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A+A-

    ◎化身拿摩温◎

    这一晚邓琳琅睡得有点晚, 她知道城里人虽然有供应粮,里头的细粮有限,大部分还是粗粮。便从商城里倒腾了二十斤大米和五十斤白面, 想到原身还有两个弟弟,又塞了两包大白兔, 缝成个巨大的包裹,准备让李卫党帮忙邮给邓家。

    钱是不敢给的, 毕竟普遍的观念中,城里人比农村人更有钱,而邓琳琅还代养着两个孩子,邮钱的话实在解释不清钱的来路。再邓家现在有四个大人上班,只有原身的两个弟弟还在上学, 家里的钱应该够用。

    邓琳琅觉得,等原身的姐姐邓琳琳和大哥邓林胜结婚的时候, 她明面上的加工费应该挣一段时间了。到时包上一个大点的红包, 补贴一下两个家庭,也算替原身还了两人当年劝之情。

    想补贴一下邓家人, 关键还得先把包劳保用品的活干好,也算自己借用原身身体的补偿。而原料平安运到庄头, 又是必须迈好的头一步。

    邓琳琅第二天起了一个大早,天刚蒙蒙亮就已经出现在上次交粮食的玉米垛旁。她得把商城里兑换的碎布头和白棉线取出来。

    一千公斤重的东西,不是布就是棉线,自然不能直接放到地上, 邓琳琅又兑换出几块看不出新旧的黑布, 估摸着一百斤左右包上一包, 也足足包了二十包。重新包把邓琳琅累得够呛, 她感觉不到成就感, 坐在玉米秸上喘着粗气,觉得下次还得换个法子,这样交货太累人。

    没等气喘均,李卫党已经赶着马车过来了。上一次夜太黑,李卫党没有看清邓琳琅的模样,这回一照面还有些愣症:二子没错,眼前的姑娘年纪不大,身材也十分单薄,咋看也不象能搬得动那老些东西的人。

    可她身边没有别人,不管是身旁的玉米垛还是往前些的乡道上,都没有车辙的痕迹,李卫党又不得不相信是这姑娘自己把东西运过来的。

    “邓同志,”李卫党向邓琳琅了声招呼,聪明的没有问出自己的疑惑:“是这些东西吧,要现在就运到庄头吗?”

    邓琳琅向他点了点头:“先不着急,你拉着东西往回走一段,估摸着八点来钟运到庄头就行。”总得让人看到东西是从县里运来的。

    李卫东早已经交待过,让李卫党听邓琳琅的安排,多做少。可李卫党实在眼馋邓琳琅身上的军大衣,一个没忍住,有点不好意思的问:“你身上的大衣还能找到不,要是能找到的话,能不能替我找两件?”

    大衣?邓琳琅往自己身上看了一眼,马上就理解李卫党为啥对自己的军大衣感兴趣:这个时代的人都很崇拜军人,谁有一件军装不来于现代时的奢侈品牌。

    厚重保暖的军大衣,每名军人入伍只发一件,不退伍回乡的话别人很难摸到。自己身上的军大衣,一看就是正品,冬天穿起来保暖又抗风,对李卫党这种常跑夜路的人来,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大衣不太好找,价格也高。”大家只是合作关系,让利也得让到明面上。

    李卫党不当回事儿的摆了下手:“这我知道,黑市上仿的军大衣还八十一件呢,要是你能找到的话,一百我也要。”

    有钱人呀。此时刚参加工作的学徒工,一个月才十八块钱,李卫党要拿学徒工近半年的工资买军大衣,还一次就要买两件,邓琳琅觉得黑市的钱果然好赚。

    再好赚邓琳琅也没动心,她要做一个在背后为黑市添砖加瓦的人:“行,我给你找找看。”

    李卫党满意的笑了,示意邓琳琅先走。邓琳琅对李卫党没急着赶路有些奇怪,自己虽然没回头,却让系统扫描李卫党在做什么。

    系统的回答很详细:“刚与宿主交易完的人,把车赶到了路边,又回到了玉米垛。他在搬玉米秸,他把玉米秸堆得跟其它玉米秸差不多了。现在他在用脚踢土,把地上的车辙印给盖掉了。”

    原来李卫党在遮掩玉米秸边的痕迹。邓琳琅觉得自己又被上了一课,问系统:“你能把我的脚印给弄没不?”

    系统:“请宿主注意,系统只有淘宝功能,暂时没有开发出恢复功能。”

    开不起玩笑。

    邓琳琅一路轻快的回了家,再次感叹自己房子修在村口的好处后,就把两个还在被窝里的孩子哄起来:“快起床,一会儿家里要来人,发现娘养了两个懒猪,要笑话你们了。”

    大妮一骨碌爬起来,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就问:“娘,今天吃啥。”

    “吃饭。”邓琳琅含笑应了一声,接着拉二妮起来。

    大妮就咕嘟嘴:“娘不跟我好好话,我要告诉孙奶奶。”

    人家现在是有靠山的人,邓琳琅惹不起,只好问:“那你想吃啥?”

    “吃炒饭。”大妮这几天对炒饭十分着迷,而二妮给啥吃的都香,邓琳琅认命的做了炒饭。

    饭吃完没多久,郑秀敏与孙桂英便进了门,没一会儿李雪梅与几个生产队妇女组长也相继到来,一齐目光炯炯看着邓琳琅。

    饶是邓琳琅自诩见过大场面,压力也不是不大的,向着李雪梅干笑一下:“好了今天送原料,肯定能送到。大家等会儿,再等会儿。”

    李雪梅几个也向邓琳琅强笑:“不急,你这屋里挺暖和的,还安了玻璃,屋里挺亮堂哈。”

    尬聊的滋味不好受,邓琳琅有些后悔自己让李卫党送的时间太晚,有机会便在心里问系统几点了,或是李卫党来了没有。

    系统再一次提醒邓琳琅,它现在扫描范围只有十米,根本无法远程监控李卫党的行踪:“宿主,孙桂英身上有可以兑换积分的东西。”

    孙桂英终于换到系统看上眼的东西了?邓琳琅不由看了她一眼。孙桂英正跟六队的妇女组长话,发现邓琳琅看自己,有些不明所以的回看了一眼,邓琳琅赶紧把眼睛别开,怕自己忍不住想问孙桂英,究竟换到了啥好东西。

    千呼万唤,院门口总算传来了李卫党的声音:“这里是邓琳琅同志的家吗?”

    邓琳琅头一个冲出门,开院门一看,李卫党帽檐、眉毛上都结了霜,一话一冒哈气:“把你冻坏了吧,快进来快进来。”

    孙桂英几个也跟了出来,目光盯的是李卫党身后的马车。邓琳琅不能表现得太与众不同,随着大家往车上看了一眼。

    别,东西由自己拿出来与别人送到眼前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邓琳琅重新包的时候只觉得累,现在马车上十个包裹被绳子绑得结结实实,连车轱辘都压低了一些,却觉得有些震撼。

    这老些原料,根本不是只做样品能用完的。

    邓琳琅不得不用话找补:“李经理这是让你把原料一次都给我们送来了。请你回去让李经理放心,我们一定尽快把样品赶出来,不辜负李经理对我们的厚望。”

    李卫党轻笑了一下,也一本正经的:“李经理知道你们没有工具,特意让我给你们带了毛衣针。”

    邓琳琅还真没想到这一点,心想难怪李卫党过了约定时间这么久才来,原来是回去给自己取毛衣针了。因此真诚的向李卫党道谢,更不让他帮着卸车,直接带他进屋里暖和一下。

    “嚯,你这屋里可真暖和,就升一个炉子咋这么热乎,烧的是啥?”李卫东看着与自己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房屋布局,不见外的挑起炉盖往里看了一眼,发现里面烧的竟只是玉米骨。

    “脚下有地龙。”邓琳琅觉得这么解释易懂,直接道,引的李卫党又看了她一眼。

    李雪梅和郑秀敏已经各抱着一个包裹进屋来了,问邓琳琅:“邓,把东西放哪儿?”

    “放西屋吧。”正好西屋没住人,充当临时仓库没有问题。

    等原料卸完,李卫党已经暖和过来了,见妇女们一脸跃跃欲试,便跟邓琳琅告辞。邓琳琅忙叫住他,回卧室把自己昨晚准备好的包裹拿出来:“李同志,麻烦你帮我把包裹寄了可以吗?”完从兜里掏出十块钱递给李卫党。

    大家见邓琳琅拿出来的包裹本就吃惊,看清她给李卫党的是十块钱,更是惊得合不拢嘴。李卫党自己也吃惊,因为邓琳琅提着这么大的包裹,竟然毫不费力的样子,倒有些相信早自己收到的东西,都是邓琳琅一个人运去的。

    不过他还是不肯收钱:“邮个包裹能花多少钱,等下次你交样品的时候和李经理算就行。”

    邓琳琅让他掂了一下包裹:“我估计这些钱都不见得够,你还是先拿着吧。不够的话你先帮我垫上,等我交样品的时候跟李经理多退少补。”

    李卫党听了看看收货地址,笑了:“原来是邮到平山的,还是轧钢厂,正好我们单位有去平山的车,轧钢厂就在市边上,我看有没有地方,直接给你拉过去得了。”

    有顺风车当然好过发邮寄,不用担心邮丢的问题——邮寄包裹到邮局都要开,由营业员验过里面的东西再重新封口。邓琳琅包裹里都是粮食,现在最让人眼馋的东西,被谁睚上了邓家都有可能不到。

    邓琳琅更是啥都让李卫党收下钱,是给帮忙司机路上吃饭用,李卫党倒不好推辞了,郑重请邓琳琅注意送样品时把东西带全了。邓琳琅听明白他在意的是啥东西,还是高兴的把人送走,回来发现大家的目光又集中在自己身上。

    李雪梅有些感叹的:“邓,难怪你能把加工的活揽下来,话太有底气了。”

    郑秀敏等人跟着点头,只有孙桂英看出邓琳琅被夸得不自在,笑着问:“邓,鞋垫咱们知道咋做,手套可都没弄过。现在就开始学吗?”

    邓琳琅便挑了一包白棉线出来,又引得大家一阵惊叹:“这么好的线,能缝多少被子,城里人竟然拿着织手套,他们的手可真金贵。”

    对此邓琳琅不予置评,把一团团的棉线分到每个人的手里,再分给每人一付毛衣针。李卫党一个大男人没织过毛衣,不知道毛衣针有长短之分,拿来的十余副都是长的,材质也是最古老的竹针,令邓琳琅十分想念现代的环形针。

    因此邓琳琅一开始拿针的手法,在前进大队妇女们看来,是生疏的,动作也是僵硬的,倒符合她多年没碰过毛衣针的设定。

    “对,就是这样,把线绕到针上,再掏出来。看清了没有,这是正针,这是反针……”邓琳琅先自己示范了一下如何起头,怎么把起好的头围成一圈,什么是正针、什么是反针。

    初次拿针的妇女们,动作比邓琳琅还要僵硬,不是掉线就是穿针的时候从线的中间掏过去,有一半的线没有织上,出现很明显的窟窿,只能抽出针拆掉再穿针……

    一个上午下来,只有邓琳琅自己织完了手套的一个边,其他人还处在织了拆、拆了织的阶段,不过动作明显熟练了起来。

    “娘,喝水。”大妮不声不响的给邓琳琅倒了一杯水,二妮则跟着学:“娘,喝。”

    邓琳琅吓了一跳:“不是不让你碰暖壶吗,万一烫着了咋办。”着手里的针一扔,伸手接过水,另一只手担心的查看大妮烫着没有。

    大妮甜甜的笑:“刚才我给二妮也倒水了,还带她上厕所了。”

    “大妮可真懂事。”邓琳琅没忍住,亲了大妮的脸蛋一下,丫头肉眼可见的害起羞来,二妮却不依的也要亲亲,娘三个笑成一团。

    大家听到动静都抬起头来,李雪梅放下手里不成形的线团,想到门口看看太阳确定一下时间,就听院外头有人叫:“娘,我爹让你回家做饭。”

    郑秀敏也就放下线团,站起身来捶了两下腰:“是我家建功。一家子好几个人,就等着我做饭,天天该下他们的了。”

    许建功已经进屋了,听他娘这么,向郑秀敏吐了下舌头:“我奶又嘟嚷呢,我爹才让我来叫你的。我姐已经把面和上了,菜也切好了,可我奶她做饭不好吃。”

    这子是故意的吧?邓琳琅看了许建功一眼:“那你咋不在家帮着你姐烧火?”

    许建功可理直气壮了:“我奶男人不能进厨房。”

    李雪梅气乐了:“哪个生产队都有两个光棍子,也没见他们饿死。”

    话是这么,妇女组长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毛衣针,要回家吃了饭下午再来。邓琳琅又到西屋取出一包碎布头来:“大家都拿点布头回去,中午有时间成袼褙,省得做鞋底的时候袼褙不干耽误时间。”

    是碎布头,在农村这样的新布头可没人舍得袼褙,一个个不确定的问:“使新的?多可惜了的,凑凑能给孩子缝被儿了。”

    邓琳琅忙正色道:“大家拿回去多少布头,就得交回多少袼褙来。咱们想挣的是加工费,可不能为了点布头就不知道哪轻哪重了。”

    心里则暗暗记下,回头得找个称来,一旦大批量生产,就得称好谁拿走多少布头,还得抽查好的袼褙是不是都用领走的新布头,还是用家里的烂布头对付。

    众人被邓琳琅得有些脸红,竟不好意思上前拿布头。还是郑秀敏急着回家做饭,不挑不捡的拿起二斤左右布头,回头要叫许建功一起回家,人家已经跟大妮玩到一起了。

    “婶子,你别管建功了,一会儿跟我们吃一口就行。”邓琳琅直接把郑秀敏推出门,其他人已经拿好了布头,由李雪梅代为保证,一定把拿回家的碎布头都用来袼褙,才相跟着各回各家。

    足足用了三天时间,邓琳琅边教边的,总算完成了第一双手套,孙桂英、郑秀敏、李雪梅各完成了一只,其他人的也都已经快收尾了。

    邓琳琅看着大不一的手套,对二队、七队的妇女组长:“你们在织的时候手里线收的太紧,织出来的就不软和,还比别人的。”

    李雪梅有些担心的:“邓,人家日杂店相不中吧?”

    邓琳琅点头:“人家原来给各厂采购的,大都一样,这样大的大的,肯定不行。不过大家是头一次织,情有可愿,多练练,下次织的时候多跟样品比着点,应该问题不大。”

    有样品比着,谁织得好不好,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被的两位妇女组长也很服气:“行,下回邓你再帮我们多看着点。”

    邓琳琅便问各人的袼褙干了没有,得知已经干了,一人发了一副样品,让大家按样品裁剪。李雪梅发现样品有大有,疑惑的问:“邓,鞋垫咋有大有呢,拿大样品的人不是吃亏了?”

    物资太匮乏,人们对得失分外看重邓琳琅理解,可话得明白了:“鞋垫跟手套不一样,手套有弹性,大点点无所谓。可人的脚有大有,这几个样品就是按照鞋号来的,也是随机发给大家的。”

    “这次拿到大的,下次可能拿的就是的。所以不存在吃亏占便宜一。再大家袼褙多少、能裁多少双出来,自己清楚我这儿也记着呢,可别浪费了,让人家觉得给咱们提供原料不划算,下次不用咱们加工,大家这几天的工夫就白费了。”

    李雪梅忙又代众人保证一番,邓琳琅只自己看的,是做出来的效果,现在保证得再好也没有用。

    有加工费吊在前头,妇女组长们还是很尽心的。做鞋垫是她们的本行,根本不用拿到邓琳琅这里来,自己回家抽空就做起来,从下一日开始,便有人开始带缝好的鞋垫过来。

    “这样不行,大家别舍不得用线,得缝得更密些,还有边也要包严实。”邓琳琅化身拿摩温,对送到面前的鞋垫不停挑着毛病。

    如果不是她挑过毛病之后,让人把鞋垫拿回去给家里人用,邓琳琅不敢保证这些妇女组长不大口啐她。

    这天等别人都走了,孙桂英就对邓琳琅:“邓,婶子知道你揽下活儿不容易,可你跟她们话的时候,是不是……”

    邓琳琅边烧火边叹了口气:“婶子,你知道吗,人家原来采购的鞋垫和手套,都是机器做出来的,大规格统一。人家李经理看我表嫂的面子把活交给我,我要是不严格要求点,各厂拿到劳保后不满意,也得找日杂店的麻烦。那不是给人家李经理上眼药吗?下回我也没脸跟人家要活儿。”

    孙桂英本心向着邓琳琅,也是听到二队妇女组长和别人讲咕邓琳琅话太不留情面,才背地提醒一句。听邓琳琅如果她对大队的人留情面,就伤了李经理的面子,马上不安的:

    “那可不能让人家李经理为难。让李经理为难不就是让你表嫂为难,你表哥也得跟着为难。你是帮着大伙挣钱呢,要求严点是为了活长长久久干下去,是该她们。”

    立场转变之快,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孙桂英不止立场转变得快,往屋外看一眼,还从怀里掏出个纸包递给邓琳琅:“看看,这东西换得值 不值。这两天人来人往的,都没空给你。”

    不等邓琳琅开纸包,系统已经开腔:“宿主,纸包里的东西可以兑换二百积分。”

    原来是被系统惦记了好几天,孙桂英一直没机会给自己的东西。邓琳琅笑着:“婶子换回来的,肯定值。”

    着把手在裤子上擦了擦,才心开纸包,发现里面包的是被折叠了好几层的宣纸,慢慢一层层展开,工整的楷书遍撒纸面,哪怕邓琳琅不懂书法,也觉得赏心悦目。最主要的是在纸张最下端,有好几方红印,其中一个邓琳琅隐约能辨出有一个藏字,显示这不是哪个书生练笔之作。

    这样的东西竟让孙桂英换到了,邓琳琅有些好奇:“婶子,你是从哪儿换来的?”

    ◎最新评论:

    【可以,局面开】

    【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

    【书法!】

    【撒花】

    -完-