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挣加工费吧◎
此时台下已经有妇女开始反驳邓琳琅的话了:“我男人挣的工分, 也扣了孩子们的口粮分呀。就是家里孩子多,下地的人少,我一天记的工分低, 加起来也不够全家人扣的,只能分最末等的定量。分的粮食少, 男人吃不饱饭脾气肯定不好,随手给两撇子不当啥吧。”
附和这种意见的声音不少, 妇女积极分子们提出了最想提的问题:“对,把咱们妇女的工分记得跟男人们一样,肯定够扣孩子们的口粮工分。不欠生产队的口粮分,定量上来了,自然不用咱们再从嘴里省吃的。男人吃饱了没烦心事, 也不会抬手动脚就人。”
邓琳琅很想冷笑,她真的冷笑出来了, 伸手开喇叭的开关:“男人们很傻吗, 他们自己算不出来,妇女跟他用同样的时间, 干出来的活不如他们多,还能同意跟你记一样的工分?地里一年多少粮食是有数的, 大家的工分记多了工分值就不值钱了,记得再多有啥用?”
“那你咋办。只要妇女比男人挣的钱少,就在他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你们在大队上工,月月有补贴, 记工不比男人少, 起话来当然轻巧。倒是个让我们也比男人挣钱多的法子, 那可比漂亮话得人心。”很多积极分子觉得, 邓琳琅只会往自己心里扎刀子, 根本没想给她们解决问题。
邓琳琅还真没法在这个场合出自己的办法——李雪梅刚才关喇叭的时候,下意识往知青们站的方向看了一眼,邓琳琅顺着她的目光看到了,哪肯当着知青的面出自己的办法?
刚才自己那席话,还可以辩解为替妇女的家庭地位着急,希望她们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多想想自己,与妇联的日常工作勉强挂上关系。
可把咋挣钱当着这么些人的面出来,再被知青理解扭曲后,举报到知青办和公社革委会,邓琳琅连辩解都不用辩解,直接会被定性为鼓动妇女们投机倒把。
“想知道咋比男人挣钱多,各生产队妇女组长留下,到大队部开会后,传达给生产队的妇女同志们。”邓琳琅要控制知情范围。
妇女们十分气愤,觉得大队大张旗鼓召开个妇女大会,竟然只为了让她们听李雪梅老生常谈,与她们近日一直期待的男女记同样工分太不相符。
还有这个邓琳琅,漂亮话谁不会,拽两个新词就想让大家服气?拿谁当傻子呢吧。
有人直接往地上吐唾沫:“呸,早知道开会就是套话,谁稀罕当这个积极分子。”
也有人觉得不用这么激动:“邓的挺好,她一个没成家的姑娘,都能知道咱们在家里的地位低、不上话、老挨,以后被狠了再找大队,她肯定向着咱们话。”
“向着你话有啥用,她转身走了,你男人还不是冲你使拳头。”大部分积极分子走的愤愤不平。
哪怕是各生产队的妇女组长和李雪梅,对邓琳琅都有些不满,李雪梅尤甚:“邓,我想好办法再开会,你不同意。可今天这会开得算啥,积极分子都跟咱们离了心,以后再想开大会都叫不上人,传到别的大队能笑死人。”
此时大家已经挤在李雪梅办公的那间屋子里,邓琳琅悠悠问道:“李主任,今天大家的态度你看清了没有?”
“啥态度?”李雪梅带着气:“大家对大队的妇女工作更不满意了,除了这还有啥态度。”
邓琳琅摇了摇头:“我看到的跟你不一样。我看到的是妇女同志们自己,都觉得家务活本就是她们应该做的,觉得不管自己在家里做多少活,因为换不成实实在在的钱和粮食,就低人一等。”
“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哪怕把挣钱的办法摆到她们面前,她们敢接受吗?”因为屋里都是妇女组长,邓琳琅话不算客气。
连李雪梅在内的八个人面面相觑,而郑秀敏正是庄头生产队的妇女组长,因与邓琳琅关系亲近,问出了大家同样不解的问题:“邓,你的意思是要把大家在家里的劳动,也都记上工分吗,大队不会同意吧。”
当然不可能,别现在的前进大队,就连邓琳琅身处现代时,家务劳动也没法量化。
她向郑秀敏摇了摇头:“大队当然不同意。可是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让大家利用做家务的时间,做一些可以换钱的东西。”
邓琳琅不再卖关子,把自己的想法了出来:县里那些厂子每季要发的劳保,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手工完成的,比如鞋垫、手套,还有劳动服,前进大队可以找门路把这部分劳保的活包下来,分发给妇女们下工时间做,做好后可以领到加工费,不就可以在家也挣到钱了嘛。
李雪梅和郑秀敏听的眼前发亮,看邓琳琅如同看行走的人民币。可其他生产队的妇女组长疑虑重重——她们不怀疑做劳保用品能挣到加工费,却怕妇女们只顾着挣加工费耽误了家务活,造成新的家庭矛盾。
“这就是我让组长们留下的原因。刚才大会上人多口杂不方便统一思想,大家回生产队可以调查一下,哪些妇女同意挣加工费,哪些人要以家务活为重。毕竟我只是初步的想法,能不能找到门路还不一定,所以大家一定不能强求。”
知道邓琳琅的表哥有本事,郑秀敏觉得这事儿成的面儿大,头一个响应:“不管别人愿意不愿意,我肯定同意。家里的活起来也就是洗衣裳做饭扫屋子,孩子们都大了,一人分一样也能干得过来。”
“哪儿能让男孩子洗衣裳做饭。”二队的妇女组长有三个儿子,两个已经娶了媳妇,平时家里活已经用不着她,自然不愿意让儿子们干家务活。
邓琳琅一笑:“刚才已经过了,这事儿不强求。”
李雪梅担心的问:“邓,咱们真能包下劳保的活儿吗?”
邓琳琅没准:“成不成试过才知道。”
想试,自然又要进城找李卫东,邓琳琅再心疼自己的腿,话已经出去了就要兑现。为了自己将来不被气吐血,真正过上悠闲的养老生活,她也是很能拼的。
“宿主,系统进度增长到了百分之三十五。”在邓琳琅奋力蹬车子的时候,系统突然提醒她。
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更没有车辆经过,邓琳琅便没下车子,匆匆看了一眼进度条,果然又前进了一点。
“我最近因为李雪梅天天来家里,连好吃的都不敢做,积分一点没增加,进度咋还涨了呢?”邓琳琅真的不解。
系统也回答不了邓琳琅的问题,一人一系统一起纳闷着来到日杂店。李卫东见到邓琳琅表现的十分热情,听到邓琳琅的要求却嘬起了牙花子:“各厂子是从我们店里购买劳动保护,不过以前我们也都是从别的厂子采购,没有包给人自己做的先例呀。”
邓琳琅微微一笑:“李经理,县里各门店也都要评比的吧,评比内容里包不包括营业额和利润?”
当然是包括的,虽然这个时代人们把奉献挂在嘴边上,可如何奉献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往往是你行你就行。营业额与利润却是可以量化的,因此在大家同样按时上班、参加理论学习、按计划供应物资的情况下,营业额与利润常常成为重要的比较指标。
李卫东想了想问:“如果我把一部分劳保用品包给你们大队,能保证质量,保证交货的时间吗?”
“别的不敢,鞋垫、手套这些肯定没问题。”虽然前进大队妇女们没咋织过毛衣,孙桂英等人的针线活邓琳琅是见识过的,相信用不了两天,她们就能熟练掌握织手套的技术。
“试试倒可以,不过我们从别处购货的话,是不管原料的,你们大队自己能解决原料吗?”李卫东仍有顾虑。
对此邓琳琅倒不在意,来之前她特意在商城里查过,碎布头和白棉线,都是二十积分可以兑换五百公斤的初级货,哪怕孙桂英不能换到系统认可的东西,以她现在的积分,也足可以支持到下次到废品收购站淘宝。
“你们以往采购鞋垫、手套都是多少钱?要是我们能弄到劳动布,一件劳动服多少钱?”邓琳琅想计算妇女们的加工费,当然得知道卖出价是多少。
李卫东业务十分熟练,直接告诉邓琳琅,鞋垫每双一毛二,手套每双三毛八,劳动服按大号,每套十二到十四元不等。
邓琳琅心里已经有数了:“李经理,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大队头一次做,鞋垫和手套每样先做一百件你当样品。鞋垫一双一毛,手套一付三毛六。这样采购价降下来,你们日杂店的利润上去,你好向上级交待。”
李卫东认真的看了邓琳琅一眼:“你要能搞到原料,能不能多搞点?”现在啥物资都缺,白棉线都是好东西。
“试试看吧,这都是人托人的事儿,谁知道能找多少呢。我也是看大家歇冬闲的难受,想找点事儿做。”
李卫东笑了:“你想找事儿做还不简单,让卫党再去拉趟货,不比搞这些零碎挣得多。上次的大米根本不够分,要是还能搞到就好了。还有布,人都抢疯了,都质量比供销社的好。”
原来李卫东相信自己能搞到原料的原因在这里,邓琳琅也笑了:“李经理是明白人。我总得把周围人的嘴堵一堵,才敢做别的。要是全生产队的妇女跟着我挣到钱,就算偶尔发现点啥,也不会想着去举报我。”
理由如此完美,李卫东默默向邓琳琅伸了下大拇指。邓琳琅听他提起李卫党,正好低声向他提出了请求,那就是让李卫党跟她唱一出双簧,糊弄一下前进大队人们的眼睛。
对于邓琳琅层出不穷的点子,李卫东已经见怪不怪,马上点头同意下来,与邓琳琅约好取东西的时间地点,才各自含笑而别。
回到大队时,李雪梅正在跟陈老实、郑春山两人话,见到邓琳琅忙问:“咋样?”
邓琳琅点了点头:“人家同意咱们试试,要是质量过关的话,每双鞋垫五分、每付手套一毛二的手工。”邓琳琅淡定的把自己算好的手工费了出来:
每双鞋垫最多用三层袼褙,袼褙的布绝超不过三两,对于邓琳琅来等于没有成本。手套用的白棉线则超不过一两,理论上在商城里兑换一次可以织成五千付手套,所以邓琳琅给的工费不低。
李雪梅三人听到后都有些不敢相信:“能给这么多。”
邓琳琅肯定的点了点头:“人家把样品给我拿回来了,咱们做出东西的质量,不能比样品差。要不别手工,还得赔人家原料钱。”邓琳琅务必让前进大队的人明白,原料是别人供应的,以后使用管理起来方便得多。
陈老实接过手套,郑春山则摸了摸鞋垫:“还没我家里头做的厚实呢。”
陈老实已经把手套戴到手上,动了两下手指问:“这玩意没几个人会弄吧?”
邓琳琅笑了一下:“我倒是学过咋织,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想的起来,等我回去试试。”
李雪梅忙问:“你一个人织不过来吧。”每样一百件,真成了就是一百七十块钱,一家子下地苦累一年,分红也分不到这么多!
邓琳琅本也没想一个人挣这个钱,向李雪梅点头:“要给人家看样品,当然得尽快。我想是不是征求一下各生产队妇女组长的意见,要是她们愿意的话,就一起把样品准备出来。日杂店检查合格的话,以后咱们大队的妇女就可以一直做下去了。”
陈老实与郑春山听了无不动容:“真能一直接下去呀?”
不能也会变成能。哪怕日杂店收不下这些货,不是还有李卫党的黑市呢。邓琳琅敢保证,手套到黑市上也是紧俏商品——此时的毛线并不普及,邓琳琅在现代时听长辈过,拆五六付手套染色后给孩子织线衣的故事。
见邓琳琅点头,陈老实问她:“你跟我让妇女比男人们挣钱多,就是想让她们挣手工费?那会不会耽误下地干活?”
对此李雪梅却一点不担心:“大队长,手快的人一天也就做三四付鞋垫,手慢的连三双都做不上,跟下地挣工分还是比不了。你别怕妇女都不下地干活,大家都会算帐呢。”
可妇女们晚上贪点黑、中午少歇一会儿的话,一天还是能做两双鞋垫的,补贴起来跟男劳力们的工分也不差什么了。
郑春山合计的就多了些:“其实咱们人均不到三亩地,男劳力加点紧的话,可以腾出一部分妇女专门做这些。这样记的工少,平均的工分值还能高点。”
对此邓琳琅根本不发表意见,反而是李雪梅直接给郑春山一个白眼:“你可别算计大家这点辛苦钱。你以为缝鞋底容易,还是织手套好学?不都得我们妇女点灯熬油把手戳烂了,才挣两个活钱。”
陈老实象是赞同李雪梅的话:“嗯,要是不给人家记工分的话,也别想着收提留。”
难怪李雪梅反应那么激烈,邓琳琅还真没想到郑春山竟想收这份提留钱,有些不悦的问:“郑会计,我记得只有生产队的集体收入才收提留,我替妇女们找点活贴补家里,不应该算集体收入吧。”
听到邓琳琅问自己,郑春山有些不好意思:“不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就是听钱就习惯了,习惯了。”
李雪梅倒笑了:“邓,你别跟他一般见识。他这人听不得哪儿有钱,知道了就想着收提留。不过咱们大队多亏了他,要不是他这么死抠着,也没钱年年给各生产队添点新农具。”
来郑春山也劝过邓琳琅,让她别跟李雪梅一般见识,这二人还真不愧这些年一直坐在一起上工。这么想着,邓琳琅对着郑春山笑一下,事情便算揭过,重新与李雪梅商量起明天哪些人到她家学习织手套来。
郑秀梅也在家里等着邓琳琅,在两个孩子跟邓琳琅亲热时就忍不住问:“邓,你找到门路了吗?”
孙桂英白天几乎都在邓琳琅这儿,跟郑秀敏关心的问题又不一样:“你在县城自己吃口饭没,没吃我把汤给你热热。”
邓琳琅听了心里暖和,郑秀敏就有些不好意思。想想两人的家庭负担不一样,关注点难免有偏差,邓琳琅向二人笑的就一样灿烂。
听明天上午就有人来送原料,各生产队的妇女组长还会来邓琳琅家学织手套,孙桂英便自己明天不过来了。邓琳琅把人按到椅子上:“孙婶子你也得跟着一块学,要不那么些活光指着我们几个人,不知道几天能干完呢。”
见孙桂英还是摆手,邓琳琅直接:“婶子你是怕别人你沾我的光吗?可你和郑婶子跟我就是比别人亲,我就愿意照顾你们两,谁有意见就自己憋着。还有不服气的,我不让她们做这活,她们能把我咋地?”
如此理直气壮自己不怕人闲话,也就邓琳琅有这个底气,孙桂英和郑秀敏都笑了。郑秀敏更是羡慕的:“还是桂英没拖累好,平时想给邓搭把手,也没人盯着看着怪话。你看你们相处得多好,亲娘两也就你们这样。”
“亲娘两可没我们处得自在。”孙桂英也觉得现在的日子不赖:“邓一个人带两孩子,我本来觉得她连婚也没结,怕不会带孩子过来帮忙。幸亏她没结婚,我来了不用担心婆家人不高兴,以为我想占便宜吃邓的粮食。我想啥时候来就啥时候来,想啥时候回家就啥时候回家。”
郑秀敏听了有些发酸:“得了,你还得便宜卖乖了。别当我不知道,你们两家的粮食都合到一起了,大富现在下工也来邓这边吃了,不跟自己家人一样吗?”
到这儿想起孙桂英和许大富这些年没孩子的苦楚,自己的酸气早散了,真心替孙桂英高兴起来:“两家子合成一家,你们跟有了闺女外孙子有啥两样。”
孙桂英笑着笑着眼圈就红了:“亲闺女也没邓对娘家这么好。”
好好着咋一起挣加工费呢,咋成自己的表扬大会了?邓琳琅笑嘻嘻的断两位婶子:“你们这话可不能让我娘听着,要不她一定以为的不是她闺女。我在家的时候可不听话了,天天跟我娘对着干,要不她也不能两年一封信都不给我写。”
“亲娘两哪有隔夜的仇。”郑秀敏摇头。
“你娘不给你写你不会给她写?上回那个大包裹、还有你哥来给你拿的那老些钱,要是你娘不同意,你哥能拿得出来?”孙桂英直接批评起邓琳琅来:“要是这样你还不给你娘写信,我都替你娘生气。”
本想岔开话题,没想到把火引到自己身上的邓琳琅:“……行,今天晚上我就写信,明天正好让送原料的人帮我邮走。”
想想自己占据了原身的身体,除了过一次电话,给身体的爹娘邮过五斤大米,还真没做过什么,邓琳琅难得的有些心虚。
看原文的时候她不是没批判过原身的爹娘,毕竟原身下乡的时候才十五岁,再生气也该写信引导一下。有了家人的关心,原身也不会贪恋袁劲松口头上若有还无的温暖无法自拔。
穿进书里接收了原身的记忆,邓琳琅才了解原身爹娘的无奈,以及这个时代的家长,几乎没人想过孩子会有精神需求,只觉得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责任了。
所以邓琳琅会收到内容丰富的包裹,还有邓林胜探望时带来的钱,而信只有一页纸。
邓琳琅突然沉默起来,郑秀敏不由看向孙桂英。见她向自己摇头,便没再开口,而是跟孙桂英了个招呼,回家准备明天再来。
◎最新评论:
【撒花花】
【撒花】
【一家人要平安啊。】
【按爪】
【加油!】
【做手工,李经理收手工产品或许是可行的。可是女主这边的妇女做了这个活,供应够了,就会有人拿不到这个活了吧。】
【不够看不够看啊!多更一点嘛】
【有点不够看呢】
【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