瑜提前拦截下来。木刀也有个十几斤重,皇帝伤在腹部,伤口才长好一点,用力绝对是要崩裂的。

    皇帝被拦截了一下,脸色微沉,“做什么?”

    薛瑜看了看兵器架,从下面挑出来一把薄薄的木片刀,“阿耶仔细手。”

    “用不着你。”皇帝看着他十岁以后就没碰过的轻木刀,按住薛瑜肩膀,把她往外推,“滚去上朝。”

    其实本也用不到薛瑜换药,只是薛瑜没想到皇帝会这么早就想退位,这几天一直在纠缠这个问题,没劝动一日,就跟着皇帝一日。

    薛瑜被催促一声,无奈地站在原地看着皇帝。

    皇帝被看得有些恼,“你不着急,有的是人要!”

    “阿耶。”薛瑜软下口吻,“您风华正茂,多照拂儿几年?”

    皇帝这次像脱闸猛兽一样从东跑到西,从南跑到北,受个伤差点都没能回来,她哪还敢让皇帝没养好病就跑出去?

    “你是三岁儿不成?”皇帝一瞪眼,“怎么,现在想要躲懒了?”

    薛瑜好气又好笑。

    什么时候,皇位都成了被人嫌弃的事了?

    薛瑜:“不是躲懒,为您身体着想,还是多在京中养养罢。”

    “朕又没要出京。”皇帝一挥手,“就这样,明年开春,你总能放心了吧?我再多瞧瞧你,要是哪里做得不行,朕还来得及换人!哼!”

    薛瑜和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几天,最开始的是立刻卸任去做太上皇,时间能磨到开春,已经算意外之喜。皇帝不善的目光分明在“不行就算了”,薛瑜迅速答应了下来。

    如今不止翻了倍的政务强度,的确不适合养病中的中年老人,但考虑到发泄皇帝的精力,薛瑜还是又还回来了一部分政务。

    不过,不包括御史们的折子。

    御史们的上书,有的薛瑜看了都一肚子气,何必让皇帝再生气?

    但千防万防,还是没挡住拐弯抹角送进宫的折子里夹带了质疑声。

    皇帝刚回来两天,不上朝给出的原因是要休息,朝中仍是太子临朝。有些阴谋论,在镇定的朝中悄然滋长。薛瑜交回皇帝手里的折子,她不会再检查一遍,自然不清楚背后皇帝到底看见了什么。

    立冬前,薛瑜早上例行陪皇帝练。京中的药材和补品齐备,皇帝的脸色虽然还没有养回过去,但也好了一些,让人看着放心许多。

    完拳,薛瑜告退去上朝,却忽然被皇帝喊住,“今日朕一起上朝。”

    薛瑜有些惊讶,“是。”

    十月初二,常朝中准备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最大的议题还是明日立冬日祭祀。拿着笏板的臣子们在含光殿内等待着,典仪官不同于前几个月的喊声,让众人猛地精神一振。

    习惯了太子临朝,仔细想想,皇帝上朝时的状态,他们竟有些遗忘了。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太子的变化只带来了一时的震动。太子与过去没区别的朝事处理、面容和待人接物状态,很好地安抚了担心会引发大变动的臣子的焦虑,有时候甚至根本想不起来,自己面对的是个女郎。

    但皇帝回来上朝,理所应当,群臣纷纷低头,在典仪官的声音中拜下。

    皇帝冷着一张脸,扫视了一圈下首,“起吧。”

    下方的臣子们还没有出列奏报,皇帝从宽大的衣袖里摸了摸,变戏法似的,掏出来一大把奏折,哗啦扔了下去。

    一直跟着他的薛瑜都愣了一下。

    熟悉的开头,唤醒了朝臣们之前的记忆。

    “陛下息怒!”

    皇帝手指敲击坐椅扶手的声音,冷冷地在殿内传开,“息怒?到朕就是息怒。怎么,是觉得太子年少,你们就可以欺辱她?”

    “臣等不敢!”

    摔得最靠近高处的一本奏折摊开,薛瑜扫了一眼,还是京中前几天吵的“不可为一国之范”的内容,也不知是哪个脑子进水的家伙写的。这下,皇帝爆发的怒气也找到了源头。

    皇帝冷漠地看着下面跪倒的臣子,“礼部员外郎免官受刑,礼部尚书罚俸三月,闭门自省。明日冬祭,太子代朕出城祭祀。朕年事已高,出宫休养,诸事皆由太子决断。众卿,可有异议?”

    一般不会询问有没有异议的人,突然询问了,臣子们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惊恐。

    皇帝也不是真的想问他们,没有继续听政事,踩着扔下去的奏折甩袖而走,“朕乏了,退朝。”

    薛瑜点了几个昨天就提前报上来有事的朝臣,退朝后前往政事堂,也追了出去。

    朝臣们大多不清楚,父女俩私下定了明年春日之约。但是这个发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去隆山行宫休养的皇帝,已经是半放手状态。

    之前还过主意、猜测着皇帝会不会回心转意的臣子,夹紧了尾巴。但就算心谨慎做人,之前干过的事总是抹消不了痕迹的,立冬祭祀后,一个个被薛瑜拎出来收拾了一通,

    吵到头也没能吵出结果的议题,在有条不紊的国家建设安排下,有太多新鲜事和新鲜议题可以讨论,结果慢慢成为了默认状态。第一轮国考结束,入京考试的人增多,对外面广阔的世界了解增多,慢慢也顾不上思考这些了。

    只剩下坚持排斥的一批人,还在着又臭又长的话,但也没多少人乐意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