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二十七节)
——二十七——
没几天,刘芃就在他大姑,也是就刘长捷的姐姐带领下到邗州来了。
在这之前,每次刘芃来糜家都是美佳姑娘最先冲上去,一个劲儿地叫三哥哥三哥哥的。可今天,她只能躲在闺房里,想她那三哥哥了。
因为事先已经安排好了,刘芃一来,就被带到自己的房间里更衣梳洗,好去拜见糜美佳的长辈们。
刘芃从房间再出来时,已经是一身长袍马褂了。铁灰色的精纺棉布长袍和亮黑的丝质马褂,让这个十八岁的毛头伙子看起来一下子长高了些,也显得成熟了许多。
姑姑带着他先来到糜家的堂屋里,只见堂屋正前方八仙桌两侧的太师椅还空着,糜海仓和几位夫人、太太们坐在了堂屋两侧的圈椅上。
左边一排坐着糜海仓、文氏、章氏,还给刘芃留着一个空坐位。
右边一排坐着陈氏、何氏、窦氏,也给刘芃姑姑留着一把空椅子。
刘芃和姑姑双双对着八仙桌站在众人中间,姑姑从袖口里取出一封大红的帖子,双手递给了糜海仓。
糜海仓仔细看了后,递给了身边的文氏,文氏认真看着还指着帖子和糜海仓耳语了几句,再把帖子传给了章氏。
章氏并没有仔细瞧,瞄了一眼就起身把帖子交到了陈氏手里,陈氏侧了一下身子和何氏一起了点什么就把帖子传给了窦氏。
窦氏明显是有些激动的,她逐字逐句地看着看着,眼泪直在眼眶里转转。
但是,大家都知道她这是高兴的。当然,其中也有复杂的情绪。
毕竟今天是文氏以美佳母亲的名义来接这个帖子的,毕竟是文氏坐在了丈夫身边。
她把帖子在胸口捂了一会儿,还是站起身来走过去交给了丈夫。
这时,糜海仓也从袖口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大红帖子,起身交给了刘芃的姑姑。
这时,有节奏的拐杖敲击楼板的声音吸引众人的目光,只见宝栓、宝柱哥俩搀扶着糜老先生和姜老太太从楼上下来了。
众人都站起身来,糜海仓和文氏迎上前去,扶着两位老人坐在了八仙桌边上的太师椅上。
众人都落座,窦氏也走上前把刘芃姑姑拉过去坐在了她边上的椅子上。
糜海仓拿出刚刚收下的帖子,交到了父亲手里。刘芃姑姑也把帖子送到糜老先生那里。
就在糜老先生低头看两封帖子的时候,刘芃撩起长袍对着叫了十多年的外公外婆跪了下去。
磕了三个头后,双手抱拳挺直腰板一字一句地:“芃奉父母之命,随本家姑姑前来提亲,请外公外婆、舅舅舅妈恩准。”
糜老先生看了看老太婆一眼,又和儿子交换了一下眼神,笑眯眯地大声:“准了准了!”
这时,围着楼上栏杆旁的美佳的姐妹们又是鼓掌又是起哄。
那美佳也是躲在闺房里仔细听着的,听到爷爷准了准了,一不心把房门碰了一下,那响动逗得众人都跟着乐了起来。
糜海仓和文氏上前扶起刘芃,文氏还弯腰给这未来女婿拍了拍膝盖前的灰。
还没等刘芃站稳,糜荷佳带着弟弟妹妹们已经冲到了这个本来就非常熟悉的表兄弟跟前来了。
刘芃知道姐妹几个里,就数荷佳心直口快,有时也难免刻薄些。
茹家妹妹和美佳一奶同胞,想必不会太损他这个姐夫。他决定先下手为强,用礼物和言语先堵住几个表姐弟的嘴。
他一抱拳一鞠躬:“好姐妹,等一会儿,我有礼物送你们。”
没等她们几个反应过来,刘芃已经朝自己的房间走去。众人也都散了,只有荷佳她们几个等在那儿。
刘芃再出来时又换回了他平日里穿的衣服,手里拿一包东西。
他先挑出一个藕荷色的香囊双手递给了糜荷佳。糜荷佳接过香囊一瞧,是苏绣精品。
一侧绣着一朵盛开的粉白色荷花,另一侧一只莲蓬、一片展开的荷叶下躲了一只绿青蛙……
刘芃甜甜地:“祝姐姐赶快找到自己的青蛙王子,给我们生一群青蛙。好姐姐,今后我是叫您姐姐呢还是叫您大姨子?”
荷佳伸手一戳未来妹夫的额头:“随你咋叫。你要是不好好待我美佳妹妹,美佳舍不得揪你耳朵,我可下得了手的。”着就伸手去抓刘芃的耳朵。吓得刘芃直往后退。
刘芃又拿出一个豆青色的香囊双手递给了茹佳妹妹,我知道妹妹最喜欢春天了,这上面绣的是樱花。
东洋人「花如樱美」,可在我眼里茹佳妹妹可比这樱花美多了。
茹佳接过香囊,羞红了脸,一屈膝:“谢谢三哥哥姐夫。”
众人又是一阵笑。
他再取出一只粉红色的香囊走到妹妹腊佳跟前蹲下来抱起腊佳,哥哥最喜欢腊佳妹妹了,亲哥哥一个。腊佳也不岔生,就直接亲了刘芃的脸颊。
荷佳不干了:“也不害臊,这可是你姨子。”
腊佳一撇嘴:“我才不当什么姨子呢,我还当妹妹。”
她顺手一扬:“你们看,三哥哥给我这个香包是最漂亮的!”
刘芃放下腊佳妹妹,又取出个盒子来递给传家,这是给弟弟的手绢,你看看喜欢吗?
传家三下两下就把那盒子撕烂了,取出来一看是一对。一手拿一条手绢,你们都是一个,为什么我是两个呢?站在一旁的宝栓哥哥:“那是给你将来娶媳妇的。”
传家眼珠子一转,伸手把一条手绢递给了腊佳妹妹:“我要娶腊佳妹妹当媳妇,这条手绢就给你吧。”
腊佳还真的接过了传家递过来的手绢。
楼上楼下的大人们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只有传家和腊佳东张西望的,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
最后,刘芃从袋子里掏出两条汗巾递给了宝栓宝柱兄弟,哥俩接过礼物向刘芃鞠躬道谢。
一直站在楼上看热闹的糜老先生直点头:“这娃娃真是长大了,礼数多周全啊!将来一准儿是个做生意和过日子的好料子,看来咱二丫头有福了!”
糜海仓和文氏自然心里美滋滋地,其他几个太太也都点头称是,只有窦氏脸上的表情不太自然。
晚饭的时候,糜老先生对刘芃姑姑:“我请盘龙寺的高僧算过了,下个月的十八就是个黄道吉日。你在这住两天,让文氏陪你到处看看就回去和长捷他们,乘着我这身子骨还硬朗,赶快把两个孩子的喜事给办了。”
刘芃姑姑:“我们刘家自是巴不得早点把二姑娘接过去,一切都听姥爷您的。”
众人免不了又是敬酒又是道贺。
吃完饭,糜海仓:“宝栓宝柱,你们哥俩陪着姑姑和刘芃哥哥出去走走,我们带美佳和爷爷奶奶会儿话。”
宝栓:“我们去运河上的湖边走走可好?那里晚上也是灯火通明、游人如织的。”
姑姑正好没有去过,就这样定了下来。
糜海仓又:“阿贵你也拿点银子跟着吧,姑姑看上什么好东西就买点,出门一趟,回去总归要给老人孩带点礼物才是。
喜旺吃完饭就先过去,租一条船在那候着。这样,船上可能坐不下这么多人,宝柱就别去了。喜旺你们千万要注意安全。”
等阿贵他们都出去后,糜海仓让宝柱带弟弟妹妹们去后院玩儿,家里其他人一起到了父母的房子里。
糜老先生已经躺在了床上。他们坐的坐,站的站,把美佳姑娘让到了爷爷的床边坐着。
大家又先向美佳道贺恭喜什么的,美佳只羞红个脸低着头一句话也不。
完这个话题,糜海仓:“今天把大家召到一起是个大事,我们糜家要随时准备迁到很远的地方去,而且不再回来了。”
没等父亲完,荷佳首先开腔了:“为什么呀?”
糜海仓:“先别问,听我完。你们都是大人了,先一点很重要的,今天我的话,对外人谁也不许,包括宝栓宝柱,也不要对传家腊佳,别吓着他们了。
“现在官府已经盯上我们了,怀疑咱们暗通革命党。一旦他们动手,就会要了我们一家老的命。
“这次美佳结婚正好是个机会,外运东西时,我们就是给美佳的嫁妆。我已经订制了十口大箱子,五口箱子。
美佳和你娘文氏,你们一人一口大箱一口箱,其他屋里两人一口大箱一口箱。
自己先收拾自己的东西。秋冬的衣服用品和大部分的夏季用品都装箱,只留下这两三个月换洗的就行了。
还剩几口箱子装家里公用的物件。特别值钱的轻巧的首饰什么的,将来走的时候可以随身带着,但都不能留多了,路上不方便也不安全。
铺的盖的一律不拿,那边都置办齐了。箱子都是防水的,把那些怕碎易碎的物件尽量包裹在衣物里面。
这一出去,有水路有旱路,时间又长,别千辛万苦搬过去成了一堆破烂。
“你们也不必听往哪里去?我已经安排好了,新宅子跟我们这里的一样好,只是比咱们院子些,但房间还是很多很舒服,我们全家住进去,还住不了一半,佣人也是现成的,人都很好,生活和我们这里没什么两样。
周围邻居大多是做生意的人家,成年男人们好多都在外地,家里留下的都和咱家一样,除了老人孩子就是女眷,你们去了会喜欢的。
“明天我会安排阿贵父子和宝栓出趟远门,大概十天左右,我们要在他们回来之前收拾好,运出去。
阿贵、喜旺两个奴才靠不住,有事千万不能和他们讲。等他们回来后,我们的日子要一切照旧,不能让他们看出什么了。
“另外,就是日常花销的银子。你们各屋里的都跟我实话,自己手里都还有多少金条和银子?现在都集中起来花,等到了新地方再一两不少地拨给你们。”
陈氏:“我这有两根「大黄鱼」,银子大概有二百两左右。”
何氏:“我这有两根「大黄鱼」,两根「黄鱼」,银子一百多两。
窦氏:“我有四根「黄鱼」,二百多两银子。”
文氏:“这些年我开销少,我有二根「大黄鱼」,三根「黄鱼」,三百多两银子。”
章氏:“前几年传家腊佳的月银都在我那,两个娃娃开销少些,我有五根「大黄鱼」,三百多两银子。”
糜海仓:“你们除了文氏外,每个房里把黄鱼都自己留下,那东西方便携带。银子各屋自己留下五十两,其余的明天都集中在我那里。你们自己记个数,我也记个数,等到了新地方一并再拨还你们。”
姜老太太对儿子:“这些年我和你爹多少也攒下点银子。这二丫头结婚的花销我们俩全包了。无锡地方远,市场比我们这里也不差,就不给她买什么东西了,我们给五百两银子。其中二百两文氏你拿着,三百两给美佳做嫁妆吧。”
糜海仓赶紧对父亲母亲:“您二老辛苦一辈子攒下这么点银子,嫁个姑娘我们几个能行,就不劳二老费心了。”
糜老先生接过话来:“我们老了,银子留着就是给你们用的。只是我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可能只能见着二丫头出阁了。
今后姑娘们出嫁,传家娶媳妇我不一定能看得到了。到时候,奶奶有多少给多少,你们也别挑理。”
听爷爷这么一,三个孙女一个个都哭的泪人儿似的。糜老先生拉起美佳的手继续:“你们都长大了,要学着替爸爸分忧了,都别哭了。”
糜老先生停顿了一会,孙女、媳妇们都止住了抽泣。他继续:“现在是我们糜家最艰难的时候,一切都听海仓的,不许有半点马虎。今天在这儿的都是大人了,大家都操点心,要是把海仓累垮了这个家可怎么办呐!
这一阵子,该念书的念书,该理生意的还要一切如常,走的时候走得干干净净,不能让那两个奴才看出破绽来了。
走了之后,这邗州的生意先不要停,给那两个奴才一点希望,免得他们狗急跳墙。
我已经给相关人交待过,他们真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情,会有人收拾他们的。
“你们大家也都不要紧张,一切都在海仓和我的掌握之中。至少目前他们还不敢拿我糜家怎么样!
好了,一会儿,他们该回来了,你们都要镇定些,不要同传家、腊佳讲,孩子太不懂事,不能吓着他们,也免得他们乱去。”
一家人都擦干眼泪各自回房去了。
糜海仓把文氏和美佳留下,让她们再陪爷爷奶奶聊会儿天。
自己则在其他几位夫人和女儿的房间里转了一圈,提醒她们装哪些东西,该怎样装。
同时,又和几位夫人商议,撑面子的嫁妆由他来置办,除文氏外,其他夫人们每人从自己的私房钱里给美佳五十两银子。
这样,美佳嫁到刘家就有了五百两可以自己支配的私房钱了。
陈氏、何氏、章氏自然都是乐意的。窦氏她想多给些,糜海仓告诉她,来日方长,细水长流,以后她若有需要,或是添个一男半女的再给不迟。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等文氏和美佳回到房里,糜海仓已经在那里等她们了。一进屋,见父亲在那儿,憋了一天的美佳终于忍不住了,扑过去伏在父亲胸膛上,放声哭了出来。
糜海仓和文氏也不劝她,任她哭着。
等美佳止住了,糜海仓拉着闺女坐在了床沿上。他把算让文氏一起到无锡生活的想法和已经买了宅子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跟美佳了,美佳惊得半天合不上嘴。
待她明白过来,她站起来在父亲的额头上狠狠地亲了一口:“谢谢爸爸,我就知道爸爸最心疼美佳了。”
她又看着妈妈:“只是辛苦母亲了,今后要见父亲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文氏:“你能想到妈妈的难,妈妈就知足了。再你爸爸要撑起这么大个家,就是在一起,也不一定能天天来看我。只要你们父女俩心里有我,也不枉我当初选择嫁到你们糜家来。”着,一家三口又抱在一起哭了一会子。
临走时,糜海仓从怀里掏出两根「大黄鱼」递到美佳手里:“将来到了那边,不要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虽婆婆是你的亲姑姑,但毕竟媳妇不同于侄女,凡事多忍让些,多做少。
跟两个妯娌也不要攀比,人家都是当地人,有个别扭可以回娘家去诉苦。
你娘虽然在跟前,但她毕竟一个人,有个事也没有人商量,少跟她添麻烦。
爸爸只要有空,就会到无锡看望你和妈妈。这金条你先拿着。
爷爷奶奶给的,加上大娘和几个姨娘给的,一共给你凑了五百两银子,你自己放着,万一有个周转不开的事,自己花着方便些。
平日里对三哥哥要以礼相待,嫁给人家了,就不能还像以前当表妹一样了,凡事多支持他,生活上多照顾他、心疼他,他也会加倍地心疼你、呵护你。我先走了,有的事,你妈妈一会儿会和你仔细,都要记在心里。”
估计刘芃他们快要回来了,糜海仓就到大门口去迎着。
糜海仓走后,文氏坐到了美佳的床边。她拉起女儿的手接着丈夫的话:“刚才爸爸的那些话你可一定要记住了。你虽然不是我亲生的,可对我一片真情,我也把你当亲生闺女看,这次妈妈随你一起到无锡去,你爸爸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我们都不要辜负了他。”
美佳一边听着一边不住地点头。
文氏接着:“在家里总还像姑娘一个,可这一嫁人就是女人了。当年我嫁给你爸爸时,比你现在还一岁。
这男人都是一样的,白天再忙再累,晚上还是要到女人身上找点乐子的。
你又是你那三哥哥的第一个女人,他必是离不开你的。只要身子方便,你就先由着他,有上三个月最多半年左右的时间,等他新鲜劲过去了,你也适应了,你也会从中找到乐趣。
“家里肯定是有佣人的,粗活累活也不会让你干。但是,公公婆婆、特别是丈夫身上洗浆缝补的活要自己干。
平时对下人也要仁义些,要是下人们都捣你的鬼,你的日子也不好过。
没事了就可以到我那里坐坐,听你爸爸,离得也不远。但是,临走一定要和婆婆个招呼。
嫁过去了,刘家就是你的家,你到我那里是做客。这一点一定要有意识。
熬着些,等生个一男半女的,你就有话语权了。你亲娘嫁到糜家没多久就有了你,后来又添了茹佳,你的身子应该随你娘了,生养一定没有问题。
“噢,对了,现在我陪你到你亲娘那坐会儿,她现在心里一定也空落落的。”着,文氏就拉着美佳到了窦氏房里。
茹佳看姨娘和姐姐来了,就站起来要出去。文氏拉住茹佳,三姑娘你等会儿,咱俩一起走。
文氏就把美佳交到窦氏手里:“闺女要出阁了,你们娘儿俩会儿话吧。”
文氏和茹佳刚一出门,就听见美佳在屋里又哭了起来。
文氏拉着茹佳到了自己的屋子里,从梳妆盒里取出一只翡翠玉镯给茹佳套在了手上。
茹佳赶紧推托:“姨娘,我姐姐出嫁,又不是我出嫁,您给我这么贵重的礼物作什么?”
文氏把自己也要随美佳到无锡的事和茹佳讲了后接着:“你娘答应把你姐姐放在我屋里,你姐姐成了我的亲闺女,你自然也是姨娘的亲闺女。
我这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咱们娘俩才能再见面,以后你戴上这镯子就当跟姨娘在一起了。”
话到这份上,茹佳也只好收下这贵重的礼物。
美佳回到文氏房里时,文氏正在大丫头荷佳屋里。她拿了只祖母绿戒面的戒指对荷佳:“我们糜家大姑娘本应最先出阁的,只是我们要仔细挑啊、认真选啊,姨娘这就要跟你二妹妹到无锡去了,也不知道你啥时候出阁,嫁到什么地方去。
姨娘知道你是不喜欢太显眼的首饰的,就给你个玩意儿,先把这嫁礼给我的大女儿戴上,祝你早点寻下个如意郎君。”
荷佳快人快语。“四姨娘笑了,我哪有美佳妹妹那么好命,有个亲上加亲的三哥哥喜欢。不过姨娘的好意女儿还是要领的,这么漂亮的戒指,我当然要收着了。
等我嫁人的那天,我一定戴上,而且要逢人就跟人家讲,这是我四姨娘给我的。”娘儿俩又笑了一会儿,文氏回到了自己的房里。
文氏一回来,美佳就吧窦氏给的两根「大黄鱼」交给妈妈:“这是我娘给的,妈妈先帮我收着吧。”
文氏接过来:“这样也好,你刚过门时,对刘家上下也不熟悉,自己身边留下一二百两银子应急就好了。
其余的金条、银子我先帮你收着。有需要就到我那儿去取。
暂时用不上的,我先用来做点生意,就不让你爸爸出本钱了。等咱们糜家挺过这两年,你爸爸一定会加倍补偿咱们娘儿俩的。”
美佳当然和妈妈想的是一样的。
正着,就听见糜海仓站在楼梯口喊道:“都先歇了吧,有事明天再。大家不睡,弄出点响动,老人家就没法休息了。”
众人一听,都各自熄灯睡下了。糜海仓则来到了外甥,也就是马上要成为他女婿的刘芃房里。
当这个再熟悉不过的过去的舅舅,现在马上要成为自己岳父的男人的到来,刘芃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当真正单独面对时,他还是有些紧张。
糜海仓是娶过五个女人的过来人,他当然知道刘芃现在的心情。
他走过去,在刘芃头上摸了一圈,拍了拍身边的椅子:“子,过来坐下。”
刘芃笑着坐在了糜海仓身边。
糜海仓把手放在刘芃的肩膀上压了压:“好子,没几年这就该娶媳妇了。,二妹妹过门后算怎么待她呀?”
刘芃虽然心里知道怎么心疼美佳妹妹,可面对的毕竟是自己的老丈人,嘴还是有些不听使唤。
他赶紧站起来:“请舅舅放心,美佳妹妹过了门,凡事我都听她的。舅妈到了无锡也请舅舅放心,只要有空,我就带着妹妹去看望舅妈。”
糜海仓再次拍拍椅子让刘芃坐下:“你和美佳从就在一起玩,你也知道,她是个没有什么主意的人,凡事你要拿准主意,但要事先和她商量商量。
平时生活上也多迁就迁就她,毕竟她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她从身体就弱,有的事情不要硬来,你知道舅舅的什么吧?”
刘芃只是点头,一个劲儿地请舅舅放心,并保证:“过了门,二妹妹就是我的媳妇了,我不疼她还有谁疼她?”
听外甥这么,糜海仓也没有什么可的了,就让刘芃早点歇着,自己也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吃早饭时,糜海仓先问了刘芃姑姑的算,就让何氏和荷佳全程陪着姑姑出去看看。
糜海仓对刘芃:“今天你就哪儿也别去了,到姥姥、姥爷那里,他们有话跟你,也想听听你妈妈和家里的情况。等过几天让宝栓喜旺陪你到处走走。”
刘芃连忙:“这邗州城只怕我比宝栓兄弟还要熟悉些,就不转了。家里有什么事,舅舅尽管吩咐,我也是个大人了,不能成天价光玩了。”
众人都夸刘芃长大了,懂事了。
等吃完饭,众人都散了,糜海仓让阿贵去把邗州和周边与自家做生意的商户薄子拿来,让喜旺和宝栓留下。与此同时,文氏就到了陈氏房里。
阿贵拿着个厚厚的册子来了后,主仆几个围坐在一起,糜海仓让阿贵仔细把邗州往东的泰州、海安、南通州、常州、镇江这一线的糜家客户的情况捊了捊:“阿贵你带着喜旺和宝栓把沿途所有的糜家客户都拜访一遍,主要办两件事。一是把所有欠我们的银子收回来,把我们欠人家的银子结算清楚。
二是通告所有客户,现时不比往日,时局乱乱的。从今以后,凡和我糜家做生意的,都现钱现货,一笔一清。
实在不愿意的就请人家另寻合作伙伴吧。我大概算了算,现在外面欠我们的银子有二千多两,我们欠人家的只有几百两。
你们这次出门就不要带太多银子了,只带些碎银子够路上开销就可以了。
该收的收、该付的付,余下的边走边汇到邗州的宝来钱庄里来。
“宝栓你现在已经是我糜家的人了,从这次开始,也该学着和你阿贵叔一样记账,回来后我要检查,不能光跟着跑腿了。
一路之上,你们不必赶时间,无论谁家,拿不到银子就别走,实在是有难处的,叫他们掌柜的到邗州来直接跟我讲。
但有一条千万记得,和气生财,不能和客户动起拳脚了。我们是大户人家,你们出去也要讲个身份,吃住都要找好一点的地方,一来不要掉我糜家的价,二来也安全些。
这一阵子,家里主要操持二姑娘出阁的事,夫人太太们人手多,你们就别操心了。”
阿贵起身问什么时候动身?糜海仓:“收拾收拾,下午能走下午走,走不了最迟明天动身。再晚回来怕赶不上喝二姑娘和姑爷的喜酒了。”
喜旺下午还有点事,最好明天再走。糜海仓阴沉着:“你们看着办吧。”
糜海仓跟宝栓使了个眼色,等散了之后,宝栓来到了义父的房里。
糜海仓轻声对他:“下午你远远跟着喜旺,看他是不是又去官府了?只记住,不要阻止他。这次出去,凡是和客户核对账目、支付银两的事,你一刻也不能离开阿贵,把账记清楚了,我倒要看看这两个奴才敢耍什么花样!”
那文氏来到陈氏屋里一坐下,什么还没先哭了起来。陈氏也不知道具体为了啥,但一想应该和随二丫头到无锡去有关,就安慰:“女儿养大了自然是要嫁人的,你这多好啊,一辈子跟闺女在一起。”
文氏止住哭泣,拉着陈氏的手:“我到糜家也快20年了,也没有给海仓生个一男半女的,心里的不安自不必。
这些年,姐姐从来没有给过我白眼,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我们姐妹又要分开了。
这一别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聚,心里不免生出些凄凉和哀怨来,让姐姐见笑了。”
陈氏:“无锡又不是天涯海角,只要想见,等我们安定下来,海仓必定会安排咱们经常走动的。”
着,文氏取出一件精致的翡翠玉麒麟来递给陈氏,姐姐知道我娘家是做玉器生意的,前两年我娘家侄儿娶媳妇,海仓让我回去了一趟,哥哥知道咱们家里下一辈的情况,就给每个孩子备下了结婚的礼品。
原来想着等传家娶媳妇的时候再亲自给他的,可我这就要随二丫头到无锡去生活了,也不知道将来能不能赶上咱们儿子的喜事,今天就先给了姐姐,等传家成亲的时候,就由姐姐替妹妹给道个喜。”
陈氏见文氏得句句在理,也不好推辞。就从梳妆台的匣子里取出两条「大黄鱼」来:“二丫头嫁得远,路上带东西也不方便,我这做大娘的就不给你们买什么了,这个你先收着,到那边遇上个事周转起来也宽余些。”
文氏只是推辞不肯收:“美佳爷爷奶奶给的,你们各房也都明着给了,不要周转了,要是花得仔细些,就是生活几十年也是够的了。
姐姐就要迁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真不知道会遇上什么难事呢,你还是留着备个万一吧。”
陈氏有些不高兴地:“我们再难还有海仓呢!我们一大家子都在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虽是你们娘儿俩在一起,可毕竟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平时就你一个人在那里,遇事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身边多备点银子总是要的。”
文氏只好道谢收下。
从陈氏房里出来,文氏就去章氏屋里。她拉着章氏的手:“嫁到糜家,我这肚子不争气,一直抬不起头。自从妹妹生下传家、腊佳,我这心一下子就放下了。
我和二丫头这一走,也不知道我们姐妹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
这次我随美佳到无锡去,也都让你们破费了。我也没有什么可回赠你们的,这里有一对翡翠耳坠,是给咱们女儿腊佳的,你就先替她收着,等她大些了,就请你帮我给她戴上,这耳坠咱们腊佳姑娘戴着一定好漂亮的。”
章氏接过耳坠:“姐姐不来,我还正准备去找姐姐呢。前些年我房里两个娃娃,每月的例钱自然是多些,也攒下些银子。
只是姐姐和二丫头这次走的远,不方便携带,姐姐就收下这两条「黄鱼」,也不枉美佳叫了我这么多年的五姨娘。”
文氏知道推辞不了,就道谢收下了。只是不住地:“你们迁的那地方海仓是不错,可毕竟老话,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等美佳安顿好了,我会想法子去看妹妹和女儿的。”着,姐妹俩竟抱在一起哭了起来。
到了晚上,等各房都给老太爷老太太请完安后,文氏自己来到了公公婆婆的屋里。一进门,文氏就跪在了公公的床前,伏在地上泣不成声。
其实糜老先生和姜老太太对儿子的这个四姨太来告别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他们还是被感染地一起哭了起来。
婆婆姜氏上前扶起文氏起来坐在了桌子旁的椅子上。文氏止住哭泣,低着头:“我嫁到糜家快20年了,海仓疼我,各房的姐妹们关心我,晚辈们也都亲我,尤其是公公婆婆宽容我、怜惜我,可我什么贡献也没给糜家做,我真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东西。
眼下我又要随二丫头到远方去,从此再也不能床前侍候、堂前敬孝了,再也不能给二老端茶递水了。我就是个不称职的媳妇,今天来只能磕头赔罪了。”
完从怀里拿出一枚翡翠扳指,走到床前双手递给公公:“这是我从娘家带回来的,原想公公八十大寿时贺寿的,眼下我就要去无锡了,这两天我请人镌刻了公公的大名,请公公收下,祝公公婆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糜老先生接过扳指:“爹收下你的一片心意。这些年,爹娘知道你心里苦。现在好了,跟二丫头到了那里,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少让海仓操心,就算你对糜家的贡献了。
这扳指来的正好,等我百年之后,就让它陪着我把,正好有名有姓的,也符合祖宗旧制,亏你想得周到。”
姜氏接过话头:“二丫头怎么还是个孩子,许多事都还不懂。你这当娘的,这几天多给她道道。
过了门就是人家刘家的媳妇了,要守妇道、要尽孝道,话办事要合乎人伦纲常。”
文氏记住了。
公公婆婆让她也早点回去休息。
文氏回到美佳屋里,又把爷爷奶奶的叮咛交待了一遍后:“闺女啊,这次咱们这一去,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见上家里人。爷爷奶奶那儿你都磕过头了,想没想怎么和几个妈妈姨娘们和姐妹弟弟告别呢?”
美佳:“妈妈姨娘们我都想好了,一个个去跟她们会儿话,也磕个头感谢她们的生养之恩。
只是姐妹和弟弟总是要留点念想的,我也不知道给他们点啥。要不妈妈帮我出出主意。”
文氏笑笑:“妈妈姨娘那儿就按你想的办,反正一家子都要迁到远方去了,给了东西大家也不方便。
着拿出一个精致的锦囊,慢慢开,这里有三支金簪、一副金质步摇和一个套在束腰上的碧玉鬼头,有的是我嫁过来时的嫁妆,有的是这些年看着好就买回来的,现在我给你讲讲,你拿去给姐妹弟弟们吧。”
文氏先摆弄着那副华贵的步摇:“这是当年我过门时你外婆传给我的,也就带了一次,平日里想起来了就拿出来看看,现在你要出阁了,就给你留下吧。如果将来你也有女儿,就接着往下传吧。”
美佳把头伸过去让妈妈给她戴上。文氏一边给她戴一边:“这是要穿盛装才配戴的,你先照照镜子就取下来,不要让别人看见了,等大喜那天,娘一定要把你扮成最漂亮的新娘子。”
文氏取出三支金簪:“这些都是上好的,式样、重量都是一模一样的,只是上面的玛瑙吊坠颜色不一样。”
美佳接着:“这紫色的就给大姐,她可不喜欢红色的。玫瑰红的就给茹佳妹妹,她是个害羞的人,这个可以让她在人堆里更显眼些。
大红的腊佳妹妹最喜欢了。只是这个鬼脸怪吓人的,也不知道传家弟弟会不会被吓着了?”
文氏:“到时候,你就当着大妈的面给他,你大妈自然会给他讲这里面避邪的道理。”
美佳收着这些宝贝,站起来搂着妈妈又是亲又是不住地谢谢妈妈。
文氏提醒她明天吃早饭时千万别忘了约大家一起,现在全家人都忙,不抓紧有时一天都凑不齐人。
第二天一早,糜海仓和刘芃把刘芃姑姑和宝栓、阿贵、喜旺他们一起,直接从邗州送到了镇江码头。并一再叮嘱阿贵他们要把姑姑送到无锡再去办自己的事。
阿贵父子当然是满招满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