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芋头排骨、新事业 “正好,这坛桂浆能……

A+A-

    关鹤谣开食肆, 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可以听食客们八卦。

    上到哪位大官被革职,下到后街谁家娶亲,天南地北的众生百态, 连买报纸的钱都省了。

    没想到今日算是吃瓜吃到了自己家, 她便倚着柜台偷偷听。

    “啊是他家呀,我听了!是和柳家结亲,对不?”

    “对,但是魏四娘子好像极不情愿呢,闹得沸沸扬扬。”

    “那魏四娘子闹一闹有什么稀奇?她不是向来如此?她是唯一嫡出的女儿, 年纪又最,早被家里惯坏啦。”

    关鹤谣听出来了,嫡出的女儿, 这不就是她便宜姨魏琳儿?

    “可不是嘛?我听她还要逃婚,被家里抓回去了。”

    “哎, 这一位也是,明明自己家就是商户,偏偏看不上商户,骄纵得很呐。拒绝的婚约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罢?谁家愿意一直白贴热脸?”

    “她虽然有美貌之名, 但这个名声真的是……人家柳家不定也不乐意呢。”

    两人得唏嘘,关鹤谣听得也唏嘘。

    她上回信息只更新到魏琳儿从昏迷中苏醒, 现在看来身体是无碍了。

    只是马上又被塞了自己不情愿的婚事, 也是怪可怜的。

    *——*——*

    心翼翼地削着山药, 关鹤谣忽然想起:不行,山药容易沾到黏液手痒,还是不能让孩子们学这个。

    视线悠悠转转落在墙边那一筐芋头上,还是芋头安全些。

    她极喜欢芋头这一食材。

    便宜而高产,既是菜又是粮, 丰年可做佳肴,荒年可度饥馑。

    据“芋头”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因其叶子大,果实也大,先民见到了不禁“吁”“吁”连发出感叹而来。(1)

    大如斗的君子芋上市,关鹤谣直接搬回几筐来做菜,这连着做几日芋儿鸡、反沙芋头、香煎芋丝饼等等……还买了百子芋之类的家伙留着煮糖水。

    今日食肆里甜品做的是拔丝芋头,削好的芋头还剩两个,店里夕食关鹤谣便决定做一道芋头蒸排骨。

    硕大的芋头切成利落的滚刀块,白中透着粉,好像一个个沙沙的方糖块。剁好的排骨已经用蒜蓉、胡椒粉、豆豉和油酱等腌制入味。

    关鹤谣取了一个深盘把芋头码在盘底,再将排骨盖在上面,接下来简简单单蒸熟就好,她顺手把山药扔进去蒸。

    凉水渐热,直至咕嘟咕嘟冒泡,几乎在同一个瞬间,锅中就升腾起独特的芋香和肉香。

    寻思着山药差不多熟了,关鹤谣将锅盖掀开口,飞快夹出了山药碾成泥。

    一回头,胡和掬月已经备好了大碗和各色干果,正眼巴巴地等着。

    到底是孩子,嗜甜,而且这道“八宝山药”做起来有趣,自由度又高,他们每回都要自己动手。

    掬月把山药泥加了白糖和油脂调味,又往大碗里涂了薄薄一层油防粘,舀进山药泥压实再压一层红豆沙,而后摆上自己喜欢的干果。

    掬月摆蜜枣、各色蜜豆,胡摆杏脯、葡萄干,两人有商有量地设计着怎么摆好看,玩得不亦乐乎。

    关鹤谣含笑看着他们,灵感忽现。

    对了,还得选一些好玩的菜色才能吸引孩子们。

    两人就这样一层山药,一层豆沙,一层干果地摆好。

    芋头蒸排骨出锅,刚好把这八宝山药回锅蒸。

    喷香的热气中,关鹤谣往排骨撒上葱花和辣椒圈,再将半勺滚烫热油往上那么一浇——“嘶啦!”一声,给这道温和的菜肴添了几分刺激的辛香。

    众人簇着这盘芋头蒸排骨,就像众星捧月一般去到了餐桌,正式开饭。

    和肉同烹时,总会有一些素菜强势出圈,让人甚至顾不得吃肉也要先去吃它。

    比如笋烧咸肉里的春笋,比如三杯鸡里的姜片和蒜瓣,比如红烧肉里的豆泡、腐竹或者鹌鹑蛋,再比如……这道菜里的芋头。

    芋头垫底,不声不响地吸收了清亮丰腴的肉汁,从此不仅再也没有那种噎人的干涩,还沉淀出无比鲜美的味道,甘甜中透着咸鲜。而那口感更是一绝,粉沙沙的质感中又有饱吸汁水的软糯,在唇间一抿就化。

    众人意见出奇一致,都先吃了几块芋头才去夹排骨。上好的排肥瘦得宜,肉软而不烂,嫩而不柴,中间一根骨头一抽就掉。

    就着肉汁扒两口饭,配上冬瓜海米汤、两道清淡炒和各色咸菜,众人吃得酒足饭饱,最后由掬月骄傲地端来了蒸好的八宝山药。

    大碗在盘上一扣,就出现一座弧度柔缓的雪山。用刀切开,一层豆沙一层山药的断面匀称紧实,间杂着各色斑斓果品,甚是喜人。

    这道甜品吃时还应淋些蜜糖,关鹤谣却突然想起更好的选择,转身去厨房拿出一个坛子。

    “正好,这坛桂浆能启用了。”

    这是她依照古法做的。

    只用院里桂树开的桂花和白蜜调和成浆,用油纸封口七层,每一日揭掉一层,今日正好是最后一层。(2)

    最后一层油纸一去,霎时间,馥郁到极致的桂花香气蓬勃而出,让关鹤谣几乎为这强烈的嗅觉冲击愣住,脑中不觉浮现起这古方中那一句——

    “气香味美,格韵绝高”。

    古人诚不欺我也!

    淡琥珀色的液体仿佛无数金桂的精魂凝练而成,澄澈又轻薄,就着雪白的山药泥一起入口,满口都是花果芳香,令人回味无穷。

    “掬月山药泥调得不错,甜而不腻。”关鹤谣夸她,“我明日要去慈幼局,你和我一起去。”

    “真的吗?”掬月终于能一起慈幼局,仰着脸期待问道:“那我去做什么?需要今晚准备吗?”

    “咱们等下要备些食材。至于你,你什么都不用准备。”关鹤谣笑,“你去当优秀榜样!”

    *——*——*

    “看到了吗?掬月姐姐也不到十三岁,就已经这么厉害了!”

    慈幼局有些破旧的厨房里,关鹤谣夸张地道。

    可惜围着的孩子们不太捧场,而是对掬月的“表演”更感兴兴趣。

    “姐姐再切一个!”

    “切得好快啊!”

    掬月和关鹤谣无奈对视一眼,只能又拿起一个萝卜切了起来,利索的刀工看得二十几个孩子眼花缭乱,惊呼连连。

    她已经展示了擀饺子皮、搓猫耳朵等白案功夫,又在观众们的强烈要求下来回返场,已经连切了四五根大萝卜。

    把这一切当热闹看的孩子们倒是兴致高昂,只是完全没理解关鹤谣和掬月的用心。

    关鹤谣只能想尽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她调动出少儿节目主持人一般的热情,恨不得手舞足蹈。

    “掬月姐姐也只和我学了两年呢,你们想不想学呀?”

    被掬月刀工引出的嘈杂声渐弱,孩子们终于意识到关鹤谣在什么。

    “学厨艺,我们吗?”

    关鹤谣点头,“你们想学,我就教。”

    瞬间的安静之后,孩子们的议论声如黄豆入热锅,噼里啪啦骤起。

    几个年龄最大的孩子面面相觑。

    这是他们从没想过的。

    从前在家乡,也只是被家人教着种田喂鸡。在他们看来,会厨艺的人已经是非常了不起,要搬去镇上过活的。

    “能学会吗?我只煮过粥。”

    “要用刀吗?有、有点吓人。”

    “能学会的。”关鹤谣坚定地答道。

    “放心,我现在不会教你们太难的菜肴,咱们一点点来,就从一些简单的糕饼入手。”

    “我知道你们现在在局里也要做些浆洗衣服、劈竹篦的活计。”

    这算是慈幼局里的“潜规则”,受庇护的孩子们也要做些劳动,挣来的钱补贴局里。

    “可那些和厨艺不一样。厨艺学会了这就是一门吃饭的手艺。”

    “等你们学会了十几样糕饼,以后若是受雇酒楼食肆总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就是在街边支个灶摆个摊,也能勉强养活自己。”

    就像我以前那样,关鹤谣想。

    “我今日就可以开始教。”

    补充完这一句,她笑眯眯看着孩子们等着回应。

    “今日就可以开始?关姐姐今日要教什么?”

    终于有孩子好奇地问了出来。

    而关鹤谣要做的,就是紧紧抓住这一点点好奇心,将其转化为行动的动力。

    “今日做芡实糕和雪花糕。”

    “对了,”她使出杀手锏,“做好的糕点咱们直接分了吃掉哦!刚出锅的雪花糕又香又软,最好吃了。”

    一句“直接吃掉”——这样明晃晃的诱惑简直比关鹤谣的现身法,还有掬月的优秀榜样力量有用千百倍,马上就有几个孩子叫嚷着要学。

    这样一起头,满屋的孩子就都要参加。

    “好!”关鹤谣如释重负一笑,可算忽悠成功了。

    “我会非常认真地教大家,所以我也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学习。如果中途想要退出,随时可以退出,但是只要你想继续,只要还站在案板前,做厨之人就要对手下的每一道菜负责,对每一位食客负责。”

    她郑重地嘱托,孩子们听得似懂非懂,却还是靠着对她的信任点点头。

    等他们被李嫂子带着洗完手回来时,关鹤谣几人已经把食材都准备好了,整整齐齐摆在案上。

    第一步是带着孩子们认识食材。

    “这是粳米,这是糯米,大家可以上手摸一摸,这是芡实……”

    这个部分比关鹤谣想象得要顺利。

    孩子们本来都是农户出身,并非五谷不分,初期准备的这些谷物都比较常见,他们大都认得。

    她需要教的是糯米要泡开了才好操作,是芡实年轻时候就是鲜嫩的鸡头米,老粒晒干之后才是他们现在所用。

    “芡实糕主要就是用这三种谷物磨成的粉做成。当然,也可以加入豆粉、枣泥等做成其他口味。但最重要还是芡实温补的功效,所以芡实的用量一定不能减少……”

    耐心又柔和的声音从厨房中娓娓传出。

    不一会儿,又有阵阵米香飘散在金秋的风中……

    翌日,关鹤谣刚好拿着孩子们做的糕点去找萧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