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少年中国

A+A-

    名校毕业后,最有可能走的几条路,一是从政;一是进入未来的国外独资或合资企业,做高层;再有就是像展欢一样,出国留学。

    这些,都不是林欢颜想走的道路。

    所以,一番衡量下来,考名校对欢颜来,意义真的并不是特别大、作用也不是特别的明显。

    反而离开宏阳的四年里,她会错过很多会。

    她的先知有二十几年,四年时间,在这其中所占的比例并不低。

    何况,她还有母亲妹妹,姥姥老姨,有在兴建中的宾馆、刚收购到的酒店,以及大湾村那边的米厂这些是她这一年里用心经营得来的成绩,这些都刚刚开了个头,还需要她一步步推进。

    以现在的情况看,她能用的人里面,连最成熟的吴艳丽,都需要一段时间转变思路,不断的学习进步。

    所以,她人在外地,单靠着电话遥控是行不通的。

    就在两天前,林欢颜终于理清了思路,做了决定——不考外地名校,只在宏阳读一个本科。

    当然,她心里的这些打算是不能一一给黄老师听的。

    于是只捡着能的几样出来,比如家里的情况。母亲最近和父亲离了婚,带着自己和年幼的妹妹暂住在外头。姥姥姥爷又都身体不太好,时时需要人照顾。单是指望母亲一个人顾着两边是不行的,作为家里的老大,她必须要担负起责任来,挑起整个家庭。

    黄老师听得很是动容,觉得自己的学生真是不易,在这种环境下尚能努力上进,高三以来把成绩提升到这个程度,自己又在外面做生意,担负家庭的重担。

    感动之余又有些自责,自己这个当老师的竟然毫不知情,真是对学生关心的太少。

    第一步,动之以情,目的达成。

    接下来,就是晓之以理。

    从国家宏观层面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到宏阳市最近实施的国企改革、住房私有化,其间列举了全市五家夜市带动的夜市经济,东行批发市场对整个东三省的影响力。之后又捡着不离谱的未来发展情况,做了一番预测。

    归根到底,林欢颜要的是,自己要搭着这股改革春风,做企业,做工厂,做本地知名民企。要用自己的力量推动本地经济发展,为地区建设添砖加瓦,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以纳税等形式为城市建设做贡献。

    黄老师听得有点儿发傻,虽然之前听林欢颜亲口和她过,她就是宏阳有名的那个“袜子王”,可这一连串的“推动地区经济、解决下岗职工就业”,还是让她有种如坠梦里的不真实感。

    能当宏阳市排名第二的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黄老师的理解能力并不差,爱人又是辽东大学经济学教授,日常里也没少听他谈论国内经济发展,预测未来走势。

    可她怎么觉得,自己爱人,一个大学教授都没面前这个孩子懂的多,看得远,想得深呢?

    她才十几岁呀。

    难道,这真是个经济学上的“天才”?

    接下来林同学的一些“事实”,让黄老师确信,她真是个天才了。

    东行档口、淮河街宾馆、玫瑰酒店林欢颜把自己现在取得的这些成绩一一抛出来,认真的告诉自己尊敬信任的这位班主任,告诉她,这是自己一年来所做的事。

    然后以肯定的语气:“黄老师,目前就淮河街宾馆一项,我预计可以在开业时招聘下岗职工五十人左右。玫瑰酒店目前还不能确定,就以现在的人算,一共是七十六人,这些人如果我不用他们,他们就会和服装厂那些工人一样,成为下岗职工。我目前的能力就是这么多,但在未来我有把握会做大做强。大学是四年制,我们就以四年为限,我要至少聘用千人以上下岗人员。同时,只要我能把企业做起来,依法纳税是最基本的,参与市政建设、捐助贫困学生、参与救灾慈善,我一定会做个有良知有社会负责感的企业家,您相信我吗?”

    看着对面那清澈如水的眼眸,黄老师的心潮不禁有些汹涌,她极认真地点了点头。

    她的学生,她了解,她相信。

    之前还在摆摊卖袜子的时候,她就带头做过捐献,除了帮助她的同学肖月,还帮了很多省医院的重症病人。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我必须得呆在宏阳市啊。”林欢颜。

    黄老师一时没反应过来她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做企业就一定得呆在宏阳市,林欢颜已经快速转换了话题。

    这一回,的也是做企业的社会责任,但转了个角度,的是在技术创新、发展思路、对外合作等方面,企业所担负的对整会整体经济的推动作用。

    比如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宏阳城的一些大床厂、重工企业为何会越来越衰败,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不注重技术创新,里没有核心技术,而只是作为“加工组装厂”存在。

    这类企业里,操作熟练的技工几乎随处可见,而真正能在高科技上进行创新探索的,极少。

    唯有创术创新,唯有技术领先,唯有掌握了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唯有发展出真正属于本国的实力企业,才能让真正富国强国,让中国列于世界强国之列,展示真正的大国雄风。

    一番话听得黄老师十分激动,这样壮志凌云的振奋之词,让她想起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中国,真的需要这样的少年,需要这样的眼光、境界、热血和勇气!

    于是熟知历史的黄老师又与她的学生聊到了民国时的“实业救国”、聊到了建国初期国营厂那些老技术人员的专研精神,他们看不懂器明书上的外文,跟在俄国专家身后,用眼睛记着他们如何组装,在那些人走了之后,一个个零件拆下来,再凭着记忆组装上去。

    中国人从不缺少专研精神,从来不甘居于人后,从来不懒惰,不怕辛苦,只是在那一段“贫穷落后”的特殊时期之后,我们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去追赶、去埋头努力勤练内功,总有一天,中国会抬起头来,让世界刮目相看,让他们看到一个实力强大团结进取的中国来。

    林欢颜也很激动,她的目光闪亮:“黄老师,一定会有那么一天的。”

    是的,一定会有那么一天,林欢颜亲眼见证过。

    感谢飞飞的票票,加更两章,稍后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