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第 148 章 一百四十八
十月金秋, 秋风飒爽。
十月的月末,正是三十的这一日,京中的会试开始了。
上回陪读乡试参考何氏是彻夜难眠, 这一回她稍作轻松,在送考的当日还早起准备早饭。
杜黎明确表示不需要杜明昭和何氏送行, 他独自乘车前往考场便是,可杜明昭仍旧不放心, 还是命应庚送杜黎一程。
这次会试将有张老太爷作为主考官,那都是老熟人了, 杜明昭只期望杜黎背负的包袱不要太重, 轻装上阵完整考完。
会试将持续三日, 与乡试相同,但会试需考的卷题却比乡试要多上一倍不止, 对考生的忍耐力同样是一种考验。
杜明昭和何氏母女二人在家中牵挂考场之中的杜黎,两人就这么等了整三日,待第四日放考的当天, 应庚接回了杜黎。
最后杜黎还是被抬下车的,在考场费力忙考三日, 到底精疲力尽。
他面色铁青昏睡了过去。
杜明昭未免万一给杜黎摸了脉搏,好在万幸无事,便由着他补觉。
会试一过, 余下的便是京中朝廷各位大人们的阅卷批改,而考生们能做的只有等待放榜。
杜黎不好与人对考题的答案,他在家好吃好喝, 连家门都不出一步。
不过在这其间,石忠文还是派了厮上杜家询问杜黎考试的情况,面对石大人这位恩师, 杜黎回地十分诚恳,“会做的题我全都作答了的,榜上应有名,不过名次便不确定了。”
一番话也是道出了杜黎的自信。
石府那头得到杜黎的确信答复,石忠文很是喜悦,他亲见了杜黎,并告知他,“我旁敲侧击问过张大人,可惜张大人老奸巨猾,他道还未批到你的那张试卷。”
无法,只能等了。
会试过后的第十日,众位考生迎来了放榜之日。
何氏想拉着杜明昭一同上街查看,可应庚拦住了两人,“今日看榜的人定是很多,若上街恐怕还没看见红榜便被落在了人群之外。”
杜明昭觉着言之有理,便让应庚独自出门。
御王府的侍卫,怎么都是有能耐的,找红榜之上的人名应不难吧?
杜家一家三口又等了近半个时辰,终是等回了匆匆跑回的应庚。
只见应庚满脸洋溢着喜气,“中了!老爷中榜了!”
何氏按捺不住那股兴奋,她捂住嘴半晌没出话来,而杜明昭则是笑问:“我爹考了第几名?”
当事人的杜黎却是淡定自若,静候应庚的答复。
应庚又道:“第十名,老爷明日便要入宫殿试。”
“殿试!”
何氏心急之下捉住了杜黎的手,“孩他爹,连你也要入宫面圣了?”
杜黎被她摇得晃了晃身子。
“娘,你让爹回屋收拾收拾吧,只一日便要殿试了。”杜明昭牵住何氏的手,她扭头问应庚,“是几时的入宫?”
“辰时便要去。”
杜明昭暗暗记下时辰,算何氏和杜黎回屋后便让应庚去寻宋杞和。
杜黎是头回入宫,又是最后一环的殿试,她想最好是宋杞和能吩咐宫中的人,多照顾下杜黎。
……
翌日,杜明昭清早起连早饭都没吃,便送杜黎离家。
入宫待到宫门,宫中的侍卫绝无可能允外人入内,因此杜家人也只能放杜黎独自进宫。
之所以需得辰时进宫,是宫中的规矩多,再面见明德帝之前,贡士们还得在殿内等,直到巳时,殿试才正式开始。
此次殿试由张首辅主持,参考贡士共一百来人,整个考试仅有一道题,考生们在殿中答完,会由张老太爷亲自过目,后点好顺序交由明德帝。
杜黎按照名次,第十个进入殿中。
不畏惧皇帝是不可能的,可真待到这一刻,杜黎的脑中仅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认真做题。
他还有个已受封为县主的闺女,作为亲父,他不能落了闺女的颜面。
杜黎连头也不抬,拿到题后稍稍思忖片刻便开始书写。
两刻钟后他快速停笔,躬身行礼将纸传至身边的太监。
好巧不巧,在杜黎身侧伺候的正是邓坛,前一夜他才拿到杜黎的画像,今日进殿便认出了他乃杜明昭之父。
收好杜黎的答卷,邓坛步走到张首辅跟前,交了上去。
张首辅下意识问了句:“考生的名讳?”
邓坛答:“菏州溪川县贡士杜黎。”
张首辅接卷子的手一顿,他花白的眉一抬,“是杜家那丫头的父亲?”
“此人正是福清县主之父。”
“哦?”
明德帝坐在上首,却将两人的谈话尽收耳中,他当即偏过头来,“张爱卿。”
张首辅立刻明悟,明德帝这是要亲阅杜黎的考卷,他便将纸递去了龙案。
殿中其余的考生仍在作答,张首辅边点着名次,时不时还要关切明德帝那面的动静。
明德帝细细读过杜黎写的文章,不知为何生了笑,“莫怪都是杜家人呢,县主这父亲却是和县主一个性子,朕瞧呐,若是朕多计较几分,这般耿直不过的人都难苟活于世。”
那回杜明昭进宫,言语毫不掩饰,换位大夫都会先接诊,之后再让病者明晓病情难治。
而杜明昭却不,她直自己治不了,请明德帝另寻名医。
她的父亲杜黎亦是再耿直不过的性子。
今日殿试的考题事关大明民生,杜黎答卷里尽述朝中不妥之处,可谓是字字珠玑。
明德帝自言自语,“好一对父女。”
好一会儿过后,明德帝唤来连慈,这才把杜黎的考卷送走。
整一个时辰,殿试结束了。
杜黎被传唤进入殿中,他与其他贡士一般列作几排,因会试名次靠前,他站在前列。
听张首辅宣读殿试名次,杜黎莫名地升起一股紧张。
名次是从后至前,待读到前十名,杜黎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张首辅沉稳的声音响彻殿中,“殿试第五名,菏州溪川县贡士杜黎。”
很快,他又念出了前三甲的名讳。
尘埃落地。
杜黎的眼眶湿润了。
他叩谢道:“多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首辅望着殿中齐齐跪拜明德帝的进士们,笑着点了点头。
他知道杜黎的名次应在十名左右,但明德帝亲自操刀,兴许有看在福清县主杜明昭的面上,有意将杜黎朝前提了提。
但不管怎么,杜黎留在京城,是稳了的。
……
殿试的前三甲一经定夺,状元游街便是京城最惹眼之事。
杜明昭得到了杜黎获第四名好成绩的信儿,她可是开怀的和何氏分享喜悦。
母女俩并不奢望杜黎能高中前三甲,便是前十的成绩,那都是相当之好的。
杜黎考上,这就意味他不多日便会封下官位,一家人将要就此留在京中。
何氏不知为何叹了口气,“真要留在京城,娘还真舍不得抚平村的屋子呢,还有咱家的田,你那些个药田,可都是心血呢!”
“娘,还有郑婶子帮着看,不会有事的。”
杜明昭当然明白何氏这话只是过不惯京中的日子,着实怀念村中罢了。
何氏还:“你爹中榜,咱家这大喜事,是时候让宋一同庆贺了,等你爹的官位下来,爹娘便张罗你俩的婚事,可是拖了太久。”
杜明昭的笑瞬间凝固在脸上,她勉强地扬笑,后杏眸一斜,喊了应庚道:“是时候让祈之过来了。”
隐瞒了好些时候,也该令杜黎与何氏知晓真相。
眼下何氏还不知情,她去了厨房准备晚膳一家人好生团圆,吃一顿好的。
宋杞和来的快,似乎御王府要事不多,他随应庚来到杜家时,杜明昭在院里捧着医书。
听到脚步声,杜明昭投来戏谑的目光,装作无声。
“昭昭?”
宋杞和想问,可杜明昭不答。
一刻钟之后,杜黎浑身喜气地步入杜家的院门,当他一见高束玉冠的宋杞和正站立于院中,那是顷刻大笑走去。
杜黎揽住宋杞和的肩,哈哈道:“宋啊,往后你就在咱家享福吧,我考中进士了!”
“祝贺杜叔,杜叔终于是得偿所愿了,好事啊!”
宋杞和的桃花眼里浮现真诚的道喜。
此时杜黎还沉浸在喜悦之中不可自拔,“我还不知道陛下会封我什么官位呢,石大人还得等个几日,不着急啊,等咱们搬家,你就随昭昭住进杜家的府邸去!”
杜明昭杏眸里那道看好戏的神色再盖不住,她轻声断杜黎和宋杞和,道:“爹,祈之正巧今日有件事要和你。”
何氏从厨房探出半个身子,杜明昭朝她招招手道:“娘,你也过来听着。”
“啥事啊?”何氏擦擦手,一脸茫然看着几个人,“你和宋还整得让人摸不着头。”
杜黎亦是凝视两人,宋杞和默不作声看了杜明昭一眼,他那双桃花眼好似在问:“真要这会儿?”
杜明昭垂下眼眸,淡道:“吧,我爹娘迟早得知道。”
这下杜黎与何氏的目光聚在了宋杞和的身上。
宋杞和清咳了一声,他缓缓开了口,“杜叔,婶子,有桩事我隐瞒了有一段时日,你们与昭昭进京之后我一直未来杜家,其实是因为我本就是京城人。”
杜黎瞪大眼,“宋,你不是漳州人士吗?”
可这话完,杜黎才想起,京城不就是在漳州啊!
宋杞和颔首道:“是。”
“你……那你……”
杜黎留京的半年,与石大人识得了不少朝中大人,他飞快翻找脑海之中的京城宋家,最后忽而发觉,这偌大的京城姓宋的还真不多。
宋姓,可是皇姓啊!
杜黎登时浑身发毛,他怒视宋杞和,质问道:“你,你该不会是皇室中人?”
皇室仅有两位,一位是太子,另一位是御王府的世子殿下。
宋杞和不会是其中之一吧?
杜黎的结巴,是怕猜对了自己太过无礼,又怕自己猜错了士气太弱。
偏偏这时候宋杞和应道:“是,我本是御王府的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