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A+A-

    ◎盖新房呀◎

    不知道自己被偷师的邓琳琅, 想着很快就有自己的新房子,安居乐业总算达成一项,系统进度能涨不少, 忙活起来十分有干劲。切起胡萝卜和白菜来欻欻的,油锅炝的噼啪的, 锅铲翻动起来是带风的,倒涮锅水都倒出了一往无前的气势。

    下工回来的知青闻着院子里的香气, 相互看了一眼:邓琳琅已经开始做饭了,他们又要闻着她的饭香干咽稀粥了。

    等看到邓琳琅端出厨房热气腾腾的饼子,心里更不平静了:不过是玉米饼子,咋还有一股奶香气,看起来也比他们贴的喧腾不少, 邓琳琅是咋做到的?

    “邓琳琅,你这饼子是咋贴的, 里头都放的是啥, 能不能教教我们?” 新知青组长刘胜海,在大家催促的目光中, 硬着头皮上前问了一句。

    好大的一张脸。邓琳琅觉得刘胜海同志当上知青组长有点飘,便也用轻飘飘的口吻:“下头炖上菜, 把和好的玉米面顺锅边贴上,盖子盖好别跑气,就这么贴的呀。你做饭不是这么贴?哦,你很少贴饼子, 难怪不知道饼子里都放啥。”

    刘胜海自是听出邓琳琅对他的轻慢, 心里十分不满意, 更想在知青里尽快竖立威信, 沉着脸:“邓琳琅, 你现在还住在知青点,跟大家交流一下,费不了你多少事儿吧,你咋能这么保守呢?”

    邓琳琅似笑非笑的看着他:“昨天知青办的人来调查我的时候,可没人想到应该跟我交流。”

    等着刘胜海交涉结果的知青都是一愣,原来从昨天邓琳琅问出,他们是不是与袁劲松同样想法之后,他们已经失去了与邓琳琅交流的资格。

    原来想看别人笑话的时候,自己已经被人看了笑话。

    他们上工的时候听社员议论来着,邓琳琅竟然在县轻工局有一个厉害的表哥,帮着大队买到紧俏的农具,各生产队的人都觉得她是个大能人,甚至觉得邓琳琅能插队到庄头,是庄头的福气,没有一个人觉得生产队出工分抽人给邓琳琅盖房子,是损害了集体利益。

    有这么厉害的关系,邓琳琅竟谁也没,是防着谁呢?大家看邓琳琅的目光终于变了,心想难怪邓琳琅以前胡搅蛮缠,现在大言不惭要永远扎根农村,赶情人家心里有底气,知道自己不管惹出多大的事儿都有人兜底呀。

    成静然目光复杂的看了一眼紧盯着邓琳琅背影的袁劲松,握紧的拳头恨不得上去给她一下子。

    一直以来温婉善良的人设此时成了束缚,她只能默默把拳头藏进袖子里,上前轻声叫了一声:“劲松,咱们也做饭吧。听明天生产队要派两个人给邓琳琅帮工,堆肥的活要比今天重,干脆今天做点干的。”

    以往如果成静然这么,知青心里一定会对邓琳琅产生好大意见——为了她个人的事儿,害得大家多干活,心里嘀咕是轻的,谢红玲那样的会直接跟邓琳琅吵一架。

    这次大家听完成静然的话后,竟没有一个人怨怪邓琳琅,只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贴点饼子吃,光喝粥太亏了自己的肚子。成静然看着大家为谁先使灶又是一番扰攘,周组长谁谁有理,眼睑低垂,拳头不知不觉又握紧了。

    大妮听着外头的吵嚷声,觉得手里的饼子更香了:“娘,今天的饼子好甜,白菜跟胡萝卜一起炖也好香。”

    丫头竟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本质,邓琳琅不得不纠正她:“不是好了,吃饭的时候少话吗?”

    大妮不当一回事儿,嘴张的大大的:“娘,我嘴里的饭咽干净了才话的。”

    行吧,你真有理。

    看着孩子稍微鼓起来点的脸,邓琳琅真板不起脸来喝斥她,只能自己端起碗来喝汤给她做表率,同时没忽略张晓凤有些阴沉的脸。

    阴吧阴吧,想拿人当枪使却被枪栓拍了,滋味不好受吧?邓琳琅一个没忍住,大口喝汤的时候出了点声,换来大妮谴责的目光,才收敛住快意。

    起来又是一个大晴天,邓琳琅不由想起天公做美这个成语,心情愉快的背着大半袋子玉米出了门,大妮则象模象样挎个筐,尾巴一样跟在她身后。

    “这么点的孩子就见天跟着干活,真不是自己生的不心疼。我看她不是啥心好帮着养孩子,是想让孩子给她当长工出苦力呢。”谢红玲等邓琳琅走远了,才敢往地上吐了口唾沫,愤愤不平的对成静然。

    王卫国也一脸鄙夷的凑了过来:“不光是想让孩子出苦力,你没见许队长送来的粮食,都是那孩子的口粮。要不她哪来的粮食盖房子。”将近二十个人的吃喝呢,哪怕只吃一顿也受不了吧。

    成静然同样盯着邓琳琅的背影,发出的声音却十分温柔:“你们别这么,毕竟那孩子除了邓琳琅,谁也不跟。大队和生产队都同意让邓琳琅养着那孩子,你们再多也没用,让别人听了还觉得你们思想有问题。”

    张晓凤在厨房里听到几个人的对话,心里冷笑了一声,暗想这回谁会做冲在前头的傻子。

    不知道自己又成了靶子的邓琳琅,把玉米放到加工点后便带着大妮来到村西,发现许茂林已经带着两个壮劳力,用石灰粉在地上画上线了。

    邓琳琅对亩、分占地多少没啥概念,就是觉得许茂林画的地方,比最近生产队盖房的两家在大。

    没等线划完,郑春和带着四个壮劳力也来了,从面相上很容易看出哪两个是他儿子。邓琳琅连忙迎上去:“郑会计,你还真带着人来了。这可不行,咱们一码是一码,不能耽误你家里人挣工分。”

    郑春和一面让那四个人去找许茂林领任务,一面声冲邓琳琅:“我这两儿子,春和也给他们记工分呢,你别吵吵的人都知道喽。”着,把自己拎的筐递给邓琳琅,里头装着半筐土豆。

    两个儿子生产队给记工分,郑春山觉得需要用实惠的东西向邓琳琅表达感谢——黑市上的确可以买到工业票,却担风险不是,哪如从邓琳琅手里买,不耽误工还没风险。

    郑春山在接过邓琳琅的工业票时已经决定,自己就是要跟邓琳琅好关系,要抓住一切机会向她示好,一次不行两次,就不信动不了她。

    如他所想,邓琳琅死活不收那半筐土豆,直到郑春山出如果邓琳琅不收,他就带两个儿子回光明生产队。还告诉邓琳琅,昨天各生产队都商量好了,来给邓琳琅帮工的人一天记十个工,现在农忙已经结束了,生产队只剩下堆肥等不算重的活计,壮劳力一天才记八个工。

    他带两儿子回生产队,等于一天损失四个工。

    面对强行塞到自己手里的善意,邓琳琅除了收下,还能怎么办?

    等到各生产队的人到齐,许茂林便给人分了工,八个人按他画好的线,一面两人把院墙地基先挖出来,剩下的七个人则平整院子,院子平整好后,大家就可以一起动手垒院墙。

    看着堆在一起的土坯,还有各生产队陆续送来的材料,邓琳琅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直到大妮拉她的衣角,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咋啦?”

    “郑奶奶叫你。”大妮冲她露出一边一个酒窝。

    “是不是建功也来了?”邓琳琅跟着大妮笑了一下:“去跟他玩儿去吧,别跑远了。”

    “我帮娘干活。”大妮不为所动,一本正经的表示自己很能干。

    看着她可爱的模样,邓琳琅没忍住撸了她有些光泽的头发一把:“行,你就把翻出来的草根都捡起来,晒干了咱们烧火用。”

    许建功见大妮捡草根,也跟着一起忙活,嘴里不停的给大妮讲哪个草根经烧,哪种草火一点就没了。邓琳琅见两个家伙干得热火朝天,便跟郑秀敏开始商量起中午的菜来。

    生产队倒是有盘磨,昨天晚上郑秀敏就把家里分到的黄豆泡上了,现在正好拿去磨。磨豆子是个苦差事,邓琳琅不能让郑秀敏一个人干,刚想跟她回家取豆子,孙桂英就来了。

    “你在这儿招呼着吧,我跟你孙婶子去就行。”郑秀敏不见外的让邓琳琅留下,拉着孙桂英就走。

    邓琳琅还不能闲着,问过许茂山之后,叫过一个平院子的人来,帮着她用土坯垒个临时灶台,放上郑秀敏从家里拿来的一口锅,准备中午就在这儿做饭。

    不等灶台垒完,她又走马灯似的去把磨好的玉米面取回来,还得半路趁没人注意,加些从系统里买的玉米面进去,又把袋子里的面上下倒均,省得郑秀敏孙桂英发现玉米面不一样。

    她这边刚把面和好,那头郑秀敏她们也端着热气腾腾的豆腐过来了,郑春山一见就嚷嚷:“秀敏,咋还做豆腐了呢,不是我们都不在这儿吃饭吗?”

    郑秀敏只是笑:“邓见大家给她帮忙,心里过意不去,非得让我磨板豆腐谢承你们。”

    干活的人听了心里自是高兴,邓琳琅出的话更漂亮:“我可不光想谢谢大伙,里头有自己的私心呢。各生产队离的都不近,来来回回吃饭多耽误工夫。大家伙中午在我这儿吃一顿饭,省出来的时间多挖两锹地基,我也能早点住上新房子。”

    大家听了哄的笑了一声,手下的活干得更卖力了——好的不管饭,结果人家管了,还特意磨了豆腐,看样子还要贴饼子,不把活干快点,做漂亮点,饼子和豆腐都得顺肋巴下去。

    等邓琳琅炝锅的香气传开,大家都觉得自己手下加劲不亏:这得是放了多少油,才能把锅炝的这么香,自家可从来不舍得这么放油。

    菜能一锅炖出来,但饼子一锅肯定不够吃,孙桂英二话不,端起半盆面要拿回自己家贴去,邓琳琅悄悄推推大妮。大妮迈着短腿跑了起来:“孙奶奶,等等我。”

    孙桂英不解的回头看着笑得一脸灿烂的丫头,误以为大妮当她拿面:“奶奶不是想拿你们的面,是拿回家帮着贴饼子。等饼子熟了,再给你们端回来。”

    大妮忙摇头:“我知道。我会烧火,我去帮孙奶奶烧火。”

    懂事的孩子谁不喜欢呢?盼孩子盼了十多年的孙桂英更是喜得无可不可:“行,你去给奶奶烧火。”

    郑秀敏见了拍邓琳琅一下子:“就你精。”

    邓琳琅只当她在夸自己:“我看大富叔和孙婶子都是喜欢孩子的人,对大妮也好,让大妮跟他们亲近点,万一我有啥事儿的话,又多两人照应大妮不是。”

    郑秀敏本想自己也可以帮着照顾大妮,可想想自己家一院子的人,还有昨天自己刚带大妮半天,婆婆就给人孩子脸子看,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了。

    当菜香在刚挖了几段地基的空地上漫延,孙桂英带着两个孩子又回来了,端的盆里是黄灿灿的玉米饼子:“邓,你这玉米面磨了两遍吧,比我们家的细发多了,贴出来的饼子也喧和。”

    邓琳琅满面带笑的请干活的人停手,先吃饭。

    等各人洗了手,一人抓起一个饼子,孙桂英拿起空盆想走的时候,邓琳琅一把拉住她:“婶子,你要是走了明天可别来帮我干活了。”

    大妮也拉着人的衣角,非得拉人往她不知从哪找来的木橔子上坐,孙桂英有些不好意思的:“我没跟你客气,家里还留下你两个饼子呢。”

    这话也就骗骗没做过饭的人,邓琳琅看着空空的盆:“婶子,你带走多少面我心里可有数。”

    郑秀敏也帮着劝:“邓心里有数着呢,还能看不出你把饼子都端过来了。”

    大妮便使劲往孙桂英手里塞筷子,等孙桂英接过去,又冲人露出两酒窝:“我去接许爷爷。”

    建功一听,蹦起来:“我带着你去,你找不到道。”

    大妮有点不爱听,终是跟着许建功蹦蹦跳跳跑了。孙桂英感叹的对邓琳琅:“别看你岁数不大,真会养孩子。大妮才跟了你几天,比刚开始一句话不可强多了。”

    “是呢,不象我们家建功,天天蹦得跟个猴子似的。”郑秀敏对这话表示赞同。外生产队的人不了解情况,声向身边的人听:“看邓的年纪也不大,孩子看着倒有三四岁了。”

    庄头的人都知道大妮是咋来的,悄悄向人科普,听的人无不感叹邓琳琅厚道好心眼,老觉得自己吃人家的粮食有点亏心。

    “大家别不好意思动筷子呀。”邓琳琅见大家都不大夹菜,站起身来让客:“许队长,你跟大家,菜做了就是让大家吃的,都给我剩下了,我跟大妮两个也吃不完。”

    许茂林把所有人的话都听在耳中,笑呵呵的:“行,大家都别装假。邓实心实意待承咱们,只要咱们把活干扎实了,吃着不亏心。”

    所有人都乐了起来,夹菜的动作明显快了些。等大妮和建功两个死拉硬拽把许大富叫来,动作快的人已经吃差不多了,觉得自己有些失礼。

    邓琳琅把给许大富留的菜端出来后,人人都赞一声会办事,还有跟许大富熟悉的开玩笑:“你看你还等人叫,我们就不跟邓假客气。”

    许大富本在嗔着孙桂英也留下吃饭,听了不好意思的:“咋是假客气。邓带着大妮,大队一共给了大妮一个月的口粮,我想着能省点是点。”

    邓琳琅听了怕没吃完的人不好意思,忙:“大富叔心疼大妮,就不心疼心疼我们这些干了半天活的人?人是铁饭是钢,大家饿着肚子多干三天五天的,天上冻了吃亏的还是我。”

    许大富反应过来自己了过头话,接过孙桂英递过来的筷子,专心吃起饭来。

    都人多好干活,到晚上收工的时候,院子不仅平整出来了,院墙的地基都垒了一半。许茂林高兴的对各生产队的人:“明天院墙就能垒完,回去跟你们队长,可以把砖瓦送过来了。” 人们哄然应了一声,踏着开始四合的暮色离开。

    邓琳琅这边晚饭又是孙桂英帮着做的,许茂林两口子得回家吃饭——中午许茂林的老娘给做一顿饭,他家姑娘许翠芬就跑来跟郑秀敏嘟嚷,她奶边做饭边指桑骂槐。要是晚上还让老太太做,明天郑秀敏别想来帮忙了。

    “盖上三间瓦房,邓你在庄头可是头一份了。”孙桂英很是羡慕的:“一间屋子当仓库,一间屋子你们娘两个住,中间搭两口灶台,做饭不用出屋,冬天还不用特意烧炕。”

    邓琳琅却不愿意睡觉和做饭搅在一起,总觉得那样安排屋子里都是油烟气,心里暗想今天晚上得把屋子的布局搞出来,明天先让许茂林帮着算算现有的材料,如果有富余的,最好能有个专门洗澡的地方。

    大妮也是一脸向往:“到时我还跟娘一被窝。”

    邓琳琅这才发现,新房子盖成不算安居,她跟大妮缺的东西多着呢,便向孙桂英:“婶子,我想求你点事儿。”

    孙桂英乐了:“有啥事你就得了。我听你大富叔了,你这孩子心眼实性子也直,就别整那些弯弯绕。”

    邓琳琅被她得有些不好意思:“婶子,你知道我年纪,离开家又早,没学过针线活。眼看着入冬了,我自己有去年的棉衣裳能对付,大妮还穿着建功的旧衣裳呢。夹的还好,现在谁家的棉花也不宽裕,总不能棉衣还跟人家郑婶子张嘴。”

    许大富吧嗒下老旱烟:“是这么个理儿。”

    邓琳琅见他们两口子一起皱眉想办法,把自己的算了出来:“我已经淘换着二斤棉花,也买了布,婶子你要是有工夫,能不能帮我给大妮做套棉衣裳。”

    正在为棉花发愁的两口子,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你你这孩子,这也值当你个求字。你自己的棉衣裳是不是还没拆洗呢,明天一块拿来,上午我先给你拆洗了,一晚上就能给你行出来。”

    大妮听出是要给自己做新衣裳,细声细气的:“娘,我不冷。过几天我就在灶台边呆着,或者跟老牛挤一块就暖和了。”

    一句话快把邓琳琅的眼泪下来了,真不知道这孩子在原来的家里过的是啥日子:“胡,我觉得你冷你就冷。”

    见她板了脸,大妮吓得不敢话了,怯怯的拉住邓琳琅的衣角:“娘,我冷,我现在就觉得冷。”

    许大富还好点,孙桂英一下子掉了泪:“行,今天奶奶就给大妮做棉衣。”

    本来担心找到大妮家人的邓琳琅,现在倒盼着公社给点力,能把大妮的家里人找到,她要问问那家人,大妮是不是亲生的。

    惦记着给大妮做棉衣的事儿,几个人很快吃完了饭,家伙式就由许大富带回家,明天孙桂英再拿过来就行——院墙还没垒完,东西不敢放这儿。

    孙桂英要跟邓琳琅到知青点拿布和棉花,一进知青点就能听到有人拌嘴,跑不了是有人现在还没吃上饭,觉得上一个用灶台的人使的时间太长。

    邓琳琅当没听到一样,请孙桂英跟她进屋,发现只有许丽荣一个人在屋里,张晓凤不知干啥去了。

    不定又去跟林敬轩商量咋把刘胜海同志拉下马。

    跳出知青圈子的邓琳琅不在意谁当知青组长,她现在得当着人的面,把棉花跟布找出来。有储物格这个神奇的存在,她把粮袋子从柜子里挪出来一个,做出东西藏得很深的样子,也就把棉花和布摆到人前了。

    孙桂英摸着洁白柔软的棉花,有些可惜的问:“这些都给大妮做?要我孩子长的快,稍微加点旧棉花也行,正好跟你的棉衣均一均,两人的衣裳都能软和点。”

    邓琳琅摇了摇头:“还是先可着大妮吧,我的还能对付,不知道这些棉花够不够给她做一身的?”要是不够的话,她还得跟系统兑,不知道系统会不会因为她积分花得多罢工。

    作者有话:

    昨天中奖的天使,又投雷还给作者,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最新评论:

    【好出戏啊  我妈也叫秀敏哈哈哈哈哈哈】

    【冬衣填充物都要新旧混装,年代感满满(红包和地雷貌似都会被扣一点,不然就投两个了,回一个还是有余的,免费看好几章,嘻嘻嘻嘻】

    【有时候会在想,如果当初我的那个被遗弃的妹能活下来该多好,现在的社会那样好,她才出生就被抱去扔路边淋雨病死了!计生生育,重男轻女,没有一个愿意让她活下来!现在的政府鼓励人多生孩子,想想那些被迫死去的婴孩们有没有亏过心】

    【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

    【还有两个崽崽啥时候出场呢?】

    【太快乐】

    【么么哒】

    【许茂林家要是不分家,迟早要出事,老太太太没眼力见了,家里人那么多,可着媳妇来薅劳力干活。】

    【太好看了不够看】

    【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