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团建活动、采松花 国公府那边,关鹤谣……

A+A-

    清明之日, 关府自然也是好一番祭祀。

    关鹤谣去给陈婆子送吃食时,还能隐约听到前院鼓乐,想来仍在宴饮。

    她最近行踪诡异, 作息不定, 面对这俩守门婆子,终于回想起了被宿管大妈支配的恐惧,时常暗自心虚。

    好在这两位婆子心大,收了关鹤谣各种好处,就真的不曾管她。何必吃力不讨好呢?还不如从这二娘子身上捞些好处实在。况且——

    “呦这青团这么大个儿!”二娘子给的好处总是很好。

    “青团粘腻, 嬷嬷夜间不要吃太多。”这是国公府发的青团,关鹤谣一遭给送过来了,最近她灶间的果子攒了太多, 光靠她和掬月都吃不完。

    她又塞给陈婆子两个香囊,“是我要多谢嬷嬷担待。你许我们每日进出着实帮了大忙, 我以后但凡挣了银钱,必然少不了……”

    关鹤谣将陈婆子一顿夸赞,给她各种画饼,听得陈婆子周身舒畅。

    侍郎家的二娘子居然要自己去市井讨生活, 还没她家丫头大呢……陈婆子吃着青团,莫名生出了几丝真诚的同情。且这二娘子对她们都是温和有礼, 还时常来陪着话, 确是个好的。

    陈婆子自己也想不明白, 为何每次听到关鹤谣话都如沐春风。其实,她身为的家仆,能够被人尊重,被人平等相待,自然是对关鹤谣有着朦胧好感的。

    关鹤谣坐着陪陈婆子了一会儿话, 听她满面红光地讲府里今年饮福宴阔气极了,魏家也送来好几抬大礼。又阿郎遣了十几个家仆,六辆大马车风风光光回安徽老家祭祖。

    关鹤谣含笑听着,却不往心里去。

    关府这些事她浑不在意,还没有陈婆子给自家闺女相看郎君有意思呢!

    *——*——*

    信国公府那边,关鹤谣逢八得一日旬休。

    恰三月初八这日天气晴好,她便兑现了之前对掬月的承诺,举行“山中春游暨尚未成立的‘阿鸢食肆’首次员工团建”活动,鼓励带家属。

    这次不像上巳节那样奢侈地雇大马车,她花了一百文滴滴驴,租了个敞篷驴车由毕二驾驶。他又带了自家娘子和两个孩子,一行人四大两出了南城门。

    南城外最堪游赏的山便是鸣泉山,南坡栖着大报恩寺,北坡则游人更少,也更原生态一些,还能遥望金陵城。

    把驴车泊在山下农家,一行人便准备从北坡开始爬。

    关鹤谣晃着手里一包蜜枣,“今日第一个爬上山顶的,得此当彩头!”

    语音刚落,两个家伙就往外冲。幸毕二娘子眼疾手快把他们拽住,偏那两个孩子还叫着“蜜枣”“我要蜜枣”拼命挣扎。毕二忙去帮自家娘子,教训着“听阿娘的话!”一手拎起一个娃娃夹在臂下。

    孩子们惨遭亲爹暴力压制,仍不服输地晃着胳膊腿,看得剩下三人哈哈大笑。

    关鹤谣也觉得刚才的话不妥,实在觑这些精力充沛的魔兽了。她变魔术般又拿出一包,“不要着急,跟着阿爹阿娘一起走,你们只要爬到山顶,就能得到一包蜜枣。”

    本来就是为了哄孩子的,怎么可能让他们颗粒无收嘛。

    毕二家娘子自然懂她这份心意,连忙道谢,“让东家娘子破费了。”

    “盛娘子客气,”关鹤谣莞尔,“我瞧着这两个孩子可爱得很。”

    这位盛娘子穿着粗布青衫,那衣衫虽了补丁,却洗得很干净。

    她性情极柔和,甚至有些怯懦懦的,对着关鹤谣这她十来岁的娘子都是一口一个“东家娘子”。

    她一双儿女倒是更像毕二,虎头虎脑的,一点儿也不怕生。

    北坡路平坡缓,时不时有一段青石板阶梯,爬起来并不累。

    关鹤谣久居市井,能来这大自然活动一下也觉得心旷神怡。山路沿途都是绿树碧草,静谧幽深,偶尔碰上几个带着烛火气的游人迎面而来,想来是寺里进过香从这边下山。

    毕二带着两个孩子在前面呜呜喳喳地开路,关鹤谣便和掬月在后面陪盛娘子话。

    “康郎今秋就七岁了,珠娘刚过五岁。”

    “七岁啦?可入学了?”他去岁满六岁,该入冬学了。

    “这……”盛娘子面露难色,“郎君能挣的银钱没有定数,常常七、八日没有进账,我、我也只能做些缝补浆洗,实在……”

    关鹤谣理解地点点头,略一沉吟道:“若是他想入学,这束脩就由我来出,如何?”

    盛娘子惊得篮子都捏不住,没听过还供伙计家孩子上学的,她愣这么一下,关鹤谣已经把毕家大郎叫过来。

    这孩子本耍着一截树枝,此时乖乖站着听关鹤谣话,“康郎,你想不想上学呀?”

    康郎看看爹娘,看看笑眯眯的关鹤谣,慢慢点了点头。

    “可是,”他涨红了脸,“家里没有钱……”

    盛娘子的眼圈也红了,这孩子向来懂事,知家中贫苦,从不开口索要任何东西,原来他是想上学的。

    “这你不要担心。”关鹤谣摸摸男孩头顶,扬声唤道:“毕二哥,我每月多出三百文钱给你家大郎念书,只是你必须保证这钱是让他去上学的。”

    她之前想过送掬月去上学,很是用心探了一番。金陵城官学、私学都极兴盛,每一里巷必有一二所学堂,弦诵之声,往往相闻。每月两百文就能上很不错的私塾,再加些纸笔钱,这三百文足够了。

    “东家娘子,这、这怎么好意思?”毕二连连摆手。

    “又不是给你的。”关鹤谣笑着摇头,“孩子想念书岂能耽误?咱们也不等到今冬了,我知道几家家塾,蒙童可随时入学,这几日我去问问。”

    有人拽她衣襟,关鹤谣一低头就见珠娘大眼睛晶亮亮看着她,“我、我也要,我也要上学。”

    关鹤谣心都化了,温声同她讲,“珠娘自然也可上学,只是你太了,要等明年呢。”

    一个接一个炸弹炸得毕二夫妇应接不暇,都顾不上讨论康郎的束脩了,直不用不用,女娃娃上什么学。

    有权有钱的人家设有族学,或是把先生请到家里,让自家姑娘跟着学点书画也就罢了,贫苦人家哪有送姑娘去上学的?

    “女娃更要上学了。”关鹤谣推出掬月,树立典型,“你瞧我家掬月,会写会算,帮我不少忙。我以后开了食铺,掬月便是掌柜的,定让她比那些少年郎们还风光。”

    她知无法马上改变他们的想法,也不欲争辩,只据珠娘上学还有一年,“你们到时候定会改变主意的。”

    夫妇俩面面相觑,两个孩子倒是欢叫着抱到一起,牵着手往上跑去。

    掬月自己都没听过让她当掌柜这一茬,惊得结巴了,“娘子,那、那你做什么呀?”

    关鹤谣瞟见一株荠菜,兴奋地蹲下开挖,“我呀,给你当厨子啊!”

    山路常有人行,野菜们已经被各路英豪扫荡得只剩残兵,关鹤谣也没特意去找,这般爬到了山顶,也就挖了一篮底儿。

    这么点菜,拿去喂兔子,兔子的红眼都要翻出白眼来。

    “哎,还指望包顿荠菜角儿吃呢。”荠菜鸡蛋的饺子可鲜了!

    “今年雨水少,野菜都不长了。”盛娘子笑答,一回头,却发现那跳脱的东家娘子又不见了。

    关鹤谣自一棵松树后露出惊喜的脸,连声唤着众人,“快来!松花开了!采松花粉啦!”

    哎呀妈呀,还有意外收获!

    松花并非松塔,而是松树抽新芽生出的花朵。

    是花朵,但无花瓣,只一个个如手指粗细的穗子簇做一团,软绒绒的状如松鼠尾巴,蓄着极细极轻的鹅黄色花粉。松花一旦盛放,不几日花粉就随风散尽,这一错过,就是一年。

    关鹤谣没想到她们运气爆棚,赶上这将开未开的好时候,当即把大家叫来围着这片松林使劲薅。两个孩子比谁摘的多,你追我赶最来劲儿,分分钟就装满三大袋轻软的松花穗。

    细腻的松花粉沾在手上,舔一下是柔滑的微苦松香,关鹤谣欣喜不已,季节限定单品又有着落了。

    山顶游人不多,三三两两在树荫下休憩。已过午时,关鹤谣一行人爬山也累得够呛,寻了处平坦的草地就开始张罗昼食。

    毕二挖了坑烧起炭,盛娘子带着孩子们择菜,关鹤谣则忙着给鸭子刷蜂蜜。

    她让掬月折了松枝来,丢进坑里一起烧,不多时,浓郁的松油香就飘荡在空中。

    “用松针熏?东家娘子这法子倒是新奇。”

    “盛娘子也可带些松针回去,用来熏鱼熏肉,垫在笼屉里蒸包子,或是直接凉拌着吃都行!”

    “直接吃松针?!”

    “松针不仅能吃,味道还很好呢。只是要取最鲜嫩的,再焯一下才好入口。”关鹤谣笑道:“实在吃不惯,光拿松针煎了水喝,对身体也很好。松树上还结松糖、出松油。至于那松花粉,我做几道应季点……”

    盛娘子听得一愣一愣,她向来勤俭持家,常在山里挖菜捡果子,也没听过关鹤谣这些法子。若她之前那几分尊敬只因关鹤谣是东家,那现在,倒是真心实意地佩服起她来了。

    这年纪轻轻的娘子,怕是比邻家最会过日子的陈阿婆都经验丰富!

    关鹤谣不知自己又多了个迷妹,正美滋滋烤着鸭子,顺便把松树从头到脚安排得明明白白,末了豪气万千总结,“松树浑身是宝。”

    语毕,她自己先一怔。

    烤鸭子的肥腻肉香已渐渐散出,正衬得那松香更加清冽,丝丝绕绕,沁人心脾。

    她心中轻叹,也不知他今日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