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一六一——一六二节)

A+A-

    ——一六一——

    糜清丽的毕业分配和糜清水的高考几乎是在同时。清丽去了青海西宁的导弹基地作了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而叛逆的清水执意要去上海,为了确保成功,他报了一个只能拿到大专学历的计算机专科学校。

    当听自己分到了王洛宾先生曲中的那位好姑娘的遥远的地方,糜清丽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几天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时不时从她的嘴里飘出来,她既期待自己快二十年的学习生活转入职业生涯的大展鸿图,更憧憬那蓝天、白云、羊群和一望无际的绿草地。

    她迫不及待地回到菊花岭,她要让所有亲人都分享她的喜悦。

    泼向她的第一盆冷水来自爷爷糜传家。

    解放后,糜家一直有个传统,就是要在自家堂屋悬挂一幅能弄到的最大尺寸的全国地图。

    现在这幅大图是由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的全国行政、地形二合一的地图,是糜清山知道爷爷的爱好专门从北京买的。

    糜传家面对处在亢奋之中的孙女,看她绘声绘色描绘想象中的青藏高原,听她哼唱“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做爷爷的真不知道该跟意气风发的孙女点什么。他只是拿起拐杖在地图被涂抹成一片土黄色的酷似一只兔子的青海省政区内唯一冷色调的、如同兔子眼睛的青海湖的位置上重重地敲了两下,幽幽地了一句:“我的好孙女呀,到时候「你那粉红的笑脸」就真的「好像红太阳」了……”

    糜传家边喃喃地着边朝外面走去。糜维诚很少见到父亲有这样颓废的情绪,当着女儿的面也不好什么,就静静地跟在父亲后面,他想知道父亲的到底想什么。

    糜传家带着儿子直接来到了已经建好的自己的坟前坐了下来,也不管儿子关心什么,自顾自地:“清丽这丫头,心大得很,虚岁都二十七了,研究生都毕业了,怎么不知道愁滋味呢?这一阵子,我有预感,不知道她下次回来还能不能见上面?”

    糜维诚赶紧断父亲的话:“您啥呢?这没病没灾的,怎么就往那儿想了呢?”

    糜传家依然面无表情地:“这是规律!我们一辈儿的,就数我经历的磨难多,从大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我这一辈子值了。

    现在清秀、清山都有了很好的归宿,清丽也能够自食其力了,清水虽然有时犯混,但总还是个好苗苗。

    “这些年,日本那边一直非常关心清丽,我们刻意淡化处理也是为她好,毕竟她是军人嘛。

    现在,她毕业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是非判断也该由她自己做出了。

    “清水死心塌地的要去上海,就让他去吧。男人嘛,不跌跟头、不摔跤是不可能真正长大的。

    更何况现在社会的变化这么快,兴许他是对的呢!

    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以上海的基础优势和区位优势,对年轻人有吸引力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如果我们担心他叛逆的性格的话,你自己也要好好反省一下,是不是管得太多了、太严了、太具体了?

    从现在开始放放手,试试看,反正你想管也管不着,这孩子他能好到哪去我不敢包票,但我能保证他是坏不到哪儿去的!”

    糜清丽开始理性地搜集一切关于她即将去的部队驻地的信息,所有正面的评价不是「民族风情浓郁」就是「民风纯朴」,不是「碧草蓝天」就是「牛羊满山坡」,很难找到「现代化」、「快速增长」这样的词语,让这个原来只从课本上和泽旺拉姆、格桑梅朵的歌声里了解过青藏高原的天之娇女冷静了许多。

    收到来自上海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爸爸主动给他准备学习和生活用品的举动,让糜清水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至少愿意和家里人交流了。

    可能是上了大学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了,他开始学习自己收拾物品,自己洗衣服,甚至主动帮爷爷奶奶和爸爸洗起了衣服。

    糜维诚突然觉得父亲看人真准。

    糜清丽第一次收到从日本寄来的信是下部队之后半年左右的事。

    一个保密要求非常高的高科技部队的技术干部,居然堂而皇之地和国外通信,而且事先部队首长完全不知道她有这层关系。这在部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一阵劈头盖脸的训斥之后,不管糜清丽如何解释日本那头是个当年反对日本国军主义的反战人士,今天也是热爱和平、热爱中国的国际友人,组织上给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许再联系。

    糜清丽虽然做到了自己不主动和日本方面联络,可还是有来自日本的信件不定期到来。

    而每一次糜清丽都不得不主动向有关部门「交待」来信的内容和目的。

    事情终于在有关部门私自拆阅了糜清丽来自日本的信件后发生了质的变化。

    糜清丽要求有关部门和领导公开道歉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后惹怒了对方,有关部门不仅没有道歉还要以违反保密规定给糜清丽处分并延长其见习期,推迟提干。

    这对于一向学习优秀、争强好胜的糜清丽来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她按照自己的想法采取了进一步措施,到地方司法机关提起了行政诉讼。

    这一举动虽然因地方司法机关没有管辖权而成为一个笑话。

    但是,还是在部队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用部队有关部门的话,就是“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相持之下糜清丽没有同任何人商量,决定以一个兵的身份复员。

    入伍八年半,读了八年书,并没有真正独立工作的糜清丽随着当年的退伍老兵一起告别了军营。

    糜清丽的心情是复杂的。半年的驻地生活,曾经想象中的浪漫彻底风平浪静了,她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去探视已经在当地离职休养的泽旺拉姆和格桑梅朵奶奶的亲兄弟强巴舅爷。

    她曾经五彩缤纷的憧憬已经被比内地早到了三个月的大雪彻底掩埋起来了,只剩下一片苍白。

    当然,她依然深信一点:天无绝人之路。自己一个临床医学硕士,在当今的中国,无论在哪儿,她依然是天之骄女。

    她也知道,接下来最大的难题是如何面对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爷爷了。

    不过,她心里还有个九九,那就是她知道,无论如何奶奶肯定会是她的救命稻草。

    然而,现实比她想象地残酷多了。

    心情复杂但又想表现出轻松淡定的糜清丽回到菊花岭时,她的脚步是轻盈的,她的笑容被刚刚长在脸上的高原红明显放大了,嘴里依然哼着她那半年来习惯了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调子……家里本来也不知道她回来,当然也就没有人接她。

    当她踏进堂屋看见爷爷的大幅照片被镶了黑色的镜框悬挂在那里的时候,她的天塌下来了,她那故作轻松的玻璃心被彻底击碎了。行李从她的手中滑落,她发了疯似的边哭边往坟地跑去。

    糜清丽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把家里人和邻居们都惊动了,许多人纷纷追着她到了糜传家的新坟前。

    清丽几乎是匍匐在爷爷的坟前。她拼命地用双手刨着爷爷坟上的新土,她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她只是无助地想干点什么……

    等她渐渐平静下来,糜维诚试图扶她起来,她连头也没抬,双手使劲一甩,顺势转身坐在地上,头深深地埋在两腿之间,嘤嘤地抽泣着。

    拄着拐杖蹒跚着走过来的明如月轻轻地对众人:“你们都回去吧,让我和我的囡囡静静在这儿呆会儿。”

    邹维海的女儿邹清竹扶着奶奶在糜清丽的身边坐了下来,等她止住了抽泣,明如月把头轻轻靠在她的肩膀上:“囡囡,你可不能责怪你爸爸呀!你爷爷走后,是我让他们不要告诉你的。我原想的是等过了元旦、春节再写信慢慢告诉你的。

    到那时候,你爷爷百日也过了,大家都从阴影中走出来了,可以心平气和地好好跟你。既然你现在回来了,我就跟你念叨念叨。”

    老太太也不管孙女听是没听,就继续喃喃地:“俗话人过七十古来稀,你爷爷走的时候已经是92岁高龄了,按照这里的法是「喜丧」。

    再,他走得很平静。而且,好像他自己是有预感的。重阳节那天,天气好极了,他的兴致也很高,主动提出全家人一起到菊花岭上登登高,走走看看,下午回来全家人还围坐在一起吃饭呢。

    当时,天已经有些凉了,可饭后他坚持要到坟地里去看看。

    当时,除了我腿脚不方便没去之外,全家人都陪着他去了。

    晚上,他坚持让你爸爸在家里给他理了发,睡觉时也是和着上山时穿的衣服睡的。

    睡到半夜,他让我把你爸爸叫过来,然后你爸爸又让你姐夫去把你维清叔也叫起来了。

    那时,你爷爷已经是一会清醒一会儿迷糊了,你爸爸扶起他,让他靠在怀里,他有一句没一句的交待了一些事情。

    到你的时候,爷爷对你爸爸,一个大姑娘自己出门在外不容易,如果必须呆在那里,就让你在部队里挑个好伙子,最好不要人为地制造两地分居,千万别苦着自己。

    他还,看你几个姑奶奶,要数四姑奶奶腊佳条件最好,无论是人品、长相还是学历、工作都无可挑剔,可她这一辈子过的苦哇。

    她希望你过五姑奶奶菀佳那样的生活,找个志同道合的人,工作生活都能美满……”

    听到这里,糜清丽实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下子转过身来紧紧地抱着奶奶边哭边:“部队不要我了,我已经不是军医了,我现在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就是一个复员老兵了。”

    明如月大吃一惊。她推开孙女,两只手抓着她的肩膀问:“怎么回事?这事你爸爸知道吗?”

    糜清丽慢慢扶着奶奶走到一个高一些的台阶上坐了下来:“奶奶,您别着急,不是什么大事,是我不想在部队干了,我想去读博士。我知道你们一定不理解的,特别是爷爷。

    自从作了这样的决定,我就反复在脑子里想,怎样编一个合理的辞来对付对我寄予厚望的爷爷。

    我害怕挨他的骂,准备接受他的训斥。但是,今天,当面对这一抔净土,面对一个永远不再话的爷爷的时候,我倒宁可听他训斥,听他唠叨。他要是真的骂我一顿,我这心里反而会好受些。”

    明如月并没有进一步激烈的反应。她淡淡地:“囡囡啊,部队人员的进出是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的,怎么可能你不想干了就复员了呢?

    你仔细跟奶奶,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站在你爸爸的立场上想想。

    刚刚解决了清水的问题,现在你又冒出这么个幺蛾子。你是知道的,因为家里的原因,你大姐没有读上大学,提起这事你爸爸就自责的不得了。

    现在,你哥哥嫂子一个博士、一个硕士,你弟弟好歹算是进了大学的门了,你这硕士刚毕业怎么不干就不干了呢?

    我们总要给你爸爸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你爸爸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工作上特别忙,家里的事也是一个接一个,可不能把他压垮了呀!”

    糜清丽把事情的前前后后一五一十地跟奶奶仔细了一遍。

    明如月叹了一口气:“囡囡啊,这个世界是讲规矩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部队当然有部队的规矩!

    他们拆你的信固然不对,可是你违规在先呐,人家是为了保证国防安全才出此下策的。

    再了,事情出了之后,要想办法大事化,事化了,怎么能用那么极端的方式呢?

    以咱们家这些年和政府交道的经验看,你这种情况,想在体制内安置工作太难了。

    虽然县医院这样的单位非常缺你这样的人才,可谁愿意招揽一个刺头呀?看来读博士是你眼下唯一可走的路了。”

    糜清丽擦了擦挂在脸上的泪珠,把脑袋搭在奶奶肩膀撒着娇:“我就知道奶奶最开明、最能理解囡囡了!我前一阵子和细川美智子阿姨通信,她建议我去日本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她特别提到,在发达国家,学医的,没有博士学位是不能够独立行医的。

    我想出去看看。但我知道,这需要一笔不的开支,我还没想好如何筹措这笔经费。但是,肯定不能再让我爸来操心了。我知道他也没有这个实力。”

    明如月拿起拐杖,糜清丽赶紧扶起奶奶。奶奶用拐杖指了一下:“去,跪下给你爷爷好好磕三个头,过几天就是他的百日了,我们想好了你的事,再来仔细跟他念叨。他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和清水了。”

    祖孙俩慢慢往回家走着,邹清竹静静地跟着。其实糜维诚和家里其他人并没有真正回去,他们都在不远处等着。

    明如月拍了拍孙女的脸:“事情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哭丧个脸。读博士也是好事,我去和你爸爸。你抓紧算算第一笔开销最少需要多少,这个钱奶奶来出。以后的嘛,咱们慢慢再想办法。还是你爷爷的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给爷爷办完逝世百日纪念,糜清丽直接去了北京。一方面,她要赶在春节之前,把去日本留学的路子摸清楚,另一方面,她要请哥哥嫂子帮助联系用半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语言关的机构和办法。

    许若尘最近正在为去不去日本常驻发愁呢。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中国和国际上的联系日益紧密。

    作为新闻界的龙头老大,新华社要大幅扩编常驻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热点地区的记者队伍。

    东京当然首当其冲成为第一批设立记者站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大学时第二外语是日语的许若尘就面临这样的选择。

    以她的性格和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她当然是想去的。但是,在北京大学任教的糜清山一时很难有这样的机会,甚至连去日本的借口也很难找出来。两口一时犯了难。

    糜清山知道妻子的心思,许若尘也知道丈夫的纠结。糜清山鼓励许若尘大胆地迈出这一步,毕竟机会难得嘛。

    许若尘想等糜清山也有机会出国时一起出去,毕竟自己的第一外语是英语,机会多的是。

    糜清丽想到日本去读医学博士的想法,使糜清山和许若尘的决策简单了许多。

    许若尘到日本后的第三个月,糜清丽也办理好了一切手续,入读东京早稻田大学医学院。

    以糜清丽和许若尘的性格,她们肯定是不愿意依靠任何一点关系入学的。

    但是,由于最先动议让清丽入读早稻田大学的是一家两代四口人都是早稻田大学知名校友的细川美智子,现在绕过她显然是不合适的,至少是不礼貌的。

    作为新华社记者,细川美智子这个名字对许若尘来如雷贯耳。

    细川美智子这个活跃在日中友好第一线的日本社民党领袖、资深众议员,无论在日本政界还是学界都是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了她的推荐,有了她的哥哥、早稻田大学资深教授细川广智的担保,一名中国著名医科大学的硕士生入读早稻田大学医学院几乎毫无障碍。

    这虽然让糜清丽心里多少有些不太舒服,可她依然相信自己能够以优异的成绩,堂堂正正地拿下这个本来非常难进,而自己却轻而易举就进来了的世界著名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学位。

    为了减轻糜清丽的心理负担和压力,细川美智子对她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生活上,反而是在事业上对许若尘有了巨大的帮助。

    到了日本,许若尘最大的感受就是忙闲不均。中日之间有了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领导人互访、共同举办或参与的重要国际会议、国际活动和重大经济活动,跑新闻的许若尘恨不得把自己大卸八块、四处捕捞。

    可平时,她经常闲的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不得不挖空心思找热点、找中国国内人民对日本的兴趣点、关注点。

    在与细川美智子的交往和沟通之中,许若尘非常认同她在中日关系中的一些判断和立场。

    她认为,日本民众对中国人总体是友好的,平和的。但是,大部分日本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日本侵华那段黑暗历史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虽然日本也推崇言论自由。但是,在日本有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右翼势力的活动大胆而公开,中间势力普遍沉默,左派势力的活动大多是个体化的、分散的,甚至处于地下状态。

    这一点在对待中日关系史,特别是在对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是非曲直上表现尤为突出。

    她们认为应该为此做点什么。

    一个以二战日本侵华老兵、国际反战人士和日本政界、学界及秉持和平主义价值观的日本百姓为对象的大规模的采访活动在日本各地陆续展开。

    采访活动由细川兄妹提供线索和采访方向、采访对象,由许若尘和她的同事们具体实施。

    他们通过展示当年侵华日军老兵日记和书信、搜集展示日本老兵当年现场拍摄的反映日军暴行的老照片、请当事人撰写悔罪文章等最直接的方式,还原历史真相,揭露右翼分子的险恶用心。

    后来,更是请健在的当年的侵华日军老兵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忏悔、到被害人的灵前和幸存者面前谢罪。

    细川广智则通过邀请相关当事人到早稻田大学举办讲座、细川美智子更是以党首的名义邀请许若尘带领个别敢于正视历史的侵华老兵到日本众议院举办听证会,使这一活动的影响力急剧扩大。

    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这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极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弹。

    他们开始组织针锋相对的造势活动,有的甚至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人身威胁和恫吓。

    这是许若尘始料未及的。

    中断这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绝不是许若尘的性格,她知道这既承载着细川健雄先生的遗愿,也饱含了细川兄妹和他们代表的一切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更是她作为一名中国派驻日本的新闻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她知道,于历史而言,当事人的时间不多了,不抓紧,一切都来不及了。

    于现实而言,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日关系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这是为了确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基础性工程。

    于未来而言,中日关系的未来必须建立在中日两国都对二战日本侵华历史的清醒认识和明确态度之上。

    看着嫂子的忙碌和焦急,看清了事情的意义和难度,学习已经进入正轨的糜清丽决定加入到这个富有挑战性的团队之中来。

    ——一六二——

    糜清丽是以社团的形式加入到许若尘的事业中来的。

    渡边矢川是早稻田大学著名的学生社团JC社的社长。

    关于JC社团有多种解释,一是Japanese(日本的)/ese(中国的)两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也有是Juror(审判员) /Casuist(诡辩家)的,更有人调侃是Jauntily(洋洋自得地)/Care-den(忧心忡忡的)或者 Jim-dandy (出色的、美好的)/ Captivate(令人入迷、使神魂颠倒)的缩写,反正意思要么是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要么是诙谐幽默、轻松自由的。

    JC社在早稻田大学并不算是一个大的学生社团,是一个致力于日中友好、主张正视日中交往历史的组织。

    其中相当一部分成员,特别是骨干成员基本都是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或研究中国哲学、中国历史的学生,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却是非常大的。细川广智教授应邀担任了社团的总顾问。

    糜清丽是在细川广智教授推荐下加入JC社的。一入社正是社团骨干苦于没有合适活动的空窗期,糜清丽带来的许若尘已经做到了一定高度的项目和话题恰好契合了社团的任务和宗旨,大家几乎毫无异议地投入到这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之中去了。

    事情从以中国人许若尘为代表的新闻界为主转到以日本人渡边矢川为代表的学术界为主,虽然短期影响力有一定的减退,但推进的速度和深度却加强了许多。

    很快,《二战日军幸存者日记录》、《二战日军往来书信整编》等图书和第一部 《口述历史——

    侵华日军幸存者访谈录》视频资料第一部 得以在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上架,极大地鼓舞了JC社团进一步挖掘整理相关史料的积极性。

    在共同的事业之中,糜清丽的干练和如火热情强烈地吸引着渡边矢川。

    但是,糜清丽知道,自己无论如何是要回到祖国去的。坊间本来就有传言她母亲秦桃花是日本人,如果她再留在日本,岂不是主动更给人家提供口实吗?

    虽然,渡边矢川的正直、勇敢、善良和与自己一样爱好和平、一样希望中日世代友好、永远和平相处的理念高度契合,当然还有他帅气的外形、平和的性格,同样深深地吸引着自己,糜清丽始终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她想方设法用空间和距离来保持自己的矜持,她要让时间来淡化他们内心对彼此的爱恋。

    渡边矢川是个不轻言放弃的人,他知道如何创造机会,更知道需要制造浪漫。

    那一阵子,JC社的所有成员,既要专注于繁重的学业,又要关注他们共同的事业,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

    有一天晚上,到场加班的人突然少了一些,特别是医学院的同学几乎是集体消失了。

    虽然有些反常,但毕竟社团是个松散的组织,糜清丽也没有多想。

    高强度的工作让渡边矢川有些神情恍惚。突然,他就晕倒在糜清丽的身边了。

    大家一片慌乱。糜清丽毕竟是在读医学博士,而且战场急救是军医的强项。

    她顾不得多想,她从掐人中开始,尝试了各种方法后,她不得不亲自给渡边矢川做起了人工呼吸。

    就在她的嘴刚刚贴上去的那一瞬间,渡边矢川终于憋不住了,他一下抱住了糜清丽,同时屋子里想起了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在大家的欢呼声中一个巨大的蛋糕被推了进来……糜清丽挣扎着站了起来,她不知道如何是好。

    渡边矢川站起来理了理自己的衣服,从同伴的手里接过由99朵玫瑰花组成的花束,郑重其事地对着糜清丽:“我喜欢你,做我女朋友吧!”

    看糜清丽没有话,也没有接他送上去的玫瑰花,渡边矢川继续真诚地:“我知道现在请你答应嫁给我太贪心了。但是,我爱你,我想娶你。我知道至少你是不讨厌我的,请你给我机会,让我走进你的生活,走进你的心里,让你真正的了解我……”

    同学们开始用日语和中文轮番地喊着「在一起」、「在一起」……

    就在糜清丽接过玫瑰的时候,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音乐也变成了《祝你生日快乐》。

    糜清丽知道这是他们精心设计过的。

    糜清丽头也不敢抬,只是羞涩地问道:“你是怎么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的?连我自己都忘记了。”

    渡边矢川欣喜地:“我不仅知道你的生日,关于你和你家庭的事,我还知道很多哟,要不要现在一一?”

    同学们知道是他们离开的时候了。有人提议快切蛋糕,他们都馋了。其实他们是想拿上蛋糕抓紧走,不要在这里当电灯泡了。

    跟所有浪漫的爱情一样,糜清丽和渡边矢川双双陷入甜蜜的爱情之中。

    细川兄妹也送上了真诚的祝福,特别是一直未嫁的细川美智子反复跟糜清丽灌输「什么年龄干什么年龄的事」的观念。

    她总是,当年自己以为有了事业,爱情自然就会光临。年轻的时候总是给自己事业为重的心理暗示,时间长了、日子久了,自己反而不想谈恋爱了,甚至不会谈恋爱了。

    大嫂许若尘同样也是苦口婆心,她的观点几乎和细川姐如出一辙。

    糜清丽当然知道他们都是关心自己的,都是为自己好。

    随着交往的深入,糜清丽开始了解到渡边矢川的家庭。

    渡边财团在日本乃至世界上影响力糜清丽是略知一二的。但是,她万万没想到渡边矢川就这个财团的唯一继承人。

    糜清水在大专毕业后是否还继续读本科的问题上又同父亲糜维诚发生了争执。只是,清水更加成熟了,并没有发生激烈的对抗。

    学习电脑硬件专业的糜清水注意到,电脑已经大规模地进入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仅机关、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对电脑的需求量很大,家庭,特别是年轻人的家庭对电脑的需求非常旺盛。

    他更注意到,品牌机独揽市场的局面正在被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简单、价格也比品牌机越来越有优势组装机破,DIY家用电脑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糜清水决定和他那位家在上海崇明岛的女朋友薛梅寒一起进入电子产品市场闯荡闯荡。

    糜清水和薛梅寒的交往还要追述到他的大哥在读大学时的校刊上发表的长篇《故乡明月》上。

    《故乡明月》因为没有真正公开发表,而且是同学哥哥的作品,这引起了糜清水的同学的好奇和期待,大家争相借阅。

    因为糜清水对薛梅寒的好感,她自然成为首批读者之一。更重要的是,当薛梅寒读到关于日本姑娘野寺羽惠和秦功璠的凄美爱情时,她惊讶地叫了起来。

    原来,薛梅寒家就是当年野寺羽惠和秦功璠寄居的薛家。

    很快,薛梅寒从家里找来了当年野寺羽惠姐留下来的《全宋词》和她专门留下来的一只翡翠手镯。

    薛梅寒解释:“听家里老人,一开始,野寺姐介绍自己的时候是姓方的,后来要离开的时候她才告诉大家她自己其实是个日本姑娘。

    当年野寺姐和秦先生对到底带不带走《全宋词》还是非常纠结的。

    经过了几个反复后,还是野寺姑娘,她的心里已经把它带走了,就让它陪伴这几个喜欢识字的孩子吧!

    她可能知道,如果专门把手镯赠予我们家里人的话,可能会暴露自己离开的真实意图,她就把手镯藏在一个不太引人注目又容易被发现的地方并专门写了一张字条……”

    后来,糜清水自然而然地跟薛梅寒一起去了崇明岛,再后来,薛梅寒自然而然地成了糜清水的女朋友。

    当然,那个阶段,糜清水用品牌价三分之一的价钱,为同学们从市场上DIY回来的个人PC展示出来的商业头脑和经营天赋也是让薛梅寒最终下决心的重要原因。

    进入上海太平洋电子市场的心态是试试看,甚至是玩玩的,糜清水和薛梅寒没有任何的压力和包袱。而这,恰好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

    商人世家出身的糜清水,骨子里带着经营的基因。很快,他们在这个杂乱无章的市场内发现了自己特有的优势。

    优势一:语言。在市场内工的大多是江浙豫皖等上海周边地区的年轻人,他们基本都操着家乡的言。

    而糜清水的普通话、薛梅寒的上海话,一下子让他们在市场内成为本地人和外地人都好交流的商户。

    优势二:学历。在市场内工的大多是近些年高考落榜的高中生,有的甚至是初中毕业生,同样是干组装家用PC的活,糜清水和薛梅寒出了「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为您组装个性化电脑」的招牌,并且同品牌机一样,率先给出了「整机保修一年、显示器保修三年」的承诺。

    一时间,当别的商铺门可罗雀的时候,他们的订单却要排在一周之后。

    优势三:代销。糜清水发现,对于家用PC来,真正核心的部件的利润大家基本都是一样的。

    比如CPU、主板、内存条等等。而利润空间差别最大的恰好是那些无关紧要的、国内许多作坊就能生产的外设和辅助设施。

    比如机箱、音响、风扇等等。因此,他决定对外设和辅助装置采取代销制。

    也就是供货商先把东西提供给他,等销售出去之后再付货款。

    因为他的装机量是市场中最大的,虽然有些吃亏,可大部分供货商只能答应他的条件。

    这样,不仅大幅降低了自己的经营成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定价权。

    当然,糜清水知道,诚信是经商的根本,只有真正把客户当成衣食父母,客户在自己心目中的上帝地位自然就确立起来了。

    为此,薛梅寒提出了由他主攻硬件,自己负责软件和操作系统的经营思路。

    就在他们租用的店面里,糜清水不停地给客人攒电脑,薛梅寒在那里手把手地免费教客人学习操作系统和工作、学习、生活当中大家常用的软件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一时间,许多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电脑盲宁可多花点钱、多等些时间也要糜清水和薛梅寒给组装的机子。

    有趣的是,一个在大上海有些名气的行动不便的书法家在这儿攒了电脑后,因为自己操作的原因,接连出现了故障,给他们电话,糜清水不仅两次上门维修,分文未取,还耐心细致地给他讲了使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让这位书法家非常感动。

    实在无以回报,书法家听到两个年轻人的姓名和他们的情侣关系,欣然提笔写下了「清水寒梅」条幅并装裱成镜面送到糜清水和薛梅寒的店面上去了。这在整个电子市场里还是第一次。

    当得知姑娘的名字叫梅寒而不叫寒梅时,先生提出重新书写。

    但是,糜清水和薛梅寒认为,一来这样读着更顺口些,二来这可能是天意,他们决定用「清水寒梅」作为他们店面的招牌和品牌。

    本来整个市场都拿楼层和摊位号为每个商户的店面名称,「清水寒梅」成了第一个商户名号,糜清水和薛梅寒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他们的店面进一步声名鹊起。

    糜清秀和邝大军的汽修厂进展比原先预想的要顺利的多。虽然,大陆和台湾之间只是开放了探亲并没有开放上学、培训和就业。

    但是,双方都没有出台相关的禁令,这就为他们所谓的「擦边球」开了方便之门。

    在邝大军看来,表叔黄维宝除了带给他们非常先进的整套设备之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方法。

    很快,在「大军汽车修理店」,最宽敞明亮的是车主接待休息室,最让客人不能忘怀的是他们提供的功夫茶,最让客人称心的是他们提出的「维修一点,系统养护」的整车服务理念……

    好口碑在几乎所有到店修过车的人中间口口相传,「大军汽车修理店」慢慢变成了「大军汽车修理厂」,到现在已经是「大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了。

    他们的服务也从单纯的汽车维修深入到咨询、销售、维修改装、检测保养、过户转让等涉及汽车服务的方方面面。

    糜清山公派到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是早稻田大学、北京大学和新华社共同促成的。

    一方面,两个单位考虑到糜清山和许若尘两个业务骨干团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已经非常紧密,民间交流也呈现井喷似增长,迫切需要官方的、深层次、高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交流。

    北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当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互认学分,互派访问学者、客座教授就是具体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