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卤鸭子 ·

A+A-

    赵甫在县里待了五天才回家, 赵晟特意赶着牛车去县里把亲哥接回来,两人还带回来一套弹棉花的工具。

    “媳妇,四哥要用咱家的老房子弹棉花, 他不白用, 会给咱家弹几床被子。”赵晟跟媳妇商量道。

    “咱家屋子空着也是空着, 让四哥随便用呗, 咱家做被子还是得给点钱,别让四哥白忙乎了。”

    黄豆芽想起妯娌骂人的架势, 都有些可怜四伯哥了,实在忍不下心让他白忙乎。

    赵甫刚从县里回来时,因为买弹棉花工具的钱花多了,王氏跟他大吵了一架。

    确切的, 是赵甫单方面挨骂。这还是黄豆芽第一次见到他们两口子吵架,赵甫是挨骂的一方。

    平时都是赵甫数落王氏, 这回赵甫却被媳妇骂得抬不起头。

    赵甫足足花了两贯钱买了一套弹棉花的工具。

    这些工具大部分都是木头和细线做的, 是个人都能看出不值这么多钱,赵甫挨骂倒也不冤枉。

    像赵甫那样精明的人, 既然肯花这个“冤枉钱”,那这其中肯定是包含了他学手艺的钱。

    若是平常,赵甫解释一下, 可能还挨不了骂, 但此时王氏正气不顺呢,再一想到男人平时的作为,怒气上头,还真得好好发泄发泄了。

    赵甫这些年虽然过得还算节俭, 但平时买各种工具时,却特别舍得花钱了。

    王氏这次之所以生这么大的气,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碾坊里那些积灰的工具闹的。

    赵甫怕再挨骂,赶紧把自己会弹棉花的消息放了出去,想赶紧赚点钱,堵住王氏的嘴。

    赵甫弹棉花的要价比县里略低一些,村民出棉花,他出纱线,弹一床十斤的被子收费三十文钱。

    纱线便宜但也是钱,做被子要用不少纱线,这样算下来,赵甫一床被子能赚二十五六文钱,也就是,他得弹将近八十床被子才能回本。

    黄豆芽算做三床被子呢,实在不好意思白白使唤四伯哥了。

    “没啥不好意思的,四哥干活快,他一天能弹两床被子呢,不到两个月就能把本钱赚回来。”

    “咱村一家还不得弹个四五床被啊,光弹咱村的被子,四哥就能把本钱赚回来,要是再有外村人过来做被子,这一冬,四哥能划拉不少钱呢。”

    赵晟见媳妇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接着忽悠。

    “咱得要点东西,要是啥都不要,四哥该不好意思用咱家屋子了。”

    “那行吧!等会儿我跟大哥,让他去外村卖豆腐时,帮四哥招徕点生意。”

    自家男人都这么了,黄豆芽也不好再什么,想着找大哥帮着在外村宣扬宣扬,也算是还人情了。

    弹棉花毕竟是新鲜玩意,村里人还得先张望张望才敢花钱。

    赵甫的买卖一直没开张,他只能先给家里人弹被子练手。

    因为好奇,黄豆芽和赵晟围观了整个弹棉花的过程,发现这活是真累人啊。

    赵甫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还在嘴上围了一块布,只把眼睛露在外面,这才开始弹棉花。

    赵甫用木锤敲击弓弦,用振动的弓弦拉动棉花,当弓弦埋入棉花时,会发出低沉的声音,当弓弦浮出棉花时,会发出高亢的声音。

    赵甫的手艺不错,弹棉花的声音听着很有韵味,绷绷绷,嚓嚓嚓的声音特别有规律。

    新棉花比较容易被松,松的棉花变得轻柔蓬松。棉花被松后,就可以絮进被子里了。

    在木板上铺出被子的长宽,然后牵纱和罩纱网。牵纱和罩纱网需要有人帮忙,还没等赵晟伸手,王氏就拉着脸过去帮忙了。

    两口子吵架归吵架,但王氏见男人有赚钱的心思,气也消了大半。

    铺完纱网和棉花后,就可以揉棉了,让棉花和纱网紧密交织在一起,这样一床棉胎便完工了。

    赵甫这活,一上午干不完,黄豆芽中午包了白菜豆腐馅的素饺子,找他家四口人一起吃的,算是表达感谢了。

    水饺要开水下锅,煮半柱香就可以出锅了。水饺一定要趁着热乎时吃,滑溜溜的口感,嫩香十足。

    金花正是嘴馋的时候,看着狗子和灵芝吃得喷香,馋得她直蹬腿,使劲从娘亲怀里往出挣。

    好在她五婶没把她忘了,给她端来了一碗用饺子汤做的面糊糊,这才把她安抚住。

    吃饱喝足,赵甫和王氏继续干活,黄豆芽则歇了看热闹的心情,带着家里的三个孩子睡午觉。

    赵晟把四哥做好的棉胎拿回了家,黄豆芽睡饱觉后,就开始缝被子。

    在炕上铺一层被里,将被胎放在被里上,最后再铺上被套,把被里和被套缝严实了,被子就算做好了。

    做被子时,狗子和灵芝派上用场了,两个娃娃被黄豆芽使唤着拽被里、被套,确保上下两层的平整熨帖。

    黄豆芽此时肚子大了,没法长时间弓着身子,只得使唤自家男人把被胎和被里、被套缝在一起。

    赵晟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坐在棉被上,一针一线地缝被子。

    赵晟虽然粗手粗脚的,但在被子中间缝几行粗线还是可以的。

    赵晟把被胎和被里、被套缝在一起后,黄豆芽才接手,她靠在墙边,抱着被子把边角收好,她针脚缝得细密,被子被缝得方方正正的。

    灵芝没忍住,在刚做好的棉被上个滚,新被子柔软得像是云朵一般,舒服得人都不想起来了。

    灵芝赖在被子上不起来,狗子和金花也有样学样,三个孩子躺在新被子上,又睡了一觉。

    一天没用到,赵甫就把弟弟要的三床被子全都弹出来了,两床十斤重的大被和一床五斤重的被。

    晚饭前,黄豆芽就把这三床被子都缝好了。当晚,一家三口盖着新被子,睡得那叫一个香甜。

    赵晟家的被子做好后,村里不少女人都过来凑热闹。大家见识到了被子的好处,都有了做被子的心思。当天赵甫的买卖就开张了。

    赵晟是个能会道的,为了给自家哥哥招徕生意,他满村乱逛,到处跟人吹嘘棉被的好,盖着睡觉多舒服,村里不少爷们都被他动心了。

    今年大家都赚了钱,花起钱来,也比往年大方了不少,村里每家都留了几十斤的棉花,够做好多床被子了。

    乌拉草虽好,但到底没有棉花宣乎保暖。

    见识到了棉花的好处后,村里人把袄子里的乌拉草掏了出来,换成棉花,被松软的棉花包裹住身体,简直舒服得没边了。

    用棉花做成的棉衣棉裤不仅更暖和了,穿着也更舒服了。

    有了王氏的帮忙,赵甫一天甚至能弹出五床被子,村里人的被子很快就要弹完了,得想法子接点外村的活。

    赵甫听了弟弟的话,弄了几张坐垫,给外村会张罗事的婶子大娘送去了,一村送一个,这些婶子大娘收了礼,自然尽心尽力帮赵甫张罗买卖。

    接一床被子,赵甫还会给这些婶子大娘一文钱的谢礼,有钱吊着,这些婶子大娘有多上心,就可想而知了。

    盖习惯了棉被,赵晟总感觉乌拉草做的褥子不舒服,索性把褥子也絮上了棉花。

    被褥都絮上了棉花,这回睡觉可老舒服了,黄豆芽睡在热乎乎的炕上,越来越不爱起来了。

    赵晟也想睡懒觉,但一想到家里的买卖,他在炕上就躺不住,总惦记着咋能多赚点钱。

    要在莲花山村中,见别人赚钱,却一点不眼红的人,莫过于黄豆腐和赵晟二人了。

    倒不是他俩胸襟宽广,主要因为他俩是卖吃食的,村里人越有钱,他俩的买卖越好。

    自农人们卖完棉花后,赵晟和黄豆腐家的买卖,那是肉眼可见地变好了。

    赵晟家的猪头肉,根本都不够卖,带到集上的头蹄下水,很快就卖光了。不少人去得晚了,就只能买点卤干豆腐。

    生活富裕了,大家也都舍得吃喝了,卤干豆腐虽香,但到底是素的,大家还是更爱吃肉。

    猪肉倒是也能卤着吃,但是却没法卖高价,一斤要是只赚一两文钱,都白瞎卤料了。

    猪肉是大家常吃的,只要放点盐,哪怕烀熟了,都是香的,很少有人愿意多花钱买熟猪肉。

    但头蹄下水就不一样了,这些边角料都带着腥臭味,百姓们在家做菜,普遍舍不得用调料。

    不下重料,掩盖不住腥臭味,头蹄下水就没法做香了。

    但头蹄下水的腥臭味一旦被掩盖住了,这些肉的味道丝毫不逊色猪肉,甚至还要更香。

    头蹄下水也是肉,做得香喷喷的,价格又比猪肉便宜,大家肯定更爱买。这也是为啥赵晟家的买卖能这么好。

    镇上就冯屠户这一家卖猪肉的,他家每个集只杀一头猪,赵晟就是想多买个猪头,也没地买啊。

    现在一头猪的头蹄下水根本不够卖了,光卖卤干豆腐也赚不了多少钱,黄豆芽和赵晟就合计着再卤些新东西,最好是肉。

    百姓们能吃到的肉,除了猪羊肉之外,那就剩鸡鸭鹅肉了。

    羊肉肯定是不能卤着吃了,且不价格贵,它的味道就不好办。羊肉的膻味太大,跟别的吃食卤在一锅里,别的吃食就别想有好味了。

    赵晟和黄豆芽合计了半天,最终决定卤鸭子。

    同为家禽,鸡炖蘑菇和铁锅炖大鹅是关外的名菜,但却没有以鸭肉为主的名菜。

    那是因为鸭肉腥味大,而且不如鸡鹅肥美,要不是为了腌咸鸭蛋,不少人家是不想养鸭子的。

    越不招人待见的东西,做好吃了,利润就越大。

    赵晟是个办事利索的人,跟媳妇商量好卤鸭子后,就开始在村里收鸭子,现在还没彻底上冻,大家还没开始宰杀家禽,正好能买到活鸭。

    一只鸭子大概能长到三四斤,赵晟收鸭子也懒得带称了,直接一口价,肥的鸭子就多给点钱,瘦的鸭子就少给点钱。

    头一年的鸭子收得贵一些,约莫按八文钱一斤收,一只能给二十到三十文钱。

    两年到三年的鸭子,按五六文钱一斤收,一只能给十五文钱到二十文钱。三年往上的鸭子就通通十文钱一只。

    听赵晟要买鸭子,全村的女人都涌到了黄豆芽跟前,争先自家鸭子有多好。

    卖了一只鸭子,能买一斤猪肉,这种好事,大家肯定得争抢啊。

    “现在先不买了,等赶完集的,要是鸭肉好卖,再接着买。”

    “放心吧,我家买鸭子,肯定先挑咱村买。”

    黄豆芽大着肚子,还要坐在前厅好言好语地发着村里的女人们。

    此时她终于理解自家嫂子的老好人性子了,家里做买卖,全村人都是顾客,谁也不能得罪。

    赵晟家的鸭子都留着明年下蛋呢,一只没舍得杀,他从大舅哥和姨家买来了五只鸭子。

    这五只鸭子被赵晟和黄豆芽两口子利用个遍,就连鸭血也没浪费。

    往新鲜的鸭血里放点盐,让鸭血凝成块,就可以切片煮着吃了,现在天冷,鸭血可以放在外面的缸里,想啥时吃都行。

    黄豆芽不算称斤卖卤鸭子,主要是不好定价,听到鸭肉卖十多文一斤,大家尝都不会尝,肯定转身就走。

    黄豆芽算把卤鸭分块卖,一只鸭大腿卖八文钱,一对鸭翅卖六文钱,一根鸭脖卖四文钱,这几样卖掉后,就能把本钱收回来了。

    鸭头卖两文钱一个,鸭爪卖一文钱一只,鸭胗和鸭肝都是三文钱一整块,鸭锁骨三文钱一对,鸭架按八文钱一斤卖。

    鸭心鸭肠鸭舌这些东西卖得贵些,按十五文一斤卖。

    倒不是这些东西多珍贵,主要是收拾起来实在太麻烦了,卖个贵价就图心里得劲,若是卖不掉,就拿回家吃,反正也赔不了钱。

    黄豆芽算了一下,一只鸭子若是卖光了,大概能赚三十多文钱,差不多是一半的利润,这可是相当可观的。

    利润虽大,但第一回 卖,黄豆芽还是挺忐忑的,怕卖不光。

    所以第一个集也没敢让男人多带,只带了五只鸭子,想着若是卖不掉,就跟亲戚们分了吃了,就当是提前送年礼了。

    赵晟从县里买回的大锅要比家里的锅大不少,这大铁锅是铁铺中最大的锅了,足足重三十斤。

    三尺的大铁锅是真能装啊,锅里放了头蹄下水、五只鸭子和一百张干豆腐后,还有不少富余的地方。

    一想到自己这么有先见之明,赵晟就忍不住翘尾巴。

    “你们哥俩可算来啦!赶紧过来吧,我把位给你俩占好了。”见到黄豆腐和赵晟的车过来,煎饼摊摊主跟二人热情地起了招呼

    自上回黄豆腐和赵晟被陈家兄弟占了摊位之后,煎饼摊摊主就会提前帮他俩占位,生怕哪个不长眼的,再把他俩挤走。

    煎饼摊摊主就住在镇子附近,每个集都来得特别早,起火摊煎饼时,顺便就帮哥俩把摊位占了。

    赵晟递给摊主一张饼卷猪头肉表达感谢,摊主笑呵呵地接了,又回赠五张大煎饼。

    其实不光煎饼摊摊主喜欢赵晟和黄豆腐,这附近卖吃食的摊主都爱挨着他俩。

    他俩的买卖好,来的客人多,经常聚一堆人,客人等得无聊时,就会往附近摊位瞄两眼,看到想吃的,顺便就一起买了。

    煎饼摊跟黄豆腐本来关系就好,现在多了个赵晟,赵晟带来的饼不够卖时,也去他家买煎饼。

    煎饼摊摊主靠黄豆腐和赵晟,每个集就能多卖出二百多张煎饼,都快把他俩当财神爷供着了,绝对是心甘情愿帮他俩占位。

    “哎呦,今个锅里东西挺多啊,有新货?”

    赵晟刚把锅烧开,客人就来了,满眼好奇地往锅里看。

    “卤了几只鸭子,味道还不错,就拿到集上卖一卖。”赵晟见有客人上门,赶紧跟人介绍卤鸭子。

    “这味不错啊,不比猪肉差!”周秀才坐在面馆里,冲着赵晟喊道。

    众人听到周秀才的夸奖后,也不再犹豫,纷纷掏钱来尝鲜。

    周秀才是吉昌镇上唯一的秀才,大家基本上都认识他。倒不是大家多么好学,非要瞻仰一下镇上唯一的秀才,实在是这老头太爱溜达了。

    周秀才大概五十来岁,留着长胡须,穿着长衫,十分扎眼。每次赶集必有他,大家想不认识他都难。

    大家见秀才都爱吃赵晟家的东西,他们也忍不住跟着买。虽然百姓们大字不识一个,但不耽搁他们跟秀才老爷吃一样的东西。

    赵晟没想到自家卤的鸭子能卖得这么好,竟然比猪头肉卖得都快。这可多亏了周秀才,赵晟白送了他一张干豆腐表示感谢。

    周秀才是赵晟家的老顾客了,基本上集集都来赵晟这买卤味吃。

    周秀才常年坐在面摊的老位置上,要一碗面,然后再来赵晟的摊位上买一斤猪头肉或是两只猪耳朵,有时还会切张干豆腐。

    他吃东西特别慢,一碗面加一碟肉,能从开集吃到散集,也真是让人佩服。

    都秀才迂腐,但周秀才可一点都不迂腐。他不仅不迂腐,还十分喜欢新鲜玩意,集上有啥新鲜的吃食,他都要尝一尝。

    这回周秀才见赵晟家做了新吃食,就每样都买一个,坐在面摊里啃鸭脖鸭爪,直接用手抓着啃,真的是一点文人的斯文都不顾。

    也正是因为老爷子啃得香,才给赵晟家招徕这么多食客,勾得众人也都跟风买了鸭肉。

    赵晟对自家的卤鸭肉非常有信心,他确定吃过卤鸭肉的人,下个集肯定还能来买。

    还没散集,赵晟就把鸭货卖得干干净净,连带着肉冻都卖出去半锅。

    有些人买肉冻是单纯的当肉冻吃,有些人则是把肉冻买回家后,加了水炖菜吃。

    不过赵晟可不管他们买回家咋吃,反正给钱就行。

    作者有话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