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招娣回归(5) 另一家是生不出来,买……

A+A-

    房秋实把带来的照片拿出来, 跟许文提供的照片一一进行了比对,最后,她选出来的两张, 跟许文他们组选出来的一致。

    两个姑娘长得挺像,不准到底哪个才是招娣, 万一另一个是盼娣呢, 毕竟是亲姐妹,长得像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更何况当年盼娣还,没长开呢, 现在长开了,像姐姐是非常合理的。

    “今天不早了,姐姐你和姐夫先去休息吧, 明天早上我陪你们上门找孩子。不过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姓曹的那家是把孩子买回去当童养媳的,有可能会撒泼不让带走, 难度会比较大。另一家是生不出来, 买回去养大了给他们养老的,估计也得费点功夫。”找回被拐卖的孩子, 这事一向难度巨大,不仅仅在于孩子的去向难以掌握, 还在于买家到手的鸭子飞了, 不会善罢甘休的。

    所以许文特地提醒了一下, 免得到时候他们太过意外导致情绪激动做出什么傻事来。

    房秋实明白, 如果不是买家有非常规的需求,也不会做出这种买人家亲骨肉的恶毒事儿出来。

    所以这样的人,能有多讲理呢?

    不过她也不怕, 多给点钱就是了。

    可万一他们拿这钱再去买孩子怎么办?她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何况她还是一个普通人。

    只能拜托许文他们拐组,严抓走后门上户口的这一关,只要这关卡死了,那些买家没法给买来的孩子上户口,时间久了,自然知难而退。

    毕竟黑户寸步难行,哪怕只是图人家姑娘做媳妇,那将来生了孙子孙女总要上户口吧?

    有个黑户的娘怎么给孩子上户口呢?

    来去,又绕回来了,还是得严把户口这关。

    她相信许文,这姑娘看着就是干实事儿的,今后别的地方怎么样谁也不敢保证,但起码许文负责的片区,相信她会睁大眼睛盯着的。

    夫妻俩再三对许文致谢,随后去了附近的宾馆,登记入住之后,又给许文这边了个电话,告知了位置,方便明天联系。

    第二天一早六点多,许文和一个男警察就在宾馆楼下等着了,许文介绍了一下:“这是我们队的主力干员胡志远同志。”

    胡志远皮肤略显黝黑,人看着挺木讷,脸上有点红红的,不知道是冻的,还是因为害羞。

    不过,从他看许文的眼神可以看出来,多半是后者。

    房秋实和陆茂行跟他握了握手,随后去邮局取了十万块现金带在了身上,跟着许文和胡志远深一脚浅一脚往山里去了。

    因为姓苟的那家离得近,所以大家先去了这家。

    从早上出发,一直到大中午才翻山越岭地到了,许文和胡志远习惯了这里的地形,不觉得辛苦,陆茂行当过兵身体素质极其强悍,又经常跑内蒙,对高原地区适应力良好,只苦了房秋实,差点一口气上不来,交代了。

    还好陆茂行早作准备,带了氧气瓶和保温杯。

    等房秋实补充了水分和氧气之后,这才重新活过来了。

    苟家住在大山沟里,村子不大,一共百十来户,村民一看来了两个警察,顿时警惕了起来。

    有一个本来开家门准备出来了,见状急忙把脚缩了回去,还准备把门关上。

    还好胡志远反应及时,拼着左手被夹了一下,也要把这贼头贼脑的人给拦住了。

    这家正是第一站的目标人家,户主叫苟大旺,早年以为是他媳妇不孕,没少家暴折磨他媳妇,偏偏又没钱重娶媳妇,只能认了。

    后来他哥没了,他就想着找他嫂子借腹生子,结果他嫂也怀不上,这才知道是他不行。

    当他和他嫂子在一起时,他媳妇就受不了这样的屈辱,离了。

    后来他明白了是自己的问题,想方设法想把他媳妇哄回来,但人家已经改嫁了,一扭头就给二婚男人生了个大胖子。

    他气不过,这才动了买孩子的心思,买回来假装是他嫂子生的,但是村里的人都知道,他哥才没了三年,而那孩子买回来就三四岁了,他嫂自己的孩子也都十几岁了,也没见他嫂肚子鼓起来过,所以只能是买来的。

    村民的这些议论,多少给警察的工作带来了一些便利。

    所以许文他们组很容易就把苟家这个来历不明的孩子定性成了被拐卖的儿童。

    现在这个男人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真是不自招了。

    进门后废了一番口舌,男人才把女孩从屋后喊出来了。

    房秋实一看就知道,这孩子不是招娣。

    当初招娣咬她的时候那股狠劲儿,她这辈子都忘不了,可这个孩怯懦惊慌,不但没有狠劲儿,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可怜。

    不过只靠她的感觉也做不了数,许文组还是把女孩带走了,先寄养在福利机构,等比对了dna再。

    这年头也不是所有的公安部门都有条件做dna比对的,贵州这边也只有贵阳的省部总局有一台机子。

    所以结果还得等。

    把女孩带走的时候,苟大旺很是闹了一通,等他看到胡志远拿出手铐要拷人了,才消停了。

    等他们一走,苟大旺就抄起铁锹尾随了过去。

    想半路偷袭,把孩子抢回去。

    结果不等他出手,就因为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警察身上而忘了注意脚下的路,一个不心踩空,掉悬崖下去了。

    而这时房秋实他们已经拐弯往另一条山路去了,正好旁边就是溪流,导致苟大旺摔下身后悬崖的动静被环境噪音给遮挡了去。

    等苟大旺的嫂子发现他尸体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了。

    另一家曹家,在另外一个山区,今天看样子是来不及往返了,只能等明天再。

    结果第二天大雪封山,还是去不成。

    “这雪还得下两天,等能进山了起码也得一周往后了。你们最好个电话跟家里一声。”许文也不想一件事这么坎坷波折,可这天气的事儿也由不得她。

    房秋实也只能顺应天时,正好抽空,到这边的农田里看看都是个什么情况。

    贵州这边,山区、丘陵、盆地都有,喀斯特地貌导致这里的耕地非常贫瘠,不适合很多常见谷物的生长,相对应的,这里的林地非常普遍,自古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

    想让这里的农民摆脱贫困,种植谷物显然是不适合的。

    倒不如多弄些观赏性或者经济性的树木,往外销售行道树或者建材来的实在。

    可是树木生长周期长,真的能帮助农民致富吗?

    加上这年头交通还不算发达,基建狂魔的祖国还处于早期积蓄力量的阶段,就算有行道树或者木材,想运出去也难啊。

    倒不如……

    倒不如种些中草药了!

    一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沿海地区已经高速发展起来,那些先富的大老板们逐渐生出养生的需求来,中草药的市场潜力巨大;二来,大多数中草药本就适合山区生长,且山区的山民们从爬山蹿沟,采摘个草药不在话下,运输起来也远比木材建材省事;三来,纵观后世,虽然西医逐渐大行其道,且一度有取代中医的势头,可经历过非典后人们才明白,老祖宗留下的并不是迷信,只要去其糟粕,一定可以福泽后世。

    所以,这几天考察下来,房秋实特地去了趟本地的农业部门。

    这时候的房秋实,还不知道自己在老家已经被评选了一个奖项,此时的她坐在接待大厅里,等待着贵阳市农业局的人出来。

    她原以为顶多会出来个处级干部跟她熟悉一下,没想到人家局长亲自出来了。

    手里还拿着一份《中国农业科学》以及一份《吴江农业学报》。

    报刊内页都有关于房秋实稻田养蟹的采访报道,还附上了房秋实的照片,因为她本人不在,所以当时接待记者的张穗穗便领着记者去洋房那里,拜托陆晋源找到了她的证件照,做了报道用的照片。

    这证件照是她出国护照上面的,因为这次没有出国需求,所以没有带上。

    反倒是成全了记者,倒是阴差阳错了。

    此时,农业局的局长罗成看了看照片再看了看真人,确定他没有听错也没有看错,当即激动地把报刊递给了身后跟着的处级干部,亲自迎上来,握住了房秋实的双手。

    罗成看着五十出头,热情地了一堆,房秋实一句没听懂,只能求助地看向他身后年轻的同志。

    那同志哭笑不得,干脆当起了临时翻译。

    房秋实这才听懂了,原来罗成跟她想一块儿去了,他以为她是来帮助他们贵州的百姓种地的,她也确实有这个想法,但她想种的不是粮食,是中草药。

    除此之外,她还想养点有中药价值的动物,比如提供鹿茸的鹿,割取鹿茸并不会妨碍鹿的生长,只要不是搞野生的鹿就行。

    等她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后,罗成显然有点失望。

    “草药有什么好种的嘛,山里随便找找都有一箩筐的。”罗成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山里有什么他门儿清。

    “那也不会,比如灵芝,随处可见吗?比如鹿茸,随时可以批量收购吗?”她这个问题一下子把罗成问住了。

    罗成思考了一会,多少还是有点期待的,便把房秋实迎到办公室里详谈了。

    等房秋实离开的时候,罗成兴奋地跟出来亲自送到了公交车站。

    “房同志,我们局长等你的好消息。”临时翻译官对着即将关上的车门喊了一声,房秋实笑着摆摆手,回宾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