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军备竞赛 狄岚伸手抚摩了一下冰冷的铳……
这一天不少军官都饮了酒。谢韫之宣布休沐一日, 给他们放一天假。
纪禀却没有休沐。第二天清,他仍旧提前抵达了衙署,开始处理公务。
衙署里空空荡荡,除了他之外, 就只有几个当差的士兵, 也是静悄悄的。纪禀正在查看后勤采买的清单, 突然听见门口有响动。
他抬起头,见到来人,不由得一愣:“……顾将军。”
谢韫之靠在门口, 抱臂看着他:“早。”
纪禀看到她,很尴尬地笑了一下:“……早。”
他昨天晚上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不出他所料,谢韫之还是为了这件事来的。
“昨天晚上的问题,纪同知想好答案了吗?”
“对不起,顾将军, 我……还是要再想一想。”纪禀声音渐轻。
“那位朋友,他毕竟于我有恩。”
“无妨。”谢韫之笑了笑, “纪同知是重义之人。”
她转过身。
纪禀以为她要离开, 心里仿佛松了一口气,却又有些愧疚。
谢韫之却没有走, 而是朝着身后喊了一声:“芽儿。”
纪禀睁大了眼睛。
一个姑娘怯怯地从她身后探出半个脑袋。
纪禀连忙上前, 半蹲下来,心翼翼道:“玉儿?”
姑娘扯着谢韫之衣摆不松手,似乎有点紧张。
“不要怕。”谢韫之摸了摸她脑袋,语气温和, “那是你爹爹。”
“去吧。”
她拉着姑娘的手,把她领到纪禀面前。
七百多个日夜的煎熬,这一刻终于结束了。
纪禀把女儿拥进怀里。
过了半晌, 他站起身,拉着女儿的手,看向谢韫之。
“……可是,我还没有把答案告诉您。”
“没关系。”谢韫之勾起唇角,“我过的,举手之劳,无须报答。”
“我还不至于拿一个孩子当人质。”
纪禀张了张口,却什么话都没有出来。
“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谢韫之微笑,“先走一步。”
她转过身,走到门口,纪禀却喊住她。
“顾将军!”
谢韫之偏过头。
“这份恩情,纪某铭记在心。”纪禀低声道。
谢韫之摇摇头,推门出去了。
……
离开衙署后,谢韫之顺便去了后面的仓库,进行后勤检查。
软禁丁鹏威之后,她重新拟定了一套更加清晰快捷,权责分明的后勤管理制度。现在军营和卫所用的都是这一套制度。
负责管理仓库的士官陪同她巡察。巡察到最后一个仓库的时候,谢韫之在仓库一侧发现了一个上了锁的房间。
“那里面是什么?”
“回将军,是一些零散杂物。”
“开看看。”
士官回去拿了钥匙开锁。木门开,里面的灰尘顿时扑面而来。
谢韫之后退两步,等着那些灰尘落下,抬步进去。
房间不大,里面摆了几个架子,上面摆了些零散甲片,还有无弦的角弓,损坏的弩/箭等。谢韫之绕过架子,看到角落里有个竹筐,里面有个巨大的竹筒。
她双手握住竹筒,把它举起来,看到竹筒底部还安了个木柄。
“……这是什么?”
“呃……”士官上前几步,看清了她手中的东西,“是突火/枪。”
“怎么用?”
“先往里装填火药,让火药填满到这个位置——”士官比划了一下,“再往里填些碎铁,若无碎铁,瓷片石子也可替代——然后把枪口朝敌高抬,使木柄杵地,用细签伸进孔引燃,则火石突发,可击百步之敌……”[1]
谢韫之拎着木柄倒了倒,从竹筒底部倒出些许黑色的粉末。
这大概算是最古老的热武器了。
她端详了一阵,:“想法不错。”
“就是,用起来太麻烦。”
“是啊。”士官表示赞同,“半天才能点一次,对步兵尚有两分用处,对骑兵就不太好使——以前守城用过,好几次在管子里就炸了,太危险,最后都没人愿意用。”
“唔。”谢韫之点点头,“这东西我带回去看看,其他的先放着吧。”
“是。”
……
狄岚靠在包着锦缎的靠枕上闭目养神。
他乘坐的是一辆乌木马车。外表并无华贵纹饰,显得十分低调,内里却是宽敞舒适,陈设奢侈。马车行驶得十分平稳,在辕门前缓缓停下。
“将军,咱们到了。”
“嗯。”
辕门前已经有参将亲兵在此等候。狄岚下了车,众人纷纷行礼:“狄将军。”
狄岚也笑着同众人回礼。寒暄一番后,狄岚声称要查阅这段时间以来的文书,遣散众人,只留下一个亲信。
两人朝着营帐的方向走了一段路,亲信低声道:“狄将军,先前您交代的事情,已经基本办妥了。”
狄岚略一挑眉。
“……用精铜浇铸的火铳,效果确实比突火/枪要好得多。”亲信,“竹制的突火/枪最多只能杀伤五十步之敌,但精铜火铳,可杀敌于百五十步外。”
“不错。”狄岚微笑,“现在造出多少了?”
“先造了五十架。”亲信回答,“卑职带您去看看?”
两人前往库房,一直走到最边缘的一个。亲信拿钥匙开了门,库房中整齐地排列着一架架铜制火铳,都用粗布蒙着。
亲信揭开布料的一角,露出其下闪着金属光泽的铳口。
狄岚伸手抚摩了一下冰冷的铳管,露出了一点笑意。
亲信垂手站在一旁,等候下一步指示。
“加快速度。”狄岚把掀开的粗布重新盖了回去,仔细抚平,“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在火铳面前,别是宗明旭,那些鞑靼骑兵又算得上什么?
他转过身,仿佛已经看见自己登临帝位的未来。
“传令下去。”他,“此事需慎之又慎。”
“若有胆敢将火铳铸造技法外传者,格杀勿论。”
……
谢韫之把突火/枪带回了自己府邸。
谢明秀恰好也在,看着她手里拎着的突火/枪,一脸好奇:“公子,您拎个竹筒回来干啥?”
“明秀。”谢韫之唤她名字,“你去找一些善于冶铁的工匠过来——要技艺精巧些的。”
“我想做点有意思的东西。”
谢韫之回到房间,从系统仓库里取出了那一本《一百个理化知识》。
她翻了翻书,视线凝固在一行文字上。
黑火药的制备方法。
谢韫之按着那一行“硫磺10%,木炭15%,硝石75%”的配比,陷入沉思。
在早期热武器的发展历史上,竹筒制作的突火/枪出现之后,首先演变为金属浇铸,更加耐用的火铳;然后改进点火方式,由原来的手持点火物点燃火药,改为扣动扳机,以缓慢燃烧的火绳点火的火绳枪;再到摩擦燧石点火的转轮火/枪;最后拿掉转轮,利用弹簧原理,以燧石撞击火镰冒出的火星点火,终于演变成接近现代击发枪的燧发枪。[2]
按照一般规律,只有先有需求,才能有想法,有想法,才能实践,实践后,才能产生新的需求和想法。
但有时候,一个开创性的想法,足以推动整个世界。
谢韫之仔细琢磨了一下。
她已经有弹簧了,而更进一步的击发枪需要提炼化学物质作为引药。
考虑到技术水平和实际情况,她决定一步到位,直接上燧发枪。
谢明秀领命而去,过了两天,把十余名铁匠带到了谢韫之面前。
谢韫之把自己手绘的图纸展示给他们看。
“这里,装上燧石。”她指着图纸给铁匠们讲解,“这个位置,装上火镰——这里要留出药池的空间,要使火花能够准确地落入药池……”
“这是啥?”一个铁匠指着图纸问,“这管子里咋还有线呢?不磨光滑吗?”
“……这是膛线。”谢韫之无奈解释,“是用旋转原理保持弹头的稳定性——这个子弹用铅浇铸,做成空心的,底部塞一个切割成圆形的软木塞——注意子弹的直径,不要比枪管还大,但是软木塞推进子弹之后,要能密封住枪管。”
“你们先试一试,按照图纸上的尺寸来造。”谢韫之分发给他们特制的游标卡尺,“误差越越好,最优秀的有十倍奖励,其余按速度和精度评奖。”
“好嘞!”
铁匠们离开后,谢韫之看向一边的谢明秀。
“咱们又要开始创业了。”她一摊手,“招募一些妇女吧。我们要开一家油纸制造工厂。”
秀秀不明所以:“制造油纸?为什么要制造油纸?”
谢韫之:“为了卖伞。”
秀秀一歪头,用一种十分怀疑的目光看她。
“讲个冷笑话而已。”谢韫之咳了一声,“好吧,是为了定装火药,另外防止受潮。”
……
一个月后,谢韫之拿到了第一柄线膛燧发枪。
前装子弹,燧石火,每发射一次,都要重新装填弹药。
就是比起工业革命时期的枪械,这玩意都显得过分简陋了。
但比起这个时代的武器……
谢韫之端起枪,对准挂上靶纸的木靶,扣动扳机。
砰的一声巨响。
围观的铁匠吓了一跳。秀秀也被吓了一跳,跑过去揭下靶纸。
木靶中间出现了一个不规则的大洞,边缘四分五裂。
“铅弹破坏性太强,虽然有点不太人道,但是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谢韫之叹气,对后面的铁匠道。
“加速生产,银子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