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摘棉花 ·

A+A-

    暑伏过后, 王氏领着两个孩子回家了。

    回家后,才发现叔子家盖了大瓦房,王氏心里真的是百感交集啊。

    一个来月没看到堂哥了, 灵芝看到狗子回家, 老开心了。

    狗子连家门都没进, 就被灵芝拽去看她的新屋子了。

    虽然灵芝晚上不在新屋子里睡觉, 但白天却在新屋里玩耍。

    她把自己的玩具和衣服都搬去了新屋,还学着表姐, 在屋里的窗台上摆了几朵野花,屋子被她装饰得还挺雅致。

    见堂哥回来了,灵芝可开心了,又可以跟人显摆自己的屋子了。

    灵芝领着狗子在屋里到处看, 把玩具和柜子显摆个遍,狗子也不嫌烦, 就跟在堂妹后面瞧着, 瞧得还挺开心的。

    “你咋当娘的啊?你看不着狗子身上的蚊子包啊?你不知道给孩子抹点药啊?”

    赵甫顾不上孩子们还在跟前了,怒气上头, 冲着王氏就发起了火。

    赵甫见到闺女和儿子回家,心里十分开心,抱着闺女就不撒手。但等狗子从灵芝的新屋里出来后, 赵甫的好心情立马烟消云散了。

    这个夏天, 狗子没少跟关山岭的孩子们疯玩,膝盖和胳膊肘都摔秃噜皮了,上面还结着痂呢。

    孩肉皮嫩,蚊子特别爱挑孩下嘴, 狗子被蚊子咬得浑身是包。

    孩子受不了痒,大人一时看不住, 狗子就把自己挠出血了,结痂时身上痒,孩子使劲挠,把痂抠掉了,血呼啦的,瞅着都吓人。

    再加上狗子在太阳底下疯玩了一个来月,浑身晒得黢黑,在姥姥家吃得也不好,又瘦了不少。

    眼见着白胖胖的大儿子变成满身是包的黑瘦叫花子,赵甫怎么可能不生气。

    王氏见男人发了火,非常有眼力见地没反驳,老老实实地听着,乍一看,就跟受气的媳妇似的。

    赵甫把火发了出去,心里痛快了不少。

    他见王氏认怂了,也就没继续数落她,去弟弟家要了点干艾草,煮了艾草水,算晚上给儿子好好洗了个澡。

    王氏回到家没几天,对叔子家瓦房的酸劲还没过呢,就到了摘棉花的时候。

    夏末秋初,棉桃渐渐长大,一一绽开,露出雪白雪白的棉花,这个时候就可以摘棉花了。

    几十垧地的棉花一起开花,那场景可是相当地壮观了,白茫茫的一片,一眼望不到边。

    棉花杆上长满了棉桃,多的有三四十个,少的也有一二十个,一些在土地里吸足了养分的棉花杆,甚至能长出五六十个棉桃。

    等整个桃全咧开了嘴,吐出白得晃眼的棉花时,就到采摘的时候了。

    摘棉花这活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干得完的,需要全家出动,才能快点把棉花收进屋子。

    赵晟在地里摘棉桃,黄豆芽则带着灵芝在家从棉桃里拽棉花。

    在棉桃还没大面积成熟前,县里就来人教大家摘棉花的方法了。

    一个法子是把棉桃整个摘掉,把棉桃运回家,然后再从棉桃里拽出棉花;另一个法子是把棉桃留在棉花杆上,直接在地里把棉花拽出来。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人家,一般都采取第一个法子,男人把棉花摘下来,运回家,再由老人和孩坐在院子里,把棉花处理好。

    棉籽藏在棉花里,若是采用第二个法子摘棉花,回家也要再从棉花里把棉籽挑出来。

    黄豆芽和灵芝分工协作,灵芝负责从棉桃里薅棉花,黄豆芽负责从棉花里挑籽,虽然娘俩干活有点慢,但干得却十分快乐。

    黄豆芽家的空房子被利用起来了,两边的窗户全开,坐在里面摘棉花,太阳晒不到,还能吹到过堂风,别提多美了。

    黄豆芽和灵芝在西屋挑棉花,她家的东屋则被金氏占用了。

    金氏领着闺女和儿子摘棉花,黄豆腐则领着大儿子在地里摘棉桃。

    挑棉籽是个麻烦活,没有薅棉花来得痛快。别看灵芝人,但手却十分灵巧,不大一会就拽满了一盆的棉花,黄豆芽都撵不上闺女的速度。

    攒满了一盆棉花,灵芝就会找表哥出去玩,两人在外面疯跑一会儿,直至娘亲挑完棉籽,再把她喊进屋继续薅棉花。

    可以边玩边干活,孩子们对摘棉花这活一点都不反感,反而觉得十分有趣。

    年纪大一些的孩子被派到地里摘棉花去了,在地里摘棉花也十分有趣。

    摘棉花不是啥累活,孩子很喜欢摘,白白的,软软的棉花,手感特别好。

    棉花很轻,却占地方。村里人摘棉花时,会将一个布兜子拼接起来的大袋子绑在腰上,开着袋口,袋口就在腰间,手一伸,摘下的棉花就顺手放进袋子里了。

    在孩子眼里,摘棉花其实就是吃和玩,孩子们好动又没有耐心,摘不了几把就和伙伴们在田间地头闹嬉戏起来,三五成群,像鸡一样叽叽喳喳穿梭在雪白的棉花地里。

    一条杆上的棉桃吐絮也分先后,棉桃吐絮能吐将近两个月。

    今天刚摘完的棉花,可能杆子上又有新棉花炸开了,棉花盛开在晚秋,那十几天里,地里的棉花总是摘也摘不完。

    前一天刚刚被摘过的棉花地,两三天后,又是白花花的一片。

    眼看着盛开的棉花,虽然有丰收的喜悦,但农人们的心里还是有些着急的,因为地里的粮食也到了收割的时候。

    赵晟家跟着棉花一起套种的花生和大蒜已经熟了,这两样比较好收,直接薅秧子就行,那些被薅折在地里的花生和大蒜也不用犯愁,翻地时就会被翻出来。

    莲花山村的村民们今年是异常忙碌,棉花还没摘完,就又要收粮食了。粮食刚收回家,就又要摘棉花了,一直忙到霜降,这才算消停下来。

    今年赵晟和黄豆腐忙里偷闲,只把莲花山上的郁臭苗割回了家,至于狗头山的,那是真没时间割了。

    十斤棉花大概能出六斤棉籽,赵晟家种了半垧地的棉花,收回家一千三百多斤棉籽和将近九百斤的棉花。

    去了籽的棉花叫棉花瓤子,朝廷收价高达二十文一斤,棉籽的收价是一文钱一斤,

    不去籽的棉花叫籽棉,朝廷收价是八文钱一斤。

    所以把棉花和棉籽分开卖,才是最实惠的。

    农人们不用留棉籽,明年的棉花籽,还是由朝廷提供。下来收棉花的官爷棉籽有毒,村里那些想要留棉籽榨油喂牲口的人家也不敢留了,把棉籽全卖了。

    朝廷不允许农人私卖棉花,所以大家在留够自家做被褥和袄子的棉花后,把剩余的棉花和棉籽都卖掉了。

    赵晟家卖了九百斤棉花,得了十八贯钱,卖了一千三百多斤棉籽,得了一千三百多文钱。

    其他村民的收入跟赵晟家相差不大,那些伺候田地伺候得精细的人家,赚得比赵晟家还要多出一两贯钱。

    种了半垧地的棉花,足足得了将近二十贯钱,往年种一垧地的麦子或高粱,才勉强能得十贯钱,这可真是赚翻了。

    早前嚷嚷着不想种棉花的农人们,也立即改口了,开始大赞朝廷的政策好。

    除了种棉花的收入,农人们还免了一年的粮税,还白得了不少棉花和半垧地的棉花杆。

    得了二十贯钱后,一想到还有半垧地的粮食没卖,村里的男女老少,笑得嘴都要咧到耳根了。

    今年赵晟家,麦和高粱各种了一亩,剩下的地全都种了黄豆,麦和高粱各收了六百多斤,黄豆收了两千多斤。

    今年赵晟种黄豆是真种对了,因为朝廷收黄豆的价格涨了,变成两文钱一斤了,黄豆一下子变得比麦和高粱都值钱了。

    其实关内一直都是黄豆比高粱麦贵,但关外却正好相反。

    黄豆腐移民过来关外时,还挺纳闷呢,以为是关外人不爱吃黄豆呢。

    现在黄豆终于比高粱和麦贵了,但黄豆腐却懒得想原因了,只知道自家的豆腐该涨点价了。

    赵晟留够了下大酱和榨豆油的黄豆后,卖掉了一千五百斤的黄豆,得了三贯钱。至于麦和高粱,赵晟是一点都没卖,全都囤在了家里。

    反正家里现在有了空房子,就算下屋放不下这么多粮食,老房子也能放得下。

    在赵晟看来,多囤些粮食,总归是没坏处。

    “哎呦,这还是我嫂子吗?秸秆不卖留着烧火?”

    黄豆芽见嫂子只卖了五车秸秆,把棉花杆留下烧火了,很是诧异,就欠欠地去趣嫂子。

    “我不是你嫂子了,我现在是地主婆了,我家种地发家了,明个我还要买俩丫鬟呢。”

    金氏被趣了也不窘,反而顺着姑子的话,开起了玩笑。

    “花那冤枉钱干啥,现成的丫鬟就在你跟前呢,你一个月给我一贯钱,我能把你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天天给你端洗脚水。”

    黄豆芽笑着向嫂子举荐自己。

    “可拉倒吧,找丫鬟都找勤快的,谁能找你这懒丫头呢。还给我端洗脚水呢,你的洗脚水都是妹夫端的。你就话得好听,干活比你哥还费劲。”

    金氏毫不留情地戳穿了姑子的“甜言蜜语”,顺便把自家男人也一起埋汰了。

    “我这不是大着肚子嘛,平时我可没用他端洗脚水。等我闺女大了,让我闺女给我端洗脚水。”

    被嫂子嘲笑爱偷懒后,黄豆芽不仅不以为耻,反而想要变本加厉,直接使唤娃娃。

    “那你慢慢等着吧!等咱家灵芝能端动水盆时,你正好怀老三。”

    金氏瞅了一眼在院外跟自家皮子一起疯跑的灵芝,又看了一眼姑子的肚子,认真地道。

    “娘,我爹回来了!”

    黄豆芽跟嫂子聊得正起兴呢,灵芝突然在窗外喊了起来。

    赵晟和黄豆腐去县里卖茺蔚子去了,赵甫也跟着一起去了。今年兄弟俩没少上山采蜜,就顺便在莲花山弄了不少松油,全都拿去一起卖了。

    “一会你去四哥家走一趟,跟四嫂,四哥留在县里学弹棉花呢,得过几天回家。”

    金氏见男人们回来了,就起身回家查钱去了。赵晟在前厅把自己收拾利索后,才进了屋子。

    “学弹棉花?跟谁学啊?”黄豆芽真是心里佩服四伯哥,偷师都偷到县城去了。

    “跟县里弹棉花那人学,四哥要给人家白干几天,再从人家手里买一套弹棉花的工具,那人就答应教他了。”

    赵晟对自家四哥的“好学”早就见怪不怪了。

    “对了,咱家的炉筒让我换成铁锅了,往里添了点钱。这是剩下的钱!”

    赵晟跟媳妇交待完花销后,就把钱袋子推给了自家媳妇,钱袋里装着卖茺蔚子和松油的钱。

    赵晟一家三口住进了大瓦房,瓦房老暖和了,屋里根本用不着再安火炉了。

    火炉还有用处,能拿到集上卤猪头肉,炉筒是一点用处都没了。

    赵晟就把炉筒拿去县里换了铁锅,这样以后赶集摆摊时,就不用拆家里的铁锅了。

    毕竟现在的铁锅是用水泥砌在灶上的,取下来一回特别费劲。

    “我还给你买了点好东西!”

    赵晟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从前厅拎进屋里一个筐,筐上还盖着稻草,里面貌似放了怕冻的东西。

    “葡萄!这么大粒?”

    黄豆芽一脸好奇地扒拉开稻草,发现筐里放得竟然是葡萄,而且粒特大,有她吃过的山葡萄两倍大。

    “你吃过啊?”

    赵晟是第一次见到葡萄,大家都是稀罕东西,他才舍得钱买的,本想给媳妇尝个新鲜玩意,没成想,媳妇竟然吃过,弄得他还有点失落呢。

    “我老家山上有野葡萄,特别酸,不好吃!这个粒大,瞅着就能好吃。”

    黄豆芽见自家男人有些失落,赶紧扒粒葡萄送到男人嘴里安慰。

    “娘,我也要!”

    灵芝怕娘亲把自己忽略了,赶紧喊声娘亲,刷一下存在感。

    “甜的!老好吃了!”

    赵晟美滋滋地吃了媳妇给扒的葡萄,顺手给媳妇扒了一粒。

    “把葡萄籽留着,明年咱在种地里,看看能不能结葡萄。”

    黄豆芽今年刚收获两棵树的枣子,此时正热衷于种水果呢。

    “娘,给你籽!”

    灵芝听了娘亲的话,赶紧把葡萄籽吐到手里,递给娘亲。

    赵晟去厨房找了个碗,专门用来装葡萄籽,一家三口坐在炕上就开始吃葡萄。

    难得有水果吃,葡萄长得又大又甜,两大一都没控制住,一口气把两串葡萄都吃光了。

    “嫂子要是知道咱仨这么大会功夫吃了六十文钱,会不会气疯了?”

    黄豆芽脑补了一下自家嫂子生气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

    “完了,我买葡萄时,大哥就站在我跟前,他肯定得告诉嫂子!”

    赵晟完后,也忍不住哈哈大笑,灵芝吃得美了,也跟着爹娘一起笑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