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十二——十三节)

A+A-

    ——十二——

    糜老太太的准备主要是些掐掐算算的事。虽然传家、腊佳、如月这些喝过洋墨水的新青年是不太信的。

    但是,风俗如此,世世代代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也就以「孝就要顺」来要求自己,日子和形式都按老太太的意思来办了。

    明家也是个大户人家,提亲时直接拿银子去明家是绝不会接受的,这一点糜海仓非常清楚。

    当然,糜传家和明如月也是不允许这么做的。这两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对一切把财产和婚姻联系起来的做法都是抵触甚至反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作为家长的糜海仓出了难题。

    好在糜家是名符其实的大户人家,各种高端大气的场面都能轻松应付。

    糜海仓也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成熟商人,各种难题在他面前不过是显示他过人本领的机会。

    早在传家和如月两个年轻人互相表露出爱意的时候,他就开始考虑为他这个长子提亲、甚至大婚的具体事宜了。

    糜海仓的准备则要具体的多、实在的多。作为一个有些知名度的商人,他老早就和派往各地的伙计有交待,凡遇到新奇特和贵重的物件尽量收购回来,糜家上有老下有的,备些别人家没有的珍品总会派上用场的。这些年,各路人马也着实给他收回了不少的好东西。

    在自家的精品库里,糜海仓首先想到的是明老爷和明老太太。

    两位长辈虽然并不比糜海仓年长多少,可这些年来处处照顾他、提携他,最后居然同意把掌上明珠如月姑娘远嫁到梁州的糜家来,而且儿子要比人家姑娘整整大上十岁。他自然要把珍藏的最心爱的东西回赠人家。

    糜海仓首先想到的是去年宝柱带回来的一张雪豹皮和宝栓专门制作的一对昆仑玉如意。

    原本这两件宝贝糜海仓是要在母亲90大寿时作为礼物孝敬她老人家的。可是,道了几次,老太太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到雪豹皮子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

    前年刚开春,糜家的马队从格尔木回西宁的路上,因为大部分的牛羊都怀孕待产,这个季节,青草正在萌芽,饲料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除了公羊和病羊,牧民是很少杀牲畜的,他们计划收购皮子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不得已,只要遇见村落甚至一顶帐篷,他们都要去问问。有一天,当邹宝柱带人进入一个孤零零的帐篷,当主人一张张向他们展示上好的羊皮时,邹宝柱在他家的皮子堆突然发现了一个带斑点的长尾巴皮子,非常好看,可主人已经吓得面如土色了。

    只见他一面赶紧用羊皮盖上那张皮子,一面让所有的人都退出了他家的帐篷。

    原来那是一张雪豹皮。

    雪豹是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兽,它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雪线附近,常人很难见着。

    就是遇见了,也只有顶礼膜拜的份儿,是万万不能伤害的。

    如果有谁捕杀了雪豹,被发现自然是要按宗教仪式处死的。即使不被发现,也是要受到神灵处罚的。

    邹宝柱听了这些,他让其他的伙计们都远远地等着,自己带着个会讲藏话的人一起重新进了那顶帐篷。

    主人明显是被吓着了,一个人跪在佛像前,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念着什么。

    等他稍微平静些后,邹宝柱通过会藏的人跟他:“我们什么都看见了,如果把那张皮子卖给我们,我们什么也不,就是神灵怪罪下来,我们也可以分担一些罪过。而且,我们是内地人,没有人去给噶厦官府报告。”

    那人带着哭腔:“都是我的福报不够,才伤害了神兽。去年冬天,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雪,山上所有的东西都被埋在了雪堆里。

    一天晚上,我听见羊圈里羊的惨叫声,就提着个铁叉去了。

    由于天太黑,就看见两只绿色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我以为是狼。

    由于离我很近,就在它蹲下身子要扑向我的时候,我把铁叉投了出去,直接插在了它的额头上。

    等我提来灯一看,才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了。本来我把它放在佛面前颂完经后,是算连夜埋了它的。

    可是,草原上的土地都冻的太硬了,而且雪也很厚,我刨了半夜,也不能把它完全埋进去。

    我担心,万一开春雪化了之后,被人看见,这一带只有我一家人,官府和寺庙里必然知道是我干的,我这一家老可怎么办呢?!”

    看那人匍匐在神的面前,混身发抖,邹宝柱轻轻拍拍他:“神灵会原谅你的。一来你不知道面对的是神兽,二来羊和你本人也是菩萨要保佑的生灵,你用一只雪豹的生命,保住了更多的生命,佛会感激你的。”

    听了这话,那人站起身来,双手合十,向邹宝柱深深地鞠了一躬,脸上的恐慌明显平静了许多。

    邹宝柱告诉他:“这张皮子放在这里,迟早是个祸害,连累你们一家人。不如让我带到内地去,既可以让这漂亮的精灵发挥作用,又能免除你的罪责。”

    那人心翼翼把皮子取出来,像献哈达一样,双手把它呈给了邹宝柱。

    宝柱仔细一量,这是一张精美而且非常完整的雪豹皮。邹宝柱首先想到的是铁叉叉出的伤口,可怎么找也没有找到。

    他严肃地问那人,那人诚恳地:“我们信菩萨的人绝不谎语。”

    他拿过皮子在眉心处用手扒了扒:“当时我的铁叉共有五个叉,是中间三个叉扎在了神兽的头上。其中有两股正好插入了神兽的眼睛里,最中间一股插在了这里。”

    邹宝柱凑近一看,在雪豹的眉心绒毛下面有一个孔,而这个孔的位置恰好是一个黑色斑点,只有从皮子的里面看才会更明显些。

    邹宝柱想,这真是上天赐给的完美礼物,就连最高明的猎手要想得到这么完整的皮子,除了用毒药之外,根本没有别的法子。

    邹宝柱通过翻译对那人:“我用十张羊皮的价钱买下这神兽皮子好吗?”

    “不要给钱了,那样我的罪过就更大了。”

    争执了很久,邹宝柱对那人:“那我就拿走这张皮子了。”

    在行完答谢礼后,邹宝柱对那人:“我们都是生意人,我们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比你家过得好一些,就让我们来帮助帮助你家吧。”

    这样一,那人倒是答应了。邹宝柱让马队的每一个人拿一件自己随身的好东西出来,等回到梁州后再让义父给他们一一补偿。

    十几个你拿一件,我出一件,居然凑出了一堆好东西。有翡翠的烟嘴、皮质的褡裢,有绍兴的毡帽、冉州的苏绣汗巾,等等,邹宝柱则把义父给他的镶嵌宝石的腰刀拿了出来。

    最后,邹宝柱和马锅头一商量,把马队后面路上要用的最好的茶叶一并给了那人。

    糜海仓是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动物的,甚至都没有听过。就连自家马队的常年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马锅头声称自己也从来没有见过活的雪豹。

    糜老太太和糜海仓自然是喜上眉梢。不仅补偿了拿出自己东西的兄弟,还奖励了全体人员,特别是邹宝柱。

    再那对昆仑玉的如意。

    前年,邹宝栓在格尔木看见采玉人采到了非常大的昆仑玉原石,看那样子得有五六尺见方。

    邹宝栓知道,玉石以新疆的和田玉为上乘,产自缅甸的缅玉,也就是国人称的翡翠是硬玉的代表,昆仑玉无论质地和收藏价值都要比这两种玉差一些。

    但是,他从来没有见识过这么大的玉料。在生意的闲暇时间,他专门听到玉石加工的地方去看人家切割玉料。

    随着一方方玉料被切下,一块碧绿的玉石露了出来。因为路途遥远,邹宝栓不可能携带太大的玉料回梁州。

    最后,经过反复讨价还价,邹宝栓花一百两银子和两石茶叶,收下一块一尺见方的玉料。

    带到梁州,邹宝栓并没有让义父知道,而是委托自家跑冉州的马队辗转带到苏州,请玉雕师傅把最好的料精制了一对碧玉如意,其他的则给出了几只手镯、扳指和戒面、耳坠等物件。

    拿到梁州,几件出手就已经让邹宝栓赚回了本钱,有人甚至要出五百两银子收购这对玉如意。

    专门经营宝石生意的商人,如果这么纯净的绿色,换成翡翠的话,每一只都要至少值一千两银子。

    听到这话,邹宝栓才悄悄把他给奶奶准备的礼物拿出来。糜老太太和糜海仓刚拿到这礼物还是吓了一大跳,责问宝栓哪来那么多的银子。宝栓只好把全过程道了出来。

    看着这个比自己的长孙还要大十岁的义孙,糜老太太还真动了情。

    她:“难得我孙儿这么有心,辗转万里,历时半年多给奶奶制办礼物。这礼物奶奶收下了,只是这银子奶奶要自己出。

    我都土埋脖梗子的人了,这些东西我就把玩把玩,我百年之后,一件也不许随葬,这对东西就留下给传家提亲时用吧。

    再从我的珍藏中挑出几件来,分别给佑家、宝栓、宝柱几兄弟提亲。

    腊佳、菀佳、蕊佳姑娘的嫁妆,就比照着荷佳她们几个的办,我的那一份早就备下了,算是奶奶的一点心意。”

    着,奶奶让章氏把钱匣子抱出来,拿出一百两银子,要给宝栓。

    邹宝栓一下子跪在了奶奶和义父面前,激动地:“奶奶对宝栓、宝柱恩重如山,孙儿这里只是尽些孝心。况且,我买的一整块玉料,制了好多件东西,有些物件卖了,本钱早就赚回来了。

    因为我的孝心,还让我发了一笔财。宝栓若是收下奶奶给的银子,岂不是和奶奶做起生意了吗?我还在想怎么跟父亲,咱们糜家今后能否增加一项做玉石原石的生意呢?”

    奶奶一听这话,就把银子收了起来,扶起宝栓:“孙儿呀,你刚才是出了天理。有孝心的人,老天都会眷顾的。算了,这银子,奶奶都先替你们存着。

    不过,送玉如意并不要求成双成对,这次给传家提亲送明家一只,还有一只留着给你提亲用。你也快点把亲事办了,奶奶等着抱重孙子呢!”

    这些年,在糜海仓的交待下,光糜家青藏马队带回来的冬虫夏草、羚羊角、藏红花、雪莲花、玛卡等珍贵药材,佛像、佛珠、唐卡、蜜蜡等艺术品,都已经有了相当的数量。

    当年在邗州、冉州等地搜集的人参、灵芝、铁皮石斛、鹿茸、虎骨、麝香等也是非常丰富的。

    梁州的第一品牌茶叶「午子仙毫」自然是重中之重。提亲时,把这些东西精心包装、披红挂彩,想必明家不好拒绝,两个年轻人也是没有理由反对的。

    至于馈赠女眷和发孺子的金玉宝石、奇巧伴手礼更是不在话下。

    明家对回赠品的考虑也是非常周全的。

    明家的产业集中在缫丝、纺织、绸缎、布匹和高档丝绸服装、刺绣、居家用品等等和丝绸有关的行当。

    特别是以明、糜两家为主的「斗绣」让明家丝绸这个品牌,在苏州、杭州、冉州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都赫赫有名。他们制办礼品当然会围绕这些特色,扬长避短。

    对于糜老太太,穿的戴的放在其次,主要是制办些铺笼帐被之类,明家还以明老太太的名义给糜家几个尚未婚配的晚辈,佑家、腊佳、菀佳、蕊佳准备些居家用品,先搁在糜老太太名下。

    对于糜海仓,明家在准备回赠的礼品时是颇费了些心思的。

    主要是因为糜海仓本身没有什么爱好,是个极不注重外表装饰的人,而且痛恨玩物丧志。

    最后,还是听了明老爷的建议,专门到苏州的玉雕大师那里订做了一件祖母绿的腰牌。

    既显档次,又不必露在外面,想必糜海仓是不好拒绝的了。

    糜家的六房夫人、太太们则委托钱悦成悄悄用最上乘的明家丝绸面料,量身订制了五件套的旗袍正装。从用料到式样完全一样,只是颜色和花色不尽相同。

    糜家的六个姑娘、姐们年龄差别很大,礼品当然也是不同的。

    三个出嫁了的荷佳、美佳、茹佳,和妈妈们一样,全是旗袍。

    腊佳是个洋派人物,自然不能赠金呀、玉呀什么的。最后,由明如星建议赠送一对象牙笔杆的「派克」自来水笔。

    菀佳和蕊佳两个妹妹,则是由如月姐姐领着由她们自己选了各自喜欢的礼品。

    就连邹宝栓、邹宝柱两个糜家义子,每人也得到了一身面料、做工都十分考察的长袍。

    回赠姑爷哥俩的东西,明如月坚持要自己准备,而且是对任何人都秘而不宣。

    家里知道这些新派人物追求「有意义才有价值」的理念,也不去管女儿给自己的如意郎君和叔子准备什么了,只要他们喜欢就行。

    至于绸缎、布匹、丝绒,台布、床单、被面,屏风、窗帘、帐幔,团扇、香囊、手绢……等等一切和丝织品有关的物件,更是早在如月姑娘一出生,就开始筹备了,那丰富程度和精美程度都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赠送糜家的更是优中选优、好上加好。

    ——十三——

    糜、明两家互赠礼品是没有仪式的,这是两家老太太共同的意思。

    但是,媒人引见、换庚帖、知会乡里这样做给人看的环节是做得有板有眼的。

    媒人当然要有身份的,至少要和糜、明两家的门户相当的、有影响力的人出面才好。

    糜老太太和糜海仓仔细盘算之后,觉得在冉州这一带和糜家关系比较密切的名门望族中,最适合出面合糜传家和明如月这亲事的,要数年秦家老太太了。

    为此,糜老太太和糜海仓专门修书给秦老夫人和秦老先生,明了糜、明两家和传家、如月两个孩子的意愿,请秦老夫人出面成全这一美事。

    信是由糜海仓的三个夫人窦氏、章氏和茶花亲自送到秦府的。

    虽然糜海仓早前已经和秦老先生沟通过此事。但是,这种形式还是很重要的。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要有依据,媒妁之言要有凭证。大户人家有的甚至要把这些包括生辰八字、庚帖在内的重要物件存留在家谱里。特别是长子长孙的。

    秦家对糜、明两家结亲家是乐见其成的。

    窦氏、章氏和茶花到秦府时,秦家的女眷们都已经在大门口等候多时了。

    章氏代表丈夫糜海仓向秦老夫人赠送了媒人礼,秦老夫人高调笑纳了,以表达她非常乐意成人之美的意愿。

    章氏一行被秦老夫人让到了秦府的堂屋,这是秦家举行大事、要事和接待重要客人的场所。

    章氏携窦氏和胡氏茶花一起,双手将儿子糜传家的庚帖呈给秦老太太。

    这是一个用大红锦缎做封面的册页,烫金的「糜」字占据了封面的中央大部空间,格外扎眼,既彰显了糜海仓对「糜」姓的骄傲,也体现了糜传家在糜家的独特地位。

    封面的四个角点缀着莲花缠枝纹和出双入对的鸳鸯图案,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意。

    册页的芯子是用托裱浅粉红撤金宣纸精制,仔细瞧瞧,上面压花龙纹和牡丹纹若隐若现。

    扉页上烫金龙凤托举着大红喜喜字,首页上非常有功底的竖版隶书:父亲糜海仓,母亲糜章氏,祖籍江苏邗州,客居安徽冉州,现居陕西梁州。

    正文页面竖版正楷:糜传家,庚子鼠年己丑月丙午日,光绪二十五年腊月初九午时,西元一九0一年一月二十八日生。

    秦老夫人接过庚帖仔细端详后:“自从新式教育以来,很少见到这么精致、完整的传统庚帖了,到底是家学渊源深厚的大户人家,明家姑娘真是遇见好人家了。”

    茶花不失时机地:“老夫人不急,只要秦府愿意,我儿佑家的庚帖很快就送达府上,还请夫人成全我儿佑家和令孙女婵姑娘之美。”

    众人皆笑而不语,只有秦家二公子秦功珩的女儿秦若兰羞红了脸跑出去了。

    若兰姑娘的妈妈破了僵局。她笑着:“佑家和若兰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我们都放心。只是这是后话,今天还是先长公子传家的大喜之事吧。”

    秦老先生和秦老夫人知道,他们这个名义上的媒人只是要在糜明两家之间走个过场,既不必费口舌之功,也不用破金银之财,一切都只和礼节与面子有关。

    章氏她们陪同秦老夫人一起往明府去。走到糜府门口时,她们是不能直接去见明家人的,而明家的大门也是故意紧闭着的,要让保媒之人反复敲之后才能开启。开门的不能是明家能做主的人,但也不能是下人。

    待嫁姑娘明如月是明家三姨太纪氏生养的,今天来给秦老夫人开门的是二姨太张氏,见是秦老夫人自然是边开正门边向里屋传话:“秦府老夫人大驾光临!”

    明府里当然上上下下都行动起来了。

    如月姑娘本来是被要求躲起来的,可是这个受过新式教育和西洋教育的姑娘,坚持要参与全过程。

    当二娘开大门的时候,第一时间扶着秦老夫人的就是明如月。

    进入明府明如月始终陪在秦老夫人左右。

    到了堂屋,秦老夫人向明家的列祖列宗上香行礼后,明老夫人笑笑:“如月啊,到你自己的房间去,大人们有些事要商议。”

    如月姑娘头一歪:“商议什么事还要背着我?再,我也是大人了。”着便站在奶奶背后,给明老夫人揉起肩来。

    执拗不过,大人们只好按程序进行了。

    秦老夫人坐在了明家神龛下的八仙桌旁,示意随同而来的二儿子媳妇呈上糜传家的庚帖。

    明老夫人接过来大致看了一遍,顺手递给了如月妈妈纪氏,纪氏则把女儿如月的庚帖递给了婆婆。

    秦老夫人从明老夫人接过如月姑娘的庚帖后:“恭喜恭喜,糜家是很有教养的家庭,传家那孩子也是知书达理的好后生,老朽有幸来保明、糜两家这个媒,见证两个孩子的美满生活的开端,感谢明、糜两家对老朽的抬举。”

    明老夫人示意纪氏向秦老夫人献上答谢礼。秦老夫人高兴地:“这礼我收下了,希望能尽快喝到两个孩子的喜酒。”

    纪氏深深地向秦老夫人鞠了一躬:“到时候第一个要请的自然是秦奶奶您。”

    秦老夫人回到糜家时,糜家已经将自家的堂屋布置一新。接过换回来的如月姑娘的庚帖,章氏把两个孩子的庚帖整齐地摆放在神龛的香炉前,和窦氏、胡氏茶花一起,带着糜传家、糜佑家向列祖列宗行三拜九叩之礼。

    看着儿子大红的庚帖和未来媳妇嫩绿的庚帖,章氏忍不住潸然泪下。

    她一字一顿地:“糜家列祖列宗在上,自大明洪武以来,我糜家第二十七代孙传家,欲娶明家姑娘如月。

    二人情投意合,青梅竹马,糜、明两家学养深厚,家境殷实,门当户对,请列祖列宗护佑两个孩子,保佑两个年轻人生活幸福。

    糜海仓携夫人陈氏、何氏、窦氏、文氏、章氏、胡氏在此给列祖列宗报告,我们尽了我们的义务,我们尽了我们的职责,下一步还有二十七代孙佑家的终身大事要请列祖列宗护佑,在此一并禀报。”

    茶花听到姐姐的这么兴高采烈、字正腔圆、中气十足,早已是泪流满面了,传家和佑家哥俩更是匍匐在神龛前久久不愿起身。

    和明家约的时间已经到了,糜传家起身,换上了由茹佳姐姐建议、三姨娘做主、三姐夫钱悦成精心制作的长袍,进一步核实了向明家筹备的彩礼清单,在妈妈章氏、三姨娘窦氏、六姨娘胡氏的带领下前往明家。

    这次明家是大门敞开的,而且是由明老夫人领衔,率领包括明如月妈妈纪氏在内的女眷们在门口迎接。

    宾主来到明家堂屋时,明老爷、明老太太在神龛下的八仙桌前正襟危坐。

    糜家一行人到达后,糜传家向明家列祖列宗敬香后,跪在了神龛前。

    传家妈妈代表丈夫糜海仓明来意,并和窦氏、胡氏一并肃立在儿子糜传家背后,等待明如月父亲明伯雄的答复。

    明伯雄一直盯着明老先生,直到夫人纪氏用手轻轻捅了他一下,才若有所思地:“家父和令尊大人有过默契,女如月和传家也是青梅竹马、两无猜,做父母的我们本无话可言。

    只是传家属鼠,女属狗,作为父母我们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不知糜家是如何解读两个孩子庚帖的?”

    窦氏接过话:“属相的问题,我们糜家是专门讨论过。不过,讨论的结果是肯定的答案。

    “一来传家、如月都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人,他们什么也不信,什么也不怕。二来,传家是年终岁未的,农历腊月,西元一月,正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时,他这个「鼠」是站在「牛」鼻子上出生的。

    三来,如月姑娘态度非常坚决,非这个「全家哥哥」不嫁。一个女子尚有这般魄力,我家传家自然也不能退缩。”

    其实,明伯雄提出这个老话题来,也只是想糜家给个辞来封下人们的口舌而已。

    在听了糜家的辞之后,明老爷轻轻咳嗽了一声,转眼轻轻瞟了儿子一眼。

    明伯雄当然知道父亲的心思,就当众宣布:“只要两个孩子愿意,我们做父母的也没有更多的想法。”

    糜传家跪在那里,坚定的昂起头:“请明爷爷、明奶奶、明叔叔、明妈妈放心,传家这一辈子只疼如月妹妹一个人,我在这里也明确承诺,无论如何,我糜传家今后绝不再纳妾娶。”

    就在明家人用眼神交流的时候,等在二楼的如月姑娘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没有表态,突然大声地:“反正我不管,这辈子我明如月生是全家哥哥的人,死是全家哥哥的鬼,我这就和全家哥哥去梁州。”

    明伯雄声但坚定地呵斥道:“姑娘家家的,没羞没臊,现在没有你话的份儿。”

    明老爷接过话:“时事在变,世道也在变,这规矩也会慢慢变的。我看传家这后生是个厚道的娃娃,有学识、有教养、有想法、有冲劲,也只有他才能降住我那宝贝孙女。依我看,就顺了两个年轻人的心意吧。”

    听到这儿,章氏早已经泪流满面了。纪氏则走上前,扶起了跪在地上的准女婿糜传家。

    传家深深地对着明老爷、明老太太鞠了三个躬,从袖口里掏出彩礼清单呈给了未来的丈母娘,纪氏接过来递给丈夫明伯雄,也从胸前取出一份大红的回礼清单交到了章氏手中。

    糜传家这才抬起头来向楼上张望,当他发现心爱的如月妹妹饱含热泪望着他的时候,他冲着楼上深深地鞠了一躬。众人都向楼上一看,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知会乡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作法是搞一个规模上仅次于结婚典礼的定婚仪式。

    俗话,红喜事看前人,白喜事看后人。作为糜家掌门人的糜海仓不在冉州,正式的定婚仪式自然也无法举行。

    更何况,两个受过新式教育的当事人,也不想走那繁琐累人的过场。

    因此,就由如月妈妈、茹佳姑娘一起召集「斗绣」场的高手,紧急赶绣了一批手帕,图案虽然突出各位绣女的特色,有喜上眉梢、有莲花鸳鸯、有百合盛开等等,但中心位置都绣上了「糜传家明如月定婚啦」的金色字。

    手帕是由章氏和纪氏一家一户亲自送达的。每家赠送的数量是按照各家的实际人口定下的。

    只是,有的有亲戚来访,有的新近添丁进口,手帕竟然一批又一批的赶制。

    后来,那些和糜明两家不太熟悉的人家,也专门上门讨彩,希望能分享两家的喜气。

    最后,有些实在找不出理由得到这方纪念手帕的人,居然想买。经章氏提议,干脆多绣了一千件,让来者有份。

    很快,定婚赠送苏绣手帕在当地流行起来,而且大户人家都是指定让糜家的「斗绣」场来制作,这也成为茹佳姑娘店里的支柱产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