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厨艺比赛、狮蛮糕 话音一落,众人哗……
关鹤谣这家新铺子比陈默想象中好很多。
二层的临街楼, 下层宽敞,摆了七八桌,上层则应用作了主家起居。
门扉窗棱皆新刷过漆, 显得光洁又整齐。
只是比我的八仙楼还是差远了哦……他难免有几分得意。
按照重阳风俗, 商家大都以菊花做成鲜花拱门装点铺面,招揽顾客。(1)
八仙楼应着“八仙”之名,今日用八种各色菊花扎了彩门,足有一丈多高,是整条街最气派的, 可谓赚足了人气。
关鹤谣则不同,她觉得那鲜花拱门好看是好看,可造价忒高, 还糟践花,着实有些不值当。
开业的大部分预算都用在从瓦舍里请来一队清乐艺人, 剩下的钱她买了几盆金铃菊。
这种菊花花盘而圆,正如其名,灿若金铃,远远看去似有一层潋滟金光浮动在门庭。
倒也挺亮眼的……陈默想。
他下轿子走到门口这几步之间, 就已经把这家食肆在心中评估了一番。
关鹤谣赶忙笑容满面迎上来,着“大驾光临”“蓬荜生辉”一类的话, 两人寒暄几句, 气氛甚是融洽。
以“从此绝不向其他酒家售卖食谱”和“奉上四个秋日食谱”为条件, 关鹤谣把陈默请过来撑场。
这对陈掌柜来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这点心胸还是有的,再这食肆生意再好也影响不到三个坊之外的八仙楼,又能买断与这位娘子的合作。
就算全不顾这些,他看着眼前头簪茱萸花枝,笑意嫣然的娘子。
单她和国公府的关系……也不容觑啊, 万一是真的呢?
比起陈默的暗中思量,关鹤谣这边的快乐要简单许多。
“陈掌柜到了,吉时也就到了。”她很是狗腿地着,伙计们便安排下去。
下一瞬,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艺人们就弹奏起来,霎时间奚琴、响板、细腰鼓声声入耳。
关掌柜听着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甚是骄傲。
可以,场面做足了。
而这般热闹早就吸引一圈观众围观,且仍有增加之势。
眼看达到了初步宣传效果,关鹤谣示意鼓乐声停,抄起一个纸卷大喇叭开始喊话。
“各位乡亲,值此佳节,店开张!”
“虽别无长处,却有个好玩点子以娱诸位。”
“店接下来将举办一场厨艺大赛,请各位评判。”
“现场制作的吃食也将奉送给诸位品尝!”
众人这才明白,为何店门口空地摆出了几条长案,搭了几个炉子。
“好!有趣!”马上有人捧场,“店家和谁比?比什么?”
又有人认出来陈默。
“那是八仙楼的陈掌柜?”
“啊?莫不是要和八仙楼比?”
“怎敢不自量力和八仙楼比?”
关鹤谣笑,仰头指向横幅,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又道:“比做糕饼!只是并非店与他人比——”
随着她的话音,从铺中鱼贯而出十个孩子。
“比赛的是这些孩子,他们来自城南慈幼局,都学过厨艺。”
话音一落,众人哗然。
“这怎么可能呢?”
“慈幼局的?”
“店家只是为了博人眼球!”
“他们才多大啊?”
那些孩子大的顶多十二三岁,还有两个尤其瘦弱,可算是“没有灶台高”。
更重要的是,慈幼局都是无家可归的孩子,他们哪里有做糕饼的本事?
时人追求雅致,而糕饼甜点无疑是食中“雅”物。
或是对月嚼饼,或是花间含饴,一块,盈盈可人,以相称的精美餐具装盛,令人见之、食之皆欢喜。
超高的颜值,甜蜜的味道,都需以讲究的做法方能达成。
怎么会是慈幼局脏兮兮的孩子们……
唔,这些孩子们倒是收拾得干净可爱,有男有女,或蓝或红,每五人穿着同样颜色的布衫。
可这个年纪,这个出身,他们就是穿着丝绸也不能消众人心中疑虑,陈默也震惊地低声道:“关娘子,这……?”
只让他来捧场提几句话,可没是这么奇怪的情况啊!
关鹤谣解释道:“您别看他们年纪,可也是我精心教了二十天的,几道糕饼难不住的。”
言下之意——
老师是我,不满意?
看似为孩子们话,可本质还是对自己的信心,多少有些恃才傲物的意思。
可陈默一想起她那几道卖得火爆的食谱,想起望眼欲穿等她来教厨艺的舅子,倒是马上信了两分,站出来高声帮衬着了几句话。
他作为大酒楼的掌柜,还是有些威望,起码比关鹤谣一个初来乍到的娘子强,众人窃窃私语声果然渐低,可是脸上的好奇未减分毫。
关鹤谣赶紧抓住机会又喊起话来。
“参赛的十个孩子,分成红蓝两队参加。”
“总共分三轮,每轮做一样糕点。”
“第一轮的糕点是固定的,应着这九月初九的好时节,咱们做狮蛮重阳糕。至于剩下两轮——”
关鹤谣晃晃手里的签筒,开始讲解规则。
赛制其实很简单,毕竟主要是搞个噱头,既给店里招人气,也给这些孩子们铺路。
加狮蛮重阳糕在内,关鹤谣总共教了他们十二种糕饼,签筒里就是剩下的十一种。
“第二、三轮会从以下糕饼中各抽取一种作为题目,现场进行制作。”
“八珍糕、软香糕、脆皮香芋饼……”
关鹤谣念出一个名字,毕二再大声重复一遍。
每一个美味又新奇的糕饼名称落地,就将现场的气氛炒热一分。
等都念完,人群中已有人迫不及待喊着“那快开始罢!”
关鹤谣做安抚,又快速介绍了一下评审方法。
今日除了陈掌柜,她还请来了吕大娘子、慈幼局的李嫂子和一位曹手分作为评委。
慈幼局虽是官办,却只是救济所,对百姓并无约束力。
可这位被她用两坛酒忽悠来的曹手分长得雄壮,穿着县衙统配的吏青衫往那一站,还挺有威仪。
总之唬人是足够了。
因此关鹤谣对她组建的评委队伍很满意——既有她和吕大娘子这样的饮食行业专业人员,还有政界、商界人士,多么合理。
包括她自己在内,每轮五个评委各有一票,以竹筹为记。
其余三十六个竹筹则分发给现场围观群众,得到筹子的人就可以品尝并投票,最后三局两胜,决出胜者。
刚刚安静下来的人群马上又为抢竹筹嘈杂起来,结果自然有喜有忧。
好在这边准备好清甜的甘菊罗汉果糖块,由胡挎着竹篮挨个发,勉强抚慰了没抢到竹筹的失落之人,也将众人进一步留在这里看热闹。
狮蛮重阳糕是重阳节亲朋好友间分送的吃食。
“狮”指的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蛮”则是蛮王之意。
因为替菩萨牵狮的,正是一位胡面胡服的异国国王。
蒸好的重阳糕层层叠叠垒成山,最上面还要放上用面团捏出的这一人一狮,再以各种装饰点缀。(2)
关鹤谣话间,伙计们已经开始往长案上摆做狮蛮重阳糕的食材:以红曲粉、桑葚汁、菠菜汁等天然染料染成各种颜色的米粉、栗子粉、豆粉,熟栗子,几样莲蓉、豆沙之类的简单馅料,以及多种果脯坚果,还有最缤纷的那些装饰物——彩旗、彩带、彩纸。
桌案上越来越满,群众呼声越来越疾,孩子们的表情也越来越紧张。
关鹤谣便道:“虽是做狮蛮糕,可让孩子们捏狮子和蛮王还是太难了,若是捏成了猫咪还请各位多担待。”
这话逗得在场众人哄笑。
孩子们表情也自然了一些,最开朗的那两个还看着关鹤谣笑得挤眉弄眼,有一个大着胆子问:“我就喜欢猫咪呢,可以做猫咪吗?”
“可以呀,我们的目标就是好吃又好看。”
关鹤谣觉得真做成猫咪糕也不错,且这都不算创举,毕竟陆游已有“玉脍齑中橙尚绿,彩猫糕上菊初黄”的诗句。(3)
瞧,这不是就特意将重阳糕叫做“彩猫糕”吗?
谁能想到,铁马冰河的陆大人是个资深猫控呢?
那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何等苍凉悲壮,世人耳熟能详,却鲜少知道他当日其实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名连提两首诗,这一首只是“其二”。
而“其一”那首中的佳句是“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想尽忠报国“戍轮台”和想烤火撸猫“不出门”并不冲突,不是吗?
放翁先生真是豁达。
计时的漏壶就位,观众和评委就位,目前看来选手们也调整好了情绪,已经就位。
一阵擂鼓骤响,关鹤谣手里彩旗一挥。
“第一轮比赛正式开始!”
只听一片欢叫,两队人马都冲到食材桌案挑选,而后回到自己地盘忙活起来。
围观的人本来大都是看热闹、蹭吃食的,并不相信孩子们真能做成什么。
可眼见那一双双手揉面、调馅还算娴熟,都惊讶不已,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还纷纷为他们加起油来。
关鹤谣和掬月则下场陪同,帮孩子们照看灶火之类,但并不亲自帮忙。
这二十来个学厨的孩子,有一些害羞不敢上场,或是觉得自己手艺不好,最后刚好有十人愿意参加比赛。
仔细考量之后,关鹤谣将他们分为实力均衡的两组。
红队队长叫珠儿,蓝队队长叫梁子,正是年纪最大的两个。
珠儿性子沉稳又细心,她带着两个队友揉不同颜色的米粉团,让另外两个挑选果脯,再修剪成同样形状。
梁子那边则有些手忙脚乱。
但是这道重阳糕工艺不算复杂,很快,两边的锅灶都升起米粉与栗子混合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