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 章 炸地瓜球
罗青梅请秦志杰王桓州吃饭, 顶多就是加一个刘兆,但是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传了出去,住在南门街上的两个孩就厚着脸皮, 拿着通知书来问能不能蹭饭。
经过乔娜的宣传,罗青梅的厨艺好在南门街上已经是一件公认的事儿了。
两个想来蹭饭的孩儿平时就吃过店里的卤味, 他们想尝尝别的菜, 是不是像传中的那么好。
附近这一片的孩都是认识的,秦志杰听有人向来蹭饭, 顿时不干了。
罗青梅做的菜又不是超大份的,多两个人来蹭饭, 他不就少吃了吗?
秦志杰和王桓州约着那两个伙伴另外话去,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聊的,最后秦志杰和王桓州很不好意思地问罗青梅, 能不能添两双筷子。
罗青梅当然不介意了, 这一顿饭算是升学宴, 秦志杰和王桓州完全可以邀请自己的好朋友参加的。
主角是孩子, 自然要照顾他们的口味, 知道他们都爱吃酸甜口、油炸类的, 很快就列下了一张菜单。
几个孩子似乎是约好了一般, 往外跑了好几趟,给罗青梅带了好些食材。
虽是罗青梅请吃饭, 但他们也不好意思什么都不出。
感谢冰箱, 罗青梅提前把食材都处理好装袋子放进去,隔天也不需要手忙脚乱了。
即使放过冰箱的食材不如最开始那么新鲜,但她依然觉得这是最棒的电器。
煮熟的去皮红心地瓜连同汁水捣烂, 倒入糯米粉中,加少许白糖揉成团, 再包上黑芝麻花生白糖馅,裹上白芝麻,下油锅油炸。
下油锅后,地瓜球就会膨胀,一个个圆滚滚的,表皮金黄,非常的漂亮。
要想把地瓜球炸得好看,这可是有技巧的,火不能太大,否则等炸熟,外表就变得黑黄了。
火炸,用勺子背部心拨动锅里的地瓜球,让它们受热均匀,不因为馅料而变了形状。
炸好的地瓜球表皮脆,但咬下去后却是满口软糯,内里的白糖已经融化,裹炒过的黑芝麻和花生末,入口又香又甜。
爱吃甜食的人可以一口气吃好几个。
油炸好的地瓜球沥干油,在大圆盘里摆上一圈,再垒起来,不论是颜色还是形状都好看。
帮忙的乔娜见了,不由咽了口口水,“青梅,你这地瓜球也炸得太好了吧,你若是卖这个,那些去南华寺拜拜的人一定很乐意买。”
罗青梅笑了:“这个很多人都会做,没什么稀罕的。”
“但是能做得这么漂亮的少啊!”乔娜脱口而出,她真的觉得罗青梅随手做的一个东西,都能单独去做个生意。
罗青梅笑了笑,对乔娜:“乔姐,下一道菜你来炸吧。”
鸡肉剁成泥,加面粉、蛋清、蔬菜碎、紫菜搅拌均匀,搓成条下油锅炸,又酥脆又好吃。
秦志杰他们几个都在天井里心不在焉地等着干活,眼睛却一直往灶台上瞄,真的好香啊!
将近七点,天还没黑,店里已经过了繁忙的点,秦志杰他们得了吩咐,马上就把店里的桌子给挪在一起,一道道菜先送了上来。
凉拌海带、凉拌皮蛋,油炸地瓜球、鸡肉条、炸五香,卤鸡架、卤耳朵,苦瓜瘦肉汤、梅子酱鸭、番茄肉片。
不过最喜欢大家眼球的还是正中间的那条烤鱼。
鱼是普通的草鱼,腌制后下锅煎熟,然后刷上酱料放进烤箱里烤,再加入炒制好的蔬菜、撒上调味粉再烤一遍,简直不要太香了。
罗青梅拿到烤箱后,用的次数并不多,就烤过一些肉、蔬菜,鱼还是第一次做。
而这个做法还是林友谊告诉她的,最适合人多的时候吃,别,做出来的味道还真不错!
王碧玉把冰箱里的蓝泡泡和大牛牛拿出来,看到罗青梅被几个孩子围在一块,他们眼睛亮晶晶的,各种夸奖的话不停地往外蹦。
特别是跑来蹭饭的两个同学,还好他们脸皮够厚,要不就错过这顿大餐了。
罗青梅笑眯眯地:“这顿饭是为了庆祝你们考上高中、初中,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努力学习,再接再厉,力争上游。等你们考上大学了,我再请你们吃饭。”
艾元个头最,站在最边上,他看着罗青梅的笑脸,心里很是意外,没想到她竟然喜欢读书好的孩子。
艾元心想,等九月开学了,他得分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上。
罗青梅笑容满面:“废话不多,坐下吃饭吧。”
等桌上的大人动了筷子,几个孩马上朝着自己看中的食物下手。
乔娜给身边的罗青梅夹了一根鸡肉条,“青梅,你教的这个方法还真不错,做起来也好吃。”
“这个并不难,若是油不多,有煎也是行的,味道并不差。”罗青梅夹了一块鱼肉,眉头微皱,鱼肉有点柴了。
不过后面蔬菜放上去之后,汁水渗透到鱼肉里,倒不会太干,还是很下饭的。
烤箱不比火,不好掌控温度,比较麻烦,看来以后还是要多练习。
这顿饭过后,罗青梅又去跟林友谊聊了聊烤鱼的事。
林友谊找了个时间亲自用炭火烤了一条,罗青梅尝过之后,觉得电烤箱烤的鱼要逊色不少。
罗青梅眯着眼想,看来烤箱也不见得能替代传统的一些烹饪方式,但可以试着开发一些新菜式。
还没等她用烤箱想出什么新菜式,何在言那边就送来了安沙县新出的花生。
之前的那一场大雨对安沙县的影响不是很大,除了少数几块地势低洼的花生地被积水泡了。
但是今年的花生成色相比去年,还是要差上一点的,正因为如此,今年的花生并未涨价。
倒是今年的新米涨得比较多,下暴雨那几天正碰上双抢,许多稻子倒伏在田里。
泡过水的稻子稻壳有些灰暗,出来的米吃起来口感也不好。
项春却不知哪买了一批米,煮出来的米饭软糯可口,非常香甜,罗青梅特别喜欢,丝毫不比她前世吃过的贡米差。
用这个大米做出来的菜,味道肯定要提升不少的。
她询问项春这批大米的来源,准备记下来,以后用到饭店里。
哪知项春却遗憾地:“产量太低,人家明年不算再种了,算换成粮站的杂交稻种。”
罗青梅一听就急了,“不种?这个品种的大米质量很好,完全可以当贡米了,怎能不继续种?”
“项姐,要不你帮我买一批稻种,我请人种。”
项春有些惊讶,她只觉得这个米好吃,却没想到罗青梅这么看重它,“你确定?”
罗青梅很肯定地点头,她知道每个地方的稻种都不一样,粮站的高产稻种也好,本土稻种也好,她只要自己看中的这种。
“这个米叫云香米,真的像你的,以前是贡米。”项春,“老李以前的一位兵送了点,我吃着觉得好,就买了两百斤。”
罗青梅想了想,“价格是多少?”
“那边很穷,我和老李商量了下,比当前的价格多给了一毛钱。”
“……”罗青梅瞪大了眼,“它价钱再提高十倍也是值得的。”
罗青梅想了想,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我问问梁师傅那边要不要这米。”
项春在罗青梅面前坐下,“现在米价是国家管控的,云香米卖不上价是必然的。”
“如果梁师傅那边要这个米,那完全可以运作一下。”项春琢磨了下,好像也不是不行,她还是很乐意赚外国人的钱的。
罗青梅上一回帮着方家父子搭上了梁师傅,高品质的山货卖上了好价钱,那这个云香米完全可行。
项春紧紧盯着电话,不一会就通了,是梁师母接的电话。
她已经许久没跟罗青梅通电话了,一聊起来就没完没了。
半晌,罗青梅才瞅到一个空档问梁师母:“师母,我这边得了一个叫云香米的大米,品质很好,想问梁师傅有没有兴趣,我寄一点让您们尝个味?”
梁师母高兴地:“行,你寄过来吧。在港岛,想要弄点可心的食材都不容易。”
港岛的地方就那么大,许多食材都要从别的地方运送过去。
纵然港岛国内外各种蔬菜都有,但是对于梁师傅梁师母来,有一些东西,离了地域,到底是差了些味道。
“师母,您和梁师傅什么时候回来看看?现在城里变化挺大的,您们看了一定会吓一跳的。”
梁师母被罗青梅这么一,也勾起了思乡之情:“我问问老梁。”
两人又聊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挂断电话。
项春马上就把电话盒子拉过来,按下春天文化那边的电话,跟李翔龙聊了这个云香米的事。
“这里头还是有可操作空间的,不一样品质的东西,卖一样的价格,那不是糟蹋了吗?”
项春轻轻敲着桌子:“你手底下的兵那么多,看能不能都联络起来,弄个公司,专门弄特级产品。”
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除了在穿戴上的变化,最关注的应当就是吃了吧。
李翔龙也没想到一个大米竟然让妻子有了这个算,不过他从不怀疑过她的眼光。
现在春天文化步入正轨,不需要他时刻盯着,完全可以抽出手来办这一件事情。
李翔龙对梁师傅不熟,不过他儿子梁端可是听过好几次名字,那可是政府都要捧着的投资商。
若是能就此搭上线,展开合作,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