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大气粗
几天后, 钱进替钱力和吴淑芬取走了毛衣, 钱力爷爷临行前在北京饭店宴请所有亲友, 他正好帮忙带过去。
鲁盼儿亦觉得完成一件大事,做了丰盛的晚饭犒劳大家,又感慨一声, “北京毕竟是国家的首都,不但有□□、燕京大学、王府井……就连挣钱也比在红旗九队容易!”
丰美也:“不用红旗九队, 就是襄平县也不会有人出三十元手工费织一件毛衣, 北京人果然有钱。”
杨瑾替鲁盼儿挟了一筷子扁豆, “你最辛苦了,多吃点儿。”
除了烧肘子,又摆了烧扁豆、黄瓜拌粉丝、西红柿汤……这几样菜平时不算什么, 可是在冬天的饭桌上出现就很了不起了。原来这是暖棚里种出来的, 跃进一大早在西单菜市场排了两个多时的队才买回来,价格嘛,与肉差不多。
这么贵的菜味道当然特别好, 鲁盼儿细细品味, “比夏天的扁豆好吃。”
“其实暖棚里的菜怎么也比不了应季的,可是物以稀为贵, 你就觉得好吃了。”杨瑾笑着。
“也许是吧。”鲁盼儿点点头,看大家都挑青菜, 倒把肘子剩下了, 就笑着:“过几天我们再买几样青菜, 别怕贵。”
丰美就:“姐现在是财大气粗了。”
“姨, 什么是财大气粗呀?”梓恒抬起头问。
“就是梓恒想吃什么,妈妈就可以给你买什么。”丰美解释。
梓恒又问妈妈,“是吗?”
“差不多吧。”鲁盼儿答应着。
梓恒雀跃着站了起来,“妈妈,妈妈,我想买……”
鲁盼儿赶紧补了一句,“冰糕、冰糖葫芦什么的,每天只能吃一根,吃多了肚子会疼,不能随便买。”
梓恒半张着嘴停住了,然后低下头失望地坐了下来,他正是要多吃冰糕。
看着儿子可怜的模样,鲁盼儿又是好笑又忍不住心疼,赶紧给他盛了一碗西红柿汤,“这汤比冰糕还要好吃呢。”
杨瑾也告诉儿子,“冰糕不如西红柿有营养,多喝西红柿汤很快就会长大了。”
梓恒很想快快长大,而且酸甜的汤很对他的胃口,就拿着匙大口地喝了起来,“妈妈再买西红柿吧。”
“好!”财大气粗的鲁盼儿一口答应了,“过两天就买,还做西红柿汤。”
“我还要吃黄瓜拌山楂糕!”
“这个也好!”挣钱就是为了给家里人花的,鲁盼儿不心疼。
一家人吃了饭,看书的看书,写作业的写作业,又有讲故事听故事的,忽听敲门声,原来是钱进,“虽然挺晚了,我看你们家还亮着灯,就还是过来回个信儿。”
其实鲁盼儿一直也惦记着,她没见过钱力的爷爷和姑姑,也并不很了解他们,只是度量着他们的身材、肤色和喜好为爷爷织了一个简单大气的开衫,姑姑织了一件花样繁复的高领套头毛衫,能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还真没有底儿,赶紧笑着问:“你堂爷爷和堂姑觉得毛衣还行吗?”
“他们特别喜欢,穿着参加了今天的聚餐!”钱进也很高兴,这时大家都站在一个角度,那就是希望让国外的人认可中国,“如果不是时间太紧张,堂爷和堂姑还想过来看看你呢。”
“喜欢就好。”鲁盼儿放下了心,“至于过来看我,不敢劳动。”想来也不过是客气话而已。
“他们果真想来的,也想再织几件毛衣。”钱进着拿出几张纸券,“这是姑姑让我转交给你的,请你帮忙买线再织五件毛衣,给堂姑夫、几个表弟表妹和表嫂……”
被托付买布做衣服或者买毛线织毛衣对于鲁盼儿都不算什么特别的事,一直有人她眼光好,把所有的事都交给她,可是这一次还是有点意外,而且,“他们明天不是就要走了吗?”
“织好了邮我邮寄到国外。”钱进便把纸券放到桌上,“一共四百元。”
羊毛线二十多元一斤,五个人差不多要十斤,再加上手工费,应该足够了,可是,鲁盼儿看着那几张“钱”不认得,“这是什么呀?”
“这是外汇券,与平时的钱一样用,”钱进笑着告诉她,“其实比平时的钱还要好用一些,友谊商店、全聚德烤鸭店等地方只能用外汇券,至于平常的商店也愿意收外汇券,有的还会便宜一些呢。”
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外汇券,便都好奇地看了过来,与人民币大差不多的一张钱正中印着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几个字,正中间是长城图案,右上角刚标着100,很显然一张是一百元。
“反面还有英文呢!”
翻过来一看,果然反而印了几行英文,丰美就急忙翻译成汉语,“本券的元与人民币等值,只限在中国境内使用,不得挂失。”
“这里只翻译成中国境内不合适,应该是中国境内指定范围。”鲁盼儿纠正了她不够准确的地方,笑着告诉钱进,“放心吧,我尽快买毛线织毛衣。”
“也好,现在美国与我们这边一样是冬天,早些织好了邮去,他们过春节时就能穿上了。”钱进又笑着:“堂爷爷告诉我们,他们在国外,每年都要过春节的,华人们就在唐人街庆祝。”
“唐人街?”
“对,美国华人聚居的地方就叫唐人街……”
国外的事大家都好奇,便听住了,“唐人街是什么样的?”
“我听堂爷爷……”钱进讲了半晌,突然想起来,“太晚了,不扰你们了。”
杨瑾和鲁盼儿便都笑了,“家里一定等你回去睡觉呢,都是我们耽误了时间。”又约定改日再聊,送了钱进出门。
外汇券由鲁盼儿收了起来,“既然钱进很好用,我们不如先留着,用家里的钱买毛线就好。”第二日到王府井买了毛线,便用心织了起来,不到十天,五件毛衣都织好了,看看时间,离春节已经不远,赶紧送到钱进家。
钱进不在家,不过钱家人都知道此事,开毛衣欣赏,“样式果然好看。”钱大嫂特别用心,“等过了年,我按这个样子也织两件。”
鲁盼儿留下毛衣,又笑着问:“我想做点缝纫活儿,借用你们家的缝纫机,可以吗?”还是上一次到钱家,她就注意到钱家屋里摆着一台缝纫机,这一次来就想顺便把床帐做出来。
“我听进你不只毛衣织得好,衣服也做得好,”钱婶儿笑着开缝纫机,“你只管随便用。”
鲁盼儿便拿出买好的布,她在王府井选毛线时一同买的,白底撒紫色花瓣的确良,做成一个床帐,赶在年前挂在大床上,应该与古老的床很相配,也会很漂亮。
又有梓恒的一条裤子、丰美的一件上衣及两三样零碎活儿,鲁盼儿一并都带来做好,笑着道谢,“幸亏借了你们家的缝纫机,只一会儿就好了,否则用手缝,几天也做不完呢。”
钱婶儿便赞叹了一声,“你这手艺果真是好,我在一旁瞧着,有些还没大看明白,衣服就做成了。”
毕竟是在别人家,鲁盼儿的确加快了些速度,就笑着:“都是平常衣服,所以就容易。”
钱大嫂先前也在一旁看着,这时便急忙回了西屋,转身捧出一件做了一半的上衣,“这是我给女儿弄的,领子上了两次都有些歪,正不知怎么办——鲁,能帮我改一下吗?”
鲁盼儿接过来看了,“这荷叶领裁得有些问题,所以才歪了。”要了剪刀修了修,踩着缝纫机很快将整件衣服做出来。想到钱进有还有两个侄子,她就笑着:“要是还有别的衣服,我一起帮着做了吧,毕竟手熟,一会儿就好。”
大过年的,自然要给孩子们都准备新衣服,商店里的成衣贵,自家做的要省不少,钱大嫂一向过日子节俭,便买了布自己做。平常的衣服她果然也能做,只是女儿的这件想做得漂亮些,便裁了个新样式的荷叶领,倒难住了,此时不好太过麻烦客人,便笑,“女儿的衣服做好就行了,至于两个秃子,差不多就行了,我慢慢弄吧。”
钱婶儿就儿媳,“最近你们厂经常加班,孩子们过年的衣服到现在还没做出来,我不会弄缝纫机,眼睛也花了,帮不上忙。我瞧着鲁做衣服十分熟练,你就别不好意思,都拿出来吧。”
鲁盼儿也笑着劝,“我和杨瑾与钱进是好朋友,先前在红旗公社时,他常帮我们家做饭呢,嫂子不要跟我客气。”
钱大嫂果然又拿出几块布,原来她给儿子的衣服还没裁完,鲁盼儿接过来,叫两个男孩过来量了尺,随手裁好。
正这时,钱进回家了,见到鲁盼儿便笑,“到我们家就帮忙干活了。”
“裁缝这手艺就是这样的,走到哪做到哪儿,毕竟大家都要穿衣服嘛。”
钱进又看到毛衣,“我明天就去邮电局,争取早些邮到——还有,陈大为放假了,听你们在北京,很快就会过来。”
鲁盼儿也很开心,“我回家告诉杨瑾——还有,陈大为来的时候到时候你也要过来,再把赵新月和蔡颖都请来,我们在一起好好热闹热闹。”看看时间,已经有些晚了,“也该休息了,这两件衣服明天我过来扎好,若是家里还有人要做衣服,也只管准备好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