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实地查看 情况糟糕超想象

A+A-

    夕颜还有一个妹妹夕彤,晓晓在夕颜和弟弟的婚礼上见过,是个十分漂亮的姑娘,就是不爱学习,高考预选都没有预选上,在家待业几年后,招工到县上新成立的一家毛条厂上班。

    这个毛条厂本身就是县上领导一拍脑袋,盲目上马的项目,没有结合市场饱和的程度、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运输成本、消费市场等多种状况,不出意外,夕彤刚上班6年,和尚金结婚后还没有多久,厂子就破产倒闭了,按照工龄,夕彤领到了1.2万元的破产工龄补助金。

    在夕颜父母新搬进去的家里,夕彤已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和母亲热情的张罗着晓晓吃饭。

    夕彤的丈夫尚金也在,见了晓晓,一口一个姐,给晓晓介绍着他们县上的经济情况和志成买的厂子的情况。

    看着夕彤的女婿尚金热情、善的介绍情况,晓晓恍惚有些感觉,这个嘴甜的伙子和范有金有些相似之处,只是转眼间闪过的念头而已。

    吃过饭后,虽然天已经黑了,但心急的晓晓还是想去看一下弟弟买的厂子。

    出了夕颜父母家,走在院子里粗砺沙子铺垫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昏黄路灯照耀的街面上。

    夕颜的老家是个离省城不远的山区县城,前后只有两条街,弟弟买的厂子位于后街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处在县城正中间,是个刚修了20年的一个三层楼房。

    在昏黄的灯光照耀下,楼房透露着一种破败和苍凉。

    晓晓和弟弟走进厂子院里,值班加烧锅炉的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跑了出来,殷勤的把晓晓一行往里让着。

    弟弟志成和这个叫做老岳的中年人耳语了几句,接过老岳拿来的钥匙,领着晓晓进了楼房。

    这个楼是80年代修建的砖混楼板楼,单面,一层是向街面开的门面,二楼办公室,三楼租住着一些家在省城、工作在县城的单身汉和一些在县城做买卖的拖家带口的住户。

    走上三楼的志成,被闻声出来的商户们热情的着招呼。

    巡视一圈后,回到二楼,坐在二楼志成的办公室里。

    以前的办公室很简陋,一个两截式木制文件柜,两个办公用的三屉桌面对面摆放着,桌子上落满了灰尘。

    老岳走了进来,原来弟弟发老岳去买饮料和吃了。

    在弟弟的办公室里,晓晓拿来这个厂子的账簿和报表开始细细的翻看起来。

    这个厂子有十来个工人,改制、出售的原因是两年多没活干,发不出工资,这次改制出售也是用收来的售卖款给职工一次性买断工龄。

    看完账本,晓晓的心提了起来,因为这个厂子,被弟弟抬的价格败了原任厂长的原因是,不知底细、不懂财务的弟弟,并不晓得花了48万现金买厂子还不够,账面上还趴着40多万的外债。

    最主要的是以前借助省城化工厂提供辅料,从南方进原料、合成加工材料的厂房,已经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两排新修的6层高的家属楼。

    也就是,弟弟买的所谓的乳胶厂,只有这一幢三层楼,每层8间房屋,连一个车间都没有,唯一值点钱的就是一楼的8间门面,有四间自用,开门市部,经营办公用品,四间是租给医药公司开药店。

    看完帐的晓晓,躺在夕颜父母家的新房次卧室里,替弟弟志成愁的一晚上没有睡着觉。

    连着两天,晓晓到厂子里全面把乳胶厂财务整理了一遍,又给弟弟嘱咐了一些财务方面的注意事项,晓晓才回到了省城母亲家,给年迈孤单的母亲做思想工作。

    下车后,直接来到舅舅的诊所,正在就诊的母亲看见晓晓很高兴,等病人走后,脱下白大褂的母亲:

    “半年多没回来了,这次是出差吗?俩宝贝最近怎么样?”

    “都好着呢,孩子们期中考试,都是双百,范有金最近不出差,他管着呢。”晓晓。

    “我的外孙、外孙女学习肯定没的,三岁看老,俩孩子从在我这儿就爱看书,就爱问为什么?

    脑袋瓜里不知怎么有那么多的为什么?

    我都经常让问的不出来,只好鼓励着让他们好好学字,自己到书本里找答案。”母亲笑着自豪的。

    “是啊,现在俩孩子还是这样,虽然才上一年级,我教会了他们查字典,不会、不懂就去查,现在两个孩子问的少了,自己的问题,自己就从书里、字典里去找答案,我算等一年级上完,让他们直接升3年级。”晓晓一谈起孩子,心情瞬间变好。

    “这俩孩子聪明肯学,直接上三年级没问题。”晓晓母亲回应着。

    晓晓的父母在晓晓婚后不久也住进了晓晓父亲单位修建的楼房,大套的房屋随着父亲的去世、妹妹的结婚和出国、弟弟和夕颜也在生下女儿后,一家三口搬走住进了弟弟单位分配的楼房里,现在父母的大套房间里空荡荡只是住着母亲一人。

    “每次双胞胎到我这里,我都开心的能多吃半碗饭……”母亲。

    等双胞胎上中学了,就是掏借读费,也想办法让两个孩子到省城来。

    一方面是省城的教育质量好,另一方面也可以跟姥姥做个伴,这样年迈的母亲就不太孤单了,安晓晓看着一提起俩孩子就心情大好的母亲暗暗的想着。

    晓晓和母亲在街上的饭馆吃完饭,边走边聊地回到家中。

    脱下外套的晓晓,先给母亲倒了杯水,才告诉母亲,自己的弟弟辞职下海,买厂子创业的事,因为弟弟不敢给自己的母亲,害怕母亲受不了他辞职,扔掉了铁饭碗这件事。

    自从父亲去世后,几乎一夜白头的母亲再次掉下了眼泪,长叹一口气,:“已经买上了,就好好干吧,儿大不由娘,在夕颜的老家,好歹吃住有亲家在,人还少些辛苦。”

    着,晓晓的母亲擦了一下眼角的泪,对晓晓:“好歹,你弟弟在跟前,有什么事,家里的亲人都离得不远,我是担心你妹妹。”

    “你妹夫海泉本来是去英国交流学习,人琢磨着你妹妹跟着陪读两年,两口也有个照应,你妹妹请个长假,去年夏天也就应该回来了,你妹妹她开餐馆,我想着也是暂时的。”母亲着又叹了一口气,接着:

    “谁知道,你妹夫去年被聘成教授,两口决定暂时不回来了,要在外面挣几年钱,这外面混的怎么样不知道?你妹妹可是也把单位的工作给辞了!”

    “妹妹也把工作给辞了?”晓晓也很吃惊。

    “谁不是呢?这一个、两个都把工作辞了,这是给自己一点后路都不留啊!

    前天,你妹妹单位的主任到诊所看病,我才知道你妹妹去年就辞了,这个臭丫头还一直骗我,把长假续好了。”晓晓母亲又长叹一口气。

    “我也知道海泉那个孩子不容易,为了他妹妹贝贝的病,自己从就坚定的要学医,现在为了给贝贝挣治病的钱,两口子又留在国外不回来,如果待在国外暂时几年也行,毕竟单位上保留着公职,就是不拿工资,回来接着去上班,现在可好,这一个、两个都把工作辞掉了。”

    “这些孩子怎么都这么难呢?现在除了你还有个铁饭碗,你弟弟、妹妹可都是把工作辞了。”晓晓母亲哽咽着。

    “不过,已经辞职了,就都好好努力吧,毕竟还年轻,只要努力,路只会越走越宽。”母亲又擦了一下眼角的泪,对晓晓。

    晓晓也没有想到母亲虽然心里难受,但还能自己想通,毕竟弟弟将自己的工作辞了,参加工作,在父辈们的眼中那是很重要的生活保障之一。

    也可能是因为妹妹也将工作辞了,所以母亲的反应还没有自己结婚调动工作情绪那么激烈,晓晓稍微放心一点了。

    晚上,在母亲家,和自己的妹妹通了电话,了解了一下妹妹辞职的情况,因为妹妹辞职,连弟弟志成都不知道。

    晓晓心想,幸亏我回来了,不然弟弟、妹妹这几天接二连三的辞职消息,老太太非得气的大病一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