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 章 鲜肉元宵

A+A-

    今年过年比较早,罗青梅和何在言一回到东梁市,就各自忙碌起来。

    ....

    而梁师傅和梁师母也在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港岛的事。

    他们在东梁市待了好几个月,也挺想念孙子孙女的了。

    这一年过年,他们到底是希望罗青梅能一起的,一家团聚。

    罗青梅有些犹豫,没有马上给予答复。

    她琢磨了下,算先问何在言今年在哪里过年。

    她送汤去开元食品厂的时候,恰好就见到了邱爱婷。

    邱爱婷似乎在跟何在言着什么,面色有些焦急。

    何在言那边应下来了,邱爱婷松了口气,转过身看到罗青梅,勉强扯了个笑脸,了几句话就走了。

    罗青梅觉得奇怪,听了何在言的解释才明白。

    原来黑八去了粤省之后就没怎么有消息,何在言这段时间又一直不在东梁市,他本身也忙,就没管这个发的事。

    而在前不久,邱爱婷收到一封黑八写的信,是他碰到困难了,向她借一笔钱。

    邱爱婷身上是有钱,但是她警惕着呢,这封信真的是黑八写的吗?她好不容易等到何在言回来,就过来问问他的意见。

    何在言看着罗青梅手里保温瓶:“你又熬汤了,我最近挺好的,不需要再补了。”

    “也不是什么补汤,就是怕你忙起来忘了吃饭。”罗青梅笑着,把保温瓶拧开,让何在言吃。

    这个瓶子的保温效果一般,滚烫的汤装进去,现在就凉了大半,正适合入口。

    “今年过年你算在海市过年吗?”罗青梅看着桌上一叠叠的文件夹,这累积的工作可真不少。

    何在言点头:“等这边的事情处理完,我就回海市。”海市那边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比如收回来的几家铺子,还有郊外的一块地。

    “梁师傅他们让我今年到港岛一起过年,我还在犹豫。”

    “我觉得你可以去看看,港岛那边很繁华,还可以去隔壁的澳岛看看,那边都有当地的特色食物。”

    何在言觉得罗青梅在东梁市,每年过年也没开心到哪去,倒不如去港岛领略下其他城市的过年氛围。

    “我再想一想。”罗青梅有点心动。

    何在言喝完了汤,拧好保温瓶的盖子,“你的身世有些波折,现在弄清了,不想改口吗?”

    罗青梅伸手抹了一把脸,“不是,我看看吧。”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还叫不出口。

    何在言点头,这只是事,“美味食品厂今年的效益还行吗?”

    “还可以,不过上涨的幅度不高。”但总体来,美味食品厂还是比较稳的。

    “如果你去港岛的话,跟梁端多取取经,看美味食品的未来要怎么走。”有一些事,何在言自己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不好给什么太有建设的建议。

    罗青梅现在几乎是个甩手掌柜,短时间内没问题,但是长期呢?

    所以最好让专业的人士帮忙规划一下,避免埋下难以解决的隐患。

    “好。”罗青梅认真想了想,何在言的提议确实可取,“那你忙,我先回去,一些年货还没处理好。”

    何在言把罗青梅送到门口,这才回到办公室加班加点地工作。

    罗青梅骑着自行车拐入南门街,就看到梁师傅和梁师母两人在街上慢慢走着,时不时着话。

    她跟在他们后面,心里想了很多,也下定了一个决心。

    罗青梅算去港岛过年,所以店里的事情,王碧玉和刘玲侨要处理。

    她让她们量力而行,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至于赚来的钱,就当是她们的奖金。

    至于艾元,她自然是带走的,既然收了当徒弟,那就要负责。

    梁师傅和梁师母得知罗青梅愿意去港岛过年,高兴极了,忙着让人安排行程。

    同时,他们还准备了极为丰厚的礼物上了罗家,亲自跟罗东来、张素英这事。

    罗东来神色有些尴尬,梁师傅和梁师母实在是太客气了,他压根就升不起一丝反对的念头。

    至于张素英,她根本就不关心罗青梅在哪过年,她只注意到梁师母带来的这一些东西,光看包装就特别的上档次。

    梁师傅和梁师母心里也是满意的,罗家人没想象中的难缠,维持着不冷不热的关系就成。

    事情一定下来,那自然是越早去港岛越好。

    罗青梅安排好店里的事情,又跟项春聊了聊美味工厂年末的总结。

    罗青梅手上占着工厂的股份并不,但是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收益是要用来维持工厂的日常运作的。

    她能动用的钱数额并不是特别大。

    罗青梅希望从这次的收益中再分出一部分给员工分发年终奖,或当奖金或是发放物品。

    而项春的那一份并不会少。

    罗青梅提前

    把年货给准备好了,对于项春,并不需要什么名贵的东西,只要是自己亲手做的各种吃食就行。

    罗青梅这次做的香肠和腊肉,除了何在言和罗青鸿的份,其余都给项春了。

    项春自然是心满意足的,罗青梅的手艺太得她的心了。

    “项姐,你知道哪边有成色好的人参、三七吗?我想买一点。”

    梁端似乎什么东西都不缺,罗青梅想到自己能做的,也就只有她不怎么显露的药膳了。

    “人参?这个我家就有,三七的话我帮你往医药公司问问。”项春眯着眼,“你这是要做药膳?”

    她知道罗青梅做的通乳汤在南门街这一片挺出名的。

    “是的,去了港岛,想给两位老人补补。”罗青梅,这次何爷爷何奶奶的突然离世,对她的触动挺大的。

    人还是要珍惜眼前人,免得等阴阳两隔后才来后悔,那未免也太迟了。

    “你这想法不错。”项春琢磨了下,要不等罗青梅从港岛回来,她也找她做几盅药膳给李翔龙补补?

    “这样吧,我先问一下,晚上拿过去店里给你,如果没去,就明天。”

    “行。”罗青梅又跟项春道谢了两次,从办公楼下来,就看到厂房边上的花坛边,邱爱婷和一个高瘦的男生在话。

    她不由会心一笑。

    罗青梅想到项春晚上可能会过来,她琢磨了下,就计划着做一碗元宵。

    糯米水磨后压去水分,揉成团,包入调好的肉馅,外皮q弹、内里肉馅鲜嫩,跟花生、芝麻馅的汤圆是完全不同的口感和味道。

    罗青梅这次除了做肉馅的,还做了一点水果馅的,不像芝麻那般甜腻,甜中带酸,吃起来也不容易腻。

    项春会不过来?当然不会,她猜到罗青梅肯定会给自己准备点吃的,积极性可高了。

    她从家里拿了两棵李翔龙战友送的老山参,又从联系好的市医药公司的朋友手中拿到了上好的三七、黄精等药。

    项春到了店里,看到的就是案板上一个个圆滚滚的白色丸子,有点像是包心鱼丸,但细看又不是。

    “项姐来了,喝杯奶茶暖暖身子吧。”罗青梅把煤炉边上闻着的水壶拎起来,给项春倒了一杯奶茶。

    项春捧着杯子,“你要做什么?”

    “做了鲜肉馅的元宵和芒果果酱、桃子果酱的汤圆,想试试吗?”

    “行,我两种都要。”

    两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很快就端上桌了,项春拿着汤匙,毫不犹豫地先选了果酱的。

    她喜欢吃肉,好吃的当然要留到最后再吃。

    罗青梅擦干净手,心开项春带来的木盒,里头铺着绒布,放着两棵老山参。....

    成色、形状自然是无法跟前世宫中用的相比,但在这里也属于品相好的了。

    三七、黄精的质量同样很好。

    罗青梅感激地:“麻烦项姐了。”

    “这没什么麻烦的,我就想,等你从港岛回来,也帮我做几盅药膳吧,我家老李年轻时伤了身体,需要养养。”

    “没问题。”罗青梅应了下来。

    项春三两口就把碗里的果酱汤圆吃完,将勺子伸向鲜肉汤圆。

    鲜肉汤圆个头大,一个碗里就装着两个,煮熟后的糯米皮呈半透明,里头的肉馅若隐若现,

    轻轻咬破表皮,鲜甜的肉汁就流了出来。

    项春吸着汤汁,肉馅和糯米皮混合在口中的奇妙口感,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糯米容易饱腹,项春吃完后,肚子是饱了,可嘴里还馋着,她不客气地把剩下的元宵都包了。

    好吃的东西当然是要带回家独享啊!

    罗青梅除了自己准备的一点酱料、调味料,其他东西并没带太多。

    梁师傅和梁师母也是一样的想法,到了港岛都要换新的。

    不过林友谊和陈大先得知了他们要走的事儿,纷纷把他们做的年货送了过来。....

    林友谊做的是鱼卷,经过熏烤,短时间内不容易坏,而陈大先送的则是酿猪蹄。

    整只猪蹄去骨而不破坏表皮,稍微处理后,灌入调好的肉馅,扎好扣子,然后在主题表面抹上调好的料汁,挂在炉子里火烤干。

    猪蹄的吃法很多种,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把骨头去掉,毕竟没了骨头的猪蹄那就少了灵魂,吃起来还有什么意思呢?

    陈大先的这个做法并不是不可取,梁师傅对他的做法还是表示肯定的。

    但是味道的话,就要看陈大先的

    调味如何了,不过关,一顿骂肯定是少不了的。

    罗青梅瞅着那几个暗红色的酿猪蹄,脑中突然有好几个菜式想要试验,恨不得拿起菜刀马上行动。

    车上,罗青梅和梁师傅聊了聊,发觉他老人家也提起了兴致,就着这个酿猪蹄的做法,两人写了好几页的菜谱,现在只等着到目的后上手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