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九十六——九十七节)
——九十六——
明如星和方芳的行程比他们设想的要快得多。
告别华阳古镇,他们继续从傥骆道沿酉水河、越兴隆岭经厚畛子、穿骆峪进入关中。
一路之上,两个新婚燕尔的年轻人,真正放下了一切俗务,他们互相提示着从各种渠道学习关于秦岭的知识,似乎有点游侠旅行家的意味。
明如星文绉绉地:“穿越秦岭的诸条古道之中,要数傥骆道最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太白山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水岭。
大致而言,秦岭以北即为北方,秦岭以南就是南方了。《水经注》有云: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
方芳也不甘示弱。“在穿越秦岭的诸条古道之中,傥骆道是最便捷也最艰险的一条,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
主要有翻越西骆谷水与黑水之间的十八盘岭、黑水与湑水之间的秦岭正脊、渭水与酉水之间的兴隆岭、酉水与傥水之间的牛岭等等,人烟稀少,猛兽出没。
诗仙李太白《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石梯石栈相钩连」应该就是的这一段吧!”
他们除收集了大量两汉三国间发生在这条蜀道之上的历史掌故,如魏将曹爽出骆峪伐蜀、蜀将姜维出傥骆道伐魏、杨贵妃进傥骆,改名换姓为太真,等等外,还逐一拜谒了傥骆道上曾经的多处驿馆。
“驿馆是官道的标准配置。”明如星对方芳:“从咱们沿途经过的地名,什么蒸笼场、骡马店、火池坝、牌坊沟、三官庙、三星桥等等,就可以想象当年它作为官道的繁华和辉煌。
由于它的大部分路段都是在深山老林中穿行,常有猛兽出没。
因此,傥骆道也是蜀道之上栈阁最密集的古道。据,鼎盛时有栈阁九万余间。
也就是,整个傥骆道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可以风雨兼程的。
据史料记载,傥骆栈道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则设驿置……
这些凌空飞架在悬崖峭壁之上,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悬挂在激流溪之上,时而一阁,时而一楼,时而一亭,时而一廊,是何等的考究和华丽,又是多么雄奇和壮美!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
从第一次偶然听到当年杨贵妃遁入傥骆古道的传开始,方芳就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们一路行走,一路听,想把这些已经成为历史之谜的传串联起来。
终于在他们翻越最后一道分水岭官岭梁的时候,寻访到一个对杨玉环「入傥骆、下扬州、东渡扶桑」讲得活灵活现的客栈老板党玉轩。
党玉轩是世居的官岭梁人。他的太真客栈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是宾客盈门、红红火火。
这得益于太真客栈的三件宝:老板娘的锅盔老板的嘴,官岭梁的美味麂子腿。
锅盔是关中地区老百姓的主食,其实就是面饼。因饹成后形似锅盖、硬如头盔而得名。
其最大的优势是耐存放。一般人吃一块就能管上半天,是关中地区农忙时节和出远门时必备的干粮。
据太真客栈的老板娘在做锅盔时,要用这骆峪里一种特殊植物燃烧之后的灰调水和面,她的锅盔吃起来别有风味,因而深受到过往客商和傥骆道上脚夫们喜爱。
很多时候,大家为了带上几块「太真锅盔」不得不多住上一晚上。
“老板的嘴。”我们一会再,先来官岭梁的麂子。
麂子是一种鹿科动物,繁殖能力超强,在秦岭南坡和巴山的崇山峻岭中广泛分布。
由于沿傥骆道有麂子非常爱吃的植物,有麂子种群在这里繁衍生息,只是官岭梁太靠北了,已经是麂子分布的最北端了,数量少而又少。
麂子生性胆,有点风吹草动就反应过激,有些地方干脆把它叫「黄惊」。
所以,在官岭梁一带的高山峡谷之中要想捕猎到麂子是非常困难的。
麂子喜欢运动,擅长跳跃,善于奔跑,其肉质细嫩鲜美。麂肉炒冬笋、麂排炖官岭梁蘑菇成为太真客栈著名的招牌菜式。
更绝的是,党玉轩把麂子腿和肥猪肉、肥羊肉一起腌制成麂肉干,色美味香,久存不坏,便于远行携带,成为馈赠上品。
虽然党玉轩把价一抬再抬,以至于一条四五斤重的麂子腿可以卖出一只山羊的价钱,依然供不应求。
精明的党玉轩最后出了一个狠招,只有在他的「太真客栈」住五天以上的客人才能购买一条麂子腿,只有住满两天的客人才能吃上一份麂肉炒冬笋或麂排炖蘑菇。这样,无论什么时候,党玉轩的太真客栈都人满为患。
据只有党玉轩知道当地的麂子种群在什么地方。他是用投放盐巴的方式吸引麂子,用绳子套蹄的方式捕捉麂子,天黑之后再去收取麂子的。因此,麂子并不会因受到惊吓而逃离。
现在我们再来老板的嘴。
党玉轩最能的就是关于杨贵妃的传了。只是精明的党玉轩也把这传和住店时间联系在一起了,他每三天才能完整讲上一遍。
据党玉轩「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是,他记性了得,能过耳不忘。
他就把这些年过往客人讲的关于杨贵妃「入傥骆、下扬州、东渡扶桑」的真真假假的掌故、传串起来,以非常自信的口吻,绘声绘色,甚至添油加醋地讲出来,真正成为太真客栈最吸引过客的招牌。
善于表演的党玉轩每次都是从白乐天的《长恨歌》开始的。
党玉轩以评书的口吻:“各位客官,想当年,贵妃杨玉环在我太真客栈下榻的时候,这客栈还不叫「太真」。
唐玄宗天宝年后,寻访贵妃的文人学者络绎不绝,晚唐大诗人白居易亲自给我党家这店题名「太真客栈」。”
党玉轩这是典型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且不他这客栈有多少年历史,就算是从盛唐流传下来的,也未必能引起白大诗人的注意。
要知道,白居易到傥骆道考证了杨贵妃之死时,是在周至做都尉的,随行当然少不了车马齐备,前呼后拥,肯定是要住在官方的驿馆里的。
好,管他呢!我们权且认为党老板是在作广告吧,毕竟他是个生意人嘛,只要他讲得好、有意思就行了。
我们且听他是怎么的。
“大家知道,白居易写《长恨歌》的时候离安史之乱的发生只过去了短短50年,目睹和陪同唐明皇仓皇出逃的当事者有的还健在。
当然,时间的接近,也是把双刃剑。从正面,可以访问到当事人,得到真实的素材。
从另一面,作为大唐王朝的臣民,白乐天又不敢将实情一一写出。
所以,在《长恨歌》里便埋下了许多伏笔。比如「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就明白地暗示读者,杨玉环当年其实并没有死,或者当年死的并不是杨玉环。
“如果杨玉环真的没死,她当然不可能随唐玄宗过马嵬坡、走褒斜道、苟且西南。
那么,瞒天过海,侥幸逃过一劫的杨贵妃敢于返回长安吗?
要知道安禄山可是早就对杨玉环的美貌垂涎三尺了,她当然不敢。
袒护她的高力士等更不可能把她送到安禄山的怀抱里去。摆在她面前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南、向南,入傥骆、翻秦岭。
“傥骆道的骆口驿与马嵬坡近在咫尺,遥遥相望,当时没有落入判军之手,依然在朝庭控制之下的傥骆道上的驿城、驿馆、兵营、邮亭等,在接到唐玄宗的近臣高力士、陈玄礼、韦伦等人的手谕,当然不敢不心伺候,保守秘密。”
党玉轩自豪地:“官岭梁是横在仓皇出逃的杨贵妃面前的第一个拦路虎。这里山高林密,常有猛兽出没,且当时已经是11月了,秦岭的几座高山峰上已经有了积雪,从马嵬驿出发的官方人士,一般是不愿意当天翻越官岭梁的,要在骆口驿留宿过夜。
只是,当时的骆口驿附近驻扎的大多是逼迫唐明皇赐死杨贵妃的官兵,她自然不可能在骆口驿停留,只能玩了命地继续向南逃了。
到了官岭梁,一方面是觉得安全了,一方面从来没有受过脚力之苦的杨玉环实在受不了了,只能屈就在我老党家的祖先开的客舍之中了。贵妃这一住,就有了今天的「太真客栈」。
“离开老党家客舍的杨玉环是没有退路也没有选择的,她只能沿傥骆道一路南行来到了傥水谷口的洋州。
“安禄山的叛军力量并没有到达洋州,那里无疑是安全的。到了汉水之滨,看到这里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杨玉环原来算在此颐养天年、终老一生的。
但是,树树欲静而风不止。安史之乱虽然发生在天宝年间,但此前正是大唐中兴的开元盛世。
与大唐隔海相望的日本对这片神奇的大陆崇拜有加,有大量的遣唐使在唐王朝学习。
其中就有对唐玄宗重返长安充满信心的日本使臣藤原刷雄和阿培仲麻吕。
“藤原刷雄、阿培仲麻吕当然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营救杨玉环,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只要在危难时刻帮助了李隆基最最宠爱的杨玉环,等玄宗重新临朝,他们自然可以拿杨贵妃来和唐王朝讨价还价了。
“随杨玉环一起出逃的还有堂弟杨国忠的儿媳及孙子杨欢。这杨欢可是有野心的,他不会甘心在这秦岭和巴山的锁闭之下过一辈子的。经日本使臣教唆,当然心就更加活泛了。
“那时的汉江是大唐内河运输最发达的河道之一。在梁州府沔县的武侯伺里有「千帆秋水下襄阳」的碑刻。
要知道,秋天是大江大河的水量开始急剧减少的季节,汉江依然可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可见当时依托汉江的水路运输是非常便捷的。
“有了藤原刷雄、阿培仲麻吕当高参,杨玉环一行沿着汉江一边东进一边期盼着玄宗能早日重新复位临朝。
“行至襄阳,心乱如麻的杨玉环眼看着自己已经走出崇山峻岭的包围了,她再次开始思索自己的去向。
尤其是当她来到皇家御用的襄阳城外的汉江岛上的时候,看到和华清宫有些神似的屋宇,她的心再也承受不了这别离之苦和相思之累,她坚持要住下来,等待她爱的人、也是爱她的人来接她。
她知道,汉江岛上都是朝庭的人,关于她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的。
“事实的确如此。冬天的汉江岛是荒凉的,特别是到了深夜,那黑暗让人生畏,那寂静叫人发疯。
“在一个雪后的寂静夜晚,阁楼上传来的优美琴声,让整个汉江岛笼罩在从未有过的神秘气氛之中。
抚琴人把一曲《霓裳羽衣曲》弹奏的声情并茂,如泣如诉。
“要知道,《霓裳羽衣曲》是当今圣上唐玄宗李隆基的天才之作。自从杨贵妃用这个曲子亲自指导唐明皇的御用舞女们排出阵容豪华、场面恢宏的《霓裳羽衣舞》,这曲子、这舞蹈,就从来没有走出过华清宫,从来没有人在华清宫以外的地方聆听过这「只应天上有」的神曲。
但是,不知道是化名化妆的杨玉环万万没有想到,还是这个本来没有什么城府的女人经过生离死别后变得有城府起来了,她那如泣如诉、如歌似舞的琴声,把一个「玉容泪阑干、梨花春带雨」绝世娇娃形象,通过这似有若无的琴声呈现在汉江岛上。
“真是抚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这汉江岛上,除了贵妃的随行人员,还真有人有幸在华清宫亲耳聆听过杨贵妃演奏的《霓裳羽衣曲》。
虽然这人可能由于官位不够高的缘故,不曾和贵妃谋面。但是,这曲子沁人心脾、慑人魂魄的魅力,还是让他终生难忘。
“他知道了演奏者一定是杨贵妃这个惊天的秘密,天下人也都知道了这个弥天大谎。
“很快,李隆基就派人来到襄阳城外的汉江岛上密会杨玉环。当然,密会的内容无非是玄宗怎样想她、让她好好珍重、何日重续前缘、永不分离之类的话,并请来人捎去了贵妃在华清宫时常佩带和使用的金钗、折扇等心爱之物。
想当初,「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今日却「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真正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呀!
可见白居易先生的「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的细节描写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并非空穴来风。
“杨贵妃在襄阳的事实,引发了襄阳张维谨叛乱。杨玉环这个天下男人无不想据为己有,又让天下男人都不许别的男人占为己有的天生尤物、红颜祸水,当然是不能存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王朝的,至少不能在自己的辖区内逍遥。
“杨玉环还健在的消息传到长安,更导致了接下来的西苑宫变,始作俑者高力士、陈玄礼、韦伦等人,当然也受到了相应惩处。
“襄阳显然是待不下去了。往哪儿去呢?白乐天也是暗示过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海上?那是当然的。要知道,这时陪同或者挟持杨玉环的藤原刷雄、阿培仲麻吕是日本使臣,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以想象,一个心若止水、别无牵挂的女人再次上路该是怎样的决绝和义无反顾。
“向东,向东,一路向东的杨玉环真的没有什么目的地。阿培仲麻吕想到了从天宝元年起,为了传播大唐文化,邗州「栖灵寺」,也就是后来的盘龙寺住持鉴真法师数次尝试东渡日本的事,他们决定先到栖灵寺暂避。
“习惯了锦衣玉食、莺歌燕舞的杨玉环,哪里受得了这粗茶斋饭、梵音青灯的日子。
再,邗州是大唐王朝一等一的繁华都市,那里官员和商贾云集,虽然在栖灵寺杨玉环用了很少为人知晓的法号「太真」。
但是,这里的人许多是见过市面的,「杨贵妃在栖灵寺出家」的消息还是走漏了出去。
“看来邗州是不可能再呆下去了。不巧的是,时令恰好是隆冬时节,不要远渡日本了,就是常年和大海交道的老把式也不轻易出海了。
“这时的杨玉环是清醒的。她知道,她在唐明皇身边所享有的「三千宠爱在一身」、她在华清宫中所独享的「圣主朝朝暮暮情」,已经在她走进傥骆道的时刻丢失殆尽,所剩的身份只是女人,只是个能抚琴、善歌舞的女人。
在傥骆道艰苦卓绝的行走中,在汉水中漂泊不定的日子里,她极清醒地、不容置疑地抓住了这个身份,并牢牢地把握住了它,再没有松手。
“是年,她38岁。38岁的女人已经成熟,不再年轻。她知道,她的身体是天下男人都想得到的,这是她与生俱来的资本。
她也知道,《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舞》这个她参与创作的排场,足以支撑她在邗州这个名来利往的世界安度余生。
但是,她依然天真了。不!是「太」天「真」了。一个在大明宫弹奏《霓裳羽衣曲》的贵妃,一个在太液池畔编排出阵容豪华、场面恢宏的《霓裳羽衣舞》的「舞蹈皇后」,一个册封的大唐贵妃,怎么可能靠肉体、靠技艺活在大唐的国度里呢?
“藤原刷雄、阿培仲麻吕这两个来自海洋岛国的臣民,他们能想到的依然是大海。
隆冬时节,向北不成,东渡又不现实,那就向南航行,待到时机成熟再行东渡。
“他们带着李隆基暗中送来的金银财宝来了到乐成县属地的一个岛上。过惯了大陆生活的杨玉环哪里受得了海风的侵蚀。
不要歌舞升平了,就连基本的一日三餐也不能合她的口味。
再了,岛之上,一年也来不了几个陌生人,一下子来了几个衣着华丽、出手阔绰的外乡人,自然各种传言都有。
到了开春出海捕鱼的季节,眼看身份又要暴露了,他们又转移到了同属浙江的三门湾畔的沙柳清溪入海口。
“在这里,实在不愿意受脚力之苦的堂弟杨国忠的儿媳决定定居下来,她的儿子杨欢也是个有些野心的纨绔子弟。他不愿意到日本去,他要留在大唐以图东山再起。
“这就有了后来三门湾溪头著名的杨家村。乐成属地的那个无名岛也就成了后来的「玉环岛」。
“杨欢母子真的在三门湾过起了日子,这当然不是使臣藤原刷雄和阿培仲麻吕所乐见的,他们以完成玄宗重托为名,逼迫杨玉环乘船一路向北,向更靠近日本的辽东半岛的安东都护府进发。为了安全,他们首选的居留地依然是佛教名刹望海寺。
“望海寺位于大孤山的山腰,是一组寺庙建筑群,因供奉着儒释道的创始人和重要的神、佛、仙,如孔子、释迎牟尼、玉皇大帝、地藏王、药仙等,「三教合一」,是一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和谐之地。初来乍到的杨玉环就借住在其中的三霄娘娘庙里。
“这是杨玉环逃亡途中过得难得的逍遥之时、逍遥之地。她甚至在那里亲手种植了两棵她和李隆基都非常喜欢的银杏,以纪念她那只能成为回忆的爱情。
“客官如若不信,现在可以去看看,后人为了纪念杨贵妃,还三霄娘娘庙的大殿是最中间供奉了一尊杨贵妃塑像。
“盛夏时节,杨玉环带着她那无法割舍的爱情和对家园故土的无限眷恋,跟随阿培仲麻吕,从日本久津唐渡口登岸,开始了她在日本日月不长,但影响深远的流亡生活。
“大唐王朝大名鼎鼎的贵妃杨玉环到日本是经过日本方面精心策划的,正急于向唐王朝学习的岛国皇室当然非常重视。刚刚登岸的杨玉环就遇到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日本藤原麿由于使本族的光明子成为皇后,使日本大贵族橘氏失势了。橘氏的代表橘诸兄的儿子奈良麿纠集了一批反藤原麿的人,准备用政变的方式推翻由光明子的女儿孝谦女皇。恰在此时,杨贵妃大驾光临。
“政变前夕,孝谦到港口去迎接杨玉环,接到奈良麿准备政变的报告,孝谦向杨玉环询问大唐王朝遇到这类事是如何对付的?
杨玉环告诉她应该恩威并用。威,就是先发制人把策划政变的全部一网尽,全部车裂。恩,就是轻税薄赋施恩于百姓。
“孝谦听从杨玉环的建议,先发制人把参与政变的四百余人全部逮捕处决,家属充军到荒岛,然后派人到地方巡视减少税赋。
等天下安定了,孝谦退位让位给她儿子大炊天皇,但是自己仍然大权在握。
“孝谦平定了政变后,为了感谢杨玉环的不世之功,给藤原刷雄赐婚杨玉环,使藤原氏和自己更加紧密。再后来,孝谦废了大炊,自己重新登基。
“孝谦女天皇去世二十四年后,杨玉环和她的丈夫藤原刷雄拥立的孝谦的孙子登基,杨玉环则成了日本真正的统治者。
“从安史之乱中渐渐得到恢复的大唐王朝的继任者唐肃宗,看着因思念自己的爱妃而日渐消瘦的父亲,以父亲的名义派遣特使送了两尊佛像给杨贵妃,劝她回国,再续前缘,共享富贵。
此时,杨玉环心已成灰,一世情缘早就断绝。白乐天在此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太真此刻「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她拔下头上的一根玉簪,让特使交给唐玄宗。
李隆基、杨玉环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终于文人墨客的诗词里、在市井百姓的口水中,化成了千古长恨……”
听罢党老板这充满传奇色彩的讲述,方芳和明如星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们为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惊叹,他们为李隆基「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而点赞,他们为「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缠绵悱恻而如痴如醉,他们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阴阳两隔而扼腕叹息……
看着依然泪眼婆娑的新婚妻子,明如星紧紧地搂着方芳:“我可能给不了你「玉楼宴罢醉和春」,但我保证「春从春游夜专夜」。”
方芳反而平静地:“是啊,我没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倾城之色,也不追求「芙蓉帐暖度春宵」的颓废日子。
试想一下,如果李隆基只是一个中产阶级的普通子弟,以他的书法、诗歌,特别是音乐天赋,该是多么的风流倜傥、潇洒自如呀!
如果杨玉环只是一个市井百姓的邻家女孩儿,以他的绰约风姿和绝世舞蹈才华,该是怎样的钟灵毓秀、仪态万方啊!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他们又该是怎样的一对神仙伴侣啊!
只可惜,他们站在了令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巅峰,他们处在了万众瞩目的庙堂之上,纵然有一段流传千古的倾城之恋,纵然有一曲缠绵悱恻的旷世情缘,纵然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铮铮誓言,依然只能在人们「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叹声中黯然落幕,怎能不叫人唏嘘不已!”
明如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是啊,真是人生如梦啊!”
——九十七——
离开太真客栈,从官岭梁沿秦岭北坡一路下去,明如星和方芳很快就到了西安。
他们清楚,他们必须从感叹儿女情长和欣赏大好河山的轻松心态,回到内忧外患、纷争四起的现实社会中来。
方芳到西安支援东北军抗日的想法早就有了,她一直在通过自己能想到的一切手段联系东北军。
一到西安,她就按照早前的通信地址找到了武汉大学的西安藉同学。
接连找到的三个人,无论男女,也无论政治信仰如何,都几乎很惊讶地反问她,东北军?
抗日?她从同学们口中知道了,抗日的概念只是在东北军将士刚刚到来的时候被作为口号呼喊过,只是每年「九?一八」纪念日时被西安高校的同学们拿来作为游行、请愿,抒发爱国热情时主题。
方芳当然是不甘心的。当她通过刚刚组织过声势浩大的「九?一八」游行活动的西安高校学生联合会找到东北军在西安的首脑机构的时候,她彻底死心了。
在她的心目中,东北军的将士们现在心里应该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回东北老家去!”
但是,她被带到了「国民革命军西北剿匪司令部」来见她想象中恨死日本人了的东北军将领。
是「剿匪」的司令部,而不是「抗战」的司令部。
她不知道该怎样跟新婚的丈夫解释这一切,她也不知道回到汉口该如何跟自己曾经信誓旦旦的父母解释这一切。
她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微弱,她相信了糜腊佳绕着弯子告诉她的抗日既需要热情,更要善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忠告,她理解了作为学长的糜传家、糜腊佳、明如星、秦功璠等同样有爱国热情的青年,目前正在做的看似没有直接抗日的工作的意义。
几天下来,她知道了西安不是她抗日的战场,在西安的东北军还不是抗日的主力,东北军不需要她,西安不是她释放抗日热情的地方。
一路的寻觅她没有感觉到累,因为她心里有无限的憧憬;
一路的奔波她没有感觉到累,因为她有知心爱人相随。但是现在,她真觉得累了,她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空虚和失落。躺在爱人的怀抱里,她第一次失眠了。
经历比方芳丰富得多的明如星,其实对这样的结果是有思想准备的。
实在的,他现在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不必和新婚妻子分居两地的偷着乐,更有对妻子的理想抱负无处安放的痛心。
他知道这时候劝是没有意义的,他知道这时候最好的安抚就是紧紧地抱着她、陪着她,跟她一起失眠。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那一夜的失眠对方芳和明如星来是有价值的。
清起来,看着被自己折腾了一夜的丈夫睡得正香,方芳不忍心扰他,自己起床梳洗扮。
很长时间以来,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真地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脸了,也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抗日热情,噢,不!
是抗日激情提出过质疑。今天,她知道是该反省这激情了,是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了。
当然,她依然非常乐观,她知道自己必须抱有坚定的理想,只是不要太理想主义。
她知道自己必须面对现实,但也绝对不能走入实用主义。她决定和糜腊佳、明如月一样,从现实出发,从自己能够做、有条件做的事情开始,一步步奔向理想的高地。
明如星醒来,看到头发梳的一丝不苟、甚至还上了淡妆的妻子,还是吃了一惊的。
他不是为她的漂亮而吃惊,他知道他的新娘是非常漂亮的。
他是为她的突然改变而吃惊。一个一心想着抗日报国的有英雄情结的热血青年,怎么突然女人起来了?
是想明白了,还是走火入魔了?他不敢去刺激她,他甚至不敢主动开口跟她讲话。
看着半张着嘴不讲话的丈夫,方芳猜到他在想什么了,她只是淡淡一笑问:“亲爱的,早餐想吃什么?如果简单对付一下呢,我这就去楼下买两个肉夹馍。如果要吃汤汤水水的呢,就快起来,咱们一起去吃羊肉泡馍。”
明如星翻身下床,一下子把方芳揽入怀里,深情地在她的额头上亲了一口:“吃什么都好,只要和你一起吃。”
方芳紧绷着的弦终于被这轻轻地一吻拉断了。
她仰起头和丈夫热烈地拥吻起来。
对于方芳和明如星来,结婚虽然完全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但是,他们相爱的基础是共同的理想、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相同的生活理念,他们想的多半是国家和民众,他们没有更多地考虑家庭生活和生儿育女。
因此,虽然是新婚,可夫妻间的事情难免潦草些。现在,看明白了国家大事和生活琐事的方芳,一下子感受到了丈夫的温存和爱恋对她是多么的重要和迫切,她开始在丈夫的怀里放肆地磨着、拱着、呻吟着……
方芳把头枕在瘫软在床上的明如星的胸膛上问道:“哥哥想没想过将来要生几个孩子?”
“我是无所谓。反正我这一辈子就娶妹妹一个,生几个我都能养活,就看妹妹的想法了。
只是有一条,咱们明家的家业总是要有人来传承的吧?要与日本人斗争到底也需要后继有人吧?”
方芳撒着娇:“只要哥哥愿意养,咱们就生七个八个的吧。不过我也有一条,消灭日本侵略者的任务,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把它完全、干净、彻底地解决掉,绝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跟我们一样,生活在战争的阴霾之中。
因此,我昨天晚上突然想到,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要在肉体上消灭日本侵略者,还要从思想上改造日本军国主义者,更要从制度上框住日本这个富于进攻性、侵略性的民族。”
明如星叹了一口气:“谈何容易啊!日本国土狭,资源匮乏,他们弱的时候,他们羡慕拥有广阔大陆的国家,他们会虚心地向比他们先进的文明学习。
特别是自大唐以来,他们从国体的设计、政体的建构、国家机构的设置、政权的运行模式,甚至连房屋结构、服装式样、饮食习惯都拼命地模仿我们、学习我们、照搬我们的。
但是,当他们拥有和你对话的能力和资格,他就会和你讨价还价,想方设法从你这里赚取利益。一旦他们觉得自己的实力超过你了,他们的野心就会迅速膨胀。”
方芳接过明如星的话:“就连作为个体的日本人也是这样的。他们崇尚武力,信奉武士道。对强者,他们可以仰人鼻息、食人牙慧。
对弱者,他们会毫不迟疑地征服、统治,甚至杀戮。就连对待自己,也是如此。
放眼看看世界上,日本是自杀率很高的国度。而且自杀的手段都非常残忍,比如断臂、断足、切腹等等。”
明如星拉着方芳一起坐起来,理了理她的头发:“看来我们对对手的认识是一致的,也是深入的。我们非常清楚,我们面对的敌人,是一个从制度上、工业生产和科技水平上、人的精神世界都做好了战争准备的敌人,对付这样的敌人,光有激情和热情是不够的。
我们也要动员各党各派、动员全体国民,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才能保证中华民族不会亡国灭种,才能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受人欺凌。”
方芳重新依偎在丈夫的怀里:“是啊,想我泱泱大国可能马上就找不到一个能安放婴儿摇篮的地方了。不知道我们的宝贝是在我们的摇篮曲中入睡呢,还是在敌人的炮火硝烟里挣扎?”
看着妻子又感伤起来了,明如星双手捧着方芳的脸:“亲爱的放心吧,咱们一定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恶人存在,必有豪杰之士,只要有邪恶横行,必有正义力量。
动荡之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稳住心神,振奋精神。今天早一睁眼,看着我的爱人容光焕发、梨花带雨,我就知道妹妹已经从痛苦和失落中走出来了。”
明如星又在妻子的脸上亲了一下:“你看看,都是我不好,又把妹妹刚刚梳洗好的妆容破坏了。”
方芳的脸羞得更红了,她也亲了亲明如星:“妹妹扮是为个啥?还不是给哥哥看?女为悦己者容嘛!我都想好了,一会儿咱们就去买票,我跟哥哥到杭州去,到冉州去。咱们先成家,再立业。”
明如星高兴的翻身把方芳压在身下,两口又兴奋地闹成一团……
本来明如星是想带着方芳在古都西安到处看看的,方芳却坚持要尽快离开。
心里的事放下了,方芳一下子阳光了许多。她一扫离开汉口时的深沉和心事重重,显露出少女和媳妇应有的活泼和俏皮来。
西安到汉口的火车是要跑两天的。但是,无论如何总是比乘船和坐马车快捷、舒服了很多。
兵荒马乱的,列车上的旅客并不是很多,而且都或多或少的有些防范心理,初次见面的人之间互相交流的并不多,车上显得异常的无聊。
车过了郑州,方芳显得有些坐立不安起来。她总是愿意换到明如星的对面坐着,长时间傻傻地盯住他看。
明如星当然知道妻子的心思,她是在寻找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优势,以便给父母一个清晰的交待,给朋友一个合理的辞。
明如星脸上故意做出各种不堪的表情,趣着:“别看了,丑相公总是要见泰山的,我知道自己配不上方大姐,只是现在生米煮成熟饭了,不仅领了证,还登了报,不要亲人朋友,就连八杆子不着的人也都知道了。如星老是老了点儿,可这张脸总算还能见人吧?”
着着,明如星站起来又是比划胳膊,又是卡腰,笑着继续:“看看我这傻大个子和水桶一样的身段,身体绝对没有问题,再加上一顿能吃三大碗干饭,丈母娘那一关一定是好过的。”
方芳红着脸:“我现在不怕别的,就怕家里人怪咱们先斩后奏。特别是你作为男人,又比我大了将近十岁,我担心爷爷奶奶把不满都撒在哥哥身上。
虽然肯定不会闹出大的别扭来。但是,面子上的事我就不敢保证了。
要知道,现在哥哥的面子就是我的面子,我甚至把哥哥的面子看得比我的面子还重些。”
明如星夸张地做了个鬼脸,学着戏曲人物的口吻:“生这厢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方芳也如法炮制:“爱卿,有话快快讲来,本宫免你不死!”
明如星严肃的:“咱们分别在汉口和冉州演个双簧。在汉口的时候,当着你的家人,妹妹就是你追我的。
到了冉州,我就对我的家人是我对你穷追不舍。这样也许家里人会容易接受些。”明如星又戏剧化地:“不知娘子以为如何?”
方芳撅着嘴:“那也行,只是现在哥哥先明确回答妹妹一个问题,咱们俩到底是谁先追谁的?”
明如星若有所思,迟迟没有回答。方芳假装不高兴地:“哥哥不好,是不是心里真觉得是妹妹追得你呀?!”
明如星认真地:“不是不是,我是在回忆,我的心到底是在哪一刻被妹妹俘虏了的?”
方芳双手托着腮帮子静静地等着。她心里可美了,只是不想表现出来。她想知道丈夫在他们俩这个事情上的心路历程。
明如星:“其实那天你舅舅先进来跟我们商量,要给我们舱里增加一个人的时候,我还是不太高兴的。
毕竟舱位是人家糜传家订的,他没有表态前我是不好话的。
但是,当听到你的敲击在船甲板上的非常有节奏的高跟鞋的声音的时候,我就知道来了个美女,我这心里呀……”
明如星故意也学着方芳一样用双手托着两腮,做花痴状。
方芳有些着急地:“快快,哥哥心里怎么样了?别卖关子了。”
明如星诡谲地一笑:“我这心里就像钻进了一千只兔子。只待妹妹一露面,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我的嘴半天都没有合拢。
当时的傻样儿被我妹妹如月看见了,要不是她捅我一下,我真是要出洋相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如月总是撮合我们的重要原因。她悄悄跟我过,从来没有见我看到一个女孩那么失态过。”
方芳心里乐开了花,抿着嘴就是不笑:“哥哥继续往下。”
明如星接着:“当时心里暗自庆幸多亏没有一口回绝船长大人,不然怎么能与这么一位天仙妹妹同船共渡。
当时调整辅位时有个细节,不知道妹妹是否还记得?
就是我急着要住在妹妹对面。这样想看妹妹的时候,就不必转身转头斜睨侧目了。而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如月的眼睛。”
“我当然记得。哥哥当时一点也不害臊,一见面就让人家叫哥哥。一看就是个情场老手。”
明如星抢过话来:“天地良心,我可真的比窦娥还冤呢!活了这么大,我可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姑娘轻薄过。
那天见了姑娘也不知哪个神经搭错了,就想和你套近乎。这可能就是传中的一见钟情吧!”
方芳的好奇心被吊起来了。她追问道:“太笼统了,具体点儿。”
明如星坏笑了一下:“那我可真了啊!当时妹妹没有出现时,我心里想象的应该是一个灰上衣、黑裙子、短头发、羞涩扭捏的大学女生形象。
没想到一见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马裤短衫、伶牙俐齿、亭亭玉立的天仙。
我知道你是想追求一身中性扮,可是妹妹那挺拔的双峰还是暴露了你美女的身份。”
“讨厌!别的不看,专盯着人家那个地方看。”
明如星平静地:“废话,你那里绷的紧紧的,走路时又昂首挺胸一副骄傲的公主样儿,我不想看都不行。再了,我是个正常的男人呀。”
方芳赶紧断他:“好了好了,言归正传。你到底哥哥的心是哪一刻被妹妹俘获的?”
明如星不好意思地:“就那一刻!”
“那为什么当时没有表白呢?”
“一来当时那么多人,二来我也不知道你嫁人没嫁人。试想想,当时如果我直接拉着妹妹的手请你嫁给我,会不会把你吓个半死?
至少你会认为我是个花心大萝卜,反而在你心目中留下个坏印象。这叫欲速则不达。”
方芳羞涩地:“哦,没看出来哥哥还蛮有心计的嘛!”
明如星隔着桌拉着方芳的一只手:“妹妹想想,我都三十几岁的人了,青春期是在大上海那个花花世界度过的,家里的生意主要在杭州,丝绸生意当中会接触到非常多大户人家的千金姐,在选择妻子的问题上我是非常谨慎的。
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我们几个都受到了糜腊佳和糜传家的影响,都是下定决心只娶一个、只嫁一回的。
我们这样的家庭,物质生活方面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找一个心灵的伴侣,精神的配偶。
妹妹的长相、身材首先俘虏了我,但真正促使我下决心的还是妹妹的理想和人生追求。”
听着听着,方芳把另一只手也伸了过去,他们四只手紧紧地攥在一起。
“是啊,我们生在了一个最好的时代,科学和民主成为这个时代知识阶层追求的目标。
对于一个女人来,不再简单地追求「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了。
对于一个男人来,也不再以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
但是,我们又生活在了一个最坏的时代,封建帝制刚刚被破,军阀混战、党派纷争又让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帝国主义更是趁机想亡我国度、灭我种族,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吧?”
明如星高兴地:“就是这个!要真正俘获我心的,就是你的豪迈气概和责任担当。”
方芳把手抽回去,走过来和明如星坐在一起。她轻轻地靠在丈夫的怀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淡淡地:“实在的,到西安的事我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的,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这次如果不是遇见你们几个,我肯定会崩溃的。
言谈之中,你们表现出来的没有我这么坚决和豪迈,特别是腊佳姐姐和传家哥哥,他们表现出来的总是那样的平和,那样的淡定,有很多具体事情甚至有些犹豫不决。
我知道那是发自内心的自信和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坚定,更是「临事而惧」的周详和严谨。你们似乎已经找到了一条力所能及的救国图存的路子。
“这几天我也想清楚了,我决定跟你们一起干。我以明家新媳妇的名义进入,也不会引起别人的特别关注。
从政府的态度看,对日本人,我们要做好长期应对的算。
眼下,咱们俩都不了,该做生意做生意,该生孩子生孩子,要在不知不觉之中入他们的内部。
我想这一点,我作为一个女人是有我的优势的。就是哥哥所的,丝绸、刺绣、服装生意更多地是在和他们的太太、女儿和儿媳妇交道的。”
明如星顺手拿了一件衣服搭在妻子的身上:“妹妹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但是,这次到汉口和杭州,跟家里的老人们是绝对不能提生意以外的事情的。
一方面我们不能让他们为我们担心,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知悉范围对于我们的人身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方芳已经在他的怀里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