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第 107 章 一百零七

A+A-

    窦兰察觉杜明昭正往门口走来, 当即要窜回侧屋门内,然而却被身后的厉声止住脚步。

    “兰,你不是有心窥你兄长的病情如何吗?”

    窦兰回过神, 直面而对杜明昭那张浅笑嫣嫣的温婉面容。

    那一日街上义诊,她曾与杜明昭坐在近处谈过话, 知晓这位杜大夫瞧着像个软团子似得,可实际上一点也不好欺负。

    尤其后头道明她已有未婚夫时, 那双杏眼迸射而出的,是锐利如冰刃的冷光。

    窦兰没骨气地浑身一颤。

    王氏压根不清楚两人之间的恩怨, 她身为嫂嫂, 笑着将窦兰拉住, “姑你不是问过几回你哥身体怎么样了?杜姑娘为你大哥看了诊,是得吃药调养。”

    杜明昭轻手将主屋房门合起, 以免几人谈话入了窦鹏的耳。

    窦兰还在嘴硬,“我,嫂嫂, 不是……我哥到底怎么样了?”

    杜明昭转过头,杏眸冷厉:“我还为你把过脉, 你见识过我的医术。”

    窦兰一张脸涨的通红,是羞愧的,她双手局促搓着衣袖角, 支吾半天。

    王氏朝着杜明昭问道:“杜姑娘,你我们平日需得留意些什么?”

    “是如何照料窦叔的事儿。”杜明昭收回压迫窦兰的视线,转而含笑道:“你们身为他家里人, 要牢记分摊家事,婶子你每日还得烧饭洗衣等,不一定能记得住熬药, 我看让兰催促好了,她是窦叔的幺妹,吃药一事好劝。”

    “姑,可行吗?”王氏还是问窦兰。

    窦兰迷迷瞪瞪地点头,“我,我可以熬药,只是,这药该去哪里取?”

    王氏叹了口气,“我去药房买吧。”

    “不必,窦叔要的药材我家里还有些,上我家拿药吧。”

    王氏闻言便跟杜明昭走,可窦兰却留在了原地,杜明昭又是一点她的名,“兰你也随我去,你学我如何煎药。”

    窦兰闷着“嗷”了一声。

    三人又折回杜家。

    此刻何氏正招呼着柳叶在院里清洗荸荠,两人在水里洗干净后,宋杞和端了一方木扎坐在边处,手握匕首以削皮。

    应庚和东宏有模有样地学。

    但几个男人都不是下手的料子,削皮更不会反着来削,而是正面笨拙地砍。

    杜明昭以为自己的动手能力与他们不逞多让,她无奈一笑,回喊何氏:“娘,咱家的药材放在哪处了?”

    何氏擦擦手,往库房走去,“我给你拿来。”

    宋杞和停下手里的活,桃花眼抬起便是轻笑,他刚唤了“昭昭”,余光瞥见窦兰时,正双眼眸都幽暗了下去。

    窦兰似也认出了宋杞和,乍一下被骇人的目光怒视,吓得就往王氏身后缩去。

    杜明昭见他在看王氏姑嫂,她便道:“是隔壁窦家的婶子还有妹。”

    王氏慈爱笑道:“杜姑娘与未婚夫还真是郎才女貌呢,要是我们姑也能寻到这样一门好姻缘那便好了。”

    杜明昭不置可否,“会的。”

    窦兰却不敢接这意味深长的话,她只嫌躁得慌。

    宋杞和点头,又端盘侧了个身子,避开几人的端望。

    不过一会儿,何氏便抬出一张木箱,里头是杜明昭离家之前特地在泰平堂抓来的药材。

    窦鹏需要的几样杜明昭装成药包,而后她亲自示范,先用杜家的炉熬煮一回药,好让窦兰与王氏清楚熬药的时长。

    窦兰虽趴在王氏身后,但有杜明昭发话,她不敢不认真瞧看。

    待药煮好,杜明昭又让窦兰端回窦家。

    王氏本想接手,可被杜明昭一个眼神制止,她只能改口道:“多谢杜姑娘了,这几日我会好生嘱咐我家男人养身子的。”

    “可是不能出差池的啊!”何氏在旁感慨,“离着乡试越近,这就越是容易出事,王妹子心些。”

    王氏重重应道:“我省得,起来何嫂子不是要借用我家那石槽吗,等会儿我给你拿来。”

    “石槽?”杜明昭疑惑望向何氏,“咱家要石槽做什么?”

    何氏笑容倦着神秘色泽,“这不是临近过年了,我那回在窦家看见石槽,便起心想捣一回糍粑过年吃。”

    “糍粑。”王氏听后绽出笑,“那好做的啊,糍粑无需用石槽也可以弄来。”

    何氏瞪圆眼。

    王氏着急回家,“何嫂子等着啊,我回头给你拿食材来。”

    就这样,两位做婶子的为过个好新年而忙活不停。

    柳叶洗罢一大盆的荸荠,帮着宋杞和等人削去马蹄皮,几个人又是将果肉切成片,后在大木扳上剁成碎碎。

    杜明昭记得何氏要做马蹄糕,便跟去何氏那边,见她又舀了一碗粉兑水,问她:“娘,你做什么弄面粉?”

    “这是马蹄磨的粉。”何氏轻车熟路地搅拌完成,又起锅倒入白糖和水,“做荸荠糕啊,还得先整出生浆和熟浆来。”

    所谓生浆便是光用马蹄粉和水调和,而熟浆却是在锅中熬煮,先用白糖与水煮至粘稠,后倒入一些生浆水,煮开后全部混合在生浆之中。

    这样做完就好把马蹄丁撒进去,再整碗拿去锅上蒸熟。

    何氏放好蒸笼,宋杞和才收拾干净衣袍上散落的马蹄皮,杜明昭不知为何笑起来,杏眸点他道:“看不出来,祈之做农活也不赖嘛。”

    宋杞和没觉得被笑话,而是回道:“婶子我动手较你还是好些的。”

    一听这话,杜明昭差点把嘴巴气歪了,奈何何氏就在身侧,听两人的谈话,她捂嘴就笑道:“是啊,我们昭昭那是下不得厨的,别让她削皮,以前掐把葱,都是弄得乱七八糟。”

    “娘!”

    杜明昭才不想何氏在宋杞和跟前道自个儿的糗事呢!

    何氏哪里看不出她要跳脚,她又:“昭昭,这没啥的,你看宋好学,你做不来的,让他做不就成了?”

    杜明昭杏眸流转,落到宋杞和身上。

    他墨袍裹身,长身玉立,任谁都会只以为是一位从到大养尊处优的大少爷。更何况杜明昭还知晓他的底细,并非少爷那样简单。

    古代不都君子远庖厨吗?

    得亏何氏不清楚,这换哪家的岳母,敢要宋杞和这样做夫婿的下厨房啊。

    宋杞和看杜明昭盯着自己,他桃花眼轻挑起,眼中深情卷动,“昭昭想吃我烧的饭?”

    “你会?”杜明昭不信。

    宋杞和尤为自信,“会与不会又何妨?有婶子在,我想不会之人也可学会。”

    何氏被这马屁拍的舒服极了,她豪气一拍胸口,“好,宋乐意与我学烧饭,婶子就教你拿手好菜。”

    杜明昭仍然作嘀咕。

    何氏的拿手好菜,还不是别的,就是和王氏念叨起的那道“糍粑”。

    次日王氏和窦兰合力把石槽抬来的时候,两人还回家又送来了一筐干黄豆。

    何氏便问:“这是要做啥的?”

    王氏笑着解释:“何嫂子不是要做糍粑吗,我寻思着你们或许是要用黄豆,我那儿刚巧买了好些,给你们送来点。”

    “啊?”何氏蒙了,“可我做糍粑用的是糯米,可不是黄豆啊。”

    这下轮到王氏犯蒙,“我们那处做糍粑都用到的是黄豆,你们咋用的是糯米嘞?”

    “我还想问你们为啥用黄豆呢!”

    “噗哧。”

    院门外有人发出轻笑,不是嘲笑,是觉得何氏与王氏的交谈很是有趣,两人牛头不对马嘴的,还能聊那么一会儿。

    何氏、王氏两人闻声而望,王氏先认出来人,“白嫂子,你怎么上杜家来了?”

    “哦,是白妹子啊。”何氏也认出这是白氏。

    白氏与相公住在杜家左边,夫妻二人孕育一对双胞胎男孩,眼下她正一手牵着庞京,一手牵着庞龙,将两个儿子也带到了杜家。

    王氏瞧出两个孩精气神不大好,转念问道:“白嫂子是为寻杜姑娘来的吧?”

    何氏惊呼:“为我家那丫头?”

    白氏深深叹气,顿时露出一副愁眉苦脸,“是啊,何嫂子,你家姑娘是个看医好手,我来是想请她为我两个儿子看过病。”

    这边话音刚落,后头又有了两三道声音,“何嫂子,还有我们,我们也是来为娃儿寻医的。”

    何氏一看,杜家门外有两三户人家的婶子牵引着家中孩童。

    孩子多了,哇哇的哭声响彻整个胡同巷子。

    杜明昭为窦家看诊,经由王氏之口在状元胡同是传开了,哪家都知晓杜家有这么一位年纪轻轻却医术不浅的女儿。

    长甘县要寻医只能去济世堂,可中街的医馆价绝不菲,而王氏在杜明昭那儿看,诊金却能承受,这几家与窦家家境相当,问询便全赶来杜家。

    杜明昭出屋的时候,眼前便是齐刷刷六双哭红双眼的娃娃,每个哭声调儿还都不一样,一个婉转,一个高亢,那边的沙哑了哭不出,这边的抽着鼻子一哭一醒。

    何氏听得头大,她与杜明昭道:“昭昭啊,不如先让孩子们进那边屋里吧,外头冷,且你爹还在主屋里温书呢。”

    白氏率先道歉:“是我们考虑不周,嫂子对不住了。”

    “害,都是为了孩子。”何氏能谅解。

    杜明昭让柳叶收拾出一间房,又将火盆烧旺,把屋子烤暖和,孩子们都安置在屋中。

    一下子,逼仄的屋内,扯着嗓子的哭喊更是令人无处可逃。

    杜明昭静而落座,终于懂得前世医院里为何儿科是最麻木的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