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议定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A+A-

    其他人齐刷刷盯着周洵看。

    周洵心翼翼问道:“我好不容易回京, 能不能别让我跑西海了?”

    文靖安过去拍了拍他肩膀,道:“周大哥,国事为重, 你有分寸的。”

    周洵苦着脸, 在座各位就数他官职最高, 但怎么感觉就数他地位最低?或者最受委屈。

    严素光给他兜底, 道:“你尽管去,成与不成中书省都会给你表功。”

    周洵一听, 马上问文靖安:“我什么时候出发?”

    文靖安:“越快越好,现在是五月,京城附近的稻田一年两熟, 六七月份收割夏稻重新播种,你如果能赶在播种前回来最好,这样我们今年秋收就能看到效果。”

    周洵略作计算, 回道:“从京城往返西海一趟至少两三个月, 中途要是遇到风浪海啸更不准, 现在走至少八月九月份才能回来,赶不及。”

    文靖安:“如果用那个哈利大使他们的蒸汽轮船呢?”

    周洵陡然醒悟,道:“一两个月就行!”

    随即又为难道:“那黄毛比猴精,就算他肯送我过去,未必会送我回来。”

    文靖安:“你到那边买一艘如何?以后我们肯定要多次往返西海,有了蒸汽轮船会方便很多。”

    周洵苦笑道:“我也想买,之前我就上过奏折这件事, 但一艘船没有几万两银子下不来, 上面不会给这笔钱,而且还要买你的机械,那就更加难办了。”

    按照一两银子2000块来换算, 几万两银子就是几千万甚至过亿了,一旦牵扯到这种国之大事,动辄就要花费常人无法想象的巨额钱财,文靖安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大项目,在他的印象里,陈家给他的三千两就是顶级巨款了,听到几万两银子的消耗,一时间无言以对。

    这种时候就要体现严素光和林宁宴的作用了。

    林宁宴主动道:“我可以写一封折子递给太子殿下,然后当面跟他陈利害,这笔钱数目是不,但太子出面应该有办法拿下来。”

    严素光也道:“我也写一封折子由中书省递给圣上,就算不能全部批下来,户部应该也会给一半。”

    听完他二人所,周洵眼中露出异样的神采,在官场混迹这么多年,他当然知道向上面申请“经费”的难度,像他这种级别的官员几乎不可能把申请的奏折直接送到太子和皇帝的面前,现在林宁宴和严素光竟能直接“上达天听”,他瞬间对文靖安拉拢的这个“团伙”刮目相看,如果之前他还觉得这个团伙只是有眼光,有做事的心,有待他观察,那么现在他认为这个团伙真有做事的能力,当然,前提是他们真能拿到这笔钱。

    文靖安深知钱的重要性,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放在国家层面来也有同样的道理,因此特意了一句:“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这笔钱是成事的关键,就全靠你们两个了。”

    林宁宴点了点头,严素光没话,文靖安跟周洵仔细叮嘱:“除了化肥和农药,我们还得同时引进他们的先进设备,比如纺纱机、蒸汽机……我回去之后整理一个详细的清单,你到了西海那边多帮我留意,能买回来的全部买回来,买不回来的你把他们的资料带回来,特别是他们关于科技方面的图书,有多少带多少。”

    周洵:“行,我就当一回唐三藏,他们有什么我全给搬回来。”

    文靖安缓了一口气:“第一件事就这么定了,千头万绪,我只能想到从粮食增产着手,后面还有不计其数的事情要做,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光凭我们几个也不能完成,或许我们有生之年都看不到我们设想的事完成,但我们还是得做,感谢各位信任我,我不敢我们这么做会取得多大的成功,我敢保证我们这条路没有错,世界一直是往前走的,我们大盛千万不能抱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与世界脱节。”

    随后,他把从农业社会转变成工业社会的宏大构想竭尽所能详细了出来,有了足够的粮食支撑之后,引进大规模的工业制造器械、蒸汽机车、轮船、化学工业生产线……使用水泥、沥青等等新材料造桥铺路,甚至尝试建造一条供蒸汽火车行驶的铁路。

    当然了,这些都还只是构想,其中牵扯到无数的方方面面,人才条件、技术条件、时代限制、朝廷牵扯等等都会成为莫大的制约,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疼,就像一个渺的人站在时代的破天巨浪前深感无力,但就象他之前的,还是得做,哪怕他们有生之年都看不到那种构想的实现。

    对于文靖安所的“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变”,在场之人或许不能全部听懂,但以他们各自的知识水准、经历经验以及理解能力,每个人都愿意相信存在文靖安所的那个理想世界,并为之感到心潮澎湃,充满震撼。

    于是,他们不断向文靖安发出新鲜的提问,不断得到新鲜的答案和见解,最后连韩延这个送茶童子都问了他医学方面相关的问题,文靖安告诉他最重要的一点是——去除糟粕,保持精华,融贯中西,竭尽所能地发展现代医学。

    茶水换过一轮又一轮,等文靖安开始感觉到口干舌燥时,外面早已是暮色四合,此时月上柳梢,韩府后院的水池传来“孤寡孤寡”的阵阵蛙鸣,趁着水尽茶凉的空挡,韩延试探性问道:“要不吃完饭再继续聊?”

    众人这才注意到外面已经天黑,文靖安便道:“我能想到的已经跟你们完了,后面有补充再,我找时间尽快将我今天的逐一写出来,等我们第一件事确定能办成之后,我们再聚一次商量下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样安排如何?”

    自然无人反对,文靖安继续道:“那就先这样,了这么多一切还是得落到实事上,第一件事我们务必要办好,开个好头,先把局面开,后面一切都好。”

    众人齐齐点头,韩延取了灯笼领着他们出门,饭桌上又聊了一通,主要是跟周洵确定具体要多少银子才能把一艘蒸汽轮船和一条化肥生产线给买回来,周洵了个大概的数目,然后讨论出来最低要求不能少于五万两银子,那就是一亿,不过既然林宁宴和严素光领了这个任务,那就有实现的可能。

    简单吃过饭,这一次谈话到此为止,效果比文靖安原先设想的好很多,第一件事就这么顺利确定了下来。

    而对他来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首先要解决的还是钱的问题,他们的计划一旦展开,毫无疑问会花费天量资金,现在只是一个开头就要五万两白银,一旦办成了,别的不,光是化肥厂、农药厂这一项,大盛六郡十九州,哪怕只在每个州郡的首府建造一个,那得花多少钱?

    朝廷或许会继续给他们一笔钱,但一定不会让他们这些六七品的芝麻官花费巨大的税收,毕竟他们只是东宫辅臣,真正的决策者还是庙堂上那些高官重臣,到时候就会出现资金缺口,粮食增产计划只能在京城附近推广,其他州郡寸步难行。

    故此,离开韩府大门时,他特意向严素光道:“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严素光:“你。”

    文靖安:“帮我约见户部尚书,地点定在户部衙门就行,然后我们和崇章跟他见面,你就跟他我有办法在云州提炼细盐,户部不用出人出力,只需要提供一个户部的官方名头,让我们获得在云州炼盐的合法资格,所得利润,我们可以和户部平分。”

    这个炼盐就要追溯到他刚穿越过来那会了,那时候家里实在穷得没谱,他冒险用云州那边的矿盐炼成细盐换钱,有起色之后他果断将这项发家致富的秘技封存,至今没有再用过,现在有了官员的身份,又有实际的需求,如果能在云州那边把炼盐厂建起来,那么云州、蒙州、平州这些西北州郡的盐利将被他基本垄断!

    就算给户部分一半的利润,剩下的一半也是无法想象的财富,最主要的是户部增加了那一半的利润收入,这种好事他们不会不答应。

    如果是第二个人这么严素光不会相信,但文靖安了,她很快回道:“好,我确定好时间会派人通知你。”

    文靖安:“有劳。”

    严素光回了个拱手,随即转身上了丞相府的马车,很快融入了前方街道的夜色中。

    周洵住在南城,家里偏远,文靖安让韩延吩咐他家的马车送回去。

    各自道别之后,文靖安和林宁宴、陈崇章三人便了灯笼一起往北城西南角走。

    文靖安接着上面炼盐的事继续话题。

    “崇章,炼盐厂这件事顺利的话,我想你亲自回云州一趟,由你出面用你家里的钱先建一个的炼盐厂,但你要跟家里人清楚风险,因为一旦这么做了,家里就要频繁跟官府交道,就会牵扯上许许多多的麻烦,我会先写信给外公和两个舅舅,然后也写信给我爹娘清楚具体的情况。”

    陈崇章道:“刚才在韩延家里都是你们在话,你们一个个都有事做,我正愁自己是个多余人,你这就给我派了份差事,什么我都把它办漂亮。”

    文靖安笑了笑,陈崇章情不自禁钻到他和林宁宴中间,勾搭他们两人的肩膀,信心满满道:“我们三兄弟联手干一番大事!”

    夜色浓浓,月光溶溶,他们手上的灯笼是京城万家灯火中的零星半点,但这星星之火。

    足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